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狗是美国快餐领域的经典美食之一,但马来西亚最近要求境内一家美国餐饮企业“改菜名”,缘由是热狗中并不含有狗肉,这个名字容易误导消费者。这一决定公布后迅速引发热议,马来西亚政府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规定?热狗并非由狗肉制成,究竟因何得名?咱们中国又有哪些菜名容易让歪果仁产生误解?
穆斯林认为狗不洁马来西亚热狗将改名
马来西亚政府近日要求快餐连锁店“安妮阿姨”不得在菜单中使用“热狗”这一名称,理由是热狗并不含有狗肉,叫“热狗”会给穆斯林顾客带来困惑。如果不改名,这道菜就无法获得马来西亚清真食品认证。“安妮阿姨”表示遵从这一要求,已经选了几个新菜名提交伊斯兰发展局批准。
马来西亚人口3000万,六成是穆斯林,许多商品包括矿泉水、家居用品在内,都需要通过清真认证。2年的清真认证到期,商品要通过查验才能与伊斯兰发展局换证。
热狗非狗得名于一场美丽的误会
“热狗”一词是由英语hotdog翻译而来。hotdog一词其实源于一场美丽的误会。
1906年,细长型的香肠在美国有各种叫法,其中之一是“德希臣狗香肠”。有一次,小贩们在橄榄球比赛看台上叫卖:“快来买热的德希臣狗香肠!”漫画家塔德·多尔根听到叫卖声灵感顿生,即兴画了一幅漫画:一个小圆面包里夹一节“德希臣狗”香肠,上边抹了一些芥末。
多尔根回到办公室,把漫画润饰了一下,但在写说明时不知为何突然想不起来如何拼写“德希臣(dachshund)”,就随手写了个“狗(dog)”。漫画中小贩的喊声也被写成了“快来买热狗”。有趣的是,这一错误叫法居然大受欢迎,不仅站住了脚,而且还把其它叫法都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美食中国这些菜名也让歪果仁大呼“好晕”
热狗作为舶来品,它的名称可能会让人误会它是由狗肉制成的。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菜名单直译成英文也会让外国人一头雾水,大呼难以理解。
夫妻肺片
狮子头
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的英文直译是antsclimbingtrees。外国友人听到这道菜的时候,脑袋中浮现的情景应该是:一群蚂蚁在爬树,这居然能被中国人做成一道菜!怎么做到的?
宫爆腰花
宫爆腰花的英文直译是porkflower,猪肉花。究竟是将猪肉做成花的样子,还是一种名叫猪肉的花?只吃花哪能行啊,要不再点碗东坡肉?好吧,接下来老外就要纠结为什么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会被做成一碗肉了……
四喜丸子
四喜丸子的英文直译是fourhappymeatballs,四个开心的肉球。因为菜名里点名了“肉球”,所以食材比较不容易被人误解。唯一困难的就是向外国友人解释一个问题:这四个肉球为啥会开心?
干爆鸭子
看这道鸭子的菜名被翻的,老外吃的时候真的不会有心理阴影吗??
干锅牛蛙
同上述鸭子梗,不解释
野山椒牛肉
你和你的家人,难道进入了人肉叉烧包店?还是上演现实版电锯惊魂?太没人性了!!!
四喜烤夫
原来把老公烤了只需友情价16元,太便宜了。杀手都快失业了。
四喜烤夫16元,美味烤夫18元,看来要把老公煮得美味要多花两块钱
中文也写错了,应该是“烤麸”才对。也难怪德国汉学家顾彬这么说:“中国翻译问题在于母语不够好”。
白灼芥兰
这是饭前恐吓吗?来,赶紧报警,先保护孩子安全离开。
肉炒猫耳朵
杀猫、卖孩子……还有人吃的东西吗?
顺便普及下我华美食山西篇:猫耳朵是一种在山西、陕西、等地流行的汉族传统面食,是因形似猫耳故名。
炒拨烂子也是山西人尝吃的一道家常饭,土豆裹着面粉先蒸后炒着吃。
德国咸猪手
Germanysexualharassment:德国性骚扰(这真是一位灵魂译者)
餐厅公然卖“性骚扰”,不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看见这道菜会不会抓狂?
建议以后这道菜别叫“咸猪手”了,改叫“咸味的猪手”,机翻说不定还能正常点。
综合(混合)果汁
综合(混合)果汁翻译成随便,坦白说,兔子先生内心竟对此译法无比赞同。
据称,新加坡真有两款叫whatever和anything的饮料,但好像已在2010年停产。
土匪猪肝
居然有如此诚实的店家,明确告诉你这是一家黑店。欺负老外没看过《龙门客栈》吗?
火盆杀猪菜
黄铜匠(火盆)杀死了猪和蔬菜。这位译者真走心。
“SauceonMyGrandma”,意思就是“浇在我姥姥上的汁”。
栲栳是西北主食,原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像“笆斗”,民间叫“栳栳”。山西平一间餐馆的英文译名,却将“莜面栲栳栳”变成“浇在我姥姥上的汁”。
木须肉
Woodmustachemeat(木头胡子肉),菜里有胡子,吃的人不得恶心死!!!
麻婆豆腐
Tofumadebywomanwithfreckles,一脸雀斑女人做的豆腐。Excuseme?
结语
中国菜的奇葩翻译还有好多好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采众长。饮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不管是食材选用、烹饪方法还是刀工技艺,都蕴含着中国文化和传统。由于文化差异,外国人对中国菜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误解”。不过,相信随着沟通和交流的增多,这种误解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