1、养了十八年的儿子不是我亲生,我该怎么办?
北京祥瑞博大亲子鉴定中心,这是个子机构,网上一堆他用来诈的网站,连营业场所都没的,大家千万别上当!!!出错害死人啊!
北京DNA局说根本不存在这么一家机构!!!
2、养了十八年的儿子不是我亲生,我该怎么办?
都养了年了是不是亲生的就这么重要?血缘。。。。。。。。。。害死人啊
3、养了十八年的儿子不是我亲生,我该怎么办?
4、养了十八年的儿子不是我亲生,我该怎么办?
5、养了十八年的儿子不是我亲生,我该怎么办?
6、养了十八年的儿子不是我亲生,我该怎么办?
DNA亲子鉴定需要什么样本?
1、做dna亲子鉴定除了血液外,只要是能存储个人DNA的样本都可以,就像你说的拔下来的头发也可以做亲子鉴定的,但是要带有毛囊的(头发根本可见白色脑囊),要注意的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头发很多没发育好,不建议使用,一般是使用棉签提取孩子空腔中的黏液,如孩子指甲够厚的也是可以剪取。
详细样本如图(特别是红字)
2、DNA亲子鉴定所需样本如上面所说:
1、血痕;2、血液;3、烟头;4、毛发;5、口腔粘膜采样;6、指甲;7、等。
血痕采集:简单的自行采集,在保证卫生的情况下,扎指尖血,用两三根棉签沾血,自然风干后用干净纸巾包住,装进小密封袋里,做好信息标记。
毛发采集:要连根拔起,带毛囊,拔更少五根,自然风干后用干净的纸巾包住,装进小密封袋里,做好信息标记。
口腔黏膜(口腔拭子):清洁口腔后,用三四根棉签在口腔内壁(脸颊内壁)来回刮几次,等自然风干后用干净纸巾包住,再装进小密封袋里,做好信息标记。
烟头:只保留烟蒂部分,去除烟丝烟灰部分,主要手避免直接接触烟蒂部分,收集三四个,用干净纸巾包住,再装进小密封袋里,做好信息标记。
:粘在干净的纱布、纸巾上,亦可用三四根棉签沾。自然风干后用干净纸巾包住,再装进小密封袋里,做好信息标记。
指甲:尽量多收集几块,剪深一点,用干净纸巾包住,再装进小密封袋里,做好信息标记(父子分开)。
亲子鉴定的样本采集
还包括什么亲缘关系鉴定除了常规的亲子鉴定以外?亲缘关系鉴定除了
亲缘关系鉴定除了常规的亲子鉴定以外,还包括:
1、隔代隔代亲缘关系鉴定:这类鉴定指要确认曾祖父母、祖父母、与曾孙子(曾孙女)、孙子(孙女)之间的亲缘关系。还包括单纯的父系亲缘关系鉴定如要确认曾祖父、祖父、与曾孙子、孙子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单纯的母系亲缘关系鉴定如要确认曾祖母,外祖母,与外孙女,曾外孙女之间的亲缘关系。
2、疑难的亲缘关系鉴定:如父母皆疑(无)的同胞(兄弟、兄妹、姐弟、姐妹)、表兄妹关系的鉴定,叔侄之间、姨和外甥女之间、舅舅与外甥(外甥女)之间的亲缘关系鉴定等。
亲子鉴定需要什么材料?请问亲子鉴定要去哪里做,要带什么材料去呢
拿对方各一跟头发即可,一般大都有做亲子鉴定的。祝你好运!
