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鸿沟与信息饥渴信息化工程突破“数字鸿沟”跨越数字鸿沟架起信息金桥信息化:“数字鸿沟”更显突出农村信息化突围“数字鸿沟”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新西兰注重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以缩小“数字鸿沟”逾越数字鸿沟建设共享的信息社会数字鸿沟广西电力企业智能化营配信息平台可行性分析弥补“作业鸿沟”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语文整合的可行性探究市级气象信息直通平台可行性分析“数字鸿沟”环境下廉价智能手机的生存优势民用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信息资料调研方法探究
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跨越数字鸿沟
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政群信息沟通中“数字鸿沟”的理论研究平凉市:教育信息化缩小数字鸿沟从“数字鸿沟”看网络政治参与的非平等性什么是数字鸿沟?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60914.
[3]喻国明.大数据对新闻业态重构三大层面革命性改变[J].新闻写作,2014,(10).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14220.
[5]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7).
【关键词】新闻传播特性;融媒;手机媒体;媒介生态位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融媒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1]。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俗称“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所有媒体的内容和形式[2],手机已从最初单纯的通信工具,转变为一个综合性信息采集、传播、娱乐平台[3]。近年来,随着3G平台的升级、4G理念的提出、三网融合的运行和手机终端的进化,手机正以更强劲的态势代替个人电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角[4]。同时,由于任何人都可以经济而便捷地通过手机以众多形式向他人传播信息,促使传播状态由一对多变为多对多。因而,凭借手机独有的新闻传播特性,手机媒体使大众传播的状态和大众传媒的业态发生了并且还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融媒的手机媒体新闻传播特性有哪些?这些特性又会怎样影响手机媒体的媒介生态位?我们又可以提出怎样的发展对策促使手机媒体更充分地发挥其新闻传播特性呢?本文尝试以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特性为考察视角,探究其“媒介生态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些发展建议。
一、融媒环境下手机的新闻传播特性
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对比了手机媒体、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在移动性、互动性、传播效果、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多媒体融合六大方面的表现[5],手机媒体的表现为:
上图显示,手机在移动性、互动性方面明显更胜一筹,在传播效果、传播速度,多媒体融合方面优势不明显,在传播范围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如今手机媒体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2009年1月7日我国正式进入了3G时代[6],2010年底中国移动在中国六大城市启动TD-LTE4G网络的首次规模技术试验[7],今后3年内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达到50%[8]……同时,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从传播范围来看――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提升至66.2%[9]。从传播效果来看――手机网络新闻在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使用率中仅次于手机即时通信,排名第二,达到59.9%[10]。从传播速度来看――还没有展现出3G高流量、高带宽服务的快速发展,低流量的业务仍然是我国手机上网应用的主流[11]。但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3G的应用和服务大概在起步2年后才会逐步显示出力量[12]。据此在融媒环境下的手机媒体所表现出的新闻传播特性可以归纳为:优势――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多媒体融合程度高,准优势――传播范围较广、传播效果较强、传播速度较快。
二、手机媒体的“媒介生态位”特征
(二)空间生态位
手机媒体移动性强这一新闻传播特性同样作用于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的空间生态位。如图表3[17]所示,人们通过手机(包括多媒体手机和手机)获取新闻的空间主要是在迁移途中,且使用比例明显远高于其他任何媒体。
以此参照,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的空间生态位应该是在各类迁移过程中利用手机移动性强的新闻传播特点,消遣性地按需获取新闻资讯。
(三)功能生态位
媒介的功能生态位是指媒介的功能属性,通常决定于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属性[18]。手机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把关人”的作用极度弱化,受者和传者身份出现重合[19]。融媒环境下手机的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多媒体融合度高这些新闻传播特点,对于其新闻传播的内容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功能发展对策
