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诞老人村跨过北极圈线,握着圣诞老人的手说夏至快乐,拥有属于自己的北极圈证书。
相遇乌云密布的斯德哥尔摩,没有黑夜也没有晴天,在深沉中感受北欧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迷失在瑞典不可思议的地下艺术里,在每一站停留、探索只属于这个站的故事和艺术。
乘坐“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火车路线”,穿梭在高原、雪山、山谷、森林、瀑布、河流、村庄之中。
坐在布吕根岸边看午夜阳光下的彩色木屋倒影荡漾,感叹这个日不落的夏天可真奇妙。
圆梦的一天,经历飞机、轮船、汽车、徒步,终于到达世界第一自然景观,俯瞰悬崖下的吕瑟峡湾。
在一个个凌晨和午夜飞向下个城市,在空中欣赏海岸线上的日出和日落。
这次旅行的第一张照片,就是我之前形容的那一刻,拍摄于午夜。小时候在书本里学到过极昼的知识,但从没想过它会这么猝不及防的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从伦敦一路向东北方向飞,短短不到3个小时,从黑夜飞向了白天。
即使在我描述那天的此时此刻,我都觉得很有意思。你想象一下,照片里的这个人实际上是在夜里行走,我也是在夜里拍摄的这张有阳光的照片。
路上的电车其实也是夜间行驶的,很安静的从我们身边开过。
空无一人的街道,有没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有没有点儿像电影里的场景?
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赫尔辛基的地标性建筑,白色的主体纯净无暇,希腊廊柱及淡青色青铜圆顶展现了教堂的恢弘气质。趁着没人,我和朋友们在台阶上跑上跑下,拍了好多犯二的照片,就不放上来了。跑累了,来到台阶下边儿议会广场上来张安静的照片。
走到广场东边儿,从侧面看到了更立体的大教堂。大教堂是建筑大师恩格尔的三件杰作之一,另外两件站在广场上也能看到,是政府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
在往东正教堂走的路上,偶遇了一趟电车,在阳光下金光闪闪。
走到乌斯别斯基大教堂也就走到了波罗的海海边,教堂坐落在码头的西南角。在海港边我又拍到了星星光,赫尔辛基的这个早晨是我记忆里最纯净的。纯净的天空,万里无云;纯净的街道,很神奇很安宁;纯净的海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
通往教堂的小桥上有很多锁,留着很多人的记忆和心事吧。这把2015年锁上,刻有两个人名字的粉色锁,应该是段爱情吧,不知现在是否依旧很好。
阳光透过锁桥映在地面上,角度很低,影子很长,很有拉伸感。
没有云,也没有风,波罗的海就像一面镜子,地面上有什么,水面上就如实的倒映着什么。
赫尔辛基因为在大海的衬托下,无论夏日海碧天蓝,还是冬季流冰遍浮,总显得很干净很漂亮,所以也被称为“波罗的海的女儿”。
还看到了赫尔辛基开满花树的夏天,就很有趣。
赫尔辛基常年很凉爽,不知道应该算夏花还是春花,开的真的很灿烂。
要说上边儿很像木桶的教堂还有点儿建筑的意思,岩石教堂就真的不像个建筑了。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立在岩石中的教堂,外观彻底颠覆教堂的概念,看起来像着陆的飞碟,入口就像个隧道口。
我们对它很感兴趣,所以决定在周边儿吃个早饭,周边逛一会儿,等它开门进去一探究竟。
终于等到了10点,我们终于可以从隧道入口进去啦。
一进门,这个光影真的绝了。阳光透过格栅带有纹路的照在椅子上,有明有暗可太好看了。
台上有人彩排,我也顾不上看,就被这个穹顶吸引了,快门按个不停。
从各个角度看它都是不同的,向没有光的一侧直视它看到的是湛蓝的天空。
向有光的一侧斜视它,有光能温柔洒进来。
还记得我们这次旅行的初衷吗?来北极圈里过夏至。如果说我们此行的其他地方只能算是没有黑夜,还有日出和日落。那我们即将抵达的地方就是真的极昼了,跨越北纬66度北极圈,就真的告别日出和日落了,不只有24小时光亮,是真的有24小时阳光。
旅行真的很有意思,可以让爱旅行的我们一直很精神;越来越精彩的旅行就更有意思,能让我们完全忘记困这件事。睡觉是什么?人需要睡觉吗?从伦敦到现在我们已经30多个小时没睡觉了,但是越来越激动,甚至在飞机上都毫无困意。落地罗瓦涅米,等待我们的是圣诞装饰的机场,这个机场的名字居然叫“Santa'sofficialhomeairport”。我们预订了圣诞老人村的小木屋,村里的接机车早已在外等候,再下车我们就来到了住处。
一栋联排的小木屋有两间,我们正好四个人,订了一整栋,这就是我们今晚的家了。
进到房间里,圣诞气息很浓厚,现在是夏至还是冬至?傻傻分不清楚。北极圈里的房子设计就是不一样,窗帘都有两层,毕竟黑夜都是要靠自己营造的。
小木屋里还有桑拿房,很新也很干净,我们想的很美,晚上蒸个桑拿,然后好好的睡一大觉。然而到了晚上蒸完桑拿哈哈哈,睡觉是什么?困意是什么?天还亮着睡什么觉!
