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国开启公派留学生赴西方国家留学的大门。三十年来,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已达百万之众,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93.34万人,留学回国总人数为23.29万人,回国人数只占出国留学人数的两成。在回国的两成人数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供职于在华的外国公司,还有少数领导干部的子女回国并在领导岗位上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出国留学生基本都是公派,花纳税人的钱就是为了让他们为纳税人提供更多、更好的聪明才智。为什么派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留学生都如同孔雀东南飞,一去不复返呢?美国人用庚子赔款帮助中国建起了清华大学,如今的清华、北大都成了美国所需人才的培训中心。百万留学生,百万科技大军,插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增添腾飞的翅膀,你们为什么不回来呢?
小事反映美国的吸引力:为何中国留学生不回国
来美快6年了,先读书,后工作,其中也算尝遍酸甜苦辣,但我想写写让我深受感动的几件事:
1、刚来美国没多久,有一次去医院的时候,进门就看到前台摆放着一张长卡片,上面写的东西让我终生难忘,翻译出来就是:“不论你是什么种族,不论你有没有钱,也不论你是什么身份,你都有权利在这里得到治疗”。也就是,穷人,甚至非法移民来治病,医院也不会拒绝治疗。我听到非法移民有大病时去医院,一般给个假地址,出院后反正也收不到帐单,医院自然有基金来付这笔费用。
有个朋友的妻子(也是学生)做了个阑尾手术,因为前期炎症严重在医院共住了一个礼拜,朋友说他有一天在医院不小心看到帐单,8万多美金,这还不包括医生的费用,但最后他也用不着付一分钱,因为学生的医疗保险付了一小部分后,剩下的就可以申请医院的慈善基金。还有朋友的父亲从国内来探亲,作了个心脏手术,也没有花钱。读书期间不少同学或家属生小孩,因为收入在设定限之下,不但怀孕期间的检查,生产等不花钱,小孩出生后还可以领牛奶,食品等。有几次隔壁的提着牛奶到我这,说我们喝不完,拿给你们一点。
2、有次去学校接儿子,在学校走廊上看见一则公告,内容是根据某年某法案,此辖区内所有孩子有权在这所学校受教育,不管你是这儿的居民,或者你是寄居在这儿的亲戚家,甚至你是无家可归者。也就是说,你即使住在这个地区的某个桥洞下,你的孩子仍然可以在这所学校得到免费教育。要知道,这是本地最好的学校。
3、几年前与朋友出去玩,到了一荒凉之地,不幸车子陷入沙丘,手机无信号,无法叫拖车,正手足无措之际,一四轮驱动越野车开来,司机花了6次将我的车拖出,其间拖断他车上几根绳子。离开之际,司机告诉我们,刚跟我们错车时,就在想我的两轮驱动车会陷入沙丘,于是特意返回察看,果不其然。
4、几年前与朋友出去钓鱼,因为我刚买的渔具包装怎么也打不开。于是问旁边欲开车离去的老美是否有剪刀,告知没有,于是只得在一旁看朋友钓鱼。10多分钟后,突然发现刚刚离去的老美开车返回,从家里特意拿来剪刀。
5、每次看到校车将停车标志一伸出来,同向和反向车流乖乖停住,静等孩子们上车,下车,过马路。还有每次只要听到救护车的声音,所有车辆往边上靠,等待救护车过去。
6、儿子前年上幼儿园时,调皮捣蛋让老师告了不少状。说到上课从来不能安静,中午饭不好好吃,还要去打搅别的小朋友,喝水的时候不排队。因此老师说让我到幼儿园参加会议谈谈儿子的教育。本以为是随便聊聊,没想到学校来了三个老师,还从外面请来两个儿童教育专家先在头一天去观察儿子在班上的表现,然后参加会议。并且一起聊了一个半小时,从儿子的问题分析到家长,老师该怎么做来帮助儿子,并且还建议之后每月一次的后续会议,以评估儿子是否有改进。儿子上幼儿园不但一分钱不交还有早餐和午餐免费供应,有时组织去游乐园,动物园也不交钱(大部分地方上幼儿园不是免费,可能我当时读书的地方属于低收入区,有不少政府补贴,所以免费)。为帮助儿子的成长这么兴师动众,并且让我受益非浅,也深受感动。
7、买了东西后,如不满意,退货之方便是国内不可比的。一般3个月之内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退货。所以我现在买东西是尽管放心大胆买,如果不满意拿来退就行了。
8、前年在纽约某政府部门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各区县头头(相当于国内的一把手)来单位开会,中午吃饭大家都是各自去外面吃快餐,还有的就在售货机上买瓶饮料,一点小点心当午餐,然后下午大家继续开会。到现在的政府部门上班后,也是有各市长,乡镇长参加的会议,9点开会,10点多散会,各自回单位。据说没饭吃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预算。
第一件,世贸大楼顶部被飞机撞击之后,烈焰奔腾,形势千钧一发。楼上的人们通过EXIT向下逃生的时候,并不特别慌乱。人往下走,消防队员往上冲。互相让道,并不冲突。有妇女、小孩、盲人到时,人们都自动地让出一条道来,让他们先走甚至还给一条宠物小狗让道。刘亚洲感慨:一个民族的精神不强悍到一定的程度,断然做不出这种举动。面对死亡,冷静如斯,恐怕不是圣人也接近圣人了吧。
第二件事,“9.11”的第二天,世界就知道这是阿拉伯恐怖分子所为。很多阿拉伯商店、餐馆被愤怒的美国人砸了。一些阿拉伯商人也受到袭击。这个时刻,有相当一批美国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到阿拉伯人的商店、饭馆为他们站岗。到阿拉伯人居住区巡逻,阻止悲剧的进一步发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
