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多,大厂裁员的悲催买卖咱们听多了。
今天我来讲个更悲催的——
去年8月26日,著名外企大厂虾皮撤回了一批工作offer,许多业务线直接被连锅端了。
带着老婆、带着狗、刚下飞机当场失业,换谁都顶不住劲儿。
“啊…我卖了房子拖家带口又带狗,坡县你不能就这么让我狗带…”
不知道以后再提起“新加坡”这三字,交大老兄能不能有心理阴影。
大伙儿听哥们儿一句劝:
国内三四十岁,有头有脸的中产家庭,可能是最不适合润出去的一群人!
不说别的,能绕过标价百万起步的坑,我就问你值不值?
移民中介鬼话多,总有一句适合你
每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这年头儿移民中介的买卖确实有点好做。
甭管你是啥样的人,在中介眼里都能包装成潜在客户——
你说我年少有为不自卑,他让你做杰出人才或者独立技术移民;
你说我事业有成个体户,他让你在境外注册分公司做投资移民;
你说我穷得只剩房值钱,他能把欧猪四国原地说成人间天堂,忽悠你买房;
你说我以上三样都不占,他敢问你有胆儿不?有胆儿交钱我给你搞假offer挂靠拿工签…
反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中介办不到的移民项目!
而中介吸引大伙儿的话术,你要仔细琢磨,那就是四套剧本杀:
剧本一:收入高、物价低、房子大、还便宜,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失业有保障、养老不用愁…剧本二:护照免签国一百七八十个,只要买张机票就能说走就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剧本三:华侨生联考400-500分读清北复交985,国际生通过汉语水平考试直接申请就能读,鸡娃不如鸡自己;剧本四:逃离内卷、逃离996、逃离007、逃离35岁开滴滴,享受岁月静好,你不需要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
就这一套台词攻势下来,是个人听了他都能直犯迷糊。
更有甚者一想起绿卡、护照、大别墅发朋友圈就能开启自动集赞模式,当时就不清醒了——
仿佛跟移民中介合同一签,他就直接拿上绿卡,朋友圈嗷嗷有人点赞了。
按照我的观察,凡是脑子里能出现这个画面的,就离当韭菜不远了!
要不说,还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有两把刷子,他们就跟教材似的,忽悠一帮旺财觉得不过去刷盘子都TM屈才…
而且,移民中介见过的韭菜比你踩的坑多太多了!
只是我发现:有些人他天生就不适合移民,还要往里凑热闹,这部分人在生活中还不在少数。
下面这番话,可能是全网最客观、最不带情绪的分析——
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出去,什么样的人不适合?
国外真有那么岁月静好?
我从发展机遇、子女教育、住房条件、社会保障四个维度全面分析这个问题。
一家一个过法,这玩意儿没有标准答案,大伙儿结合自己的情况判断即可。
1)发展机遇
先说一组数据,在过去的十五年里,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包揽了全球78%左右的经济增长。
其余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瓜分另外22%的增长空间。
换句话说,当今世界只剩两个增量市场——中国和美国。
无论是就业机会、消费市场还是职业发展天花板,其它经济体与中美两国根本不在一个体量。
从市场经济的成熟度与科技创新实力来看,美国确实大幅领先于我们,想要追赶首先要承认差距;
但,美国偏偏是一个对本土学历背景与英语熟练度极其看重的社会。
据美国全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CE)统计:
截至2022年底,拥有美国文凭的求职者薪资中位数约为64896美元/年,平均失业率仅为2.2%;
而非美国高等教育背景人士的求职者平均年薪仅为38792美元/年,平均失业率则是3.7%。
非美国高等教育文凭的亲,移民过去之后做体力劳动是大概率事件。
据我观察,在国内出入写字楼、穿着妆容精致的中产——
从生理上的体力下行到心理上的阶层下行,顶不住劲儿的简直太多了。
你说我有点小钱,去澳大利亚、去加拿大做生意…
人都赶不上袋鼠和北极熊多的地方,做谁的生意去?
我看你长得像当地移民局和税务局的生意!
你说我去悉尼、墨尔本、多伦多、温哥华这种大城市总行吧?
你要有那个本事,在北上广深也照样活得不错!