手机媒体在传播范围、传播效果、传播速度方面体现出的准优势,其实也正是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这些准优势的良性发展也会对手机媒体现有的移动性强、互动性强、多媒体融合度高这三大优势新闻传播特点起到1+1>2的良好效果,对手机媒体的媒介生态位定位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改进终端功能,扩大传播范围
手机媒体的发展首先依赖的便是手机终端这一平台。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手机功能还十分落后,手机虽然几乎己经普及到每一个人,但是手机终端大多都很低[34]。终端功能较差势必会影响到用户的数量。以手机电视为例,由于多数手机成像较差,导致高精度、高像素的照片和视频无法在手机上展现其原貌,同时由于人眼观看视频的体验,太过复杂的画面置于较小的屏幕中并不能取得良好的观看效果,致使手机电视使用率较低。但如若将手机屏幕做大,将影响手机的整体大小,可能会不方便携带,将手机本身的优势变为劣势。
手机终端是制约我国手机媒体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35]。如果手机终端功能变强了,用手机作为新闻获取工具的用户将会进一步增多,那么手机媒体的其他优势也将更有用武之地。
(二)推进技术革新,加快传播速度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36],2009年在运营商对于3G元年的大力推广下,“手机上网”概念深入人心,令手机互联网用户人数激增,2009年全年手机网民净增超过1亿户[37]。可见,手机的上网速度深深影响了手机媒体的传播范围。
(三)提升内容品质,改进传播效果
手机媒体的最大优势来自于其互动性强和内容的个性化,决定手机媒体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如何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38]。在手机媒体各项业务中,手机报是出现最早也是发展相对最成熟的业务[39]。以中国移动平台推出的手机报为例,其类别已达12大类[40],但从受众细分的角度看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注释:
百度百科,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
常燕,互联网下一“战”将是视频争霸[N],长江商报,2009,12(01)
Wikipedia.ecologicalniche,en.省略/wiki/Ecological_niche[OL]
邵培仁,传播生态位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J],新闻界,2001(5)
黄妍,手机媒体传播模式及市场营销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JohnDimmick,JohnChristianFeasterandGregoryJ.Hoplamazian,NewsintheInterstices:Thenichesofmobilemediainspaceandtime,nms.省略/content/early/2010/05/11/1461444810363452
同上。
李洁玉、蔡丽梦,CNTV发展策略:媒介生态位的视角[J],今传媒,2010(10)
匡文波:《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国际新闻》,2006(7)
新浪: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省略/lxm19871231/ss-5245420
邓飞新浪微博地址:t.省略/1642326133
钟如九新浪微博地址:t.省略/1819775930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新浪微博地址:t.省略/1932619445
南方报业网:让“随手拍照”在更多监督领域显威[N],2011,2(11)
LBS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街旁网省略/,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服务。
艾媒网,2011年3G门户手机体验及移动互联网十大趋势分析,share.省略/927
新浪语音微博,t.省略/mobile/phone.php
移动运营商号码1259085500,联通运营商号码9501399,不久以后电信也将与新浪合作
刘炳海2011年2月15日上午10:47微博,t.省略/1403262007
鲁帆,手机媒体在3G时代的四大机遇[J],2010(01),68-69
聂飞艳,论3G手机媒体的传播策略――以微博为例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13(01),91-93
3G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
>>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研究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及困境应对政务微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我国政务微博未来发展路径探究微时代下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浅析政务微博“@上海”的现状及发展五省藏区政务微博运用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我国政务微博现状及发展研究我国微博信息聚合研究现状及路径探析政务微博发展现状研究传播学视角下政务微博的发展路径探析微博时代的电子政务发展困境与路径探析手机微博发展现状及赢利模式探析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微博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微博营销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浅析微博营销现状及发展对策浅谈企业微博公关现状及发展策略微博营销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风险社会语境中政务微博发展路径选择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5.1.28.
参考文献:
[1]韩娜,传播学视角下政务微博的发展路径探析[J].新闻与写作,2012(02).
[2]刘晓娟,王昊贤,肖雪,董鑫鑫.基于微博特征的政务微博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3(12).
