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次来国外生活的我,一切都是未知而新鲜的,因此一切也都充满了挑战与惊喜,伦敦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在这里随处都能感受到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和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伦敦人真的是在很努力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计而奔波,而是在用心享受生活,如果工作日早上八点多出门的话会看到西装革履的人们挤着地铁步履匆匆地赶去上班,而夜幕降临时人们又会聚在路边的小酒吧小酌一杯,喝酒谈天。遇上天气好的复活节假期海德公园到处都是躺在草坪上晒日光浴的人们,一家老少或是三两朋友一起享受美好春光。
摄政大学是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学校,给人的感觉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学校由四栋建筑围成一圈,我经常和同学打趣说:“这里像个大的四合院,五分钟之内就可以到达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但这也正是这个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彼此之间很容易熟知,每天都能看到熟悉的面孔,可能互相问声早上好,食堂恰巧坐在一桌,大家就成为了朋友。不论是同学,老师还是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都很热情。很感谢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个温暖可爱的人,曾经或多或少给予我帮助,给我带来那么多欢笑与感动的人。每天都问我要不要减肥的食堂大叔Gaby,帮助我解决宿舍问题的宿管James,第一次用英语写论文时耐心指导我的学术导师Robert,和我一起练习英语口语的美国室友,还有很多很多珍贵而美好的遇见,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大洋彼岸隔着8小时时差的遥不可及,不论人种国籍与年龄,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其实很近。
在摄政的学习生活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里大部分课程分为lecture和seminar两部分,老师用前一个小时讲课程内容,后两小时则更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大多为小组讨论或问题研究。由于习惯了国内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第一学期刚来这里时的我也经历了一段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还记得其中一节课的老师会在课堂上给很多资料让我们阅读然后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最初我由于英语阅读速度的障碍经常为自己跟不上课堂节奏而沮丧,但两周过后我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每次在课前提前预习老师给的PPT,先把里面的内容通过上网或翻书查资料都大体自学一遍,这样在课上再听的时候就是在我提前预习基础上的补充与巩固,而且更容易及时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还可以用自己了解的知识和老师在课堂上互动。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我交换学习生活的最大收获之一: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自己主动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远比最终体现在卷面上的成绩更重要。
不到一年的交换生活其实转瞬即逝,而在这里遇到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朋友,听他们介绍各自的家乡讲述自己独特的经历,渐渐地让我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更多的好奇与向往,拥有了更开阔的眼界与更包容的思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开心也很幸运在二十岁的年纪能在伦敦度过一段充实快乐的日子,就让我将这段美好的回忆珍藏,然后背起行囊继续前行,期待下一次美好的际遇。
16金1林宣节
初来乍到,可能生活上也会有不适应,但这也督促你更好的料理自己的事情。饮食方面,大抵来说,是不会饿着的。虽然本土确实出产了许多我们眼中的黑暗料理,但好在伦敦够多元化,你还有许多其他选择。中国城里也有许多比较正宗的中国菜,能缓解你的思乡胃。如果租房的话,还能学会做饭,自给自足。就学校本身的食堂来说,早餐品种比较丰富,虽然比较固定,但也够吃上一阵子。午餐和晚餐就比较看运气,算是因人而异,有些菜式不太和我们的胃口,只能是尝鲜了。
课余,伦敦还有许多休闲的场所。抽空去看看展览,逛逛博物馆,打卡著名景点,或是像当地人一样去公园里待上一下午。贝克街上的夏洛克之家,西区的经典歌剧,牛津街上精致的商店,诺丁山的露天复古集市,伦敦桥边的博罗市场,格林威治的天文台,圣诞节的点灯仪式和市集等等,以前总觉得过于概念性的东西,都有机会在伦敦一探究竟。如果比较有计划性,能赶在圣诞节前办上签证,还能去欧洲大陆浏览一圈。
1)“YouChangedMyPerceptionofChinese”
2)“IFeelSoProudofMyCountry”
3)“WhenaManIsTiredofLondon,HeIsTiredofLife”
4)“AllExperienceIsAnArchWherethroughGleamsThatUntravell'dWorld”
照片为2019年3月底见证伦敦“反脱欧”百万市民大游行
赖盈盈
201719600599
交换期间:一学期(2018年9月-2018年12月)
去英国留学的过程与心得
总体来说,这半年里我受益良多。到英国留学不只让我有机会出去交流,提高我的英语水平等,同时也让我收获不少良师益友及体验到欧洲文化与我国,中国的差异。我真的非常感恩北语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去他国交换,汲取知识,探索世界,开阔眼界,且借此经历挑战和更认识自己。最后,说句实话,如果我没走趟英国便不会发现中国在我心目中的轻重。坦白说,虽然英国曾在我心中有一定的分量,是我梦寐以求要去的地方,但我现在能肯定的是,如果我有个机会可以在中国和英国两者之间选择一个国家去生活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中国,因为我是华裔,为此我感到光荣足矣。
2016级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班邵文鹏
光阴似箭,白云苍狗,一转眼近一年的交换生涯就要落下帷幕了,坐在摄政公园寝室里的我回想起去年九月份离开中国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恍如隔日。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留学感受:
一:学习生活
在这的课程压力相对来说没有在北语时的那么强,上个学期我选了四门课,都是与商科有关的,AdvancedTopicsinBusinessandManagement,FinancialriskManagement,InternationalBusinessandManagement,TheBusinessandManagementof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
在这学校的不少同学都是交换生,没有固定的班级,大家都是在课上相遇,其他接触比较少。整体课堂氛围比较轻松,可能也是因为每节课人数都不多的原因,没有超过30个人的课,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比较多,国外大家比较放的开,这一点我觉得值得我们学习,勇于提问,勇于质疑,这也是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英国上课的这些日子,基本没有用过纸质课本,顶多就是复印课堂资料,首要原因就是过于昂贵,基本上都是用包括PPT的多媒体教学,每个人都会携带电子设备,或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这样的好处是记笔记非常方便,但随之而来的弊端是一些学生无法专注于上课。
在这里的课内或者课后,大家都非常注重团队合作,比如经常性的小组presentation或者teamwork,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来自不多国家,但是很容易就会有了默契,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锻炼了英语的听说能力。
下学期我除了选两门商业课外,为了拓展视野,提升眼界,还选了英语演讲课与艺术史,前者让我的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在公共场合的演说能力提高不少,我们经常性的有讨论非常具有争论性的argument,观点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努力做到求同存异,也会有小组的一对一讨论和presentation。
总结下来,我这近乎一年的交换学习生活还不够努力,不少时候也懈怠了,环境条件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放得不高,着实也应该反思,努力再加把劲,不荒废,不虚度,一天结束后要想到今天学了什么,懂了什么,充实否,问心无愧。
二:其他生活
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你厌恶了伦敦,你也厌恶了生活。我非常同意,伦敦是一座非常有魅力的城市,可以说这也是我当初选择在伦敦交换的重要原因之一,她很美,伦敦桥,伦敦眼,大本钟等等标志性建筑物和英式的建筑风格都让人陶醉不已。她是欧洲的中心,她也很包容,各色人种,各种皮肤,不同信仰,超过100个国家的人都居住在这里,说她是一个大熔炉也不为过。
英国的天气就像青春期女孩的脾气,让人捉摸不透。可能前一秒还阳光灿烂,后一秒就阴雨绵绵了,可能这也是英国人总是在谈论天气的原因之一吧。不过风和日丽的时候是非常美丽的,天空蓝得像涂抹过色彩一样,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下雨也别有一番滋味,英式的淅淅沥沥,让人如在电影中。
英国的食物真是让人感到失望,如果说给英国的风光满分10分打9点5分的话,那食物顶多5分,暂时不及格。因为住在寝室的缘故,无法亲自下厨,只能选择在食堂吃或者在外面吃,但食堂经常性的供应一些“黑暗料理”,让人难以下咽,偶尔的美味佳肴也只是昙花一现,至于最经典的Fish&Chips,相信我,连吃了几次后,你也会感到反胃的,所以在这我总是怀念祖国,怀念祖国的美食。
在这留学交换的假期中,我也游历了不少国家,法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在海德公旋转木马酒吧撞见现场求婚,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俯瞰塞纳河河畔,在威尼斯的海面上眺望落日余晖,在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开了眼界”,在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亲自感受了真正的童话世界…………许许多多的经历至今我都记忆犹新,旅途的见闻与体会,我相信这也是我一生的财富。
交换生涯就要进入尾声了,同学也陆陆续续的走了。很多才刚刚互相了解有点感情就得说告别,有些相见恨晚的好朋友才相处一年就得说再见。所以其实想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每个人都得面临离别,不过是早几天晚几天罢了,但是就是因为没有不散的宴席,所以啊,聚的时候就要铆足了劲的开心,等散了的时候,尽量就别留遗憾,留下美好的记忆,各自往各自的下一站奔,奔赴新的开心,创造新的美好生活。
-----2019.5-16于伦敦摄政公园
16级金融一班李振卓
5月中旬的伦敦,清晨的风还会让人忍不住打寒战,午后的阳光却有些刺眼。我走过伦敦繁忙的街道,挤进高峰期的地铁,感受了充满生机的公园,逗了正在撒欢溜达的小狗,做着和去年9月初到伦敦时一样的事,但是心情有所不同。还记得去年9月刚到伦敦时,我抱着对未知的期待和向往,小心翼翼地在伦敦探寻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伦敦摄政大学位于摄政公园内,绝好的地理位置为我的学习和生活都提供了无限的便利。每天早晨我从公寓出发,沿着西伦敦数一数二繁忙的贝克街步行上课。一路上,我会遇到牵着弟弟小心地过马路去上学的小男孩,会遇到在打理沿街绿地的清洁人员,会遇到西装革履抓着一杯咖啡快速走进写字楼的白领,会遇到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参观福尔摩斯纪念馆的游客,也会遇到恩爱的老年情侣牵手在公园里遛狗。短短20分钟的步行路程,从安静安宁的住宅区到熙来攘往的写字楼,我每天都可以把伦敦的“烟火味”体验个彻底。要说伦敦人民最喜欢的散心场所,那一定是公园。摄政公园里有枝繁叶茂的大树,有成群结队说不上名字的禽鸟,有跑到人面前讨食物的松鼠,也有历史悠久的皇家花园。一年四季,公园内的景色并不相同,秋叶斑驳,冬雪皑皑,春花烂漫,夏荫清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使我难忘。
摄政大学是一所容纳了世界各地学生的大学,在校园里我结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这也让我对不同地区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教室里的硬件设备非常齐全,学校还拥有一所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的图书馆。我喜欢趁人不多的时候来到图书馆,选一处靠窗的座位坐下来自习。木质的桌椅和书架,窗外的鸟叫声,室内的翻书声,总是能让人心静神宁,埋头于文献中。
两个学期的交换生活使我在学术和生活方面都收获了许多,我会带着这一次交换经历学到的知识和沉淀下来的态度更好地计划自己的求学和工作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