在房间里假装休息了一下,我们就来餐厅吃饭了。虽说不困,但是还是会饿的。圣诞老人村里的一切都是红色系的,很有圣诞的氛围。
我点了一份汉堡和薯角,金黄的食物和红色的背景,圣诞的blingbling感立马就出来了。
我买了8张邮票,你猜我买了多少张明信片?写了多久?这是我见过最有意义的邮票,上边写着北极圈,还有圣诞老人和圣诞老人村。这么有意思的邮票,不得多写几张吗?为什么有台灯的光?因为我们乖乖拉窗帘了呀,但虽说房间昏暗了下来,架不住心里兴奋啊,明天要跨越北极圈、见到圣诞老人了,还能睡着觉?
然后!我们就迎来了今天的大事件!整趟旅行最期待的时刻!跨!越!北!极!圈!这是我第一次跨越北极圈哈哈哈,可太激动了。在圣诞老人村的中心区域,有一条写着“Arcticcircle”“66°32′35”的白线,就是北极圈线了。
我也就在这儿浅照了几十张?犯二这件事我最在行了。选了一张最正常的给你们看吧哈哈哈,最逗的是,几十张过后,当我从北极大厅拿到证书回来的时候,又忍不住照了好多张,可太值得纪念了。
另一个重头戏,就是来拜访圣诞老人。推开这扇写着“Santaishere”的门,就可以找到圣诞老人了。自己的拍照设备和包是不能带进去的,工作人员会帮忙拍照,办公室内还有摄像机,结束拜访的时候可以进行购买。
二这件事儿是藏不住的,估计我是圣诞老人见过最二的姑娘了吧,激动到不行。当时人不多,只有我们,圣诞老人和我们聊了很久,聊他给小朋友回明信片,聊我们从哪儿来,聊这趟旅行。
我当时觉得很奇妙,很好玩儿。后来回来看照片和视频的时候,才发现当时的自己有多激动,有多二,二到不忍心继续看下去。这辈子有一件事儿能让我这么开心也挺好,旅行路上的一切我都觉得很有意思,只要旅行,我就会很开心很开心。谢谢SantaClaus,让我的这个夏至变的难忘。
两件大心愿完成之后,就进入了逛玩儿阶段,我们来到了圣诞老人邮局。
我寄给自己和家人朋友们的选择了即时,寄给北欧四人组的选择了下个的圣诞。于是,在这一年冬至的时候,我们收到了这个夏至,在圣诞老人村寄给彼此的明信片。旅行的越久,我越喜欢这些有纪念意义的古老的方式,我专门有一个柜子,摆放着这些旅行记忆。
满满的仪式感之后,我们来喂麋鹿了。因为是夏天,我们没法乘坐雪橇,但可以通过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喂树枝的方式和他们近距离接触。
心满意足后,天空也变的晴朗了,我们在村子里随意的逛逛,然后回房间收拾。
临走时,我不舍的和小木屋合了张影,我至今可以清晰的记得我们的房号,52和53。因为这里承载了我们在这个夏至,在北极圈里的美好记忆,这个奇妙的夏至很值得纪念。
于是,我们飞进了那片乌云,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飞机在乌云上自带双彩虹的。就像我上段所说,在旅行的当时,我的心情也飞进了乌云之中,在斯德哥尔摩的几天,我心情有些低落。世界最美首都?哪儿美了?人是会成长的,现在的我,发现了它的美,也开始珍惜感恩这段旅行。
抵达瑞典之后,我们终于睡觉了,睡了一个大觉,很深沉的大觉。也许是因为终于困了,也许是因为瑞典的阴雨让人犯困,睡着了总是件好事儿。
我们住在市中心附近,早上溜溜达达就来到了市中心老城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博物馆,博物馆里有各位获奖者的介绍、诺贝尔奖的历史回顾和奖项介绍,还有弗雷德诺贝尔生平介绍。诺贝尔奖在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国际性意义,我们的很多校友都获得过诺贝尔奖,听说他们事迹都出现在了这个博物馆里。然而作为没有文化的我们,还是没进去看。
诺贝尔所在的大广场,是城中心的一座广场,也是斯德哥尔摩最古老的广场,中世纪老城环绕它逐渐形成。广场上有一口水井的纪念碑,是斯德哥尔摩最早的水井原址。
从广场的另一侧进入一条小巷,就来到了老城的商业街。虽说是商业街,但却并不热闹,充满了各种瑞典精致的设计,很有意思。
比如长椅就被涂成了各种颜色,或许在斯德哥尔摩这么一座深沉的城市,在色彩的点缀下明亮了起来。
各个小店的橱窗里都展示着不同的设计,这个小刺猬就很吸引我,很立体很形象,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它很斯德哥尔摩。
这是一间售卖灯具的小店,灯罩被做成了各种裙子的样子,还有很多有趣的小玩偶。
穿过这条小巷就来到了瑞典很著名的斯德哥尔摩王宫。
它的历史要追溯到中世纪,最早是一个军事堡垒,17世纪末期经过逐步改造、扩建,成了今日的皇宫。
这里是国王办公和举行庆典的地方,也是斯德哥尔摩的很重要的旅游景点。
