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态上来看,澳洲野犬跟我国的田园犬样子非常相似,而从性情上来说,它们却更接近灰狼。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一下澳洲野犬的进化史。
未知的古人类迁徙活动,遗弃的半野化的家犬成为澳洲“歌唱犬”。
新几内亚歌唱犬
然而,由于在更久远的6.5万年前,非洲棕色人种沿着海岸线,用相同的方式以及提前一步到达澳洲,并成为当地土著,由于人数上的劣势,在与土著之间的竞争中失败,古亚洲人类最终没有延续下去,是退走与否并不能得知,而遗弃的家犬却因为本身并没有完全驯化而在澳洲荒野中生存了下来,它们叫声是一种尖锐的嚎叫,悠长且声调复杂,所以又被称为“歌唱犬”,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
“南岛扩散”带来新的基因,新的犬类澳洲野犬开始形成并成为主流。
在大约五六千年前,又出现过一次类似的过程,那就是著名的“南岛扩散”过程,我国区域内的家犬自黄河厂家一带向南方扩散,当时起源于现今福建地区的南岛人类接受了这种家犬并加以驯化,并且随着他们逐渐向海洋迁徙,他们几乎踏足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内的所有大型岛屿,并开辟出了落脚点,后来再次发现了澳洲。
同样,他们也与当地土著发生了冲突,但另一方原因是澳洲比较荒僻,野生动物稀少,森林覆盖率低,仿佛是一片荒芜之地,并没有太大的生存价值,所以最终退走,而部分家犬再次被遗弃到岛上,它们与原来的“歌唱犬”进行了基因交流,后代兼具家犬高大的身形又有灰狼的野性,在后期的繁衍中,新的杂交犬类得到了发扬,成为了澳洲野犬,而新几内亚由于大海隔绝,依然保留了“歌唱犬”的特性。
新的澳洲野犬形成后,开始了其扩张之路,将原生竞争对手澳洲袋狼赶尽杀绝。
澳洲野犬和袋狼
澳洲野犬占据主流后,其优秀的团队意识和恢复的野性让其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很多本土大型的行动缓慢的动物被相继灭绝,比如巨型袋鼠等,而在之前与歌唱犬相互竞争中占据优势的本土猛兽-袋狼,也逐渐落入下风,栖息地随着澳洲野犬的扩散步伐而缩小,最终,在除塔斯尼亚岛的之外的所有地方,袋狼都消失了,澳洲野犬成为了唯一的顶级掠食者,并建立起了新的生态系统。
如今,澳洲野犬成为新欧洲移民的眼中钉。
澳洲野犬之所以能够持续几千年顽强的生存下来,与其食性复杂有关系,它们从不挑食,找到什么吃什么,可以狩猎,也可以食腐,不单单不是兔子、老鼠等小型哺乳动物,就是袋鼠、牛羊、甚至巨蜥等大型动物也在它们的食谱上。
被猎杀的澳洲野犬
19世纪,英国人将澳洲建立成海外殖民地,并且安置了大量的犯人和迁徙民众在澳洲建立了畜牧场,由于澳洲野犬猎杀绵羊等牲畜,被牧场主视为眼中钉,所以大量猎杀,如今已经成为易危物种。
数量泛滥的野兔
事实上,欧洲移民带来了更多的外来物种,多达几千种,包括兔子、狐狸、野猫等等,这些物种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破坏更大,澳洲野犬实际上已经成为抑制这种生物入侵的屏障,它们从外来物种已经演变成本土生态的守护者。
由此可见,原来澳洲野犬是亚洲家犬的后代,如果不是它们,我们就很难想象几千年前我们的先民们经历的探索历程是多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