南昌dna亲子鉴定需要什么东西
亲子鉴定是学鉴定的项目之一,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建议到当地正规鉴定机构进行,具体可咨南昌局或江西省厅,查询江西省鉴定机构名录。目前社会上声称能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很多,建议谨慎选择,以免上当。价格一般3000左右,过高或过低也要当心。
受理程序首先需要签订委托协议,风险提示单,采集当事人血样,并进行相应的影像学记录。缴纳鉴定费用,并约定报告领取方式。
昌邑哪儿有亲子鉴定
潍坊第二人民对面有家,给孩子做过亲子鉴定。
具体是:潍坊奎文虞河与院校街东0米南安康(潍坊第二人民斜对面)
网友:昌邑亲缘亲子鉴定材料
作者:赵明(江西师范海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慨口”作为西汉豫章海昏地的一个地名,包含了所谓海昏侯传说、鄱阳湖形成前后水系变化等丰富的文化地理信息,在海昏历史上颇具文化象征意义。实际上,“慨口”的本义并非因海昏侯传说而得名,这一古地名其实被人们赋予了对海昏侯“就国豫章”时心境的一种文化判断,厘清其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了解今赣北地沧海桑田的地理变迁历程。
“慨口”得名陈说质疑
首先,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字样“墨书金饼”,还出土有刘贺及夫人从元康三年(前63年)至神爵元年(前61年)初多次上和太后的奏牍,内容中有“酎黄金□□两”“再拜为秋请”等字样,可证在刘贺受封后的头一两年,准备好了酎金,满怀希望渴求朝廷批准其回参加朝聘和宗庙祭祀,恢复其宗权利,而非整天“愤慨”不平。
其次,刘贺在元康三年、四年要求朝聘的奏牍均被驳回,元康五年(当年三月改元神爵)二月,刘贺“以诏书不上”的原因,又上了一次奏牍,就再未见到上奏的迹象,其墓中出土的器物也没有发现晚于元康四年的文字记录,他应该是接受了现实(凤瀚、柯安康:海昏简牍初论,北京出版社2020年版,第337~338页)。这从侧面反映出刘贺希望破灭后的失落心境。等到传来宣帝以、神鸟等多种祥瑞降集而改元神爵的消息,刘贺可能意识到志得意满,根本不会理睬自己的请求,从而表现出懊悔的心态,这从孙万世与之“交通”的对话中可见一斑(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安康书局62年版,第2769~2770页),但他这种心态也未必敢公开表露。
再次,从他与孙万世所谓“交通”案件可以看出,尽管刘贺贵为列侯,富甲一方,但政治境遇比山阳郡故王宫里的废帝好不了多少,行动举止或不似原来的软禁生活,其一言一行却仍受严密监视。姑不论故太守卒史孙万世是否为官方故意派来侦刺刘贺,仅从“交通”一语,即可见两人的谈话是私下的,而孙万世却将这次秘密谈话的内容透露了出来,导致朝廷予以刘贺十分严苛的处分,将其封户削去了四分之三,其或不久即郁闷而亡。由此可推论,在生命的更后两年半中,如果刘贺“每乘流东望,辙愤慨而还”,其后果绝非削去封户那么简单。
一言以蔽之,刘贺就国豫章之后,既没有也不可能公开表露对朝廷的“愤慨”。“慨口”得名于海昏侯的陈说,应是后世的附会之言。
“慨口”应作“海口”
“慨口”得名海昏侯传说既不可信,那探其本原,究竟从何而来呢?所谓“慨口”,其实又有“海口”之说。南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九地理记“慨口”云:“豫章大江之口,距海昏县十三里,地名慨口。今往来者不究其义,以‘海口’称之,如云江海之口也。”(吴曾:能改斋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79年版,第270页)
“慨口”即“海昏江口”
由于长期的地壳运动,先秦秦汉时期的鄡阳平原,逐渐被北部彭蠡泽水侵蚀成为湿地,并在宋代形成季节性吞吐型湖泊——鄱阳湖(谭其骧、张修桂:鄱阳湖演变的历史过程,复旦学报82年第2期)。故宋代以来,学者对西汉时慨口一带的地理环境的认识已经不够清晰。
吴曾所谓的“慨口”与魏晋南朝以前的“慨口”并非同一含义。按水经注所记,“慨口”是缭水“东出豫章大江”之口(陈桥驿:水经注校证,安康书局2007年版,第922页)。郦道元生活的年代,鄱阳湖尚未形成,慨口显然不是吴曾所谓“豫章大江之口”,而是缭水向东流入豫章大江(即赣江)的河口。吴曾在此遗漏了一个关键的“出”字,后人沿用吴曾之说,每每将慨口说成是赣江水流入鄱阳湖的出口,这对于汉代地理而言,显然是一个重大误解。这一误解也有历史的原因。到南宋时,缭水下游的山川形势、河流走向,与汉晋南朝时期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缭水除了北面的一条支流汇入修水以外,其向东南本流入赣江的南面一支,或因为鄱阳湖的形成,湖水上涨漫衍江河,其出水口则与赣江入湖的水道一同浸入了湖中,故吴曾所记南宋豫章大江之口,并非南朝时的慨口。
据水经注:“缭水又迳海昏县,王莽更名宜生,谓之上缭水,又谓之海昏江。”(陈桥驿:水经注校证,第922页)海昏江亦可称为“海昏水”或写作“慨水”。谢钟英三国疆域志补注所引水经注之“缭水”则径作“慨水”(谢钟英:三国志疆域补注卷十二,清光绪间刻本)。“慨”既为“海”之音转,故“慨水”之义与“海水”相通,或为“海水”之俗写。“海水”亦即“海昏水”之简称。从海昏江之名可以推知“慨口”的本义。“慨口”乃“海口”之音转,“慨口”亦即“慨水口”或“慨江口”之省称,其本义是指“海昏江口”,是海昏江出赣江之口,即缭水流向赣水的出口。与汉水流入长江之口,把汉江口省称作“汉口”一样,海昏江口本应省称作“海江口”或“海口”,并非吴曾所说“今往来者不究其义”。
