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黄犬传书魏晋南北朝·黄犬传书
陆机在洛阳作官,长时期得不到家中音讯,就叫快犬黄耳为他传递家书。《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任昉《述异记》亦详载此事。
关于写狗的文言文翻译1.关于狗的文言文和翻译,原文:
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货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见五六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亦有智也。
编辑本段译文:
距离杭州一百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小偷翻越墙头进入庙内。狗大叫起来,一僧人醒了,(发现了那个小偷)。于是小偷就砍下僧人的头,僧人倒在地上,死了。于是小偷抢劫完财物后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僧人进入房间,看见了那位僧人的尸体,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报案,那只狗也和他们一起去了。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徒在喝酒狂欢。狗停止脚步不向前走,僧人(对此)觉得很奇怪。不一会儿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徒不放。僧人怀疑他是小偷,便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后,果然是他。原来狗也是有智慧的啊!
编辑本段词解:
1.去:距离。2.许:左右。(的地方)3.刹(chà):寺庙。4.颇:很,比较。5.盗:古代盗是小偷,贼是强盗。6.逾:翻过。7.觉:醒来。8.遂:于是,就。9.越:偷。10.亡:逃走。11.诣:到。。去。12.从:跟从,跟随。13.肆:店铺。14.怪:对···感到奇怪。15.啮:咬。16.置:放。17.盖:用在句首,表示原因,原来的意思。18.立仆:立刻倒下去(死了)。19.疑:对。感到怀疑。20.翌日:第二天。21.俄而:一会儿.22.徒:酒徒.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逾”指“越”。上文“有盗逾墙而入”,意为有个小偷翻越墙头进入庙内。又“逾午方至”,意为过了中午才到;“年逾六十”,意为年龄超过了六十岁。
编辑本段智犬表现:
一.智犬是警觉,能够及时发现小偷,提醒僧人注意;二.智犬是记忆,在第二天可以准确的从5,6个人里面发现小偷。狗有思维能力,能够把这两点做的很多,可谓其智了!也充分的说明了狗的嗅觉,在满身酒气的5,6人中找到小偷。
2.快犬传书的文言文翻译文言文:陆机少时,颇好游猎。
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横耳”。
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
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到家。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
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径至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答书内筒,复系大颈,犬既得答,仍驰还洛。
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才半月。后犬死,殡之,遣送还葬机村,去机家二百步,聚土为坟。
村人呼为黄耳冢。翻译:陆机年轻的时候,很喜欢游玩打猎。
他家是吴郡的豪门大族,门客献给他一只跑得很快的狗,名叫“黄耳”。陆机后来到洛阳做官,常把这只狗带在身边。
陆机寄居在京城,很久没有家中的书信,于是对这只狗开玩笑说:“我家断绝了书信,你能不能带着我的书信跑回去取消息?”狗高兴地摇动尾巴,吠叫着表示应答。陆机就试着写了一封信,用竹筒装着,系在狗的颈子上。
狗走出家门在驿路上一路奔跑到吴地……径直到陆机的家,口衔竹筒叫着,要家人取看。陆机家人打开竹筒取出书信,看过之后,狗又向家人吠叫,好像要求家人回信。
陆机家人就写了回信放置竹筒内,又系在狗的颈子上。狗得到回信之后,又从原路奔回洛阳。
算计人的行程还要五十天,可是黄耳往返才用了半个月。后来狗死了,陆机就用棺木将它运回村中安葬,离陆家两百步,堆土作坟。
3.文言文《狗亦有灵》翻译杨生养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于涸井中。狗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便当出尔。”生曰:“此犬曾数次活我,不得见与,其余一切均可。”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据《搜神后记》改写)
2译文
杨生养了一只狗,他十分喜欢它。一天,杨生夜晚出行,落入一个干枯的井中。狗大叫了一整个晚上。第二天,有行人路过,看见狗对着井叫,对此感到奇怪。他走过去一看,看见井中有一个人。杨生说:“您如果救出我,我一定重谢。”行人说:“如果你把这只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这只狗救了我好几次,不能送给你,其他的一切都可以。”行人说:“如果你不把它送给我,我就不救你出来。”那时,狗伸长脖子探下井去看杨生,杨生明白了它的意思,于是就答应他了。杨生被救出来了,行人带着狗离开了,狗总是回头看杨生。五天后,狗在夜里跑回了杨生家里。
