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倒一大片!创纪录8小时菲律宾长片催眠柏林
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葡萄牙导演奥利维拉的《缎子鞋》410分钟。
搜狐娱乐讯(苏三、帼杰、马嫚丽/文)2月18日,柏林电影节密集的竞赛片排片表上罕见地只有一部电影,菲律宾《悲伤秘密的摇篮曲》,但这一部电影比普通三部电影加在一起还要长,485分钟,合计8个多小时!这一长度成功打破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葡萄牙导演奥利维拉《缎子鞋》410分钟的纪录,成为参加欧洲三大电影节时长最长的竞赛片!
8小时观影马拉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电影从早上9点50分正式开始,9点钟就有人陆续进场。因为今天竞赛单元只有这一部排片,并且是媒体公众混合场,于是柏林电影节官号一大早就发推文撩拨观众们:“早起的鸟儿们,带上一杯咖啡来看《悲伤秘密的摇篮曲》红毯啦!”早在这之前,也有电影公众号贴心提醒——“等待达兹《悲伤秘密的摇篮曲》要做的事:1.耐心等待一个晚上2.请参阅#1”。
欧洲电影节上的长片并不少见,2013年戛纳电影节大奖得主《阿黛尔的生活》就长达3个多小时。然而,485分钟还是太过“漫长”了!另一方面,《悲伤秘密的摇篮曲》实验性十足,黑白画面、大量长镜头、超现实主义意向,这每一个都是挑战观众瞌睡度的能手,导演拉夫-达兹把它们集中在一起,也是有自信够任性。开场不到十分钟,已经有人陆续退场。上座率从80%左右逐步下降到40%。
这是在这么多年电影节看片经验中,唯一一场可随时进出影厅不受限制的电影,电影节主办方估计也是心疼观众,所以开放门禁给大家进出自由。中途休息1小时,之后上座率再也没有超过30%。由于退场众多,给剩下的观众留下了更多空间。难以想象,电影院甚至成了旅馆、卧铺一样,有观众在电影音效伴奏下呼呼大睡,由于呼噜声太响,周围观众忍无可忍,只能大喊一声“Wakeup(醒醒)”!
下午5点半之后,终于不再有人离场,能坚持到这个时候的人想必都已横下一条心:“誓把牢底坐穿”。等到6点50分,字幕亮了,漫长的摇篮曲可算结束了,有观众激动得大力鼓掌:“Bravo!”也是太不容易,估计大家的心情都如同征服珠穆朗玛,万里长征走到终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梅姨保重!这是一场“评审团体力挑战赛”
“摇篮曲”的导演拉夫-达滋是菲律宾新锐导演,向来以拍长片闻名,拍过的比较有名的《忧郁症》450分钟,曾获得2008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死在桃花源》,540分钟,《耶利米启示录》540分钟,《今来古往》338分钟……
《悲伤秘密的摇篮曲》主要讲述菲律宾独立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故事。对于这部“摇篮曲”,大家的讨论点已经不再是影片好不好、影片表达了什么,而是“睡了么?”“还在么”“没狗带?”。去看片人的被称作“战士”,八个小时看下来(不管中途睡没睡过去)的,被尊为“英雄”。
从电影院出来,很多人在四处打听别人的观影体验,想要拼凑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影片观感。但截止到发稿为止,推特上推文在影片放映后只有十几条更新,对于现象级影片这种情况很少见。大概看完片后,大家都洗洗睡了吧。
观众们更心疼已经67岁的“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带领的评审团,社交平台上一片“梅姨保重!”的呼声,不知道评委们如何坚持下来这八小时。推特上一位推友说“电影票花了14欧,9欧用来买咖啡,剩下的都在看梅姨的脸,这是无价的。”
当然,也有极个别看过影片的观众对影片本身给出了评价,一位俄罗斯杂志编辑大为赞赏“《悲伤秘密的摇篮曲》是这样一个美妙而难忘的经历!一个伟大的电影,绝对精彩。”但是,谁知道呢?可能他们是在为自己八小时观影的奇观体验感到骄傲也说不定。
影史最长电影——它们比“摇篮曲”更催眠
Top1《治疗失眠》1987年,美国,时长:5220分钟
1987年的一部美国片,于1987年的1月31日到2月3日进行了全版本放映。影片的内容主要是一个人在那里朗读诗歌。
Top2《世界上最长最没意义的电影》,1968年,英国,时长:2880分钟
Top3《愚公移山》,1976年,法国,时长:763分钟
Top4《一个菲律宾家庭的进化》,拉夫-达滋导演,菲律宾,2004年,时长:643分钟
导演拉夫达滋最长的电影《一个菲律宾家庭的进化》643分钟,目前位居影史第四,参加过香港电影节
Top5《浩劫》566分钟,1985年
Top6《铁西区》王兵执导,2013年,中国,551分钟
Top7《战争与和平》,1965年,俄国,511分钟
Top8《帝国大厦》1964年,美国,时长:485分钟,1964年
美国有名的先锋派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执导。全片485分钟,只有一个镜头,就是纽约的帝国大厦。
并列Top8《悲伤秘密的摇篮曲》,2016年,菲律宾,时长:485分钟
时长485分钟,是参加欧洲三大电影节时长最长的电影,打破了葡萄牙导演奥利维拉《缎子鞋》(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410分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