[3]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1(06).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二、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建议与对策
1.关于优化学科结构
2.控制研究生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新闻传播专业在校学生约10万,教师约1万人,教授约1000人。就发展速度和数量来看,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超常规,专业点过多过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罗以澄教授介绍,自1983年以来,新闻学类专业点保持连年高速增长,几乎每五年翻一番,可以用“几何级态”来表示这种增长状态。
3.关于提升教育质量
“培养目标不明确”是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普遍问题,“大学教育高中化,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趋势同样出现在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生培养目标究竟应以研究型人才为主还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面对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既应肯定研究方向开设的多样性、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同时也应注意学术规范和人才规格。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芮必锋教授认为:新闻传播教育不要被传统学科、市场和宣传部牵着鼻子走,而应培养分析能力强、有独立思考意识的人才。华中科技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认为,研究生培养应存在着“一”和“多”的矛盾,即单一的培养模式和要求与多样化的生源(来自不同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和目标之间的矛盾。西北大学杨立川教授主张,硕士生培养应定位于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一线人员,作为业界与学界的连接。
【论文关键词】科技开发;信息传播;实施建议
一科技开发概况
1.科技开发的实质
什么是科技开发,至今仍无公认的定义,根据国内以科技开发为主导职能的机构情况分析来看,我们试将它概括为以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为目标,组织实施科技成果的开发和成果转让,提供科技服务和科技支撑的综合类科技研发活动。与其他类别传统的开发研究工作相比较,科技开发的评价标准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
2.科技开发机构体系
目前,我国已有专门从事科技开发的直属国家政府的机构——中国科技开发院。该院是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经国家批准成立的科技开发机构,与有关省、市政府合作设立分院办事处和创业中心,现已设立十二个分院基地。所属机构企业从事涉及计算机、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交通、能源等领域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开发业务。
3.科技开发前景
1科技开发工作的功能与服务对象已经发生变化。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科技开发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事业型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事业型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在转制或改制过程中,需要更新产品结构,进行技术改造,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科研单位则正在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填补着经济结构转化过程中所遗留的空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农民渴望早口脱贫致富,对科技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为各行各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这一切与科技开发信息有效的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科技开发与新闻传播关系现状
1.科技开发传播信息化
新闻传播为科技开发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科技开发可以通过新闻传播进行可利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全球性技术的传播信息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科技开发的新途径。大众传播有利于迅速而有效的将创新信息传达给潜在的接受者,能带来知识的觉醒。传播手段的发展动力演绎了科技开发方式所推动的经济社会前进过程,“传播是社会不断创造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状态,并使属于这些状态的社会关系与之相适应。”
2.科技开发与新闻传播结合之不足
1科技开发结合新闻传播现实研究不够紧密。对新闻传播在科技开发过程中的政策法规、经营与管理等现实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既缺少对科技开发研发项目中导入新闻传播经营个案、科技开发媒介传播信息资源共享等微观问题的细致研究成果,又缺少为现实服务、影响决策的战略性研究报告。