3文言知识
1.见。文言中的“见”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它可以指代人、事、物。上文“以此犬见与”中的“见”,指代“我”,以为把这条狗送给我;“不得见与”中的“见”,指代“你”,意为不能给你。
2.走。“走”的意思古今不大相同。文言中的“走”指“奔”、“跑”,而不是“慢慢地行”。上文“犬夜走归”,意为那条狗在夜里奔回家。成语“走马观花”,即“跑马看花”,形容观察得不仔细。
4加点字词
1.甚:十分
2.堕:坠落
3.彻夜:一整夜
4.旦日:第二天
5.过:路过
6.号:叫
7.怪之:意动,对…感到奇怪
8.出:使动,使…出来
9.当:一定
10.以:用
11.活:使动,使…活过来
12.得:能够
13.其时:这时候
14.引:伸长
15.知:理解
16.遂:于是
17.应:答应
18.顾:回头看
19.归:回到
20.涸:干枯
4.烛之,则狗也(文言文翻译)用灯照。
就是点上蜡烛一看,是那条狗。
原文应该是来了盗贼,狗躲到床下面去了。主人觉得床下有东西,点上蜡烛一看,是狗。
查了下,原来出自《冉氏烹狗记》找到的资料供你参考吧:)原文: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
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
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
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居数曰,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曰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
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
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驹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吸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土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
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
嘻,过矣!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
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乏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人之材有所长,则必有所短,惟君子则不然。锤毓与参佐射,魏舒常为画筹,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发无不中,举座愕然。
俞大猷与人言,恂恂若儒生,及提桴鼓,立军门,勇气百倍,战无不克者。若此者,固不可多得也。
其次醇谨而不足有为者;其次跅弛而可以集事者。若但能害人而不足济事,则狗而已矣!虽然,吾又尝闻某氏有狗,竟夜不吠,吠则主人知有盗至,是狗亦有过人者;然则搏噬行人而不御贼,虽在狗亦下焉者矣。
译文或注释:本县有家姓冉的人家,养了一只很凶猛的狗。它碰到路过的人,就要追上去咬,常有过路人被它咬伤。
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拿出钱来给人家治伤,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那姓冉的为此而很讨厌那只狗,但是因为狗凶猛,不忍杀它,就还是养着它。
刘位东告诉我说:“有一次我夜里走回家,离家门还有一里多路,许多狗围着我汪汪地叫,冉家的狗也叫着迎上前来,我用折下的柳枝向它们横扫过去,许多狗都退回去远远立着,只有冉家那狗竟奔上来要和我搏斗。它冲了好几次,我几乎被它咬伤。
我边斗边走,走过冉家门口往东,过了几寸步,那狗才停止了追咬。当时我巳很疲惫,幸而离狗已远了,我才在路旁休息,歇了好久才离开,那只狗还远远望着我汪汪叫。
回家以后,我想:这只狗倒是奸狗,假如有盗贼仇人夜里去他家抢劫,狗一定守住家门咬人,就有几个人也进不了他家门一步啊!听说姓冉的很讨厌这只狗,早上如果在市集上遇到他,一定劝他不要杀掉这只狗。这样的狗,是千金也难买到的!“过了几天,冉家的邻居到我家来,我问起那只狗。
他说‘已经杀掉烧来吃了。’我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
他说:‘那一夜,盗贼进了冉家。主人发觉了,叫醒两个儿子,一起拿了棍棒去追赶,盗贼害怕了逃跑了。
主人心里疑惑:怎么狗不叫呢?呼狗,狗不应;到处找,找不到。回房要上床,听到床下象有喘息的声音,用烛一照,见正是那只狗。
它蜷屈了身子蹲伏着,一动也不敢动,低了头,闭了眼,好象唯恐有人听到它的声声的样子。主人说:咳!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是因为想它有一天紧急中可以有用处,哪知它追咬过路人是勇敢的,见了盗贼却这样胆小畏缩!就为了这样,第二天把它杀掉烧来吃了。