第三件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坠毁的那架767客机,本来是要撞向白宫的。后来机上乘客与恐怖分子搏斗,才使飞机坠毁。因为当时他们已经知道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被撞的消息,他们决定,不能无所作为,要和恐怖分子进行殊死斗争。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做了一件事:决定投票通过,是不是要和恐怖分子作斗争。在这么一个生死悠关的时刻,我都不把我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后来全体同意,才去与劫机者搏斗。
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他不兴盛谁能兴盛。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他不可爱,谁还可爱。刘亚洲说美国的“可怕之处”何尝不是美国的可爱之处呢?就是这些可爱之处令近几十万中国留学生乐不思蜀!
中国留学生不想回国的真正原因
现在网络上最具争议的教育话题就是:为什么留学生出国不愿意回国发展?此类情况我把它名为“东成西就”,“东”指东方,我们这里可以理解为中国,所谓“东成”,在中国获得成功,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在某种意义上看是一种成功。“西”一般留学到西方国家的中国学生占多数,所谓“西就”,就是不想回国发展,倒是有想在国外成就一番事业的打算。
1、中国产品逐步迈进美国市场,中国慢慢取代美国。(Morechances!)。
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它本来就是属于天下的。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人在美国的地位也是越来越强大。比如说医生、护理人员等职业人员慢慢就成为了亚裔人的天下,越来越少的美国人退出这种“有实力”的行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就见缝插针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加入这些行业。同样的道理,中国留学生看到美国有这么好的就业前途后,一定会觉得国外更适合他们,而在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还在发传单的被迫式就业观念也自然遭到他们的唾弃。
2、在教育意义上完全解脱。(BetterEducation!)。
3、越是开放,越受到学生的追崇。(Openingminds!)。
在一般的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里,每年都会举办几次学校舞会,在舞会里,每个女孩穿着低胸性感露背裙,一场好莱坞式的娱乐派对,让更多的中国人见识到了美国的“开放”与“热情”。不遮盖不掩饰,在高中教室里毫不掩饰地搂搂抱抱,卿卿我我,没遭到老师的批评,反倒得到了很多老师的祝福以及赞扬。如果要让同样的场面在中国老师面前重新上演,呵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的传统的封建思想是祖宗传下来的,改变当然很难。但现在的留学生,看中的就是国外的这种“非封建式教育”。
4、中国的家长永远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争第一。(Tobefirst!)。
就拿我姥爷来说吧,以前我在中国读书的时候,他总是想要我拿全班第一,让我每天最早到班级,他跟我说:“每天去班级最早的也就是在班级里学习拔尖的!”其实听起来有些荒谬,但就是这样。中国家长就是追求孩子上进。不光是让孩子在班里学习名列前茅,做任何事情也都要做到第一。很多人都应该知道,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抢在最前头。排队的时候,中国人总想走在最前面,所以经常挤人抢到好位置。而中国人的这种习惯也渐渐地被国外人所接受。当那些留学生看懂这一切之后,还是选择了“当后者”。
5、自由的人生观。(Freedom!)。
6、不装死气,要的就是这个气氛!(Interestingfacts!)。
在普通的美国高中和大学里,都会允许学生带金银首饰,允许穿着随意(只要符合学校氛围),讲课时不需要拘束的氛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非常尊重学生的选择。一次,有个网友问我,“美国的学校里允许学生染头发吗?”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当然允许。并且,在美国,你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头发,即使你染了头发也不会被别人注意到呀。在中国的小学里,第一条校园纪律就是在上课时背手听老师讲课。在美国,老师坐在桌子上讲课根本不成问题。
7、中国人缺乏自觉性。(Lackofmentalquality)。
昨天刚去过美国芝加哥港口旅游,每个人非常自觉地遵守交通秩序,无论是在游乐场里排队,还是在等红绿灯,从未见过有捣乱顺序的人。而我在北京长城旅游的时候,也真正见识到了中国人的一些小毛病,就是爱挤人,说白了,还是自觉性较差。无论是人多还是人少,总会让人感到不痛快的。
8、早熟的心态,超前的技术。(Earlymature)。
在美国,普遍的学生在16岁以上就可以开车了,接着就可以开车带人出去旅游。他们很早就想脱离父母的怀抱,以新的视野去直观社会趋向。而中国学生非常喜欢依赖父母,不愿离开家的温暖去迎接陌生的人生。美国的女孩11、12岁就开始接触化妆品,接着就开始接受恋爱的洗涤,在高中毕业期间就有很多宝宝出世...到了20几岁,就出现鱼尾纹,出现橘皮老化,再过几年就出现了老年斑...而中国的女孩很会保养,到了20几岁还是一幅娃娃脸。
9、美国人攒不下钱,因为他们会把钱花在娱乐上。(Moneyforentertainment)。