,有关“慨口”得名于海昏侯的传说,不太可能出现于西汉宣帝时期,所谓“愤慨”之言更不可能出自刘贺之口。但自刘贺封海昏侯于豫章以后,其身世跌宕起伏、愤慨不平之传言在当地应早已有之,反映出海昏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同时,从“慨口”地望的不同记载,可以一窥今赣北沧海桑田的地理变迁。汉晋南朝“总纳十川,同臻一渎”(陈桥驿:水经注校证,第923页)的赣江所穿行之鄡阳平原,到宋代已经淹没于湖水,原来流入赣江的多条河流(包括缭水)都汇入了鄱阳湖。“慨口”这个地名的本义,也被所谓海昏侯故事掩盖了上千年,应该予以辨正,还其历史真相。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6@ZH022〕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2年09月06日14版)
一、黑水国遗址和他们的生产方式
黑水国遗址,位置在甘肃省张掖甘州,是古代西河走廊重地,这里被认为更早时是古代月氏的国都。但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的黑水国墓地样本,全部来自公元前1-公元1年,此时已经是霍去攻占河西走廊之后了(公元前121)。(此时,这里已经不是月氏的国都,从新疆东部的一些间接数据可以推测,古代月氏人的父系是以R1a和Q1b为主的)。本文的DNA样本,实际均是来自戍边的古代汉族出国。
河西走廊一带曾经过多次农牧变更:
早期的马家窑文化(距今5800-4800年)、齐家文化(距今4200-3900年),均是以农业为主的;后期的四坝文化(距今3800-3300年)、天山北麓文化(3500-3000年),则是农牧结合的;在西汉中期以前,当地的沙井文化(距今2900年-2100年)和山马文化(距今2700-2100年),是以饲养绵羊、山羊、马、骆驼为主的游牧文化(月氏人是游牧的);而西汉中期以后,当地的农业迅速发展,猪和鸡成为更主要的家养动物。这一人口和生产方式的剧烈变化,可能与西汉王朝夺取河西走廊后的汉族出国有关。
对于早期的沙井文化,beforetheHanDynasty,aclaimsupportedbyexcavatedrelicsandfaunalremainsfromShajingculture(2,900–2,100calyrBP)andShanmaculture(2,700–2,100calyrBP)sites。Theimportanceofdomestiedpigdeclinedprecipitouslyringthissameperiod,whilesheep/goat,tle,horse,andcamelemergedasthemajordomestiedanimalsalongtheHexiCorridor。(译:汉代之前,这一主张得到了出土文物和动物群的支持,沙井文化(距今2900-2100年)和山马文化(距今2700-2100年)的遗址,家养猪的重要性下降了,同一时期,绵羊/山羊、牛、马和骆驼成为主要的家养动物。)
汉代后,当地成为农业域,DuringandaftertheHanDynasty(202BCE–220CE),however,agriculturedevelopedrapidlytobeethesubsistencestrategyinthisregion。(汉代和汉代后,无论如何,农业飞速发展,并成为当地持续的谋生策略)
黑水国遗址中,农业成为压倒性优势的生产方式。ThisstronglysuggestedthatanadvancedagriculturaltechnologybecamewidespreadintheHexiCorridorringthisperiodoftime。Remainsofchicken,pigs,dogs,sheep/goat,tle,andhorseidentifiedattheHeishuiguoHanDynastytombsshouldbeplacedinthiscontext。Chickenwouldemergeasthemostmondomesticanimalinthisperiod,followedbypig(译:这有力地表明,在这一时期,一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在河西走廊得以扩散。鸡、猪、狗、羊、牛和马的遗骸,在黑水国汉代墓葬被发现,正是这种背景。鸡成为了这一时期更常见的家畜,其次是猪。)
二、本文的31个古人样本
Basedon14Cdating,tombmorphologyandgravegoodassemblages(Li,2),burialsatHeishuiguohavebeendividedintofourphases:Phase1,ringthemiddleWesternHanDynasty(1–49BCE);Phase2,ringthelateWesternHanDynasty(48BCE–6CE);Phase3,fromtheWangmangXinDynastythroughtheearlyEasternHanDynasty(7–67CE);andPhase4,fromthemiddletothelateEasternHanDynasty(67–1CE)。(译:基于碳14测年、墓葬形制、陪葬品组合,黑水国墓地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西汉王朝中期公元前1-公元前49年;2、西汉王朝晚期公元前48-公元6年前;3、王莽新朝和东汉王朝早期公元7年-公元67年;4、东汉王朝晚期67-1CE)
本文样本的年代,earlyhan大致相当于公元前1年-公元6年,latehan大致相当于公元7-1年。
这31个古人的Y和mtDNA数据如下:
三、父系成分
父系上看,O2是更大的类型,其中O2-002611应该是更大的类型,这一类型在汉族的偏东地更加高频,黑水国墓地中占据26.7%的比例。这些汉代的戍边出国,其他父系Y类型也与现代汉族几乎完全一致。