现在王室已经搬出到郊外的皇后岛宫,但仍是瑞典国王的官方居所。
除了用作王室居所的楼层外,王宫其余部份还有其他用途,如古斯塔夫三世文物馆、宝藏展览厅、军械展览厅和位于地底的三王宫博物馆,这几个博物馆就足够逛一天的。
我们来到时候正好是夏季中午,卫队换岗仪式在王宫前举行,目睹了卫兵庄严肃穆地执行传统换岗仪式的场面。
看完换岗仪式,我们回到了老城,寻觅一顿美味的午餐。
你一定猜到了,我们在瑞典的第一顿饭一定是瑞典肉丸。这个肉丸做的很精致、很好吃,但说实话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从小吃宜家瑞典肉丸长大的我,总觉得瑞典肉丸很小,没想到竟然这么大。
饭后继续逛逛斯德哥尔摩的老城,斯德哥尔摩老城区建立于13世纪,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老城内有中世纪小巷、圆石街道和古式的建筑,深受北日耳曼式风格影响。
这座就是斯德哥尔摩大教堂,它是斯德哥尔摩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是瑞典砖砌哥特式建筑的重要代表,也是瑞典国王加冕的地方。
顺着老城,我们又回到了瑞典皇宫继续上午的参观。
瑞典皇宫是我们这次北欧旅行中唯一一个入内参观的皇宫,不确定其他几个国家的皇宫是否类似,我们觉得北欧的皇宫不如西欧的皇宫奢华。
王宫里展示了王室的生活用品,有很多服装、配饰,甚至还有婚纱礼服。
皇宫曾经经历过一场大火,展厅里描述之前很华丽,有一间屋子还原了大火之前的样子。
几个展厅、博物馆逛下来,有些小疲倦,可能因为是王室不在此居住,开放房间很多的缘故。
也可能是展示的物品真的很丰富,看的有些眼花缭乱。
我们用了很久才逛完皇宫,如果有天黑,我很想形容,“我们从天亮逛到了天黑”。
离开皇宫的时候,我来了张标准游客照,来都来了,还是要纪念一下的。
北欧的夏天真的很冷,尤其是阴雨天,冷到拍照我都没把外套脱掉,摘帽子或许已经是我最大的勇气了吧。
离开了瑞典皇宫,我们来到了峡湾街。其实来之前我还是挺期待这里的,因为很久之前我在杂志上见过艳阳天下的这里,美的像一幅油画,但此时此刻,哈哈哈。
哈哈哈!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禁笑出了声。这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公共卫生间的照片!我从没想过,我会在公共卫生间里举起单反,也从没想过会花半个小时精修一张卫生间的图,更没想过我会在一张卫生间的图上写上我的名字。但这一切就都在瑞典发生了。这一刻我不禁感叹,瑞典真的是随处可见的艺术。这幅艺术是在峡湾街附近的地下女卫生间洗手镜的中心,甚至还设计了精致、有层次的双色灯光。
雨小些了,但天空的阴霾依旧不减。我们来到了国王岛上,来看大名鼎鼎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市政厅是斯德哥尔摩的地标性建筑,两边临水,是一座红色砖瓦塔楼。
来到市政厅的内部,向上仰望,两侧的屋顶很有意思,不对称但却很和谐、很有设计感。
或许在这里定格的这一刻,就是瑞典在我心中的印象了吧,红色的砖楼、绿色的雕塑和乌云密布的天空。
透过拱形的长廊向外看,是宽阔的波罗的海,发着光吸引我们走过去。
我们在长廊里停留了一会儿,不用担心被雨淋湿,可以静静的欣赏长廊外的明亮。
走出市政厅,海边有很多雕塑,北欧的雕塑基本都是青绿色的铜像,很冷淡风。
对岸就是骑士岛了,左侧尖形的建筑就是骑士教堂。第二天,“没文化”的我独自出来完成一个执念,故事很简单,就并在这章里一起讲了。
画面上的这个地铁站名为“T-Centralen”,是斯德哥尔摩的中央地铁站,红、绿、蓝三条线路的换乘站。在红、绿两条线站内没有任何设计,在蓝线上有惊喜,也是斯德哥尔摩地铁之旅必打卡的车站。这站的设计以蓝白为主,主题是古代雅典奥运会,有很多蓝白色的橄榄叶。最吸引我的是电梯旁的这幅壁画,记录着当时忙碌的建设者们,有拿图纸的,也有用工具施工的。因为斯德哥尔摩有很多河流,所以地铁挖的很深,建设者们很辛苦。这幅壁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建设过程,很生动也很立体。
下一站是“Radhuset”,我在网上没有找到很多的介绍。在我的理解里,这是一座矿山,走在隧道里很身临其境,一种炙热和荒凉扑面而来。
我最喜欢的是头顶上这两只矿山上的鞋子,很有趣。感觉这里是倒置的矿山,头顶上的才是脚下,有点儿反转空间的感觉,也不禁会畅想这两只鞋属于谁,有什么寓意。
我们想拆远一些的盲盒,于是来到了蓝线的分支“SolnaCentrum”。