昨天我爸妈发生了一件非常争议的事情。我爸爸总想拿着钱去带着我们玩,并且在玩中学习,丰富社会知识。而我妈妈却为我的牙齿犯愁,一直想让我爸爸攒钱把我的牙箍钱赚回来。两人想不到一起去,因为两人有着不一样的追求。美国人喜欢奋斗中在享受生活,而中国人确实为了享受生活而奋斗。
10、在美国,个人隐私最为重要。(PersonalPrivacy)。
11、美国人无论多穷也会有生活保障。(Min.LivingSecurity)。
客观地讲,美国大部分穷人的生活与中国部分中等级家庭不相上下。美国经济衰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即使穷也穷不到哪里去,至少政府也会给予部分救济金,每月还会分发粮票等等。中上等级的富人家每次交税与募捐的钱也会定期派发到穷人手里。所以,有很多美国人在美国算是穷人,但对于中国人来说,也不算是真正的穷人。
12、国内的房价太高。(Toomuchhousingprices)。
在国外靠拿全奖生活得不错的留学生到了国内的大城市根本买不起房子,但是中国的传统观念是结婚成家了需要有自己的房子。相对而言,美国的观念更为开放,很多人不买房。买房的话,以在美国的收入和房价,也更容易承受。
中国留学生不想回国发展其实有太多太多的个人原因,但笔者认为无论实在哪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没必要去听从别人的安排,唯一可以信任的只有自己的能力!
为何中国留学生宁花150万移民也不愿回国?
自1872年末代大臣李鸿章派出30名少年赴美留学起,一个曾经闭关锁国的大国每年都会有一部分精英要奔赴世界各地学习最先进的科技,以期学成后回国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一个多世纪之后,不仅公派留学生成了一种传统,而且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也在逐年增加。
无疑,倘使这些学有所成的留学生都能回国参与国家建设,自然是件求之不得的事情。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据统计,1978—2008年期间,我国共有近140万留学生出国深造,结果只有38万“海归”。留学生回国人数之少的窘境已经使中国成为全球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而流向最多的国家就是美国。我看到有网友说宁花150万移民也不愿回国创业,也看到有报道说,日本网民称在日中国人宁愿穷死不愿回国,究竟是啥原因让中国人如此留恋他国竟然忘记了“回家”?
美国生活品质好,关键福利保障好
虽然经历了金融风暴的蹂躏,美国经济明显滑坡,但瘦骆驼比马大,美国的平均生活水平要远比国内高。在美国花一美元跟在中国花一元人民币能买到的东西差不多,感觉也无异。可事实是,一美元就是能兑换七八块人民币。所以在美国,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都是国内富人难比较的。同样的道理,一个在美国不是很富有的人来到中国就成了有钱人。
在美国,再贫穷的人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不会饿死街头无人过问。这是因为美国的社会福利比较好,无论是医疗还是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种族不同、肤色有别、身份地位高低不同的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待遇。在中国,目前恐怕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在中国即使有一些地方福利不错,但是公共设施和服务等都不尽人意。就像一个人住惯了洋房,再让他住猪圈,我想那种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良好的科研、公平的创业环境有利于人才的发展
这几年,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待遇上,我国对于海归是最优惠不过的了。有些留学生声称,国家向他们伸出的橄榄枝上晒出来的诱惑太让人吃惊。即使这样,可不愿意回国的现状仍无很大改观。
说到根上,留学生人才需要的不只是优渥的个人待遇,还有个人的发展空间。显然,国内的科研机构能提供很好的待遇,但关于科研的国内大环境却无能为力。学术自由之风被行政化“绑架”,学术体制束缚了留学生们的手脚。相反,国外更追求学术自由,这从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别上便可看出。国内的行规和暗道都很多,海归回来后很难了解如何去钻这种地洞。所以很多优秀人才回国后被官僚把智慧给淹没了。
国内的教育环境需要改进
海归归国后,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安家落户,孩子的问题就成了一个大的问题,国际学校昂贵,并且师资也有限,设施更有限。公立学校受应试制度的限制,孩子的发展着重放到了书本和考试上面。很难让孩子们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另外,归国创业很多的应酬,如果父亲不能非常的严格要求自己,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教育,很快地就会出现问题。海归回国创业,有一种“创业”是不允许失败的,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我的新书《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中则强调了这种观点,环境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公民的道德自觉性、自由的价值观以及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论起道德,讲起大道理来,我们中国人不比哪个人种差。可是多数人只是嘴上道德,真正做起来就另是一番表现。不排队、不讲礼貌是很多海归回来后经常抱怨的语调。另外,像银行、邮局等服务机构的服务态度也远不如国外。