HaplogroupsOγ-IMSJST002611(26.7%),Oα-M1(.3%),andOβ-F46(3.3%)representthreemajorfounderpaternallineagesandenpassmorethan40%ofthepresent-dayHanChinese(estimated16%forOα,11%forOβ,and14%forOγ)。ThesethreelineageshavebeenonsideredtobederivedfromNeolithicfarmersinYellowRiverBasin(Yanetal。,2014)。ThethreehaplogroupsarealsothemostfrequentamongtheHeishuiguopopulation,representing43.3%ofthetotal,similartomodernHanpopulations。(黑水河墓地的单倍型群Oγ-IMSJST002611(26.7%),Oα-M1(.3%),Oβ-F46(3.3%)代表了三个主要的父系成分,占现代汉族人口的40%以上(其中Oα约占16%,Oβ约占11%,Oγ约占14%)。这三个血统被研究认为来自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的农民。这三个单倍型也是黑水国墓地中更常见的,占总数的43.3%,与现代汉族群体相似。)
从父系情况看,这些古代样本,父系基本都是汉族出国的,没有明显的其他民族成分。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汉代中原人群的父系,和现代汉族是高度一致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来自现代胶东地典型的O1b-F59占了10%,长三角的O1a-F36占3.3%,华南地的O1b-F2924占3.3%,,说明这一域的出国,不限于中原地,还有华南和山东地。
三、母系情况
黑水国母系,出现了一定的中原地罕见类型,与现代蒙古语人群接近,也和西北汉族接近,和华东汉族不一样。
Onthematernalside,thethreeHeishuiguopopulationsaretightlycongregated,mirroringgeneticcontinuityfromtheEarlyHantoLateHan。Meanwhile,theHeishuiguopopulationmapsoutclosetoMongolian-speaking(e。g。Buryat)andNorthwesternHan(e。g。,NingxiaHan)populations,whichindiesanindigenousmaternalorigin。(在母系方面,三个黑水国墓地人群紧密相连聚集,反映了汉初至汉末母系人口是连续的。与此同时,黑水国的位置接近讲蒙古语(例如布里亚特)和西北汉族人口,这表明母系的起源,是土著人口)
四、男性出国和历史记载是相符的
史记记载了西汉王朝将中原出国迁移至此,而当地出土的BambooSlips(简牍)则记载,出国来自以下具体的21个郡:thesemaleimmigrantsin21countiesfromtheMiddleandLowerYellowRiver(Hongnong弘农郡,He’nei河内郡,Langya琅邪郡,Changyi昌邑国,PingganState平干国,Dahe大河郡,Chenliu陈留郡,Runan汝南郡,Julu巨鹿郡,Yingchuan颍川郡,Shangdang上郡,Henan河南郡,Jiyin济阴郡,Nanyang南阳郡,Hedong河东郡,ZhaoState赵国,Dong东郡,LiangState梁国,Zhangye张掖郡,Huaiyang淮阳郡,andWei魏郡)
Thisisinaccordancewithhistoricalrecords,wheremajormigrationeventswereoftenmale-dominatedmigratoryandfrequentlyinvolvedmigrationforgarrisonbuilding,politicalmigration,andmigrationofminoritygroups。Youngmaleswereusuallytheonesbuildinggarrisons,andmostcouldn’tbringtheirfamiliesoutsideofsmalllocalgarrisons(译:这与历史记载是相符的,重大出国事件通常以男性为主,经常参与迁徙的是出国、政治出国和少量出国。通常是由年轻男性建筑工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把家人带到当地)
26军起源于鲁中军。
提起26军与胶东的渊源,大多数人都会马上想到26军在后入住莱阳,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胶东驻扎。
其实,26军与胶东的渊源,可以上溯到38年。
26军起源部队中的胶东因素26军军史记载:山东根据、的指示,从37年冬起,先后发动了徂徕山、鲁东、黑铁山、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泰西、滨海、鲁南、湖西十大起义。
我26军的前身就起源于上述起义中的部分部队,其中有:徂徕山起义的4支队大部;鲁东起义的第7、8支队各一部;黑铁山起义的救国第5军(后改称第3支队)一部;天福山起义的救国第3军(后称第5支队)一部,以及八军129师在河北省南官成立的津浦支队大部。
根据和山东的决定,这些部队主要在鲁中地坚持斗争,创建鲁中根据地。
军史这段话中关于天福山起义这一个细节,非常重要,讲的是26军前身部队在胶东的一段活动。
这段活动,历时虽然只有3个月,但是,对胶东根据地的建立、对26军前身部队的发展壮大,有着重要意义。
37年12月24日,天福山起义爆发。
