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老家,看到父亲日渐佝偻的身影,我都会忍不住想:如果当初没有以‘带孙’为名把母亲留在长沙,父亲衰老的速度会不会来得慢一些?”“假使当初我能态度更为强硬地留住父亲,不让他与母亲分离,也许他就不会这么早走……”
他们的母亲,都是为照顾儿子一家三口,而不得不撇下本来最需要照顾,同时也最该(相互)照顾的老伴,“漂”在原本陌生的大城市里。如今,他们一个在为父亲的孤单、落寞心疼难安;一个甚至失去了心疼的机会,因为“父亲,已经在郁郁寡欢中走了”。
名词解释
“老漂婆婆”与“留守爷爷”:
为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城市的城乡老龄妇女,被统称为“老漂婆婆”。相对应的,她们留守在家的老伴就成了“留守爷爷”。
黄昏分居:
指老年夫妇中的一方离开故土、来到异乡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的现象。现实中多数是爷爷(外公)留守在原籍,奶奶(外婆)离乡背井带孙儿。
隐藏孤独的爷爷
口述:李文浩整理: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李旦
也许,好不容易在大城市里站稳脚跟的农村伢,都有个“把父母接过来享享福”的朴素心愿。但如今已在长沙买房、成家、生子的李文浩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这个心愿并不如当初所想的那么容易。
“父亲仍坚持一个人留守乡下,用老人的话来说,‘更舒服、自在些’。”一句语气低沉的开场白,开启了这个出身衡阳农村、又是家中独子的中年男人的话匣。
孙儿出世,爷爷奶奶欢喜进城
父亲是个典型的庄稼汉,“脸朝黄土背朝天”是他这一生的贴切写照。在我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一直想把他和母亲接到长沙来住,可每次他们都会“呛”我一句:“连孙子都没得带,(我们)去了也没事干!”
二十八九还没对象在城里很常见,在农村就称得上稀奇了,每次我回家,父母都会跟我讲,隔壁的谁和谁为争一棵树吵架,一句“你们家绝种了”,把对方气得想自杀……我明白这是在暗示我:他们不想某天也被人指着鼻子奚落挖苦。
虽然自己并不着急,但我还是把“解决婚姻大事”推上了“快车道”,不久就与现在的妻子、长沙姑娘陈灿在相亲时对上了眼。之后便是买房、装修、结婚。到2008年,我的孩子出世了,终于如愿的父母很是高兴,立马赶来探望,母亲也从此担负起了照顾我们小家庭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5年,至今无法“卸任”。
父亲的谨小慎微刺痛了我的眼
接父母进城是想让他们享福,所以,在“一家团圆”的惊喜归于常态后,突然发现父亲一举一动中泄露出的“遭罪感”居然更甚于享福,这让我感到心疼
家里早在“二人世界”时就被陈灿划定为“无烟区”,何况如今有了孩子。可父亲是抽了大半辈子烟的老烟民啊,每次烟瘾犯了,他都是拘谨地缩在阳台角落里解决:一手持烟一手端烟灰缸,缸沿都快触到下巴了!猛抽几口后,回头望一眼,如果发现烟雾正往屋里钻,就会手忙脚乱地把烟掐灭……每次看到这种情形我都很想上前:“爸,您不用畏手畏脚,就像在老家时那样好了。”可我不能过去,因为陈灿的“规矩”有她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我不想让父亲觉得他连这点小心思都没能藏住,我直觉这会令他更难堪。
在乡下时,父亲每年夏天都是背心短裤甚至光膀子过来的,可自从来到我家,他总是整整齐齐地穿着衬衫,连最上面那粒扣子也扣得严严实实。有时候我会半开玩笑地讲:“爸,不用扣那么紧,太热了。”每次,他都连说“不热不热”,忙不迭摇头又摆手的模样,叫人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家里的沙发是我和陈灿结婚时买的,簇新簇新,而父亲生怕蹭脏,每次都万分小心地坐在同一个角上,双膝并拢——你能明显感觉到,他大半边屁股都是悬空的……