’”唉!天下与人勇敢搏斗而对盗贼胆小害怕的,难道只是这只狗吗!现在街市上的流氓无赖,平日到处闹事,在本乡本地横行不法。有的在衙门里挂个差役的名,有的在兵营里吃一口粮,他们专欺侮文弱而善良的人,他们走在路上,人们都要远远避开;他们一恕,就叫来一大群同党,手拿凶器围拢来砍人,什么人都不敢惹他们,样子真象个壮士一样。
一旦地方上有小批强盗,叫他们拿了兵器,编进宫府,防守地方,人数不下一百几十;马房里的。
5.怎么写狗外貌的小古文亲,你好。
如果你要现代文,我自己可以现编几个,不过古文吧。
原谅我实在没有什么水准。所以给你写些现代的吧,,,,,抱歉了。
不过到现在都没有人回答,代表确实没什么人会。我就先来当这个出头鸟了。
1、最近我才见到了它。它长着一个又小又圆的头,有爸爸的拳头那么大。
两只三角形的大耳朵,它的眼睛大大的、圆圆的,像在脸上镶了两颗亮晶晶的黑色玻璃珠。鼻子和嘴巴都是小小的,用手摸摸,湿湿的。
一身棕色的短毛,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它长着一条短尾巴。
它很瘦,所以跑动起来非常灵敏。2、最近,我们家来了一位“新成员”,它很特别,原来它是一只小狗。
这只小狗的名字叫小虎,意思是像老虎那样威风。小虎属于金毛犬类。
想起有一次我吃饼干的时候,汪汪朝我跑来,蹭着我的手,发出“嗯嗯”的声音,好像在说:小主人给我一点,好吗?我饿极了。像个撒娇的孩子,真好玩。
可是没跟它玩多少天,汪汪就被人害死了。你想知道害死小狗的人是谁吗?那就是我的妈妈。
其实妈妈也是好心,她想给汪汪增加点营养把牛奶给它喝,可是那牛奶过期了,就把汪汪给喝坏了。汪汪离开我的那些天,我一直在回想和它在一起玩的情景。
4、小黑开心的时候比谁都可爱。它开心的时候,就会爬到你的身上,用腰部蹭你的肚子。
毛茸茸的尾巴摇的花里胡哨的,可爱极了。可是生气的时候,你可就要躲远点儿啦!它生气的时候,动不动就会对你呲牙咧嘴、乱叫一通。
5、小黑狗有一双黑色的眼睛,水汪汪的;它还有像三角形的耳朵,听力可不差,就算一颗沙子掉下去,它也会听见,可以算是“顺风耳”了;他还有锋利的牙齿,看着它的牙齿,你就要打寒颤了;还有,还有,它的舌头细长,看着挺舒服的,看着看着还真有点想摸摸舌头。6、我喜欢的小动物是一只小狗,它全身长满白色的毛,像一团棉花糖;眼睛是圆溜溜的,像两颗大宝石镶嵌在一对弯弯的眉毛下;耳朵是半圆形,鼻子是黑色,尾巴短短的,很可爱。
7、小狗长着圆圆的脑袋,中间有一条白色的条纹,像一个小毛球。经常在地上扭来扭去,那样子别提有多可爱了!豆豆的耳朵有时立起来,有时耷拉下来,有时左摇摇,右摆摆,它的眼睛又大又黑,真像两颗大葡萄,鼻头总是湿湿的。
8、我家有一只小狮子狗,名叫乐乐。它的身子不胖不瘦,身高差不多25厘米,皮毛卷卷的,摸起来很光滑。
黑色的耳朵,一对大眼睛咕碌碌直转,仿佛是两颗黑宝石,可爱极了!9、我家有一只小狗,它的名字叫“贝贝”。他有一对黑溜溜的大眼睛,两只可爱的小耳朵,浑身像掉进墨水缸里一样,如果夜晚看他的话,不但看不见,还被他那“热情”的心吓了一大跳!10、我家有一只既可爱又聪明的小狗——麦瑞。
它胖胖的,肥肥的,很可爱。它那黄黄的柔毛好看极了。
麦瑞的眼睛圆圆的,想两颗黄宝石。它的四肢很长,跑的很快。
特别是那条尾巴,见了我就摇来摇去,好像是对我表示亲热似的。11、我家里养了一只小狗长得十分可爱,我给它取名为“欢欢”。
圆圆的脑袋上嵌着一双琥珀色的大眼睛。它有一条粉嘟嘟的舌头,到了夏天总是伸出一大截。
它的四肢强壮有力,爪尖是白色的。真逗人喜爱。
12、汪汪全身的毛都是黑白相间的,尾巴十分长,像一条长长的绳子,还有葡萄似的眼睛,爪子和牙齿都非常锋利。它的鼻子黑黑的,听说狗都是用鼻子来寻找食物的,它的耳朵十分的灵活,它的脚印像一朵朵小梅花。
13、我家的小黑狗可逗人喜欢啦!一身黑亮亮的绒毛,眼睛上面有两个白点,颇像两颗白色珠子。头上和大腿上的毛很长,像马鬓一样拖到地面。
直楞楞的耳朵,好象时刻在倾听着周围有什么动静。又粗又长的扫帚尾巴不时摇摆着,像一个免费清洁工呢!更逗人的是它总翘着潮湿的鼻子向着我,像一个生病的孩子,看起来似乎很可怜,其实,我知道它很想和我玩。
在向我发出邀请呢!14、我家的小狗多多长得十分可爱,圆乎乎的脑袋上有一对长长的、毛茸茸的大耳朵,它能听到远处极细小的声音;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象一对黑宝石一样闪闪发亮,金黄色的毛柔软细迷,它的尾巴像一把扫帚经常扫来扫去,十分活泼可爱。15、我的奶奶家养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狗,它有水灵灵的眼睛、黑黑的鼻子、短短的四颗犬牙和一些小乳牙。
它乌黑的皮毛焕发着耀眼的光泽。肚子是黑白相间的,***后面拖着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
它叫小黑。16、旺旺是只可爱的小狗,它的颜色是黑白相间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尾巴毛茸茸的。
它不胖也不瘦,为了不和别的狗弄混,我给它穿上了“8号球员”的衣服,哈哈,我们的球员狗狗来了。17、姥姥家有一只小狗,一身黄色的毛,额头有一小。
6.古文《猛狗》的翻译原文
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
译文
有一个卖酒的人,使用的器皿很清洁,挂出的招牌也很长(醒目),但卖的酒因卖不出去而发酸。问邻里其中的原因。邻里说:“他的狗很凶,人们拿着器皿进去,要买他的酒时,狗就迎上来咬他,这就是为什么他的酒卖不出去而发酸。一个国家也有这样的猛狗,就是那些专权(妒能)的人。
赏析
本篇卖酒的宋人因家狗的凶恶,而败坏自己的事业;同样,对人君而言,也有类似猛狗的结党营私,擅权弄奸的大臣和左右亲近.
