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日本同名原著剧本改编的国产电影《忠犬八公》正在热映中。影片讲述了在主人(冯小刚饰)去世后,忠犬“八筒”坚持不懈十年在原地等待主人归来的动人故事。
“八筒”的扮演者“大黄”是中华田园犬。影片上映后,“八筒”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中华田园犬也一度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成了热搜的主角。我们也来重新认识一下“大黄”吧——
A敲黑板
“我是啥犬种呀?”
中华田园犬,俗称土狗、大黄狗、菜狗、柴狗……它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户口。
事实上,一个品种要成为国际认可的品种,不是给它套个名字就完事儿了。按照惯例,纯种犬要被国际组织承认,必须提供三到五代稳定血缘的证明(不同国家标准不同)。而且,不是你培育出这一只有稳定遗传性状的狗就算合格——以AKC为例,某一品种需要有1000只拥有三代稳定遗传性状的犬进行注册,该品种的犬才有可能被认可为一个新品种。
不过,中华田园犬虽然不是一个特定的犬种,但不影响我们对它的喜爱。
和其他犬相同,中华田园犬也是由狼驯化而来的,它可以算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类犬的总称。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并没有为这种犬命名,只是将其称作“家犬”。中华田园犬这个名字,是为了与日本秋田犬(日版《忠犬八公》的主角)区别开而出现的。
最初的中华田园犬分为三个品系:北方品系、江浙品系、两广品系。这三个品系的犬在是否垂耳、毛色、体型等方面有所区别。
它们本是有机会成为国际认可的犬种的,奈何国外各种纯种犬引进,繁育者跟风培育纯种犬,冷落了中华田园犬。不少中华田园犬的主人还让自家狗狗与其他纯种狗交配,以至于现存的大部分中华田园犬已经丧失了稳定的遗传性状。
B研究社
“我的血统纯着呢!”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土狗就是“串串狗”,谈不上啥犬种或者血统。但是,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中华田园犬或许才是血统最纯正的狗。
他们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共58个犬科动物的基因组序列,包括东亚南部和北部、非洲、欧洲、中东、西伯利亚和美洲的样本,包含12头灰狼、27个来自亚洲和非洲的原始狗,以及来自其他不同地区的19个不同品种。结果发现,东亚南部的原始犬类是如今世界各地家犬的起源。
为了确定家犬最可能的起源,该研究采用的假设与其他研究相似:一个物种的起源种群具有最大的遗传多样性。
研究人员将每个区域中的多个品种组合为一个代表祖先基因库的组,发现来自东亚的狗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在遗传上与狼最接近。也就是说,东亚狗的地位相当于是老祖宗。
根据推测,大约在3.3万年前,狼群出现分裂,家犬的祖先在东亚南部出现,在东亚发展了近万年之后,大约1.5万年前,一些狗开始逐步迁移到中东、非洲和欧洲,大约在1万年前到达欧洲。其中一支来自中东的血统迁移回到中国北部,并与当地流行的血统进行了一系列混合,再往美洲发展。
所以,不要小瞧了咱们的国产“土狗”。真要说起来,中华田园犬才是“嫡系”!
c八卦间
“为啥有人害怕我?”
“大黄”那么可爱,为什么有的人特别怕它呢?
其实,怕狗是人类的天性。在远古时代,人类在体型和战斗力上都属于弱势群体,而狗和狼凶猛多了,人对它们自然有着天生的恐惧和警觉。
大多数儿童在2到4岁都曾经历过害怕动物的阶段,不过到青春期,大多忘了这种感觉。只有少数人,这种恐惧会一直保留到成年时期,其中以女性居多。
如果到成年时期还对狗这种动物产生恐惧,一般是在童年时期经历过创伤性记忆。这种创伤可能是本人的亲身经历,被狗等动物吓到;也可能是儿童时期看到电视里恶犬追赶人的场景,听到他人被恶犬吓到的故事,从而引发对狗的恐惧。
这些恐惧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散,而是一直保留在某些人的记忆中直到成年阶段。
大多数怕狗的成年人回忆,多是因为童年时期的创伤性记忆没有得到处理,对狗的恐惧心理也日益增长。此外,在不断学习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对狂犬病等外因的恐惧,也让一些人谈“犬”色变。
不过话说回来,困扰我们的恐惧,多数都是我们自身所产生的不适感,这跟恐惧对象本身(比如狗)并无关系。
D互动坊
“你认识我们不?”
目前,国际认可的中国犬种有松狮犬(ChowChow)、巴哥犬(Pug)、西藏獒犬(TibetanMastiff)、北京犬(Pekingese)、西施犬(ShihTzu)、沙皮犬(Sparpei)等多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