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对于成年人来说,“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应该是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常听说却不知道是不是和自己有关,但因为我们多年来的进餐模式——爸爸喂一勺、妈妈夹一块,这位神秘客也对儿童有着巨大的杀伤力。
出国旅游时女儿腹痛难忍,无奈打飞的回国
涵涵今年8岁,是个刚刚上小学的小胖墩,155的身高体重有130斤。涵涵的爸妈说,涵涵平时喜欢吃重口味的事物,尤其特别喜欢吃肉,因为处在生长发育期,所以不太克制孩子的饮食习惯。体型“肉肉”的涵涵总会被身边亲人“吐糟”他吃不饱,是个小吃货,155公分的身高但体重却超130斤。
然而,这一年来,涵涵总是隐隐觉得肚子痛,而且常常是肚子一饿就疼得特别厉害,闹得整个夜里都睡不好觉,爸妈以为涵涵是贪吃惹出来的毛病。
眼看暑假来了,这个月,爸妈带涵涵去了俄罗斯旅游,异国的美食对于涵涵的“胃”来说简直是一次大考验。然而,一趟好好的异国游却被突如其来的“肚子痛”给搅黄了......白天计划满满的行程,夜里涵涵却每每因为肚子疼而坐立难安,有几天疼得全身直冒冷汗,这下可急坏了爸妈,行程不得不立即取消,爸妈带着涵涵立马回国。
发现腹痛原因竟然跟妈妈的这个习惯有关
飞机刚落地杭州,妈妈就带着涵涵来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儿科朱银燕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她一听涵涵的症状,就问道:涵涵妈妈,家里有没有人有胃病,或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
涵涵妈一听就纳闷了,自己平时给孩子吃的也很注意,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啊!
在朱银燕仔细追问下,妈妈突然想起自己体检曾经发现过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为当时是通过吹气试验发现的情况,又因为惧怕“胃镜”检查,涵涵妈没有重视,就一拖再拖,没有治疗。而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也会习惯性帮涵涵把饭吹凉,有时候涵涵看到妈妈碗里的东西想吃,她就会用自己的筷子为涵涵夹菜。
家庭共餐最容易导致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
朱银燕说,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常是家长共同进餐时“传播”的。妈妈很早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她吃饭喂给孩子吃,孩子自然就被感染了。
要想确定涵涵是否真的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医院专门的儿童呼气实验(C13)检查。C13可以规避C14的放射性,家长可以放心让孩子检查。
结果这“一吹”,涵涵果然是中招了。结合涵涵时常腹痛、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也有明显下降的情况,朱银燕考虑涵涵可能还存在消化道出血的问题。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消化道出血呢?爸妈一听急坏了。于是,朱银燕立即联系了消化内科的李国栋主任为涵涵加急做了电子胃镜检查。没过几分钟,检查完成,结果却让涵涵爸妈大惊失色,报告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接下来,涵涵要进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规范治疗。妈妈悔恨不已,想不到自己的“幽门螺旋杆菌”竟成了涵涵长久腹痛的“元凶”。妈妈说,本来听说“胃镜”很痛苦,现在想来就是自己吓自己,本来以为儿童胃镜检查是个“大工程”,没想到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
幽门螺杆菌传染性很强,家庭预防很关键
那么,问题来了,儿童是怎么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需要经常检查吗?如果感染了如何处理呢?敲黑板,重点来了——
★★★幽门螺杆菌无处不在
幽门螺杆菌感染了世界范围一半以上的人群,发病率各个国家不同,同一国家的各个地区也不相同。发展中国家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引起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家庭成员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社会经济状况差、缺乏对母亲喂养知识的教育和辅导、不洁净的食用水等。并且父母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他家庭高得多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幽门螺杆菌列为引起胃癌的I级致癌原。相对于成人,儿童更易患Hp感染,50%以上成人Hp感染在儿童期获得,一旦感染,很少自然根除,严重者可引起组织恶变。
★★★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通常会有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黑便等消化道症状,还包括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疾病有关。
★★★宝宝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爸爸妈妈到底该怎么做?
儿童时期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不是好时机,因此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做父母的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其次,“口-口传播”属于家长可以控制好的因素。请一定避免口对口喂食宝宝,有条件的话可以分餐。
★★★幽门螺杆菌治疗首选三联疗法
目前还在经典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中的两种抗生素加上奥美拉唑,治疗10-14天。抗生素首选阿莫西林,如果阿莫西林过敏则选另外两种抗生素
★★★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易复发
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易复发,因此,要加强预防措施。
1、家庭成员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注意饮食卫生,进餐时提倡家庭分餐制,全体家庭成员幽门螺杆菌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呕吐物、粪便要及时清理,尽量做到消毒。
2、加强幽门螺杆菌科普知识宣传,避免母亲嚼食物或者吹热食物给孩子吃的陋习,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净的瓜果和蔬菜,避免摄入饮料。改善儿童居住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水源污染。
嘴对嘴亲吻孩子,容易传染幽门螺感染
3、避免接触猫、狗等宠物,接触后应洗手或消毒。
4、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刷。
此外,目前幽门螺杆菌疫苗已在进行临床研究,不久的将来有望应用于临床。对于已有反复腹部不适、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应及早行胃镜和幽门螺杆菌筛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总结而言,以下五点希望各位家长牢记——
1.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发生在儿童期,但是很少在儿童时期造成疾病让孩子不舒服。
2.治疗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减少胃癌的发生,但是完全可以在成年之后进行,不影响预防效果。
3.儿童时期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方案可能还不够完善,治疗之后可能会复发。
5.不要口对口给孩子喂食,尽量分餐,不饮生水,不吃生食,餐前一定好好洗手。
最后,朱银燕强调,各位爸爸妈妈平日里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口腔卫生,牙具定期更换,餐具经常消毒,避免给孩子口对口喂食。家里有感染患者建议分餐,应选择使用公筷,直至其完全治愈。如发现孩子有长期腹痛的情况,请尽快赴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