它的主题是上世纪70年代瑞典工业革命时期的问题,绿色的是森林,红色的是天空,黑色是化成灰烬的土地和垃圾。
鲜艳的色彩背后是个悲伤的故事,很有视觉冲击力。总说环境污染,四个字很轻描淡写,但当艺术家用色彩创作出来的时候,就觉得真的很恐怖。当天空被染红,红色不再代表喜庆,而是代表危险和恐怖,这个世界就不再美好。和T-centralen站的蓝白配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下一站没有设计,再接下来一站是Hallonbergen,一个充满童趣的站。
于是我们从Hallonbergen站掉头了,坐回了蓝线主线的起点Kungstrdgrden,这站的主题是国王的花园。因为这站的地上周围有皇家花园,所以艺术家们就将这站打造成了地下的花园。
然后我们回到T-centralen站换乘了红线,来到了斯德哥尔摩最著名的地铁站Stadion,这站的代表是条鲜艳的彩虹。
趁着有地铁停留的时候,又拍了一张空镜,画面中多了更多与蓝天呼应的蓝色,也多了更多的灵动性。
这站的主题是纪念1912年的夏季奥运会,在过道的一侧有一幅巨大的海报。虽说我不懂瑞典语,但奥林匹克这个词和英语还挺相像的,能猜到是1912年6月29日至7月22日举办的夏季奥运会。
往出走还有很多有趣的雕塑,有指示南北方向的,还有音符,很有趣。
然后我们又回到了蓝线,在蓝线和绿线的另一个换乘站,Fridhemsplan站下了车,这站有帆船、还有飞机,主题应该是航海吧。
说到这站就很有意思,这站不是很有名,所以网络上介绍很少,在我们旅行的当时也没有记下来每站的名字。“破案”的过程就很有趣,我用了很久看到了有人说这站叫Fridhemsplan,但写游记要确定才能写啊,我就在地铁图上找了很多遍,都没有找到这站的名字。我找了很多站都有“hems”、“plan”这两个词,觉得这个名字应该没错,但怎么也找不到名字。后来惊喜的发现绿线的这几站正好在拐弯,站名写不下了,就标的序号,序号代表的站名在图例里。
当发现的这一刻,开心的笑了。不仅旅行是快乐的,考古旅行的这个过程也很快乐。
然后我们就再也没停下,坐着古老的地铁就奔向了Akalla。
Akalla的设计就很朴素,主色是黄色,只有几幅瓷砖贴成的壁画。
卑尔根鱼市的海鲜都是当天新鲜捕捞的,很新鲜很新鲜。我们一会儿从弗罗伊恩山上下来之后,来这里亲测了美味。
来到东北岸,遇到布吕根著名的小房子们之前,先遇到了这辆古董车,音乐声音放的很大。
岸边有很多收起风帆的小船,在波浪中一摇一摆。
弗洛伊索道一年四季、一周七天,从早到晚都在运行。如果你排的位置足够靠前,一定要站在车厢最底端的位置。索道运行速度很快,很有穿越的感觉,倒着穿越就会更刺激。刺激的同时,还能像我一样,把美景全都收进眼睛里和镜头里。
到达山顶上,就可以尽情的欣赏这座被群山和峡湾环绕的城市了。
我很喜欢这张,有卑尔根的全景,还有我们上来的索道轨道,有动有静。
我特意给卑尔根搭配了一身很简单干净的衣服,卑尔根在我的印象里太过纯净,纯净到容不下任何杂色。事实也证明,这里真的很美好,美好的不真实。
这张照片也是在这段铁路上拍的,风景开始慢慢变得不可思议,然后我们换乘了第二段火车。【第二段火车米达尔Myrdal-弗洛姆Flam】这段就是被《孤独星球》评为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火车路线。我们在来之前特意做了功课,说这段铁路一定要坐在左边靠窗,可以看到所有的美景。无奈我们上一班火车稍晚点了几分钟,换乘的时候车上人基本都坐满了,只剩下右边的座位了。来都来了,风景比座位重要太多了!所以我给自己换了张“站票”,哈哈哈“站票”是开玩笑,但是去两节车厢间左侧的门边站着是真的。虽说不如坐着舒服,但我注意力更集中,角度也更完美,看到、拍到了所有沿途的美景。
火车一开,我们就来到了雪山之中,这部分地处高原,很寒冷。高山还在被大雪覆盖,没有任何春天到来的迹象。
在大雪之中,隐约能看到几处小房子。不禁感叹如此荒凉的地方也有人烟,也是这里人们的生活。
再往高处走,积雪越来越厚,河流反光也强烈很多,分不清是冰还是水。这就是这条铁路为什么是“欧洲最美火车旅行之一”吧,短短一个小时,带我们从夏天来到了严冬。
【肖斯瀑布】火车减缓了速度,停了下来,外边响起了水声和音乐声。朋友们过来叫我一起下车,说她们刚发现可以下去看瀑布。可惜我们下去晚了,赶上了结束,照片上的红裙女舞者刚刚结束她的表演。如果你们来这里,一定记得门一开就冲下去,就可以看到音乐下瀑布边跳舞的红裙舞者,相信一定很美。
上边这张照片,你们在一开头见过了,可见我多喜欢这张。如果让我选一张图来代表这段火车旅行,我就会选这张,因为它足够满足我对自然美好的贪心:雪山、瀑布、山谷、河流、村庄都有了,这些美好竟然能在一张照片里出现,是在太神奇了!