2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开发的新闻传播研究不够系统,科技开发传播自身建设缺乏规划。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开发的新闻信息的研究显得零散、滞后,缺少抓住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开发新闻思想的精神实质去解剖新闻传播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科技开发传播基本上停留在方法操练或对策咨询层次,从而在总体上无助于新闻传播对科技开发最大效益的的发挥。
3.建设科技开发信息传播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信息时代我国科技开发工作对传播信息化有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国对国内外市场的认识与把握还很肤浅,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管理、信息、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为主要内容的壁垒。这除了与我们自身一些科技开发管理观念与手段都落后于国际化的商业竞争需要之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信息体系与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准备的不充分。这就更需要科技开发职能部门在市场传播信息体系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以完备的信息服务来弥补自身获取信息能力的不足,以必要的信息支持来减少科技开发服务过程的大幅波动与市场风险。
三积极主动构建科技开发的新闻传播体系
1.建立科技开发传播体系数据技术支撑体系
科技开发传播信息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信息的有效性,信息的有效性数是科技开发服务质量的核心。要从整合行政资源入手,把数据资料,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有序开放,充分利用并考虑投入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标准化科技开发信息数据库的规划建设。
2.培育现代科技开发传播服务体系
科技开发传播服务具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承担着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的功能。应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的独立公正市场化运作的现代科技开发传播服务机构。
3.建立健全科技开发传播管理体系
科技开发传播管理体系势必要融入长期的构筑企业文化模式之中,建立科技开发传播管理体系将其触角深入到自身内部的各个部门、分支机构以及服务对象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资源系统、网络。通过传播过程中收集或产生的有效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并为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综合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一、视频网站分类一窥
二、中外视频网站上电视新闻传播形态比较
(一)门户网站的电视新闻传播
国外的一些大型门户网站,如雅虎、MSN、Myspace等,也纷纷涉足视频传播领域。MSN的视频服务分为娱乐、电影、电视和音乐4个主要频道;雅虎(video.yahoo.com/)的视频节目有每日热点、新闻、音乐、电影电视、体育、科技等频道。日本的nifty(video.nifty.com/)、土耳其的mynet(mynet.com/)等知名的门户网站,也都提供视频新闻点播。
我们比较国内外门户网站上对电视新闻传播应用的异同,发现:
1.传播内容构成不同
尽管各有大量的用户原创、上传的视频新闻,但门户网站的新闻传播目前还是以专业机构为主体。在国内,门户网站与电视台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后即可开展对其转播的业务。网站上的电视新闻一部分就是对电视台内容的转播,另一部分是对电视台提供节目的选择、处理以供点播。
在国外,门户网站对内容的整合与传播,一般是由网站自己来承担,门户网站并非简单成为其播出平台。门户网站的做法一般是将电视台内容“碎片化”,分门别类将其置入自己的频道和栏目,主要以点播为主。
另外,国外的门户网站有自行采编电视新闻的权利,如yahoo的新闻版块绝大部分来自自采新闻;国内由于政策局限,在新闻采制上对网站还没有完全放开。
2.技术表现不同
3.传播特征各有优劣
尽管拥有来自综合性网站、忠实用户、社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的有利因素,但门户带来的巨大流量能否有效转化为对电视新闻板块的倾注,这才是关键所在。国外的门户网站上尽管设有新闻栏目,但其更侧重娱乐和影视剧领域的开发,因为电视新闻传播一般由媒体机构网站所承担,门户网站的竞争力欠缺,所以反映在视频内容上,电视新闻数量较少,使用率不高,而生活化、轻快、短小的视频较受欢迎。
国内门户网站逐渐呈现向媒体转型的趋势,其强调对新闻、信息的传播逐渐成为媒体道义的体现,在视频内容的选择上,同样也体现出了这一趋势。无论是搜狐、新浪还是雅虎,新闻这一标签出现的概率和检索易得性都很高。可以说,电视新闻在门户网站上得到比其他网站更多的重视。因而,用户接触新闻类视频的概率要高于其他的视频网站,这一点可以说是国内独有的情形。
(二)媒体网站的电视新闻传播
在对国内外媒体机构所设立的视频网站进行考察的时候,笔者发现这一领域存在较多的差异,既有设计理念,也有传播方式上的。
在国内,央视国际网站的视频传播初具规模,但视频传播还未能突破带宽、网速等瓶颈,播放效果尚不理想。一些有名的新闻栏目诸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尽管在网站上将过往节目列出,但播放速率实在不如人意,更别说收看同步直播的《新闻连播》了(笔者用教育网做的测试);东方宽屏主要整合了SMG旗下几家电视台的节目,其“新闻立台”理念在网站也得到一定体现,“资讯”板块可以一览当天财经、时尚、体育、社会等要闻,但流量太小,不足以形成气势与影响;金鹰网是湖南广电集团和湖南卫视强力打造的统一官方网站、独家门户网站和主流商业网站④,以娱乐立台的湖南卫视在其官方网站上自然也延续娱乐风格,新闻节目并未受到过多重视。
