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武冈市龙溪镇石洪村,村支书沈绿叶(中)与村民在生姜地里交流。图/记者王欢
潇湘晨报记者王欢邵阳武冈报道
美丽的云山脚下,鱼儿跃出鱼塘,花卉、苗木、生姜、油茶、青钱柳生机盎然。这里是邵阳武冈市龙溪镇石洪村,一个方圆百里有名的富裕村。
42岁的王建伟是最先一批富裕起来的村民之一。他承包了4口鱼塘、10多亩生姜,另外还有一个大理石厂,年收入超过50万元。
但是7年前,他还是个因为交不起小孩学费而“想死”的“穷人”。改变他和家庭命运的,是石洪村村支书沈绿叶。
想不想改变现状?回老家来我帮你
以前,王建伟家很穷,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作为老幺,王建伟到30岁还没有结婚——原因是他们家没有像样的房子,周边乡邻都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后来,王建伟去广东的工地上做建筑工人,赚了些钱,回来娶上了媳妇。2007年,王建伟又出门打工了,他跟人合伙承包了一台车,专门拉工业盐,扣除各种成本后所剩无几。为了省钱,王建伟经常一天只吃两个馒头。
这天晚上,王建伟辗转难眠,他“觉得自己太没用了,对不起老婆孩子”,“真想一死了之。”
借你30万,如果亏了这个钱也不要了
沈绿叶后来说,她其实当时“也有点怕”,“万一真亏了呢?”,但是她很快打消了自己的疑虑,“我这个人看准的事情一般都不会错。王建伟人很灵活,有能力,外面打工的经历也让他比村里其他人眼界开阔,而且是真的想摆脱贫穷,毕竟那么一个事情(学费)刺激了他。”
当时,石洪村有大量荒田,这4口鱼塘因为处于两个村的交界位置,所有权不清楚,也跟着荒废了下来。“新官上任三把火”,石洪村村支书沈绿叶找到隔壁村负责人,恳求把鱼塘划到石洪村来。
回到家乡的王建伟,也就成了这几口鱼塘的新主人。4口鱼塘面积近7亩,总租金4800元一年,王建伟一咬牙,租了10年。
沈绿叶借给王建伟30万元,他用其中的15万承包鱼塘以及买鱼种,另外15万元又租了村里的10亩荒地,用于栽种生姜。
成了村里最早富起来的人
2010年,也就是王建伟承包鱼塘的第二年,他就获利7万元。
10亩生姜地获得丰收,又赚了好几万。两年后,王建伟将30万元还给了沈绿叶。
“钱还了,但是恩情还在。”王建伟说。
武冈盛产生姜,王建伟说,可能跟土质有关,“土是沙土,生姜长得好”。距离石洪村约10公里的武冈市农贸市场,据说每年生姜的交易量达到千万斤,周边很多县市都来这里贩卖生姜。
王建伟是最有名的生姜老板之一,在最开始,是沈绿叶帮他找销路,后来他自己慢慢摸索出了门道,像那些北方的蒜老板“囤蒜”一样“囤姜”,“旺季卖3块钱一斤的生姜,在端午节时节可以卖到15块一斤,因为那时候新姜还没有上市,供不应求。”
一年下来,王建伟说,他卖生姜也能赚个20万元,加上鱼塘的收入,收入近50万元。王建伟成了石洪村最早富起来的人,而像他这样通过沈绿叶的帮助,先后发家致富的村民,有20多个。
“我现在在县城买了房子,小孩也上了武冈最好的小学,我还办了自己的大理石工厂。沈书记是恩人,也是榜样,我现在经常借钱给其他人,帮助他们创业,脱贫致富。”王建伟说。
一个女人的财富故事
“女人的优势是会精打细算”
沈绿叶身家有30个亿。但她看上去低调、朴素。我们采访的当天,她身上穿的黑色套裙,是她自己花钱买来的普通布料,再找她当年缝纫班的徒弟给做出来的。
这个女人生性节俭,在村民眼里甚至有些“抠”。沈绿叶自己说:“我一个女人能走到今天,除了眼光和运气,靠的就是对财富的精打细算,不大手大脚,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沈绿叶是龙溪镇土生土长的农家妇女,1968年出生。“我那会刚刚上初中,1982年左右,我就去山里采了菌子去卖,还有地里的蔬菜也挑到县城里去卖。”
当时县城离她所在的村有10多公里路,沈绿叶自己挑着箩筐,走两三个小时才赶到城里,一天的收入才几块钱。
后来,她与丈夫陈立彪结婚。婚后第二年,身为缝纫高手的沈绿叶办了一家缝纫培训班,“学期三个月,学费是40块钱,一个班有50个人的话,一个季度就能赚2000元。”
沈绿叶说,如果她当初满足于一年赚一万块,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沈绿叶。
她把自己开培训班的钱资助丈夫开设煤炭购销公司,几年下来,赚了上百万元。
“女人的优势就是心细,比较精打细算,看准了才做。再加上我的优点,眼光看得比较远,胆子大,还算有魄力,其实这些性格更像男人。”沈绿叶总结说。
2003年,沈绿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武冈市一家年亏损达2000万元的水泥厂面临改制,沈绿叶用628万盘下了这家工厂,在第二年就实现盈利300万元,同时解决了1200人的就业问题。几年之后,沈绿叶本人也成为了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身家数十亿元。2009年,沈绿叶被石洪村村民联名推举为村支部书记。
沈绿叶刚到石洪村时,她想把村里的几千亩荒废的山地种上青钱柳,合作的公司都已经找好了,但是老百姓却不干。跟村民们几经沟通,沈绿叶个人出资200万元修了村里的公路,再把村活动室修好,村民们才答应。
现在的石洪村,几千亩花卉、苗木、油茶长势喜人。2015年,该村实现人均纯收11570元,村集体收入达41.5万元,成为邵阳市有名的富裕村。
“很多人都说,我这个人好像特别招财,运气好,其实他们看不到我背后的努力和心酸。”沈绿叶说。
后富问先富
王建伟问沈绿叶:村里现在搞乡村旅游,我能拿到项目吗?
沈绿叶:这个到时候会公开招标,公开、透明,全村每个人都有机会,希望你凭借自己的能力拿到项目。
村民李小清问沈绿叶:你当初为什么愿意借钱给我养猪?
沈绿叶:两种人我会借他钱,一种是主动跟我说他要做什么什么,有想法、有干劲,勤快、不游手好闲的;另一种,我觉得他有做创业天赋的,比如脑瓜灵活、会跟人打交道等等,他能力强,就只差本钱,那我就愿意借钱给他。你属于第一种。
先富问后富
沈绿叶问王建伟、李小清:你们还会继续带动其他人一起致富吗?
王建伟:当然会。我侄子就在我的帮助下,买了大货车,在给我办的大理石厂拉货,一月收入上万元。以后会有更多的村民跟他一样,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
李小清:我为了钱掉过眼泪。那是我养猪之前,家里房子起火了,什么东西都烧光了,我就去找人借钱,想借5块钱买小鸭,但是没有一个人借给我。那之后我明白了,只有自己有钱了才能活下去。现在有人如果找我借钱,如果他是真的有困难,想做点事,无论如何我都会借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