地势慢慢低了下来,周围白色的世界也慢慢变成了绿色。雪山不再,陪伴我们的变成了瀑布和河流。
我们的铁路路线是沿着河谷前进的,一路都能看到或高或低,或狭窄或宽阔的河流。在有地势起伏的地方,河流也会形成这种小型瀑布。
爬到小山的山顶,可以俯瞰弗洛姆小镇不大的港口、艾于兰峡湾的起始点和远方的雪山。下午我们就要从这个港口离开弗洛姆,开始我们的峡湾之旅。
下山的路上也有很多精致的小雕塑,不知寓意但觉得很神圣。我尝试着想在网络上搜索它,但只找到了同款照片,没找到具体的解释,那就当作一个谜吧。
从山上回到镇中心,我们来逛了弗洛姆铁路博物馆,见到了很多将这段铁路的书籍,还有中文的。当时很想念国内,看到中文格外亲切,忍不住记录了下来。
【峡湾之旅】我们登船了,我们运气很好坐在了船舱的前排靠窗位置,但是你们了解我,这么美的景色我怎么能坐在船舱里呢!哈哈,船一开,我就来到了甲板上。冷吗?很冷很冷。温度很低,而且风很大,雨是时大时小。我给你们描述一下当时的我,穿着我那件紫色的外套,戴着衣服上自带的帽子,而且因为风很大总是吹下来,我把头部的松紧带绑的很紧,我怕相机淋湿,把它藏在我的衣服里。为什么没有人像?因为甲板上只有我一个人,而且风吹到眼睛一直眯着睁不开。爱这种感觉吗?太爱了。越极端的天气景色越美,和日常越大的反差越能感受到自由。
船慢慢驶离了弗洛姆,行驶在艾于兰峡湾上。艾于兰峡湾是松恩峡湾的一个分支,如果没有之后的纳柔依峡湾,我会觉得艾于兰峡湾已经美的不敢想了。
我们的游船行驶在峡湾之中,泛起白色的浪花,虽说天空飘着小雨、风也很大,但峡湾两侧清晰的高山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两侧的高山山顶存有很多终年未化的积雪,艾于兰峡湾的特色是峡湾和两侧的高山。
遇到瀑布,游船会减慢速度,靠近瀑布供游客近距离慢慢欣赏。纳柔依峡湾两侧的瀑布很多,但是感觉水量都不是很大。
继续往前开,就进入了雪山的世界。两侧连绵不断的雪山给峡湾添了一分灵动,也添了一分自然。
雪山比森林距离我们更遥远些,但却很耀眼;它距离云层更近,轮廓却清晰可见。
我的镜头根本停不下来,比起瑞典的阴雨,在旅行当时,我更能接受峡湾的阴雨。或许在我固有的印象里,峡湾就应该是这么纯净的高冷。
峡湾时宽时窄,窄的时候我们就距离两侧的山很近,洁白的瀑布在高山森林间流淌。
再来张远景,能同时记录下雪山融化后,左侧水量大形成的瀑布,和右侧水量小形成的小水流,最终都汇入了峡湾之中。
这三张是我很喜欢也很有成就感的照片,记录下了雪山和乌云下的光影。没有蓝天白云,但却有银白色的世界,雪山和森林在峡湾上的倒影涟漪。
更喜欢这张,是因为这张不仅有远处的雪山,还有近处灵动的森林和小房子。我真的一点儿都不羡慕小房子的主人,一点儿都不羡慕他的田园生活,一点儿都不羡慕他住在森林里每天低头是峡湾抬头是雪山。你知道的,我说的都是反话,这张照片太美好了,光看看都很美好,何况是住在这里。
再来张大场景的,看天上乌云在水面中的倒影,是镜子吗?不,有波澜,比镜子更多了壮美。
又路过了一片小村庄,那柔依峡湾的沿岸有很多的村落,不仅能欣赏到自然的美景,还能领略诗一般的田园生活。
风越来越大,我们的船被吹的剧烈的晃动,我们的白色印记也不再清晰。
很久之后,天空逐渐放晴了,这是我在峡湾之中第一次见到蓝天。
雨停了,蓝天一出现,温度友善了很多,甲板上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我们开始进入了拍人像模式,第一件事就是把厚厚的可以拧出水的外套脱掉,戴上做作的墨镜哈哈。
蓝天白云下再从船尾的角度照一张,感觉世界美好明亮了,但是少了些刚才的神秘感。
这趟峡湾旅行可太圆满了,峡湾的深沉我们见到了,晴朗的一面我们也没错过。