在国外,美国有58家电视台提供新闻视频广播,34家电视台提供流媒体视频点播服务。以美国国内著名的FeedRoom新闻视频网站(feedroom.com)为例,它是由NBC等集资建立的基于宽带网络的流媒体新闻服务网站,全天24小时提供新闻视频的在线点播服务,用户可以点播几乎所有来自NBC和Tribune等地方电视台的最新新闻以及路透社和美联社等提供的国际新闻⑤;英国BBC网站也因其颇扬传统的新闻视频服务,成为英国访问量最大的视频网站。日本的NHK官方网站(nhk.or.jp/)上可以点播当天及前一天的新闻,还有本台的国际新闻;澳大利亚悉尼晨报的官方网站(media.smh.com.au/)可以收看澳洲主要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总体比较中外媒体网站,发现:
1.国外媒体网站电视新闻传播更专业,访问量普遍大美国人几乎是把媒体网站当作门户网站使用的,比如CNN、ABC等几家大电视网的官方网站都凝聚了超高人气。而一旦有大事发生,人们更是锁定网站的电视新闻实时报道,这已经成为默契。国内从媒体官方网站上收看电视新闻或电视节目并没有形成定势,甚至可以说这种习惯还远远没有培育。
2.国内外媒体网站使用技术有别
在NHK、ABC的网站观看电视新闻的时候,会另外弹出一个较大的窗口,这个窗口的设计酷似电视机,左侧或右侧是其节目单,可供选择与点播,主播窗口黑色嵌套,最为突出。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给人一种看电视的延伸感同时又有新奇感,而且资源的链接也相当丰富,基本上可以涵盖国内国际重要领域的时事,将网络的优势与电视优势结合得比较好;而国内的设计基本上是传统的网页布局。
3.国内媒体网站依赖性强,国外超越性强
国外的媒体网站则善于博采众长,注意让受众获得与电视台不同的传播,这就形成了一种内在的超越性,从而获得独立的生存价值。
(三)商业机构网站的电视新闻传播
三、视频网站上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策略探讨
通过以上3类网站中电视新闻传播状况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视频网站的电视新闻传播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有关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受众对互联网的利用与需求态度,实际上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这变化中有两个很值得注意的趋势:
一是利用互联网人群的年龄层逐步升高,由互联网初期的大学生、青少年等年轻人群,不断扩大到中老年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德国使用互联网最多的是妇女和60岁以上的人,后者的人数有510万,占该人群总数的25%,仅2005年到2006年一年之内就增加了5%。而14岁至19岁的上网人数只有490万,显然60岁以上使用者超过了年轻的使用者。另外,在德国有57%的妇女都会上网,相比较2005年,2006年妇女的上网人数也增加了5%。据分析,这与德国社会的老龄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⑥
这些调查结论对把握我国互联网使用与满足的发展规律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例如,有专家学者据我国2008年1月17日CNNIC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指出,可以发现中国网民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中国网民的平均年龄为26岁,类似网络游戏、网络音乐、视频娱乐类应用更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全面娱乐化是中国互联网应用的最显著特征,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显得更为旺盛。⑧对比英国、德国的调查报告结论,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中国互联网现在的使用与满足状态只是互联网发展中早期阶段的一种状态,英国、德国今天的互联网使用与满足的状态或许也是中国互联网的明天呢?
笔者认为,上述趋势启示我们,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互联网使用者对互联网功能和利用价值日益增高的理性认识,将会有更大比例的互联网使用者运用互联网来观察监测世界发生的新变动(新闻范畴的功能),来增益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的提升(信息与学习范畴的功能)。这种需求的增长,无疑也为网络电视新闻与信息的传播,拓开了日益增长的空间。尤其应当看到,日新月异的数字科技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与功能的升级,为电视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巨大可能,它不仅可以满足而且可以引导受众产生对电视新闻传播更多更新的需求。如:①传受关系改变了,传者与受众的角色及内涵发生相互渗透,甚至即时换位;②更为多元的视角,以及由此带来的公正性的提升;③日益简单易得的搜索功能,可以带来更周到细致的个性关照;④传者的真正大众化,带来对内容创新的促进。网络电视新闻正在将“传者的电视新闻”变为“大众的电视新闻”;⑤新闻可以不再是“易碎品”,电视新闻节目资源可望得到新途径的再生等。
这些也应该是未来互联网上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策略思考的出发点。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大学文科发展研究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宋璞,朱学芳.流媒体在视频新闻传播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6,24(3):428.