这种生动的譬喻和一针见血的叙述,发聋振聩,令人警醒.
7.村陌有犬文言文翻译一、译文
有一条狗被人抛弃了在田间小路(走着)。张元看见了,立刻将小狗收养了。他的叔父很生气,(说):“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重新丢掉。
张元乞求(叔父)不要丢弃它,说:“(小狗)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
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
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马上奔回家,汪汪地不停叫着。张元感到很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看见叔父(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把医生)请来医治,没过几天(叔父)就痊愈了。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亲人一样。
二、原文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三、出处
《北史·孝行传·张元》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从史学跟社会的关系来看,国家的统一,必然要求产生与之相适的历史著作、唐初,皇家组织撰写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以及重修《晋书》,只说“正统”和“僭伪”,不特别强调“华”、“夷”界限,只有在统一的政治形势下才能做到。
这反映了隋唐统一后“天下一家”的思想。李大师生活于隋唐之际,他提出“编年以备南北”的撰述计划时,“五代史”尚未着手撰写,重修《晋书》的工作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足见他重视国家统一的历史思想是十分可贵的。
李延寿继承了父亲的这一历史思想,在《南史》中取消了《索虏传》,在《北史》里也不再立《岛夷传》;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历史均立“本纪”;于宋、齐、梁、陈历史亦均立“本纪”。
从而摆脱了南北朝时期因政治分裂而造成的史学家的偏见和局限,大致摆平了南、北历史的地位。这不仅反映了在国家统一局面下“天下一家”的政治要求,也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结局。
我们读《南史》《北史》,不能不了解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在这个历史环境下所形成的撰述旨趣。
二、作品赏析
李延寿自序说他补充的史料很多出于当时的“杂史”,即所谓“小说短书”,故事性较强,且多口语材料,增补入传,常常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能反映当时真实情况。这类资料在南史的何佟之传,北史的东魏孝静帝纪、高昂传、斛律金传、李稚廉传、尒朱荣传中都可以发现。
但因此也掺入了大量神鬼故事、谣言谶语、戏谑笑料,这又是它的严重缺点。总之,南北史就史料的丰富完整来说,不加八书,但也不乏胜过八书的地方。作为研究南北朝历史的资料,可以和八书互相补充,而不可以偏废。
四、作者简介
李延寿者,生卒年待考。唐代史学家,世居相州(今河南安阳市)。
贞观中,累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以脩撰劳,转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初,延寿父大师,多识前世旧事,常以宋、齐、梁、陈、齐、周、隋天下参隔,南方谓北为“索虏”,北方指南为“岛夷”。
黄耳传书的翻译译文:晋朝的诗人陆机,养了一只汤宗元种狗,叫“黄耳”。陆机在京城(洛阳)当官,好久没收到家里寄来的信,担心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一天,陆机开玩笑地对他的狗说:“你能带书信跑回家乡取消息回来吗?”狗很开心,摇摆它的尾巴。
陆机立即写了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脖子上。狗经过专门给马车通行的道路,日夜不停息地赶路。家人看到陆机的信,又回信给陆机。
狗立即上路,一路翻山越岭,直奔京城。家乡和洛阳之间相隔几千里远,人走路来回需五十天,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后来狗死了,陆机在家乡埋葬了它,取碑文名为“黄耳冢”。
扩展资料:
风筝通信
风筝用于通信,是南朝梁时的事。梁朝末年侯景叛乱,围攻京城,内外消息断绝。这时,京城内有一小孩向朝廷建议用风筝向外报信。
太子萧纲听从了这个意见,扎了一个很大的纸鸢〔yuān〕风筝,在风筝背面绑上告急书信,用几千丈长的绳子放出,写明谁若获得此书求得援军赏银100两。萧纲放了几次纸鸢,都被侯景派人射下,梁朝终未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