38年2月日,雷神庙战斗后,军经过短期整训后开始西进,部队到达蓬莱、黄县、掖县一带。
此时,胶东力量相对薄弱,有资料显示,军到达蓬莱时,人员不足百人。
为了支持天福山起义拉出来的宝贵队伍,在胶东开创根据地,38年4月,26军前身部队之一八军鲁东第7、8支队东进掖县、黄县、蓬莱、招远地。
4月中旬与胶东游击第3支队会合,接着东上黄县,同第3军指挥部会师。
之后,在胶东开展了大量工作:
1、38年5月,部队占领龙口,促成国民龙口海关队、龙口公安队、烟台海关大队起义,共余人,机枪2挺、步枪20余支加入队伍。
2、在龙口击沉日军1只小型装甲船。
3、解除顽军王景宗武装,攻克黄县城,顽军300余人投降,缴获汽车10辆、厂机器一部。
4、帮助地方在黄县建立了胶东第1个民主政权。
5、打退顽军的进攻。38年5月,掖县的张金铭勾结招远的焦盛卿、栖霞的秦毓堂、莱阳的刘东阳,分四对掖县根据地发动军事进攻,八军鲁东和3军配合,击败了顽军的进攻,保卫了掖县根据地。
6、壮大自身武装。第7、8支队迅速扩大到6000余人。到6月,第7、8支队合为第8支队,下辖1、3、5队(团级)、特务大队、机炮大队。
7月下旬,第8支队告别胶东军战友和胶东父老,离开征战3个多月的胶东战场,回师西进,经昌邑、潍县、寿光进入小清河以南地。
胶东5支队61团加入
48年12月底,5支队副吴克华奉上级命令率61团2、3营和55团一部去鲁中组建新的部队。
吴克华当时带走的是61团团部及第2、3营和55团的一个营,正好是一个团的编制,这是胶东向外输送的个团。
39年2月,第61团进入鲁中地。
这个61团后来的历史十分了不起。
61团调入鲁中后,与第12支队合编为山纵第2支队,在临沂、费县边活动。
39年11月山纵第2支队与八军1师津浦支队合编为新的山东纵队第2支队,几经战火磨炼,49年2月发展为第26军第76师第226团,成为一支王牌部队。
目前为隶属于73的86合成旅。
26军前身部队的这段历史,纠正了两个流行于军史界的说法。
一个是26军起源于鲁中地,与胶东无关。
另一个是26军是由沂蒙子弟组成,没有胶东兵。
领导的互换
26军与胶东的亲缘关系还在于,26军前身部队与胶东领导的互换。
26军前身部队8支队司令马保三在青岛于49年担任青岛任长。
26军前身部队、37年12月成立的第5委姚仲明46年担任烟台第二任长(任为第3军出身的孙端夫,后任27军军长)。
有趣的是:姚仲明干过烟台、潍坊、济南三个的长,后来成为外交官。
26军入住莱阳
26军与胶东由亲缘关系变成一家人。
后,26军在张店短暂休整后,与52年入住莱阳城西。
之后,26军辖属各部遍布胶东各地。
76师师部驻栖霞。
77师师部驻文登崑嵛山,后来移师。
78师师部驻即墨东留村。
98年,26离开莱阳,搬到潍坊,8师搬到莱阳。
20年,军改。以26为主体,组建第80。
在颐和园的长廊彩绘中、皖南民居的砖雕石刻上、苏州园林的屏风窗格里,到处可见金鱼的形象。金鱼,作为传统的观赏鱼,从帝王将相的深宅到寻常百姓家,经历了千年之久,至今仍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1、“亲子鉴定”坐实源于鲫鱼
无论在动物界还是植物界,几乎没有什么生物能像金鱼一样,一边进化一边“整容”。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金鱼按照人类的偏好,从灰头土脸的鲫鱼逐渐被“人造”成色彩斑斓、造型夸张的观赏鱼类。
没错,金鱼的祖先就是鲫鱼,这可能让人难以置信。也有人会误认为金鱼的祖先是鲤鱼,毕竟鲜艳讨喜的锦鲤在色彩上更为接近。但事实上,金鱼确实与餐桌上更常见的鲫鱼同出一门。
鲫鱼是鲤科鱼的重要种类,广泛分布于东亚淡水水域,其适应性和抗力都很强,在其他养殖鱼不能忍受的不良环境中也能生长繁殖。野生鲫鱼为银灰色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基因突变,体内黑色素体消失或改变,鱼的颜色就变成了红色或金色。金鱼又称金鲫鱼、赤鳞鱼、衣鲋、赤鲋、赤背鲫等,是由野生变异鲫鱼经历长期自然突变与人工选择、杂交等因素演化而来的,其形态优美,色彩绚丽,品种繁多,有草金、文种、蛋种、龙金、龙背等5大类,有着丰富的变异性状,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观赏鱼类之一。
鲫鱼的这种变异虽比较罕见,但我国很早就有观察记录。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提到,“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文”代表色彩和花纹,“文鱼”就是颜色发生变异(推测是红色或金色)的鲫鱼,这是鲫鱼变异的早期模糊记载。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任昉编撰的述异记中,有一则金鱼神的故事,“云周平二年,十旬不雨,遣祭天神,金鱼跃出而雨降。”这是文献中对金鱼一词更早的记载。
现代科学从实验中也证明,金鱼的祖先来自野生鲫鱼。当然,我们现在所见的各类品种丰富、外形各异、色彩斑斓的金鱼更初是不存在的,它们都是从野生鲫鱼经过了半家化、池养家化、盆养阶段,又经过有意识的人工选育而形成的。这段长达2000多年的“脱胎换骨史”,是早在28年至34年间,我国金鱼研究学者陈桢结合古籍和试验考证出来的。
后来,科学家也从金鱼杂交实验中发现,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后代,这首次证明了金鱼与鲫鱼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亲缘关系极为密切。日本生物学家石原等用实验证明,鲫鱼和金鱼的血清沉淀反应是一样的,各器官结构基本相同,染色体组型的数量相同,胚胎发育也一样,所以即使金鱼和鲫鱼看上去迥异,但学名都是“Carassiusauratus”(鲫鱼)。
2、从皇宫游进百姓家
那么,2000多年来金鱼是如何被驯化的呢?