②LindaArgote,PaulIngram.Knowledgetransfer:abasisforcompetitiveadvantagEinfirms[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2000,82(1):150-169.
③2007年12月29日,信息产业部网站上了一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由广电总局与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布,其核心内容为对网络视频采取准入制,要求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企业必须获得广电部门颁发的许可证。而对于许可证的获得有若干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具备法人资格,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而门户网站均符合此类条件。
④hunantv.com/pub/about.html
⑤LindaArgote,PaulIngram.Knowledgetransfer:abasisforcompetitiveadvantagEInfirms[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2000,82(1):150-169.
一、手机新闻传播的几种形态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前期阶段,一些学者认为手机短信与手机报是大有可为的“第五媒体”。但是手机短信更多的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利用手机短信传播新闻,除了在自然灾害预警等特殊情况下,似乎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手机报利用彩信或WAP方式向定制用户发送多媒体新闻的新形式,在几年内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一度被寄予厚望。但是手机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报的订阅用户迅速萎缩。有学者认为,手机报只是个过渡产品[2],前景并不乐观。
当智能手机逐渐普及、3G技术日益成熟、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时,手机在新闻传播上的属性越发显现,手机再也不是单纯的人际沟通工具,而转变为一种大众媒体。目前,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网站、搜索网站等运营的手机网站已经很成熟,手机新闻客户端(app)也是手机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据2013年4月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4.2亿。[1]另外,根据2012年10月的《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通过手机上网,以获得新闻资讯为目的的手机网民高达58.2%。[3]
二、移动互联网拉近了人与新闻资讯之间的距离
针对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南京师范大学媒介发展与危机管理研究所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5]此次问卷调查采用互联网问卷调查的形式,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问卷样本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男女比例基本均等,职业分布以大中专院校学生、公司职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总共收回621份有效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情况。
(一)手机上网成为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
用户媒介接触习惯的深刻改变可见一斑。传统媒体受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以微博为主的自媒体,用户自己生产内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网络新媒体能够融合多种媒体形式,但是内容还是来自传统媒体。人们在获取新闻的渠道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内容的生产者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换句话说,报纸的发行量虽然在萎缩,但是报纸所生产的新闻并没有因此减弱传播效果,反而是大大增强了。
(二)手机上网客观上增加了用户的新闻接触度
另外,从手机用户的主观需求来说,获取新闻也是使用手机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受访者回答“您使用手机希望获得的服务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56.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获取新闻财经文体等资讯”,另外选择“生活服务指南”的受访者也占到57.6%。虽然与排名前两位的“休闲娱乐”(77.8%)、“人际交流”(76.4%)尚有差距,但是接近60%的比例也能够反映出获取新闻资讯在手机用户使用需求上的重要性。
三、冲击:深刻改变媒体产业格局
(一)手机是网民每日接触最多的媒体
(二)基于移动互联的手机对媒介产业格局的冲击
近年来,世界知名报刊停刊或被收购的消息不绝于耳。2013年,美国最负盛名的报纸之一的《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2.5亿美元收购震惊整个传媒业。紧接着,《纽约时报》亦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了《波士顿环球报》,《新闻周刊》也告别了纸质时代,其他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报》也没有了纸质版。[9]
内容为王?渠道为王?未来的报纸可能不再是印刷的形式,而是以电子媒介的形式呈现,好的内容再加上适应时展的渠道,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其实是很明确的。新闻的生产仍然是传统媒体的强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高质量的新闻仍然是只有专业媒体才能够完成的。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传统媒体适应新的传播媒介的媒介特性,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未来可能是谷歌眼镜、智能手表,或者是嵌入人体的芯片,生产内容、打开渠道、探索盈利模式,将是未来的趋势。
四、移动互联背景下的“第五媒体”将主宰未来
如今的手机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来曾经对于手机是否能够被称为“第五媒体”、什么才是“第五媒体”有过广泛的讨论。在移动互联背景下,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手机成为“第五媒体”当之无愧。
美国媒介环境学家保罗·莱文森提出了“补救性媒介”理论与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保罗·莱文森认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人性化,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某一媒介功能的补救与补偿。人类的技术越来越完美,越来越“人性化”[10]。智能手机作为一个多媒体数字化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终端,通过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结合,能够实现各种媒介的功能。手机可以是一张报纸,可以收听广播,可以收看手机电视、网络视频,还可以享受互联网的各种服务,可以说是一机在手便拥有了各种媒体。
参考文献
[2]陈国权.手机报只是个过渡产品[J].中国报业,2012(7).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07.
