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想出国旅游,必先解决签证的问题。而旅行签证从便利角度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免签、落地签、异地签和本地签。
关于旅游地是否对中国公民提供免签和落地签的便利,可以在网上很容易就能搜索得到。
而旅行签证还有一项主要是给在境外留学和工作的人员提供的便利,使得当地的居民可以不用特意回到祖国居住地就能在当地办理旅游地的签证——这里用「异地签」来指代。以我的情况举例,VFSGLOBAL是日本驻香港总領事馆的官方合作机构,允许中国国籍(持有中国护照)的香港居民(非香港永久居民)在香港办理日本签证,而不用专门先回一趟内地办理签证再出发日本旅游。这对于目前还没通关的情况下,显得更加的便利。
有了准许入境的签证,下一步就是需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旅行计划了。
「穷游行程助手」同时提供了Web和手机两个客户端,因此在Web端编辑和在手机端浏览都能获得舒服的体验。Web端的操作逻辑很线性,能够在一个软件中完成整个旅游的宏观计划。
规划日期。首先穷游行程助手在最左侧提供了按日期作为分类的功能,十分契合我们做规划时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将景点一键转移到另一天中,平衡一下使得每天的行程不至于太密集。
整理完成后,手机端能够非常快捷地查看下一个游玩的景点以及它的关键信息。
记账本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要每天都重复没有终点,且记账后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到底能得到什么,容易导致动力不足。但旅行记账是一个例外,因为旅行花费是一个专项支出,且一般大家都希望看到这次旅行的总开销,因此也就有了动力去做记账这一件事情。
对于出国旅行记账的软件来说,比较重要的功能有以下三点:
「SpendTogether」的界面十分整洁干净,且无需注册账户即可通过链接邀请小伙伴加入账本,这一点就能打败很多的竞争对手。除了上述的三个必要的功能外,SpendTogether还可以自定义分类项目,自定义单笔消费的多人分别支出和债务。
若论不足,大概就是全功能需要内购解锁了。内购功能主要是两个以上的账本,自定义汇率,花费报表统计,很多优秀的旅行记账app都将这几个功能作为了付费功能。但良心的是,SpendTogether提供了7天的内购功能试用,你可以在前期使用免费功能正常记账,然后在旅行结束后开启试用查看不同的支出类别分布。
出去境外旅游,我们一定至少需要一张能顺畅高速上网的手机卡,这样才比较有安全感。在2022年的今天,连接互联网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购买旅游SIM卡。传统的方法当然是预先购买一张上网用的手机卡,淘宝或一些旅游网站上都会有销售,通过快递寄到你的手上。如果你实在是忘记了提前购买也不用担心,在境外的航班上一般也会售卖,你只需要拿起座位上的菜单浏览一下,觉得价格合适,就可以当场示意工作人员表达购买意愿。
开通境外流量包。在运营商app甚至是支付宝里,我们可以选择购买境外流量包,然后当你的手机连上旅游地的基站的时候,该流量包套餐就会自动激活使用,全程无感。该方案的优点是不必更换一张手机卡,只需要要app上点击即可;而缺点是套餐相对来说没有性价比,有时甚至只提供3G网络要注意甄别。
购买eSIM计划。不少的新手机支持了虚拟SIM卡功能,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eSIM,它不是一张实体的SIM卡,而是一个二维码,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到你手上,只需要到达目的地后通过手机设置菜单中扫描二维码添加eSIM计划即可。该方案能做到和实体上网卡相当的性价比,但省却了换卡这一步骤。我也确实在飞机上听到了有人忘记带卡针四处求借,而eSIM只需要在使用过后从系统设置中删除这一计划就行。
白嫖SIM卡。嗯,去日本旅游真的存在白嫖的可能。在各大机场中均有一个自动贩卖机,由「WAmazing」提供服务,只需要预先注册他们家的app即可现场凭二维码领取一张本地的实体SIM卡,内含500M流量可用15天。可以通过app单次购买流量包同时延长使用期限,缺点是流量包的性价比不高。
