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4G“高清语音”手机;从蓝牙表到导航鞋,再到各种超出想象的智能穿戴设备……信息时代的消费者更时尚、更务实,也更专业。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产品与服务,他们不断刷新知识库,与时俱进的拼劲儿比起埋头苦干的研发“攻城狮”,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说起现在几乎谁都离不开的“手机流量”,大家伙儿是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但凡与“手机流量”有关的大事小情,都能引发不少围观和讨论。今儿,趁着移动“自我补刀”大降价,小记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漫游费”消费者必须知情的6件事儿。爱学习、有理想的同学请做好笔记。
1.啥是国际漫游费?
国际漫游费是指国内用户在境外使用境外运营商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服务的价格,主要有语音漫游、数据漫游和短信漫游三类。
2.国际漫游费定价,谁说了算?
从全球来看,国际漫游费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漫游地运营商收取的国际漫游网间结算费(有时还包括国际漫游第三方收取的业务转接费),二是漫出地运营商收取的网络运营服务费。其中,第一部分占绝大比例。据多次参与国际漫游谈判的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在国际漫游语音资费中,上述两者的比例一般是85∶15;而国际漫游流量资费的这一比例更高,基本由漫游地运营商收入囊中。
3.什么?定价权在老外手里?那有什么招让国际漫游费下降啊?
谈判,艰苦的谈判,持续的艰苦的谈判。
据拥有丰富资费谈判经验的一位专家透露,国际漫游结算资费的谈判,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协商,是完全的市场行为,需要国内运营商与国外运营商一家一家地逐一谈判。你知道吗?全球可有700多家运营商,各家有各家的主意,结算价的计算和额度更是五花八门。
据了解,我国电信运营商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间的漫游谈判极为艰难,谈判周期短的也要3个月,有些长达一到两年,有的甚至需要集团总裁亲自拜访才能推动。“我们是希望国内客户能以更优惠的价格享用更高质量的国际漫游服务,但实际谈判结果与双方甚至多方的网络技术发展、平台建设、新业务合作、经济发展背景等因素有着复杂关系。”小记了解到,中国电信由于受制于CDMA网络在全球应用范围较小以及CDMA用户数量有限,其在国际漫游结算资费谈判中就较为被动。
4.来点儿实在的,用了多少流量花了多少钱,咱啥时候能知道?
5.哇塞,那如何避免天价流量?
虽说费用是人家的地盘人家说了算,但要做到避免天价流量,咱们还真可以打打自己的小算盘。2014年年初,中国移动就使出了国际漫游流量“双封顶”的大招,国内客户若是每日在境外的漫游流量超过50MB,手机就会暂停当日的流量功能,哪个土豪要想体验“天价流量”还真不容易,得在“流量大门”关闭后再次主动申请开通。
6.这次下降后,以后还能继续降吗?
这个嘛,小记也不知道。看运营商在国际战线奋战的小伙伴们的了。不过看这几年来电信运营商的表现,他们确实是一直在积极主动地推动国际漫游费的下降。例如,2010年至今,中国移动已经连续14次下调国际漫游资费。据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一方面国际漫游费收入在电信运营商总收入的占比其实不大,推动资费下降反而有利于促进国际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漫游客户一般ARPU较高,提供质优价廉的国际漫游服务是增强高端客户黏性的有力“杀手锏”。看样子,下一次降价,值得期待。(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