[9]张敬伟.美国纸媒的救赎和网络时代的省思[N].新加坡联合早报,2013-08-16.
[10]保罗·莱文森.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机构设置:构建供应本土新闻的“通讯社”
2010年3月,在合肥举行的中国城市报业传媒高峰论坛响亮提出“拥抱全媒体时代”,与会专家学者就新闻本土化与报业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认为,打造全媒体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要做好区域新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中国合作项目主任章于炎认为,报业应该干的是做好新闻,打造新闻影响力。
为做大做强本土新闻,一些地市级报纸做了不懈的探索。2008年,烟台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集团所有记者全部集中到全媒体的新闻中心,全媒体的记者采回来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进入集团数字复合出版系统,24小时滚动播报,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播报,着力把本土新闻做足、做透,不给其他竞争对手“超越”的余地。
为强力打造本土新闻,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时,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也正式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相当于集团内部的“通讯社”,有突发或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不仅从现场发回短信和彩信、采集文字和图片,而且还采集视频、音频等素材。同时,洛阳网滚动播报,《洛阳手机报》多点发送;更加纵深、全面的新闻报道,将会出现在第二天的《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商报》的版面上,以便于读者获取更多、更有用的信息。
新闻连线:同质新闻本土化“落地”
地市报如果没有地域特色,就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与其他报纸竞争的王牌。但如果仅报道地方新闻肯定无法满足读者需要,国内国际新闻的报道对于一份报纸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国内国际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拉近国内国际新闻与本土读者的距离对国内国际新闻进行“本土性切入”,挖掘国内国际新闻与本地受众之间的关联点,让同质新闻本土化“落地”,这是做大做强本土新闻、提升报纸亲和力的有效手段。
在国务院总理到河南考察“三夏”工作时,在许昌的麦田中操作了洛阳一拖集团生产的“东方红”收割机和拖拉机。新华社报道这一消息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记者当日赶到许昌,采访当地政府官员和拖拉机手,写出系列报道,不仅把重大时政新闻本地化,而且有效地宣传了洛阳,受到党委政府和读者的好评。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门户网站
新闻客户端整体运营现状
新闻客户端近两年在中国快速普及,人们逐渐开始习惯从移动端获取信息。艾媒咨询在《2015-2016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中,界定了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定义,认为它是“指为手机用户提供持续、实时、全方位新闻资讯更新,内容涵盖国内、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体育、娱乐等方面的新闻类应用软件。”①本文将新闻客户端定义为以iOS、Android等系统为平台,为用户提供实时新闻的应用软件。目前市场上的新闻客户端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以传统的互联网门户网站为基础,利用其市场优势,进入新闻客户端市场。它们也是最早一批进入该市场的竞争者,如腾讯、网易、新浪等。这类新闻客户端的新闻内容主要以转载、原创报道和UGC三方面获得。它们之所以能够快速占领市场,得益于开发和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对于新闻客户端此类新产品的运营更是驾轻就熟。
四、最后一类新闻客户端,主要满足部分用户对某一个领域的新闻信息的需求,内容更专业、更有深度。比如科技领域的36氪,财经领域的一财点睛。
在经营方面,主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在“内容为王”的新型互联网时代,生产优质内容是新闻客户端运营的主要任务。网易新闻APP的“有态度的新闻”和凤凰新闻APP的“大事发生看凤凰”都是在内容方面营造自己的特色,这种尝试在品牌营销中能够形成自己的优势,也会培养出一批自己的忠实用户群。
其次平台模式也得到了新闻APP用户的广泛欢迎,平台模式可以让用户通过客户端阅读到除本身以外的多家报刊内容。“搜狐新闻客户端全媒体平台合作媒体已达550多家,总订阅量突破4.5亿。”③
新闻客户端的使用与满足
受众能否在使用应用过程中得到满足,决定了客户端的下载量和留存量。新闻客户端其自身的特点也正迎合了现代人的阅读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了人们对移动阅读的需求。