在中国人眼里,评价一个人的标准通常很俗。老板、领导会被人高看一等,售货员、快递员只能遭到冷眼。人生的选择总逃不出追求富贵、追求体面的俗套,总要活在世人的赞扬和唾沫星子里。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下,海归怎愿回国受罪?能受到好的待遇也就罢了,万一待遇平平或出于兴趣干起了“平庸”的工作,岂不被人笑话?而在国外,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没有谁会去鄙视你,人人拥有自由的价值观。
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至总统,下至平民,都充满着和谐和平等的气氛。很多次我和美国一些知名的领导一起供餐,大家的关系非常的平等和融洽,在海外呆过多年的海归,很多回国后比较难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成为海归派创业途中的一只“拦路虎”,同时又要遭受各种不公平的竞争,势必会让他们垂头丧气。
举一个例子,我们中国现在正在打造一个以现代化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但是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很难被打破。在格林豪泰酒店,我们打造的是一个透明、公平、合理的平台,我们以服务业为自豪,不允许有裙带关系的员工在公司工作,就是这么一种没有任何复杂关系也没有任何人敢去偏袒任何人更没有裙带关系的平台。一个企业尚可如此,我们的国家为何不能?当然,尽管我们也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的加入,给我们带来了活力。但是还是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很多优秀的人才感觉受到了束缚。所以,虽然我们的国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在努力地改进,但是这个过程还是比较漫长的。
每个留学生不回国的理由都不同,不回国创业的原因不再赘述。不过,既如此,难不成让人才继续流失下去?为了实现人才的反向回流,国家也花尽了心思,比如,制定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的“千人计划”、“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等等,但是我觉得“治标不治本”,即便能吸引几个回来创业,但是能否留得住他们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海归不差钱只求好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人才环境、教育环境、生活环境、法制环境、食品卫生环境等等,我们都应该好好改善。比如最近北京交通拥堵的现象,两个钟只能跑两公里,让海归听了都害怕。一个好的环境对于吸引人才是何等的重要。我们中国在全世界招商引资,甚至有一些招商引资要以资源作为代价,要以环境作为代价,要以低价的劳动力作为代价。即使这样,全世界外资投资总量,中国还是排在美国之后的。美国靠的是公正合理透明的投资环境来吸引外资,可见,打造一个好的环境对于招商引资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引进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
都说人才要吸引,而不是绑架。海归高待遇有时候会吸引一部分留学生归国,但显然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创造一个好的人才环境,将会比政策更有吸引力。
【启示与思考】
为什么留学生出国后不原因回国发展?或许每个留学生的理由都不同。但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要想“请”回更多的海外才子,下面的几个方面有必要考虑。
第一,改革学术体制,创造优良的学术环境。在中国搞科研,通常需要跟名人和领导搞好关系,要不然拿不到科研项目。学术行政化很难让研究者有一个自由的科研环境。创造优良的学术环境和公平合理的发展平台,海归尽可大展拳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保证公平,提高社会医疗保障的服务水平福利水平。中国人跟美国人相比,笔者感觉有一种很明显的差别,就是美国人活得更自在,更自信。不论什么职业、什么社会地位的人都有尊严,都有自己的发言权。这还是跟社会福利有关,失业的美国人不担心会饿死,而中国人就不行。公平正义、高福利的社会不会缺乏吸引力,当然也会吸引到海归。
第三,改进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建立好的学校。
第四,改造环境,打造一个好好的自然环境,法制环境。
第五,整体国民素质要提高。一个吸引人的社会不仅要有自由、公平、福利,还要有高素质的居民。礼仪自古是中国人推崇的,只是被暂时被丢弃,需重新拾起。如此一来,吸引人才回国不光关系政策待遇,也是每一个国人的事。尊重道德和个体,相互关爱,人人都能做好本职工作,这不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要真想让这些“海不归”们放下担忧,选择回国做“海归”,还需要创新人才的引进方式和人才的使用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传统的引进方式、短期的项目合作和项目承包等方式,让“海不归”先真正被“用”起来,等他们看到了希望,拥有了信心,不用催,他们自己就会选择做“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