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马上就要来临,一些朋友也早早制定好了出境旅游的计划,在这个没有网络寸步难行的时代,即使是出国旅游也一定要带上手机电脑,不管是风景也好心情也好,总要晒几张上网。这时可要注意,这些照片没准在不经意间已经成为了破坏你整个旅行的罪魁祸首,事后当你收到手机流量消费单时,上面的巨额数字也只能让你欲哭无泪。那么境外手机上网怎么用最省钱呢?请看小编为你带来的十一境外游手机上网省钱指南。
误区1:国内流量套餐国外也可用
误区2:超出流量费用国内外相同
误区3:不上网就不会有流量
在国外旅游,即使不上网、不晒图,但只要在国内办有手机报、彩信等业务,一样会产生流量,特别是手机报一般都夹带有图片,流量一般都不少。此外许多智能手机表面上是彻底关网,然而关闭的只是上网功能,而不是断开数据链接。因为很多智能手机,即使在没有主动上网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多个后台程序产生流量。
误区4:关机就不会有流量
不上网不行,那关机总不会有流量了吧?不少人以为只要关闭手机就一定不会产生流量,实际上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即使已经把手机关机,但在国内因为各种不明原因产生流量的例子依旧比比皆是。到了国外旅游,将手机关机同样也不管用,因为你一旦开机,那些推送的信息、智能机自动更新的应用程序一样会让你产生高额流量费用。彻底关网,关闭的是上网功能,而不是简单断开数据链接。因为很多智能手机,即使在没有主动上网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多个后台程序产生流量。
原因1:计算单位小表面上看不贵出国期间,不同的运营商计费标准不同。开通数据流量,都会单独计费,或者需要单独购买相应的国际流量套餐包。出境时使用移动数据所产生的费用,并不包含用户在国内的日常资费套餐里。以美国为例,在不订购国际数据套餐的情况下,中国移动的移动数据流量费按0.005元/KB收取;中国联通是按照0.005元/KB收取;中国电信是按0.008元/KB收取。如果单按KB来看国外流量费用,表面上似乎觉得并不贵,但如果换算成单位M计算,中国联通在美国的移动数据流量费一下子变成了5.12元/M,和国内超出套餐的流量资费0.3元/M相比,不难看出国际国内的资费相差巨大。
原因2:搭车收费太多
原因3:各种应用软件、彩信业务
前面已经提到境外旅游时手机在不上网,甚至关机的情况下往往也会产生流量费用。那么这些流量都是谁占用的?一般来说,即使不上网,游客手机上安装的一些应用软件、信息需要不定时升级刷新,特别是智能机,有些应用会提醒用户更新(例如应用程序的更新),这种还算不错,有的应用则会自动更新接受数据(例如天气查询类软件);此外还有一些游客在国内订阅的手机报和彩信业务也会产生流量。
1、手动关闭数据网络
由于运营商之间的漫游地协议谈判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在目前本土运营商的服务还没有完全国际化之前,我们切记在出国之前改掉不计流量的习惯,第一步就要手动关闭数据网络。
安卓和iOS系统设计不一样,关闭数据的方法设置也不同。iOS系统比较封闭,关闭方法也略显单一。在设置中选择通用选项,找到蜂窝移动网络,关闭蜂窝移动数据、3G以及数据漫游等开关。安卓系统虽然碎片化严重,但提供的快捷键也比较多,比如下拉通知栏就会出现数据流量开关,直接点击之后即可关闭。另外选择“设置”选项中的“移动网络选项”也可以关闭移动数据通信及数据漫游。
3、国外旅游多“蹭”WiFi
最省流量的办法就是不用流量,要知道国外有些地方的WiFi建设要比国内发达得多,能蹭无线的地方当然不能放过。除了在宾馆内,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快餐店以及一些高档咖啡厅、市政府、公园以及图书馆等都会提供适当的WiFi网络,遇到这些地方无论是刷微博还是上传照片都不用再捉襟见肘了。
4、设置上网权限常清后台程序
隐藏在页面背后的后台程序往往是消耗流量的罪魁祸首。游客若要想避免流量偷跑掉,除了关闭不必要的程序外,还需要通过下载流量管理软件对上网权限进行设置,把不必要的软件和游戏禁止在2G/3G网络环境下运行。此外,用户还应养成经常清理后台程序的习惯,即用完软件后,一定要彻底退出,并时常打开任务管理器确认是否有未关闭的程序。游客最好将移动设备中那些不常用的“冷板凳”功能关掉,比如自动更新程序、自动同步、定位服务、推送消息、智能手机网络共享以及邮件自动接收、天气预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