好久没摆出这么二的动作了,说明当时是真的开心了。话说给你们讲个小笑话(每篇游记都少不了毫无形象的小故事,怎么办呢哈哈哈),其实我的衬衫是一件衬衫裙子,今天的搭配本来是裙子配我的小白鞋,很清新少女。无奈这个天气哈哈哈,你们懂的,我就把裙子卷起来系在了腰上,下边儿穿上了裤子,外边儿穿上了我的厚外套。从天晴的这一刻我终于开始慢慢还原我的OOTD,等一会儿上岸你会毫不吃惊的发现它变成了裙子。
当天空越来越晴朗,海面越来越宽阔,我们峡湾的旅行也快接近尾声了。这不代表我们距离卑尔根很近了,我们的游船还要继续,是因为我们要驶出峡湾,驶向大海了。
我们在峡湾最后的一个站点停靠,停靠的时候我们一直在看一个小朋友钓鱼。
在我们要出发的时候,小朋友也有了收获,看着他开心的手气鱼钩,我们也好开心。
驶到西海岸的时候,天空中的云越来越少,海水也越来越透亮。
海面上经常相遇一艘艘小型游船,如果船上有游客,我们船上的游客们会很社牛的和他们打招呼。
去的时候我们体验了火车,回来我们就想体验游船了。即时后半段不是峡湾,我们也想航行在海面上,看看沿途的风景。
这时候太阳已经转到西边,西海岸也随之变得温柔了。
阳光出来了,不代表风变小了,风把海水吹的层次分明,快艇上下颠簸。
我很喜欢这座大桥,跨越美景的大桥。我在想,从上面跨越它是什么感觉?是从下面看上面的风景好看,还是从上面看下面的风景好看?
快到大桥的时候,我们离这艘红色的船也更近了,万蓝之中一点红,这场景是不是有些熟悉?
一路有很多船只经过,我就拍个不停,我在今天拍了一千多张照片,可见我有多么喜欢这里。你也能想到,我选照片的时候有多么艰难,每张都有每张的特点,我总想选到最全面的那张,给你讲述一个最全面、最真实的故事,让你也爱上这里。
当岸边的山渐渐低下来,房子渐渐变得色彩丰富了,我就知道我又靠近卑尔根了。
回到布吕根的时候,太阳更低了一些,海面也变成彩色的了。
码头的水很清,光照很强,彩色的房子倒映在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
我不由得心想,极昼真好,如果不是极昼,我们一天看不了这么多风景,从峡湾进大海的时候天色就应该开始暗淡了,现在应该已经漆黑了吧。
半夜,我的裙子终于变回了裙子,终于完成了今天的look。坐在岸边,任由温暖的光洒在我的脸上。这一刻我在想,这里的夜景长什么样,我并不知道,但这样的记忆足够特别、足够酷了。
下边的这三张照片我很喜欢,我坐在光里,这绝对是午夜阳光了。
其实这篇游记的标题我本来想用午夜阳光来描述极昼的,但后来觉得不能完整描述这次的精彩。午夜阳光用来作为这几张的主题肯定没毛病了,或者午夜日落。
照片里,岸边只有我一个人,很随性的坐在岸边,第一张图朋友还帮我照出来了我最爱的星星光,在我的身上。真的很美好,很神奇,旅行真美好。
我们的游船从昨天回来的港口又驶离了,今天我们的船是艘小船,好处是可以和船长互动,还可以更灵活的亲近自然。
从港口开出去的时候,看见了一艘特别豪华的邮轮,有很多很多层,很多很多个房间。
有些客人已经上船来到了他们的阳台上,还记得我高中的时候喜欢的一个男生周记里写过一句话:风景这个东西很有趣,你看别人的时候,你也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说的就是这个时刻吧,我们小船上的人抬头看向这位阳台上的女士,这位女士也在低头看向海上经过的我们。
时隔大约七个多小时,卑尔根就换了一种颜色,从昨天午夜的暖色变回了冷色系。
游客中心的小姐姐果真说对了,这趟游船真的很好玩儿,景色和昨天的完全不同。没有高山,水面很平静,今天的真的是镜子,我很喜欢这几张照片,天上和峡湾里的真的是轴对称。
仙境是不是也就不过如此了?船长把火熄了,让我们静静的漂浮在峡湾里。听鸟鸣,看平静的水面和倒影。
转过弯,峡湾不再平静水面起了涟漪,我们来到了一片世外桃源。梦中的田园是不是也就这样了?或者梦里都不敢想的这么美好。
越往峡湾深处开,云越低,看天上那朵很低的乌云像不像画上去的?