终于,这次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长沙期间,因不会说普通话,父亲基本很少开口。有次,陈灿单位的领导来家里吃饭,众人天南海北地闲聊,母亲的厨艺频频博得夸赞,坐在中间的父亲却无所适从,因为他连客人礼貌性的问候都答不上来。后来我才发现,父亲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中,已自我感觉与这个“城市家庭”产生了陌生的距离……
母亲因为带孩子的缘故与陈灿渐渐亲近了,可父亲对拉近与儿媳的距离却束手无策。我和陈灿也考虑过老人的精神需求,常想在周末时安排些外出吃饭或游玩的活动,母亲总会很高兴地答应,父亲却总在犹豫很久后说“还是不去了”。好几次回到家,我都看到:父亲佝偻着背坐在漆黑的角落里,不开电视也不开灯——直到我们进门才像突然有了生气似的,起身走到我或者母亲跟前问上几句。
经过这一连串事情,父亲可能觉得在这个家里他是多余的,又或者真是太无聊了,坚决要走。而这次,我想不出新的理由挽留,陈灿更只说了句“现在太热了,要不过两个星期再回去吧”。听了这话,父亲背上行李头也不回地走了。
用糖果“贿赂”邻家孩子陪他解闷
父亲这次回去后,无论如何不肯再来长沙“小住”,偶尔送东西来也不多做停留。我只好每隔一两个月便回家一趟,每次回去,似乎都能比上次更明显地感觉到他内心的孤独。
乡下人一般晚上八九点就睡了,尤其父亲这种老伴都不在身边的“单身汉”。可只要我回家,父亲就会找我聊到很晚,到半夜还不睡。我经常是计划周日上午回长沙,而父亲会找各种理由留我——明明镇上轻易就能买到的土菜,他非带着我挨家挨户“收购”,每次都得捱到下午才能动身。
有时我也会托客运站的司机帮忙捎些东西给父亲,几次之后,司机跟我讲:“以后还是你亲自送回去吧。你捎回去的,你爸都堆在家里没动。”果然,好几次我也发现,捎回去的东西,父亲一定要等我回家才拆开来吃。
不常能见到孙儿,父亲就把感情寄托在其他孩子身上。表弟家的孩子总跟我说“最喜欢二爷爷(我父亲)了”,一问才知道,原来父亲常备有糖果,每天给个一两颗,小孩子便每天惦记着来我家玩。我明白,父亲其实就想能有个人陪他说说话,家里热闹热闹。
最近这一年,父亲经常主动提出要我给他拍照,说“万一哪天死了,拍照的机会都没了”。这时,我总会笑着埋怨他“瞎说”,他也总会一本正经地对我讲,隔壁村谁谁的老婆去广东照顾孙子,结果老汉晚上不知什么原因死了。“白天还好好的,说死就死了,一个亲人也不在身边。”每回说到这里,父亲都会叹气。
而每次我必须动身回长沙时,父亲总会送我到村口的停车坪。车子开出好远,反光镜里还能看到:空荡荡的停车坪上,一个老人佝偻着背站在那里。
回乡后父亲郁郁而终,他想过以离婚报复妻子
口述:杨先平整理: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陈炜
如果说李文浩还有机会常回家看看父亲,还能寄希望于“等孩子进了小学,说什么也要‘解放’母亲,让她回去与父亲团聚”,那么,同样在长沙打拼的异乡人杨先平,则已经永远失去这个机会和希望了。“不瞒你说,父亲去世后我甚至想过离婚,为报复妻子当初的冷淡,也为惩罚自己的懦弱。”杨先平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老父进城,只有睡沙发的份
爸妈来省城那年是我结婚的第三年。婚后头两年,我和老婆见面的次数寥寥可数,这是因为她大学毕业后直接进了长沙一家行政单位,而我运气不好,家里又没钱运作,结果被分到一个小县城上班。最终还是我一狠心辞了工作,才实现夫妻团圆。孩子出生后,老婆身体很虚弱,自己都还需要人照顾,就更顾不上孩子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把我父母接过来帮忙。
从我们老家坐汽车到长沙只需3小时,但父母坚持选择坐一班长途普快列车,只因为“每人能省下四十块钱”。
