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外汇市场颇不平静,在美元走强之际,日元、韩元、印尼卢比等非美货币“跌跌不休”,而人民币韧性彰显,成为亚洲货币的“压舱石”,在近几次美元显著上涨的过程中,成为非美货币中的强势货币。
人民币成为亚洲货币“压舱石”
7月3日,更多反应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一度跌破7.31关口,创去年11月中旬以来新低。
事实上,今年以来,在美国通胀和就业等核心经济数据的韧性带动降息预期延后等影响下,美元指数表现强势,今年以来累计涨超3.8%。与此同时,日元、韩元、印尼卢比等非美货币“跌跌不休”,其中日元对美元汇率近日一度跌至161.75,创近38年以来新低。
“在近几次美元显著上涨的过程中,人民币成为亚洲货币的‘压舱石’。”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提到,比如今年4月9日公布的美国2月CPI数据再超预期,市场对全年降息次数的预期迅速下调,带动美元指数急升2%(4月9日至4月16日),新兴市场货币出现急贬,而同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仅略升0.1%。
对于接下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中金公司研究部外汇研究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认为,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仍然会在稳汇率政策的影响下保持偏低的波动性。在美联储降息交易重启前,人民币汇率可能会维持“对美元双边汇率贬值,对一篮子货币升值”的态势。在此期间,波动性对预期的影响可能会大于某个具体点位。在降息交易重启后,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压力或有所减轻。
【小技巧】
技巧1:境内换钞更便利提前1~2周左右兑换
“在境外机场换钞,发现要收取20%的手续费,我应该在出境前先备好充足一点的外钞。”出境旅游的市民张先生说。
近期,市民换钞需求明显升温。如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广东中行)表示,今年上半年,该行外币提钞量同比累计增长了10%左右。其中,日元、欧元、美元、英镑等货币的提钞业务量增幅靠前;广发银行广州分行提到,近一个月,该行换钞业务量环比及同比均略有增加,主要为美元及中国港币。
携程有关人士建议,市民在出境前,兑换适量外币以备不时之需,特别是备一些零钱,避免使用大面额支付小费。
广东中行提到,对市民而言,提前在境内银行等正规渠道换钞,相对更加安全、便利。
携程有关人士建议,日元、韩元、泰铢在境外机场的兑换汇率都较高,适合在国内提前汇兑。此外,部分货币的兑换网点较少,市民可带一些美元、欧元、英镑等“硬通货”。
在兑换金额方面,该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是短期境外旅游,一般带等值几千元人民币的外币即可。另外,中国海关规定,每人可以携带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或5000美元的等值外币出境出境。如果超过限额,必须在出境前向中国海关申报。
技巧2:汇率对小额换钞影响有限多家银行不收取手续费
在换钞的汇率方面,记者了解到,银行根据人民币兑外汇牌价计算,不同银行的人民币兑外汇牌价会略有不同,市民可在银行官网、营业网点查看实时情况。
广东中行提到,一般而言,现在境外刷银行卡、移动支付等支付方式相对便捷,出境旅游需要换钞的金额不是特别大,因此境内外换汇价差的影响有限。
若市民有未使用完的外币,该如何处理呢?记者了解到,市民可以通过银行营业网点等,将外币兑回成人民币。“需要注意的是,在兑换前可以和银行了解下,目前哪些版本的外币是可以进行兑换,因为部分不流通版本的外币在银行无法兑回,部分破旧、残破的外币和外币硬币等也无法兑回成人民币。”广东中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