快看岸边这个孤独的小房子,我敢确定他家出行的交通工具是一艘小船,因为就停在他家门口。这种生活可真有趣,我们家门口都是停车位,他们的家门口都得带停船位。
说着说着就到了这趟游船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了,小船的乐趣就是体验感更强。船长把船开到了瀑布下边儿,请船员去为我们接了一桶瀑布冰水,分给我们每个人接一杯,简直是太棒了。音乐声中,我们每个人接过水杯,真的是神圣的水,很清澈很冰凉很难忘。
在绿野仙踪之中品尝着大自然的恩赐,是在太美妙了。
喝完冰水继续前行,今天的峡湾之旅没有那么多绝到世界之最的景色,但有静谧细无声的美好。
转过这个弯,我们又来到了另一片瀑布,我们接不到水了,但是停下了船静静的聆听了很久。
今天的峡湾规模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船长的带动下,大家玩儿的很开心。
船长很可爱,说:我有两把旗子,再借给你们一把,祝你们玩儿的开心。于是我们来到了船头开始凹造型,船头的风很大很大,看我飞舞的头发和国旗就能知道。上边这张图是我唯一一张露出整张脸的,其余的脸上都是头发,哈哈,可太有趣了。这就是我最爱的旅行,一天又一天的吹过峡湾的海风,走过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峡湾,感受一种又一种不同的快乐。
关于这段峡湾的旅行还有很长,篇幅原因,精彩的故事就先讲到这儿吧,等有机会再慢慢讲给你们听。
刚才船上的车和人下去之后,又换了我们这群新的人和车去Tau。
每段徒步的伊始都一定要拍一张,留作纪念。至于这张纪念为什么弯着腰?因为我疼的站不直啊,能笑就不错了,可想而知未来的6个小时我是怎么过的。好在我有一帮朋友们,帮我分担了我的负重,我只用拿着我的单反边上山边拍。
刚开始的路还很正常,石头台阶很平整,也不太陡。
刚开始的我们觉得还挺心想,互相拍爬布道石的过程。
后来慢慢的,路况就开始变得艰难了。先是路面上有水流穿过,我们的鞋都不防水,所以需要绕着水行走。
后来慢慢的就只有碎石了,还是欧洲人专业,登山鞋和登山的拐杖装备齐全。
后来台阶变的越来越陡,需要开始用力攀登。
布道石上怎么知道路线?除了我们手里的地图,大约过半个小时左右可以遇见一个指示牌。指示牌上会标明方向,也会标明距离,让游客看看距离希望还有多远。经我们亲测,这个距离一般是让人绝望的,因为布道石太难爬了,走很久这个数字才变化一点点。
比起路牌,路两旁更经常有的是这种带有红色“T”的石头,还能看见它就代表你没有走错,如果很久没见到,就说明有问题需要原路返回上一个调整方向了。
很多人会带着宠物来一起爬,一般都是宠物在前边儿跑,人在后边儿喘。动物真的比人灵活多了,无论是平衡能力还是耐力。
这个牌子的意思就是我们距离停车场2.2公里,距离山顶还有1.8公里,已经行走了一大半了。这时候我们的体力已经透支了,我们喝水的时候我录了段视频,前几天看那段视频的时候真的都不忍直视,我们的口红都化到了牙上,每个人都插着腰笑着喘。
再往前走就已经没有路了,只能顺着石头一点一点错这下去,还好有人一起爬,要是只有我们,我们都不敢确定我们走的是对的。
这段我当时也录了视频,这是一块大石头,狗狗一下儿就冲了下来,狗主人一个劲儿的放线,然后尽可能在后边儿追,就很有趣。
看到图上那个小红点了吗?我们现在已经在这儿啦,走了2.7公里啦,胜利就在前方。
这个时候第一眼看到吕瑟峡湾了,可太激动了,来一张做作的照片纪念一下。
之后的路就轻松愉快很多,路很平、也不太陡了,而且一路沿着峡湾,景色很美很美。
快到布道石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道大裂缝,真的是通体的大裂缝,透过裂缝可以看到下边儿的水面。
然后我这个野人就兴奋的忘了身体的疼痛,开始抽起风来,我的胆儿可是真大,越是这种奇观就越喜欢。不行!我得预告一下,不能让你们马上见到下边儿那张图!我要写长一点儿,空行多一点儿,让你们期待的久一点儿!因为我终于完成了心愿!登上了布道石!天是晴的!还没有风!我真的如愿站到了布道石最角落那个尖尖上!拍了这张称霸我手机桌面和头像很多年的照片。哈哈哈好了,请看~~~~~~~~~~~
之后就是在山顶玩儿玩儿玩儿,俯瞰吕瑟峡湾和上边儿经过的船只,真的好渺小,渺小到就是一条细线。