作为早年出行都靠挤普快的农村伢子,我能想象出那幅画面:买不到座位票,连过道上都几乎挤满了人;没有空调,空气里又闷又热。二老满满两蛇皮袋的行李没处可放,父亲胳膊一揽全扛肩上,累了就靠着铁门抽根卷烟解乏。
等列车晚点两个多小时抵达长沙后,前往接站的我看到,父母的背上全汗透了,脸上却都挂着笑。
到家时已经很晚,老婆早睡下了,我为二老铺床叠被后说:“爸、妈,因为房子只有两室一厅,三个人睡怕挤着宝宝,您媳妇早分配好了,由老妈带着宝宝睡,看老爸能不能在客厅沙发将就下……”父亲听后挠了挠头,沉默几秒后,不发一言地向沙发走去。我和母亲都知道,那个下意识的动作只在他极度愤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怕惹儿媳不快,父亲“自愿”搬离
当晚,我做了个噩梦:老婆因不满我父亲的种种生活习惯,两人大吵一架,从此互不理睬。
不想,梦境第二天就成了真,虽然没到那个程度。早上,老婆比我先起床,刚出卧室,突然又飞快地折回来把我拍醒:“你爸居然澡都没洗就睡下了!都进城了,怎么还是一副乡下搞法?”睡眼惺忪的我,甚至来不及示意她小声点。等我出房门时,明显已洗过澡的父亲脸色还有些绯红,我知道,那绝不是水汽能“蒸”出来的。
与父亲“境遇”不同的是,勤快且有带娃经验、还能烧一手好菜的母亲,倒是比较轻松地赢得了儿媳认可。
一方是亲生父亲,一方是将要共度下半辈子的妻,我只能一边帮助父亲尽快适应城市的生活习惯,一边好言劝说老婆多拿出点理解和宽容。
应该说,这期间我老婆也还是示好过的。有次,她见父亲的洗脸毛巾已严重泛黄发硬,便拿了条新的搭到架子上,把旧的那条随手扔进了垃圾桶。我们都没料到的是,父亲居然捡了回来,洗干净后继续用,对新毛巾碰都不碰。
有天晚上,老婆支吾几次后,还是说出了她的想法:“要不……给你爸在小区附近再租个房吧,这样离得近,也方便。”说实话,起初我是很生气的,但仔细一想,似乎也只能这样了。
谁知次日一早,我正不知如何开口之际,父亲竟主动提出:“能不能和你媳妇说说看,帮我另外找个房子?我一个人反而自在些。”一向不算和睦的公公与媳妇,这回怎就如此“默契”?后来我才从母亲那听说真相:“那晚,你爸听到了你媳妇找你说租房的事。”
既然过不到一起,不如回家图个自在?
老婆行动力强,很快就找好了房子,是个位于一楼的杂物间,三十多平米,配备了床铺、桌子、简易衣柜以及风扇。父亲连声表示满意:“我一个人住,够宽敞了。”
不得不说,父亲搬出去后,家里的氛围的确有所改善。他偶尔回来吃顿饭,我老婆也明显比以前客气。只是,除母亲可以随意进出杂物间外,父亲似乎不太欢迎我们探望,总说:“我过得好着呢!你们工作忙,不用来了。”
至当年中秋节,一家人说好吃团圆饭,可等到晚上7点也不见父亲人影,我跑到小杂物间,见门锁着,敲门也没人应声,不由得急了:长沙这么大,父亲人生地不熟的,要是走丢了,出事可咋办啊!那晚,一家人将小区找了个遍,直到两个小时后,我才在大门口接到父亲。
父亲显然已疲惫不堪,但情急之下的我顾不得这些,劈头就是一通质问和声讨。父亲呵呵地笑:“今天不是过节嘛,我想出去买点好菜让你妈早做准备,结果一不留神就走远了……城里的房子都长得差不多,走着走着就找不着路了。”
送父亲回杂物间,我才第一次仔细打量他的生活环境:换洗衣物丢得到处都是,旧木桌上散乱地摆放着碗筷,床下堆满各种形状的塑料瓶……父亲主动解释:“这都是我散步时捡的,攒到一定量就拿去卖钱。”
从那天起,我决定让父亲再住回来。只是不管我好说歹说,老婆坚决不松口,为此我俩吵了好一阵,直到她提议:“要不还是把你爸送回老家吧,我们每月寄些钱,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请个人专门照顾生活……”这个提议像是说进了父亲心坎里:“回老家好回老家好,我也想回去了。”
折返老家,父亲没少受奚落
老爸打“飞的”向老妈“宣战”:再不回家就离婚!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李诗韵
“要么一起回宁乡,要么一起留广东!”这是近两年来,53岁的易建平冲妻子“叫嚣”最多的一句话。
这两年里发生的一切,都被小女儿易倩看在眼里:“因为我的小家,破坏了父母的感情,还险些害得他们离婚——是我不孝。可我也是真有难处啊!”