应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诗句,金鱼在漫长的驯化史中,始终没有离开历代的宠爱,甚至可以说皇权对金鱼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唐代,随着宗教的盛行,唐肃宗在全国设立了81所放生池,专门供信徒放生被捕获的鱼鳖鳞甲,颜色罕见被视为祥瑞之物的金鲫自然也在其中,此举使其脱离了天然水域。这种大规模的人工干预,可以说是金鱼发展史上“半家化”的开端,使得在野生环境中生存的红色或金色鲫鱼有了舒适的繁衍条件。梁高僧传中写道,庐山西林院有个秀池,里面有赤鲋(红鲫),秀池以赤鲋闻名。到了时期,金鲫被放生的记载更加丰富。诗人梅尧臣在金鱼诗中写道:“谁得陶术,修治一水宽,皇恩浃鱼鳖,不复取垂竿。”可见当时池内鱼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不允许人们去捕捉。也许,放生池中的鱼会得到投喂,但仍生存在野外环境,并未完全家化,此时它们除了颜色变异外,体型、食性等仍与野生鲫鱼相同。
金鱼完全的池养时代始于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建都临安(今杭州),不想着去收复失土,反而大兴土木,并修建了不少金鱼池。他在宫内凿池蓄水,搜罗天下金鲫赏玩,并设立了专门养鱼的职位,直到退位时仍痴迷于养金鱼。赵构开设了在皇宫内设金鱼池的先河,名扬天下的宫廷金鱼自此萌芽。从那之后,为了揣摩圣意和附庸风雅,很多王公贵族纷纷在家中建造鱼池豢养金鲫鱼,还衍生了一批职业养鱼人,被称为“鱼儿活”。他们掌握池塘饲养繁殖金鲫鱼的技术,知道用污水中的小红虫来喂养等,这些都使得金鲫鱼更为广泛地流传。金鱼饲养在南宋时进入家化时代,较之以前,的这种造池养鱼行为,加入了人类的偏好,对金鲫鱼所产后代中颜色罕见、长相奇特的更为追捧,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人工选择,进一步丰富了金鱼品种,出现红白相间、玳瑁色等。
就算到了元朝,玩赏金鲫鱼的风气仍盛。元将伯颜还曾特地遣人将临安宋宫中的金鲫鱼连同池水一起运到大都(今北京),金鲫鱼又成为元朝宫廷的爱宠。
明朝之后,金鲫鱼的驯化过渡到家家可养的盆养时代,不再是上阶级才有的豪华配置。明人郎瑛的文言笔记小说七修类稿中写道,“火鱼”来自临安,是从嘉靖戊申年(48年)就有的一种金色鲫鱼。就是因为其颜色像火一样,所以被称为“火鱼”。“人无有不好,家无有不蓄”,说明养“火鱼”已成为当时的风尚。人们“竞色射利,交相争尚”,相互比较鱼成了一种生活情趣,有的人甚至用十多个缸来养鱼。
史料记载,明神宗万历翊钧就是金鱼鉴赏家,他对国事不感兴趣,在位的四十多年很少临朝理政,却对养鱼情有独钟,甚至用玉盆养金鱼。每年中秋节,大量名贵的金鱼进入宫廷,他还在宫中举行鱼儿的“选美”大赛,在神宗的带动下,民间养金鱼成风。96年张丑所著砂鱼谱是我国历史上首部金鱼专著,书中对鉴赏金鱼做了大量叙述。
当时的官窑还烧制了许多精致的缸、盆,供宫中养鱼使用。清朝晚期的竹叶亭杂记中写道:“……鱼缸总须明官窑,虽破百片亦可锯补,瓦亦用明官窑瓦。”由此可见,明官窑鱼盆做工讲究,已成为传世珍品,故宫博物院就了不少。
盆养金鱼,更有利于人们细观鱼的形态特征,满足人们对金鱼相互品评的乐趣。出于猎奇,人们偏爱变异后数量少而珍贵的鱼,所以其变异因子也被保留的更多。同时,使用了缸、盆容器后,限制了金鱼的游动空间,加上无意识的人为干预,快速改变其遗传背景,促使金鲫鱼发生变异,体形由侧扁纺锤形趋向于粗壮宽短,并且诞生出许多新品种,赋予它们更鲜艳的体色、加倍长的尾鳍、正规的肉瘤、凸起的水泡眼,形成早期的金鱼。