我们知道,哪怕在国内,不同的运营商在不同的地区实际的表现均不同。在我和同行的小伙伴中,实体SIM卡、eSIM、本地SIM卡均有人使用。本地SIM显示的是+81的手机号,旅游SIM卡和eSIM均不是。从实际体验来说,本地SIM卡>>旅游SIM卡>eSIM计划,后两者在关西地区上网时首次连接速度均较慢,而在关东地区则没有这个问题。当然这可能和背后套餐限速有关,但是这些上网卡基本不标注详细的技术信息。
如果你是使用iPhone的用户,我十分推荐在iPhone自带的AppleWallet中添加一张日本的交通卡。目前可以开通的交通卡有两种,Suica(俗称西瓜卡)和PASMO,选择任意一种都行,因为日本已经做到了交通卡互联互通。
使用虚拟的交通卡比实体交通卡有很多更为便利的地方:
但是,开通虚拟交通卡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总结起来有以下两点:
最后提一下我对增值机的见闻。在绝大部分的地铁车站内,我们都能找到增值机给实体交通卡增值。它们会以「售票機」或「精算機」这样的字眼出现,两者均支持交通卡增值。但是,我游玩的整个旅程中遇到的这些增值机,均是像上图左侧的机器那样将实体卡片吞进去再操作的。而能够对非接触式IC卡增值的机器(如上图右侧),我一周内都没有遇到过一次。因此,如果你无法开通虚拟交通卡并使用信用卡增值,我的建议是不如使用实体交通卡。
日本当地有推出JapanRailwayPass(简称JRPass)的一种套票,仅允许外国游客购买,可以在限定的日期内无限次乘坐JR公司旗下的大部分铁路、巴士和渡轮。如果要游玩多个城市的话,性价比是很高的。但是,这里的「大部分」对陌生的游客而言往往是最难记忆的点。
虽然日本号称共有216家铁道公司,但其实可以简化成四种:JR铁道、新干线、「希望(Nozomi)號」&「瑞穗(Mizuho)號」和其它。
首先是JR铁道,它也运营着城内的地铁线路。新干线是日本中城际长距离通行的一种铁路方案,有点类似于我们的高铁。「希望(Nozomi)號」&「瑞穗(Mizuho)號」是新干线中两班比较特殊的车次。除了其中的「希望(Nozomi)號」&「瑞穗(Mizuho)號」,JR铁道和新干线均包含在JRPass的适用范围中,而剩下的铁路是不包含在JRPass内的。
至于巴士和渡轮,我个人觉得不必过多考虑,因为大部分出行的场景都是靠铁道。如果你要去的景点一定需要巴士或渡轮,只需要仔细留意标识或询问一下是否可用JRPass即可,如果不适用则正常购票即可。
着重提一下新干线购票。新干线的座位分为「指定席」和「自由席」,前者就像高铁,预先购票,提前锁定该班次的自己的座位;而后者就像地铁,即到即买,有座位就能上。很明显,「指定席」要更有安全感且不会打乱旅游的行程。但是,购票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线下的JR站内的自助售票机,另一个则是「SmartEx」新干线app,可提前2天购票。
线下购买的话如果你住宿的酒店不在JR站附近,则需要提前规划记得顺路买票,否则特意绕路还挺麻烦的。通过app购票的话显然会更加便利。但这里就有一个小坑,由于JRPass的适用范围也包括了新干线,如果想要通过「SmartEx」app线上免费购票,然后乘坐当天再线下取票,则需要有效的JRPass绑定到自己的账户中。绑定的步骤需要购买JRPass的全部信息,如果你是像我一样通过旅游网站委托购买的,则无法拥有全部的信息,因此只能通过线下的JR站内的自助售票机用JRPass免费购票了。
通过旅游网站委托购买JRPass,能获得较官方渠道更低的价格;而如果直接在JR车站内购买,则自己掌控购买JRPass的全部信息。因此,在省钱和便利面前似乎有一个tradeoff,这个就需要看各人的选择了。
日本的部分城市还会售卖地方的套票,比较出名的就是「大阪周游卡」,而我还购买了「川越周游卡」和「东京地铁通票」。从我的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些套票不是那么值得,下面会讲讲原因。
「大阪周游卡」提供1天中免费参观40处以上的观光景点+无限次本地地铁和巴士乘坐权益。然而我发现大部分景点都是近似免费的,比如大阪城公园只有中央城堡需要收费,而最美的景是从公园里从下面观赏城堡的整体;梅田展望中心只有最上面两层是收费的,市民也可免费乘坐超高的垂直电梯到高层纵观整个城市。
「川越周游卡」和「东京地铁通票」近似,套票的售价和实际通勤交通售价接近,同一片区中的景点都是通过步行的方式游览的,只有不同片区之间需要乘坐交通工具,因此实际上也没有节省很多的交通支出。