翁婿间“暗流涌动”,母女俩好生为难
“在外人看来,我们家应该是个很幸福和谐的书香家庭。”易倩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父亲易建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公务员,母亲也在事业单位上班,自己与两个姐姐念完书后都找了份还算体面的工作,之后又都嫁了个不错的老公,“爸妈平时挺以我们姐妹为荣的,尽管我们都没能陪伴在身边”。
然而,这份和睦在2013年5月被彻底打破。而“导火索”得追溯至两年前。
2011年8月,在广东工作的易倩生下儿子贝贝,这给易家带来了莫大的欢喜。“贝贝是我们家第一个男孩,爸妈都特别开心。”易倩说,虽然自家并无“重男轻女”的观念,但妈妈连生了三朵“金花”,自己两个姐姐也都是生的女孩,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因此,贝贝的出生在父母看来是打破了家里“阴盛阳衰”的局面。
当年9月,易建平再次“请缨”,前往广东协助妻子照顾外孙。本以为多个人搭把手,大家都能轻松点,“谁知完全不是这样!首先是我感到很不方便,哺乳时必须关紧房门,一出卧室就得把睡衣换掉。”紧接着,父母在对贝贝的照顾方式上也分歧不断,“冬天,老爸非要把贝贝裹得严严实实,老妈就不同意了,说那是老一套,如今家家户户都有空调……二老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
这些都还好说,最令易倩为难的,是老爸与老公之间的“暗流涌动”:“老爸性格古板,认为工作就该‘朝九晚五’。偏偏我老公经常需要应酬,每次他一晚归,老爸就要碎碎念。一次两次还好,久而久之,老公也有了脾气,偶尔还会顶撞几句。”就这样,女婿对老丈人经常避而远之,没了“大”家的和睦感。
母亲回家后,家里也不复太平
“女儿们都不在身边,现在妈妈也来了我这,爸爸一个人在家应该是挺无聊的,所以性格也越来越孤僻。”2011年12月,易倩和妈妈一起回了趟老家。刚进院子,邻居们就纷纷倒苦水,“都说我爸爱管闲事,尤其爱批评人,见人就要‘宣教’几句”。在易倩印象中,父亲以前并不是这样的性格,“难道是独处久了,反而待人越来越苛刻?”
年后,为减轻母亲的负担,易倩特意请了个保姆做家务——谁知这一举措直接引爆了易建平的怨气!
“妈妈帮我带孩子在客观上造成了父母两地分居,现在不仅老爸觉得我偏心(妈妈),姐姐也有点怪我。可我有我的难处啊,毕竟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但他俩都住过来的话,绝不是多添副碗筷那么简单的问题!”易倩说,如今她再不敢轻易请妈妈过来帮忙了,而是一咬牙又多请了个保姆,由两个保姆轮流照顾孩子。
有“前科”的父亲,让妻子不安儿子不爱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陈泱
“造成如今一家人分居两地的局面,不能光怪我老婆与公公处不好,主要原因还在我这个做儿子的身上。”简锋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坦陈。
背叛,是儿子打不开的心结
简锋对父亲的心结早在他读书时就有了。“(上世纪)80年代初,我爸在重庆的石棉瓦厂上班,后来还升了主任。当‘官’后,花花肠子就来了。”父亲与“外头女人”的所为让简锋的母亲伤透了心,甚至还有不同的女人找上门挑衅,“我妈一直忍着。直到我进了高中,他们两个才离婚。”
“他一个人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半夜三更还把音响开得很大声。要不就喝酒,喝完后把瓶子砸得粉碎。”简锋厌恶这样的父亲,不愿接近他。但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始终觉得“原配搭子”好,母亲和父亲反倒渐渐恢复了来往。
2007年,简锋大学毕业,“可能潜意识里有点想要逃离,我没留在重庆,而是来到长沙,找了份销售的工作”。在这里,简锋遇到了肖琴。恋爱两年后,两人结婚。2010年11月,肖琴生下儿子灿灿。
父亲“留守”,母亲终日不安
“我和老婆都要上班,而她爸妈在衡阳做生意走不开,只能叫我妈来帮着看孩子。”简锋压根就没想过叫上父亲一起,“他不会带孩子,来了也帮不上忙。”
虽然简锋觉得这么做理所当然,但他显然忽略了母亲的感受。“我妈到了长沙后,我才发现事情还挺复杂。”简锋说,虽然父母后来又生活在了一起,但母亲已经完全没有了对丈夫的信任,“举个例子,她连手机也不许我爸用,就怕他又偷偷跟那些女的有瓜葛。”