清中期以后,上至达官贵族,下至井人家,都对赏鱼津津乐道。清人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里记载:“上等选充金鱼贡,次之游人多买为土宜,其余则用白粉盆养之,令园丁鬻于”。从雍正帝起,苏杭、南京等地每年要挑选一批品质优良、品种新奇的金鱼送入宫中,蓄养在御花园或者颐和园、圆明园中。这些金鱼成为皇家园林中的一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便诞生了北京金鱼,又称之为“宫廷金鱼”,时期曾有200多个宫廷金鱼品种争奇斗艳。皇宫王府还会雇请专注的养鱼技人,唤之“鱼把式”,他们在生产中已经从单纯的饲养发展到有意识的人工选种、繁育,众多新品种相继出现,形成了绚丽多彩的金鱼世界。比如老北京更具代表性的金鱼——“宫廷鹅头红”和“王字虎头”。“宫廷鹅头红”的更早记载出现于清末,其正规长有红色肉瘤,没有背鳍,全身银白似雪,遗传率较低,非常珍贵;“王字虎头”头绒发达,吻瘤突出,整个头型呈方形,6至8片头绒排列整齐,并隐隐成“王”字状。
当时的金鱼图谱闽产录异及虫鱼雅集等书籍中还教授人们如何选择种鱼、鱼苗等。至此,金鱼的家化已渐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古都北京的金鱼不仅限于赏玩,而且在民间还兴起了养殖业,与皇家宫廷金鱼形成良性互动,推进了金鱼的发展演变过程,形成北京金鱼的特色。金鱼池是当时更为知名的金鱼养殖场,每年要给皇家上岁贡。其中的知乐鱼庄是京城更大的金鱼场,遍布金鱼池西半部的百余亩土地。公园后来开始养殖并展示金鱼,中山公园的“狮子头”誉满京城,还有北海公园的“虎头”及球类品种均为北京人喜闻乐见。
3、“出国”国外再度走红
金鱼起源于我国,而后渐及世界各地,成为各国都喜爱的观赏鱼。
除了我国,日本是世界上另一个主要养殖金鱼的国家。据日本金鱼饲养学家安达喜之金鱼养玩草所载,国内金鱼更早于02年引入日本。不过,批金鱼到达后,因日本内战很快损失殆尽。1620年左右,国内金鱼再次运往日本,并繁衍开来。04年以后,金鱼成为大众宠物,新品种不断繁育而出。其中,享誉世界的“兰寿”就是改良后的精品,优质的“兰寿”有着如同鸡蛋一样的身形,头瘤、吻瘤、鳃瘤都极为发达。86年“兰寿”再度传回我国,福州鱼迷又尝试繁育出新品种,起名为“福寿”,已成为场上的产品。
至世纪,我国金鱼传到欧洲一些国家。
荷兰传教士马尔蒂尼1643年到杭州传教,特别喜爱金鱼。1654年回国时,他将杭州的“龙睛”“红头”等金鱼装入木桶中运至荷兰,并在当地展出引起轰动。28年,荷兰人工繁殖金鱼成功,后又传到周边各国。据一些学者查考,欧洲过去没有鲫鱼,自从移养金鱼后,经相当长时期,在天然水域中才发现了鲫鱼。从事遗传研究的鱼类学专家分析,这是由于饲养的金鱼外逸到天然水域,经过漫长的野生生活,金鱼发生分离返祖现象,经多代繁殖,逐渐形成了现代欧洲的鲫鱼种群。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1693年派遣使团访华,他们在参观一家药店时发现了“新大陆”。使者在报告中写道:“店主在给我看的许多东西中,有一盛水的大玻璃缸,手指长的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的颜色就像镀了金一般,有的鱼脱落了几片鳞,身体是鲜红色,真令人惊奇……”这份报告先后以俄文、英文、法文、德文出版,使得一些欧洲国家争相引进国内金鱼。
大约45年,法国国王易十五的宠妾收到金鱼礼物,命人饲养在宫中。此后,养金鱼在巴黎风行,并很快在奥地利、德国等地盛行。94年初,英国特使觐见乾隆帝,回国时带走了鱼缸和多种金鱼,从此,国内金鱼传入英国。
除了观赏,“舶来品”金鱼还成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法国鱼类专家索维尼对89个金鱼变种作了描述并绘制了彩图,集金鱼形态学研究之大成。很多欧洲国家的自然史博物馆至今还着金鱼标本和图像资料。
近年来,色彩艳丽、充满灵气的金鱼更加受到人们的追捧,饲养金鱼在我国也成了一项朝阳产业,投资小、占地少、效益高。一些大型养殖场年产各类金鱼可达几千万尾。别小看一尾尾小金鱼,很多精品品种如今的身价不菲,动辄几百上千元,甚至能卖到几万元,成了场上的香饽饽。
金鱼深受欧美人民喜爱。
4、金鱼文化源远流长
金鱼是一种象征着吉祥、喜庆的生灵,自打出现之日起就深受人们的欢迎。从帝王将相到井百姓,从文人墨客到能工巧匠,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金鱼的喜爱。绘画、瓷器、玉雕、漆雕、刺绣、花灯、风筝等传统艺术中,金鱼的形象无处不在,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金鱼文化。