二、功能需求:功能平台相结合。目前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新闻客户端,如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都是集多种新闻呈现形式并且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应用平台。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而且提供个性化定制、订阅直播间和自媒体等多种功能,将新闻客户端打造成一款新闻媒体与功能平美结合的产品,满足受众对于功能方面的需求。
新闻客户端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为争取更多受众,中国四大主流媒体以报纸为主的纸媒,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门户网站纷纷抢占手机媒体市场,新闻客户端的特殊属性成为传统媒体向其转型的必然趋势。
新闻客户端可以将生活服务集合在一个平台,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无需切换应用就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而传统媒体在政治、品牌、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实现更为人性化和体贴周到的服务,切实解决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难题。例如,政策解读、数据分析、政务预约、法律援助、天气提示、路r提醒、公共资讯、文化讲座等。构建立体服务平台,为用户的线下生活提供权威科学的参考材料,本地化服务在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普及趋势愈发明显。
传统媒体客户端运营之困境分析
传统媒体客户端在2015年数量上升,但是质量还有待提高。传统媒体客户端之所以很难超越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足够了解互联网的特性,以及在此格局之下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栏目责编:陈道生
③周璞:《搜狐新闻客户端用户过亿订阅量达4.5亿》,ZOLIT业界,2013/04/25。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在互联网上,每一个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自媒体――自我的小媒体,在近5亿网民、3亿微博的努力之下,焕发出巨大能量:境内50余家微博客网站,每天更新帖文达2亿多条。
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声音渐弱
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
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
早在上个世纪,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提出过“媒介即信息”的相似理论。由此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在新闻事实还未明晰的情况下,各种不实信息开始传播,主流媒体声音受到动摇,逐渐变弱。
电视新闻的比较优势
尽管自媒体在慢慢扩大信息传播和覆盖面,并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作为新闻传播载体,自媒体仍然在真实性、权威性、影响力等方面存在弱势和不足,而传统电视新闻则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更多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源。
1、始终把握新闻真实性
电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综合了广播、电视、影像传播符号的所有的媒介的符号,就是这种多元符号,围绕着主体信息的综合性的优势开发。电视的多元信息符号不仅是信息和影像的整合,还有文字、报纸、图示、图表、电视拥有的多种信息符号,当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传递出准确的信息。相比自媒体传播的随意性、主观性、分散性等特点,电视新闻始终固守着新闻的真实和严谨。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其拥有者也大多为“草根”平民,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民“随心所欲”的空间。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速度或者说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的部分民间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线。这就导致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低。
2、全面占领权威新闻源
3、广泛拥有家庭收视受众群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电视的收视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是人们心目中最有安全感的环境。所以家庭式的传播对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以及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都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而自媒体作为新兴的一种传播方式,年轻人是其主要传播主体和受众群,自媒体的传播覆盖面未能覆盖全部人群,而电视新闻则作为家庭收视的主要内容,覆盖了广大的受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