如果把所有的投资移民类别放在一起横向比较的话——
需要亲自经营且创造就业、按时打税的移民项目基本上是风险最高的一类。
2)子女教育
十个中产家庭,得有八个移民是为了规划子女的教育。
“一代移民出苦力,好好供二代移民读名校,毕业后走上人生巅峰…”
远的有赵小兰(前美国劳工部长)、骆家辉(前美国商务部长),近的有沈观健(温哥华市长)、邹至蕙(多伦多市长)背书…
用美式中文表达:通过艰苦卓绝的学习,我的孩子也能成为任何一个他想成为的人。
咱有一说一,的确有这么回事儿,但你真得考虑考虑你家娃是不是那块料。
指望孩子读美加澳公立学校,下午3点半,老师和学生比赛谁跑得快的那种氛围培养出藤校生,那基本算扯犊子。
国外免费教育大概率培养的是眼睛清澈、脑子更清澈的快餐店服务生…
因为这种东西本质就是整个社会进入存量博弈后,既得利益者为保住自身阶级而设立的护城河。
那你说,我让孩子读私校、上补习班…
不少一代华人家庭的确是这么干的,但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1)整体开销与成长路径一点都不比在国内轻松,对于大多只能做体力劳动的一代华人父母来说尤其如此;
2)如果全程私校倒也还好,如果孩子读的是公校、课后上补习班,你怎么保证接受快乐教育的那批孩子不对你的孩子产生影响?
而且,无论是藤校也好、枫叶国六小强也好、澳洲八大也罢——
其底层逻辑类似我国古代的察举制、至于中国学生最擅长的应试成绩,那就是个参考…
学术大牛您认识吗?推荐信您能拿到几封?
感谢天朝还有高考,这么一个有点残酷、但绝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吧!
实在想让孩子在国外受教育,听我一句劝:
让孩子在国内读完初高中,通过留学的方式前往美加澳读本硕。
一句话: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选项,但尽可能不干预他们的选择。
3)住房条件
美加澳独栋、排屋确实普及,这个咱们不犟。
楼上楼下、泳池草坪、自带车库…这个住房条件确实比国内住高层带劲。
负责任地说:这也是国内中产一代移民去到海外后,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升级。
我一说这,马上就有慕洋犬垫砖儿——人家还是永久产权!
对!慕洋犬说的没错。但我依然奉劝你,舔之前先扪心自问一下:
每年1个多点的房产税、3500-5000美元/年的物业费以及有可能产生的遗产税…能不能顶住劲儿。
有好些人一听每年房产税、物业费交1-2万甚至2-3万美金,原地直犯困——
我TM跟租房有个毛线区别!
别急,这个钱倒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就比如说房产税、物业费贵的地方,警车巡逻也频繁,持枪凶案发生的概率确实低。
有老铁为了省钱,搬到房价、税费都低的住宅区,反正打眼儿一瞧也是别墅。
能办出这个事儿的,你们真是太硬了!因为这很可能是噩梦的开始——
走大街上总能看到几个黑蜀黍,不是喝了大酒就是抽了麻子,胳膊上纹得跟斑马似的,一脸憨态可掬的笑容找你要烟:
“Hey,bro!Givemeacigarette!”
(唉!小子,给我根儿烟!)
接过去烟,这哥们儿大概率不会马上抽,而是别在耳朵上,玩的就是个挑衅。
你要不给他,当场就能开团,免下载免流量瞬间体验一把真人版《侠盗猎车手》…
4)社会保障
有人说:国外高福利,养老失业都有保障。
凡是这么看问题的,你是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
国外的高福利是建立在高税收的基础之上,而且收入越高、被征税越多,享受的福利也就越没啥福利。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道理懂吧?
退一万步说,你真的足够“幸运”拿到福利了,是个啥情况呢?
咱们以著名福利国家——枫叶国为例,每两周570加币,一个月1140加币,按现在汇率算6240元人民币。
听上去也不少,但在加拿大,这也就是饿不死的水平;
什么买房、买车、贷款、信用卡啥的从此跟你说路人。
恕我直言,您要这么过,那真比国内上征信黑名单还憋屈。
其他发达国家低保大致也是这么个情况。
而且据我观察:但凡想去国外躺平拿福利的,最后基本都趟不平。
至于所谓免费医疗,我就不说什么“医生没看呢,病先自愈了”这种人尽皆知的老梗。
我就问你一个事儿:医生当着你的面用谷歌搜你的症状,然后给你“对症下药”,你能不能答应我指定不哭?
要在国外过上真正的中产生活、享受优质的教育医疗和各项公共服务,你必须满足两件事儿:
第一,要足额缴纳各种税费,否则根本没能力送孩子念私校;
第二,给全家买各种补充商业保险,国家基本福利槽点太多;
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
而这背后的本质问题,就是要有足够高的收入水平!
而以上这些,对于国内教育文化背景的中产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你想想看在相同的文化环境里,让你把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清零从新开始会有多大难度?
如果这一切发生在文化背景陌生、语言沟通障碍的环境里呢?
听到这儿,又有老铁跳出来反对了——
你说的不对!我看到那么多抖音海外博主,一问都不好,一劝都不回!你个五毛,肯定是骗我!