因此,我个人推荐是如果是一个怕麻烦的人购买通票能省心一些,但对于有经验的旅游爱好者完全可以不买。
接下来就该讲讲日本的铁道系统了,我感觉应该大部分的旅客都会在这个「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铁道系统」中栽过跟斗。而我也总结一下日本铁道系统中一些和我们的常识不同的模式,仅供参考。
这里以最出名的「大阪环状线」作为例子。假设你从「大阪」这个站进入了「大阪环状线」的闸机口,映入你眼帘的首先是「内环」和「外环」这两个选择,你会开始迷惑,看地图明明只有一条环线呀。然而,外环指列车顺时针开,内环指列车逆时针开( ̄ェ ̄;)
然后,进入你眼帘的是各个子方向的列车信息,而真正环状的列车反而最少,可我不是进入的是环线的闸机吗w(Д)w。下一班关西空港·和歌山我到底能不能上(⊙_☉)?实际上,如果你是去天王寺站,其实完全是可以乘坐的,不必站在寒风中多等待10分钟等真正的环线。
这里以「東武東上線」作为例子。该线路不同的列车因为停靠不同的站,因此会有不同快慢的列车。如果不是提前做好功课,你是不知道到底哪一班车会停靠你想要到达的目的站的。
还有一个很坑的事情是,当你在同一个车站往另一个车站坐车时,目的地会因为列车的不同而驶入不同的子车站。以上面的「川越」到「池袋」为例子,如果不仔细看列车,只观察了池袋方向,则有可能进入「池袋Subway站」而不是「池袋JR站」。一般情况下这没什么,但是如果你购买了「川越周游卡」,它只允许你从「池袋JR站」免费出站,从「池袋Subway站」出站则要补票。
相反方向不互通的例子有我躺坑的东京地铁银座线「浅草-涩谷」的「田原町」站。不互通的情况是指,当你想要前往涩谷从地铁出入口1进入地铁中,凭借直觉你会觉得从哪个出入口进出都行,然而实际上不可以。在「田原町」站中如果进错了出入口,则必须从闸机付费离开,然后在地面上从另一个出入口进入。
不同的线路共享铁路轨道,这个情况在日本的铁道中实在是太多了,多见于有重合线路的车站,比如在大阪的「难波」站就会遇到。当你站在一个地铁车站内,你还会看到类似上述的指示着下一班列车的线路方向的告示板。如果不仔细辨别,也会有上错列车的情况。
这里的例子是大阪的「阪和线」。假设你现在在「天王寺」站,排除上面的模式3的困难找到了阪和线且看准了「关西机场」方向,准备好好休息一下迎接这趟旅程尾声,就很有可能遇到问题。因为该方向的列车共有8节车厢,其中1-4号车厢开往「关西机场」方向,5-8号车厢开往「和歌山」方向(゜ー゜)。
根据我的实测,你可以在5-8号车厢行走到5号车厢,然后等待下一个车站,快速下车然后再走到4号车厢上车。其中「日根野」车站是相对来说停留得最久的车站,也是你最后一次机会了。
仅需背诵10个单词,基本就能做一些很简单的对话了。但由于视频是粤语,建议普通话的朋友们打开字幕观看。如果有精力的朋友,也可以扩展更多高频单词,继续套用这个方法。
另外,针对食物的发音,也建议专门背一背,因为对着琳琅满目的菜单,哪怕看着英文也看不懂。
由于现在大家的设备都多元化了起来,相机/运动相机/电脑/手机/平板等,每天晚上都需要给这些设备充满电,而多口充电器就是必需品。但由于是出国旅行,有些时候旅游地的默认充电口不是和国内一样的两插,而是欧标/德标这样的插头,且电压和频率也不一致,这种情况下旅行插座就是必需品。日本的电压为100V,频率为东部地区50Hz,西部地区60Hz。现代的旅行插座一般支持宽电压设计(比如这款支持100V~250V)和自适应频率,能很好的满足旅行的需求。
我买的是Momax1-World65WGaN方便式旅行插座这一款,你也可以选购这一品类更合适自己的,但多国方便式旅行插座是我强烈推荐出国旅行的好物。假如你的电脑需要旅行工作满速充电,那它上面的万能口就是你的救星。假如你旅行想要在酒店电视上玩Switch游戏,根据我的实测它的PD充电口可以触发Switch的TV模式。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冬天去日本旅行且是一个戴眼镜的人士,那么我强烈推荐你购买这款「SOFT99浓缩眼镜防雾剂(持久型)」,在日本线下的各大药妆店均有销售,实测非常有用。尽管日本政府仅要求公众在医院场所和会见老人等场景下佩戴口罩,但日本绝大部分民众依旧很自觉戴口罩,入乡随俗我们也应该戴上口罩。可是冬天口腔呼出的热气会很容易地在你的眼镜上起雾,使得无法看清道路,防雾剂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