坐在布道石上放空一下,和吕瑟峡湾和张影。小风一吹可太舒服了。
布道石很大很大,有625平方米,除了那个经典角度人都很少,可以尽情的停下来享受美景。比如我,趴在布道石的边缘向下看,你不会想看到我的视野的,顺着600多米的悬崖一眼看到地平线上的海面。
布道石不仅拍人很帅,拍景也张张都是大片。与松恩峡湾游览方式的不同,也造就了欣赏角度的不同。
松恩峡湾是森林、瀑布、雪山、田园,而吕瑟峡湾是悬崖峭壁下的碧蓝的水面。玩儿美了之后我们就下山了,我一张照片都没拍,把单反盖上了镜头斜挎在了身后。也没有什么下山的记忆,可能是疼晕过去了吧,anyway,我完成了这个梦想,我成功登上了布道石。
北欧的夏季雨多是出了名的,当我们终于一路向南飞,当距离北极圈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终于来到了另一个季节,我们来到了远处那片金色的光里。
哥本哈根旅行的第一站肯定是小美人鱼,小美人鱼坐落在长堤公园里。长堤公园是个朗厄里尼海湾岸边的公园,也叫滨海公园,长达几公里,沿途都是各种精美的雕塑。所以逛这个公园就很幸福,一侧是花园雕塑,另一侧是海港码头。
小美人鱼面向长堤公园,也就是面向北边儿,如果拍小美人鱼的正面就是逆光。如果是从东侧或者西侧记录,就会立体很多。我从东侧拍出了她的婀娜,还有她温柔的鱼尾。
欣赏小美人鱼雕塑不仅可以通过长堤公园,也可以通过游船来欣赏,哥本哈根有各种各样的游船tour。
我不是很喜欢小孩子,也没有计划想有自己的孩子,但我在哥本哈根真的遇到了“骗你生女儿系列”,这个小孩子太可爱了,太好看了,和妈妈在一起可真的太美好了。那一刻,我甚至犹豫了。
天气越来越晴,甚至天空万里无云。哥本哈根的花园里种植着很多大型盆栽,在骄阳下热烈的开着。
走到两旁也有很多花丛,这是真的夏花了,夏花如此灿烂迷人。
长堤公园虽说很长很长,但走着一点儿都不无趣,两侧高高低低都是雕塑。
我很喜欢这里,很像我想象中的童话世界,在花园里,有尖顶教堂,有优雅的女人,有故事。
从长堤公园出来,我们就来到了国王新广场,这个广场可谓是哥本哈根的精华。
广场上有腓特列教堂,还有阿美琳堡宫,还有换班仪式。
阿美琳堡宫由四座相同的建筑组成,游客可参观四座宫殿中的两座:克里斯汀八世宫和克里斯汀七世宫。
换班之后,他们就精神抖擞的开始工作了,不由得感叹北欧人是真的白,真的高。
我身后的就是腓特列教堂,我们都是“没文化”的人,欣赏了建筑外观后,就去找哥本哈根最好吃的冰激凌了。
说着说着,我们就来到了这家很有名的甜筒店,所有的蛋卷都是新鲜烘烤出来的,冰激凌奶香味儿也很浓,有很多种选择,还可以配不同的toppings,还有咖啡,简直就是炎炎夏日的天堂。
甜筒之后,我们遛弯儿来到了很著名的新港,新港以岸边色彩丰富的老房子、啤酒屋和餐厅、运河里竖着桅杆的各种木船而闻名。
我们在这里停留了不久,运河上有很多搜游船经过,这里也有“北方威尼斯”的title。
岸边很热闹,新港沿岸餐厅外边的遮阳伞下坐满了食客,还有音乐,很热闹。
这里彩色的房屋不是木质的,要不真的很像布吕根了。
和新港来张合影吧,旅行快结束了,也放松了下来,毫无目标的逛逛城市可真美好。
这里真的很有历史的痕迹,建筑都很有趣,我身后那个尖型螺旋顶的建筑可太好玩儿了。
我觉得哥本哈根最有意思的不是建筑的底部,是古老建筑的屋顶,真的每个都不一样,太特别了。
实在太热了,我们想着来便利店买瓶冰水,然后我发现了它们。瓶装水里竟然有新鲜的薄荷叶和水果,果断买了一瓶尝个新鲜。
哥本哈根市政厅是红砖结构建筑。现在仍然发挥着部分市政府机能。再一转弯,市政厅对面右侧,就是趣伏里公园里的安徒生雕像。
这就是著著著名的安徒生老爷爷,为了以示尊重,我就不做介绍了,相信大家都太知道了。老爷爷的身上,只要是人类能够的着的地儿都已经没有了表面的青绿色,人们可都太爱他了。
在市中心的购物街,我们在一个儿童商店门口遇到了泡泡机,阳光下彩色的泡泡们五颜六色,太有童趣了。
拍下这张,是因为雕塑头上的那只鸽子不是雕塑的一部分。我们开始说这个雕塑好有意思,女人抱着孩子头上还顶一只鸽子,后来发现鸽子会动,可是太有意思了。
蛋糕店是半地下的,抬头可以看到地平面,还能看到橱窗里展示的婚礼蛋糕。
APP下单更优惠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