历史上,国内金鱼多次作为和平使者,远渡重洋,增进了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就曾赠送100尾名贵金鱼给印度。
金鱼又与“金玉”谐音,寓意“金玉满堂”,象征着富贵吉祥,同时又象征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能工巧匠都愿以金鱼为题进行创作。宋代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就写下过诗句“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写的著名长篇童话诗小金鱼和渔夫的故事流传甚广,成为儿童喜爱的故事之一。在传世画作中,有清代画家钱慧安所作的烹茶洗砚图、虚谷上人的梅花金鱼图轴等。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吴作人等均是画金鱼的高手。
20世纪法国钢琴音乐的鼻祖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者,金鱼就是他创作的一首音画式的描述性作品。据称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德彪西的一件绘有金鱼图案的东方漆器,整首乐曲呈现给听众的是嬉戏玩耍、自在漫游的金鱼形象。
昔日宫廷赏鱼乐,如今百姓养鱼欢。进入普通家庭的金鱼,给人们带来轻松欢乐和美的享受。
金鱼花灯。
世界枚金鱼邮票
我国于60年发行了一套12枚金鱼邮票,其设计和印刷堪称精美,曾被评为更佳邮票之一,深受邮迷的欢迎。不过,这并不是世界上更早的金鱼邮票,世界枚金鱼邮票是日本发行的。
日本人喜爱金鱼,46年发行了面值为5日元的金鱼邮票,白纸平版,无齿票,这是日本在后发行的套普通邮票,也是世界上枚金鱼邮票,此后又多次发行了金鱼邮票。200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时,日本发行的纪念邮票中有一枚“樱花金鱼”,绘着一尾金鱼簇拥在樱花之中,一起见证着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此后,世界上不少国家相继发行过金鱼邮票,如朝鲜、越南、菲律宾、蒙古等。
金鱼的寓意十分美好,不少国家将其看作是一种吉祥物。72年新加坡国庆节邮票中的枚,画面是一盏“福”字灯与一盏金鱼花灯,组合在一起象征吉祥如意。我国85年发行的花灯邮票,也是将金鱼与藕节连在一起,寓意连年有余。
科学探究
过度追求“态美”使金鱼减寿
在金鱼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金鱼的寿命却有日渐缩短的势头,很多业内人士正在着力延长其寿命并使之更具生命力。
通常来说,精心养护下的金鱼寿命可达8至12年,但目前很少有鱼能“达标”。除了长期近亲繁殖出现的品种退化外,究其原因却也无奈。金鱼在家化饲养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变异而形成多样化品种,这些特征原本属于良性态,只要发育适度就不会危及鱼命。但是为了迎合审美或出于猎奇,人工驱使一些金鱼的特征发育过度而失衡,导致金鱼不能正常游动觅食,继而死亡。
其中,狮头类的金鱼更为多见,这是国内外金鱼爱好者偏爱的品种之一。其鱼头上的肉瘤非常发达,很像戴着一顶皇冠。欣赏这种鱼,主要是看其肉瘤的发育程度,越丰硕越名贵。因此,人们一味追求这种特征,养殖时使其正规肉瘤更大、更厚,有些仅头瘤就接近或超过身体的一半,头重脚轻,发育失衡。又比如常见的水泡眼金鱼,其更大特征就是两眼都有水泡,泡膜薄而透明,像两只水球挂在鱼头两侧。而发育过度的金鱼,眼球过大,体型瘦而狭长,游动困难,长期沉在水底,必定影响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