相处失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为让母亲安心,2012年,简锋将父亲接来长沙,“我其实很多年没跟他一起生活了,别扭得很”。除了简锋自个情感上的障碍,公公的个人生活习惯也让肖琴有些反感。
“我爸习惯洗完澡穿个裤衩子就出来,也不管肖琴在不在;上洗手间从不锁门,没少让肖琴臊红脸;进出我们房间更是直来直往,害肖琴差点得了强迫症,临睡前要反复检查有无落锁……”媳妇的抱怨或明或暗地传到简锋父亲耳中,“他似乎也感觉到了家里的尴尬气氛,常常有意说点笑话、逗个乐。”
平时,简锋的父亲爱抱着灿灿“飞高高”,但在看过不少育儿书籍的肖琴眼里,这容易损害婴幼儿脑部发育,“何况还一下甩起好远,吓死人了”。每顿饭都要喝酒不算,简父还多次不顾肖琴的脸色,用筷子沾酒喂给灿灿,看到孩子龇牙咧嘴就哈哈大笑。
“据我爸说,他每天也就是打打牌而已。但我妈仍旧会担心,我只能多给她‘放假’,让她每隔一阵子就回重庆一趟,换肖琴她妈来长沙‘顶个班’。”宁愿如此麻烦、折腾,简锋都难以再坦然与父亲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2013年春节,简锋还是带着妻儿和母亲一起回重庆,陪父亲过了个年。“我们返回长沙时,他从阳台上取了很多香肠,川味、广味的都有,还有很多豆瓣和糯米丸子,全都是他自己亲手做的,打好包叫我们带上。”这一大包家乡风味食品,简锋认真地吃完了,“他身体还是很好的,就是头发白得厉害。”虽然不知道与父亲之间的隔阂会持续多久,但简锋说:“也许是我还不够成熟,也许再过些年我能全心接受他……可不管怎样,我一定会给他养老的。”
■调查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联合民意中国网、搜狐新闻中心,针对“老漂族”话题展开调查,获得3161人次回应。
98%的人身边存在“老漂族”
调查结果显示,98%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老年漂”现象,其中63%的人表示“老年漂”常见。而受访者中,“80后”占36.8%,“70后”占40%。
“被动分居”的“老漂”占据近半
“漂族老人”会遇到哪些主要问题?调查显示,71.5%的人认为是“社交圈子窄,会孤独寂寞”;其次是“医保、社保问题”(占61.6%);“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排名第三(占59.2%)。接下来还有:“来到陌生城市,会无所适从”(占56.9%);“子女条件有限,老人被动分居”(占49.7%);“语言不通”(占38.4%)等。
八成“老漂族”是“为孙而漂”
老人为什么选择“漂”?调查显示,83.2%的人表示是为“帮子女带小孩”,其次是“照顾子女的生活”(占61%),43.2%的人把原因归结为“想念子女”。
■专家
分析“少年夫妻”老来“分居”,不仅伤身更伤心
——丁立平(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家)
丁立平认为,老年夫妻“被分居”的社会成因中,中国传统的亲情文化占主导地位,让他们大多“心甘情愿”地为了子女,甚至子女的子女而宁可牺牲自己的生活。其次,是中国子女对父母的“习惯性索取”,用一个“忙”字就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推卸给了父母——而“习惯性索取”一来让父母人到暮年还身心疲惫,二来也容易让子女有样学样,不利于青少年身心成长。除此之外,社会原因也占一部分,比如因家政市场不规范,难以请到放心保姆,这也迫使年轻人再次“为难”父母。
从医学角度来看,老年夫妻的相互监护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许多危急重症如脑溢血、心肌梗塞等,夜间睡眠状态下发病者屡见不鲜,及时救治才有可能避免悲剧发生。因此,老年夫妻是对方最好的监护人。心理学研究则表明,有伴侣陪伴的老年人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也更加乐观开朗,抗挫折能力显著强于独身老人。而丁立平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男人比女人更不甘寂寞,所以当丈夫被“留”下来,心理落差会更大,容易表现为性格变孤僻、言语变苛刻等,从而影响到亲情关系与社会关系。“长久下去,这种心理畸形还可能导致犯罪。”
丁立平建议,作为子女,一定要尽己所能让父母晚年有伴。此外,还应利用各种机会多与老人进行心理沟通。“若实在需要父母帮助照顾孩子,最好创造条件让父母一起过来。如果实现不了,也要定期给单独前来带孩子的一方‘探亲假’,让二老能够团聚。”