我还是那句话,人家有优点该承认必须承认,大概率中产是不适合移民的,但确实也有一部分人,人家是适合移民的——
1)有海外教育背景,且理工科为佳或有一技之长
首先得明确一个事儿,美加澳以及欧盟等传统移民大国,确实在抢人。
但人家抢的是能创造本地就业的企业主与技能、语言双优的劳动者,而非单纯想白嫖福利的人。
大家都是成年人,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吧?
从一些传统移民国家全球抢人过程中,给予当地留学生的政策倾斜,便不难看出——
将本地教育背景的理工科国际学生留下,是补充优质劳动力的重要手段。
至于文科生,特别是新闻、法律、经管这类供应饱和的专业——
一句话,老外掐尖的优先级是:能创造就业的>有一技之长的>腰里有俩糟钱想躺平的。
掌握这个逻辑,是避免上当受骗的第一步。
鄙人不才,曾与澳大利亚那位会说中文的前总理有过一面之缘。
他在演讲中,曾明确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如果你确实没在国外上国学,也确实在国内是个中产,打定主意要出去…
那我给你个建议:仔细评估一下,你的工作是对事儿的还是对人的。
对于第一代移民来讲,越是工作内容对事而不对人,越容易在异国他乡找到自己的位置;
同理,越是工作对人不对事儿,出了国之后越容易阶层下行乃至迷失自我。
2)在国内混到最底层,差无可差,在彼岸兴许有逆天改命的可能
但转念一想,我这个阶层就别给人家提建议了,绕过。
咱们直接说劳苦大众这个段位的,个人认为也可以试着出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内刷一个月盘子3000人民币,国外刷一个月盘子3000美元。要是你,你上哪儿刷去?
运气好的话,没准儿过几年大赦,绿卡直接一步到位了。
国外和国内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
发达国家的上限确实比国内低,但下限确实比国内高。
这是国内劳苦大众适合奋力一搏、逆天改命的底层逻辑所在。
结尾上个福利吧,移民是个具有高度信息差的事儿——
中介赚的是信息差的钱,成功者吃的是信息差的红利,失败者吃的是信息查的亏。
因此,关于海外移民tips,我准备了10题快问快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国内中产为啥不适合移民?
答:脑力劳动干不了,体力劳动弯不下腰,必须接受阶层下行、优越感瞬间清零的现实。
2、为啥移民的人很多不回来?
答: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在国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拥有当地教育背景;第二种在国内同样在底层,借助整个社会下限较高,生活的更好;第三类是土豪,想撩哪儿撩哪儿。
3、我想要移民,什么样的移民项目适合我?
答:30岁以下、学习能力较好、英语基础好的申请独立技术移民;30-40岁,有房有车有媳妇儿有娃的,老老实实在国内赚钱;遭遇35岁危机的大厂员工,理科生试试出国深造,文科生不建议这么干;40岁以上有娃的,可以考虑把孩子送出国读书。
4、为啥你对雇主担保移民绝口不提?
答:靠假offer打擦边球的项目,后期申请人较被动,赶在抢人红利期或许能成功,可一旦反对党上台,政策端收紧可能造成功亏一篑。
5、各种投资移民项目风险指数做个排名吧?
答:各种买国债的<南欧买房拿身份的<美国EB5<加拿大、澳大利亚各种真实经营的投资移民项目。
6、新加坡是不是最适合国人移居的国家?
答:以前是,但现在不是,以后更不会是。由于长期坚持全球掐尖的做法,新加坡已击败中国香港成为世界最贵城市,其房价、物价以及私校费用绝非普通中产能玩得起。对于习惯于自驾的朋友来说,可以先打听打听这个国家的用车成本,劝退作用杠杠滴。
7、美加澳新怎么选?
答:学霸、英语好、有一技之长优先考虑美国;学会计、工程、采矿、计算机、护理等专业优先考虑澳大利亚;英语一般、专业技能也一般,但踮踮脚能够得到的,选加拿大;新西兰各方面的情况与澳大利亚类似。
8、南欧各种购房移民怎么样?
答:从性价比来考虑,葡萄牙吊打西班牙和希腊,五年内葡语过A2直接拿护照,但葡萄牙的黄金签证项目已经处在变政边缘。
9、听说香港优才大放水,80分就能申请?
答:胡闹!80分可以提交,不是80分获批,尽管取消了配额限制,但业内普遍认为110分妥妥是要的。
10、有人去办土耳其护照,然后通过E2签证前往美国,这个项目怎么样?
答: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土耳其这一啪不重要,E2签证和美国绿卡有本质区别,你要衡量一下40万美元拿阉割版的“美国绿卡”到底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