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拍江苏如皋地下宠物交易市场:贩子从不给宠物打疫苗、病猫病犬摇身一变赚几千元!
文|酒颜君
如今,“撸猫吸狗”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潮流,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宠物市场规模已达1708亿元。比2012年扩张了近5倍,其中猫和狗两者数量加起来超过宠物总量的一半,表现出我国养宠人群对猫、狗偏爱有加。然而,宠物经济迅速扩张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黑幕。
近日,央视经济频道曝光了山东济宁的无证宠物繁殖场、江苏如皋的地下宠物交易市场的现状。大量实拍画面,让很多爱猫爱狗党深感不适,在这里,可爱的小动物不是被当成宠物善待,而是沦为赚钱的工具,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饲养和经营者更是无证照、无防疫,监管部门对这些非法生意互相推脱责任,这不仅让宠物们走向悲惨命运,也让整个猫狗市场失了控。
那些把“喵星人”和“汪星人”从宠物店带回家当成情感寄托的主人们,大概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当成宝贝的猫猫狗狗,可能来自“地狱”。从记者暗访的现场情况来看,一些靠近交易黑市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大量饲养猫狗,少的几十只,多的上百只,为了节约成本,动物们吃的是屠宰场低价收购来的鸡肠拌些稻糠,每天每条狗的伙食成本只要1、2毛钱。养殖场内跳蚤、苍蝇横飞,污垢和粪便也无人清理,弥漫着恶臭腐败的气味。这些动物的生存状况甚至比从出生便风餐露宿、无家可归的流浪猫还要惨。
一位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食物太差,猫狗抵抗力十分弱,死亡率高达50%,卖家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让它们不断繁殖,多生多卖,本着一半的存活率出货。交易时,即便饲养场、宠物店这对买卖双方明知狗体内有大量寄生虫也并不影响这桩生意的谈成。反正300元的病狗回去经过美容打扮,摇身一变就可变成名贵狗出售,大赚几千元。
如此狼狈为奸的交易正是消费者被侵权的源头。宠物圈的人都知道有个名词叫“星期狗”,顾名思义,就是说买家从宠物店买回家的狗最多只能活一个星期就会死去。除去极少极少数是饲养不当,这种狗大多是因为已经感染病毒,通常在买主买下之后一周就会由于犬瘟等烈性疾病死去。感染原因,多半是与狗贩子养狗的环境差有关。
一晚上一个宠物商贩能卖出7、8百条狗,这样令人发指的交易每周都在地下市场上演着,而买卖病猫病狗并不是宠物黑市的全貌,还有很多不为人知内幕。这些被当做挣钱载体的猫猫狗狗从来都没有打过疫苗,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商贩,卖价二三百元的猫狗,如果正常打疫苗的话根本赚不到钱。动物的健康在他们眼中是最大的风险却又最不被重视,只要快些出手将风险转移给下家便万事大吉了。
针对宠物黑市交易的种种乱象,记者采访当地有关部门,却遭到了“踢皮球”式回应。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强调这个市场没有营业执照和经营主体,市场监管部门无法实施监管。至于交易、买卖,这是农委兽医站管的事。
管理局负责人这个说法明显有推脱责任之嫌,但是也符合我国法律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无论是屠宰、出售还是运输动物,都需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现场检疫。而负责检疫部门的兽医站却表示,市里已经有至少5年不允许开检疫证明了,只要没人举报就不会去查。
如当地商贩所说,正是由于无人监管,也不需要任何手续,所以贩卖猫狗的人才越来越多。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负责人把猫狗黑市交易比喻成农村的集贸市场,农民自产自销的交易,无需办证,买卖自由。当然,如果能够良性发展,这样的自由交易市场,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但动物买卖不同于其他物品,如皋的非法宠物交易黑市上,市场无人监管、防疫无人检查、病猫病狗肆意贩卖,很有可能造成狂犬病或其他传染病的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售、运输。当地的商贩每天都在和这些猫狗打交道,摸来摸去,交叉感染的风险极高,大批的动物饲养,人员往来,如果不对疾病进行检疫检测,很有可能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
作为最终环节的销售端,买了“星期狗”的消费者往往由于证据不足,很难维权成功,作为生产端,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仅坑害消费者,最重要的是,病害严重的动物可能会互相传染,爆发集体性病患。无人监管、互相推脱的状态已经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恶化,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监管部门如此纵容只会让黑市更加猖獗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