揭秘:为何公公(岳父)不容易讨媳妇(女婿)喜欢
——姬丙英(中国家庭教育宣传工作委员会全国巡讲团讲师)
父母为忙不过来的小夫妻带孩子,这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姬丙英分析称,大多数女性在照顾孩子、操持家务、料理饮食等方面要明显强过男性,这也是为什么婆婆或岳母们能迅速在儿女的小家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建立起存在感的原因。
反观公公和岳父们,他们在为儿女解决生活琐事方面能力较弱,有些人甚至越帮越忙,从而客观上被晾在了一边,主观上也容易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从农村来到城市的老年男性,与儿媳或女婿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冲突尖锐的思维观念,也往往是造成他们被迫折返家乡、成为“留守一族”的原因。
“我相信,绝大多数老人是非常渴望能够和儿女、孙辈共享天伦的,而如何让他们在新环境中找到归属感、幸福感,则需要儿女们用心经营。”据此,姬丙英提出建议:
首先,应包容父亲那些你不认同甚至反感的生活习惯与观念,任何时候都把“快乐”放在“规矩”的前面。家庭生活中本没有说一不二的道理可讲,一家人更无需争论出个高下,火药味十足只会失去交流的基础,也让处于弱势的一方尴尬和伤心。当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差异时,沟通会变得更简单。年轻的儿女们可尝试用“开玩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来自农村的父亲不习惯冲马桶,觉得干净的水就这么流走了非常浪费,此时可以揶揄他:“若熏到您孙儿的小鼻子了,您可别第一个跳出来心疼哦!”相信这比一句尖刻的“又不冲马桶,说多少遍了还不改”要来得效果好。所以,玩笑要开得不失原则,同时还要有感情、有方法。
另外,儿女们要注意,一旦“另一半”对自己的父亲有不满,应积极解决问题,而不可任由对方的负面情绪不断累积。解决问题时最好亲自出马,要知道,亲生儿女永远比媳妇或女婿更贴心,哪怕发生争吵,父母都不会计较太多。但如果换做媳妇或女婿来指责自己,父母心里就容易留下疙瘩。
警惕:由分居引发的离婚,在老年群体中增长明显
——潘煜程(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潘煜程发现,近几年,因长年分居引发离婚纠纷,在老年人离婚案例中所占的比重增长明显,“过去一年,经我处理的老年人离婚案就有4起,除财产分割、子女观念、社会风俗等原因外,分居两地正成为主要因素之一”。
“即使儿孙绕膝,也无法取代相濡以沫的陪伴之情。长期的分居生活会增加老年人的孤独感,影响老年夫妻的感情。”潘煜程认为,老年人的婚姻同样需要精心呵护,尤其子女应给予更多支持和关怀,帮助父母解除困扰。
近年,留守、丧偶中老年男人犯罪率略增
——陈美文(湖南骄阳律师事务所律师)
“老年人犯罪的现象虽不算普遍,但不可忽视的是确实存在,而且,相比以往略有增加。这类犯案群体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其中因留守、丧偶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最多。”陈美文认为,这部分人群因缺少交流对象,思想上极易感到苦闷、空虚,为解脱这一困境,少数人会想方设法寻求刺激来自我安慰。
因此,对于这部分中老年男性,不论社会还是家庭,都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使他们精神上得到充实,并在健康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够老有所为;子女更要在精神上给予老人关爱,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为其解除精神上的苦闷,使其晚年生活过得幸福、愉快。
编后:
“老伴老伴,就为老来有伴!”这是夫妻间白头偕老的最美好愿望,可现实生活往往让一些老年伴侣没法相守相伴,成了“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一辈子没分开过的老两口,熬到老年,突然发现生活得由子女“包办”了。从此,老人的一颗心掰成了两半,一边是儿孙,另一边是老伴——他们之间的担心和牵挂、无助与无奈,岂是晚辈所能切身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