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鸡腿论”也引爆了舆论对运营商流量经营策略的讨论。从3月7日至3月11日,关涉流量资费问题的舆情信息数量持续保持高位,尤其是在已经到来的4G时代,流量资费方式如何变革更是引发舆论聚焦。
代表委员热议4G流量经营策略
依靠竞争降低资费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社会上反映4G资费比较高,工信部也承认。总体上解决这个问题办法不是靠政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鼓励竞争,通过竞争一定能把资费降下来,达到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改变流量收费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通过流量收费是最笨的办法,也是与网民最对立的办法,企业应当放长眼光,要看到“信息高速”对经济发展和税收的潜在贡献。
降低流量套餐价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公司准备进一步降低流量资费套餐的价格,其中也包括4G资费在内。同时中国移动还会继续努力把中国的4G标准推向更多的海外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联通4G资费将不延用3G的资费模式,鼓励用户多用,用得越多资费会越便宜,但不会推出无限流量和包月套餐。资费下调空间有限。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移动总经理简勤:随着4G的建设及投入,4G网络覆盖范围、网络质量等将全面超过3G。4G的资费肯定是优于3G的,而且会逐步下降。
简化套餐流量设计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移动总经理钟天华:手机流量套餐区分设计,是因为2G、3G、4G网络的成本不一样。以4G的速率和流量在2G的通道上跑,2G网络通道肯定受不了,所以收费也要贵一些。随着4G网络的普及,未来套餐流量设计肯定会进一步简化。
推出人性化季度套餐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移动总经理郭永宏:目前湖北移动正在对计费系统进行改造,上半年即将推出更为灵活、更为个性化的“季度流量套餐”。
国外套餐资费或可借鉴
韩国:Wi-Fi相当普及,流量套餐基本够用。在三家主要通讯公司中,两家宣布剩余流量可以留到下个月继续使用,只有HKT一家目前还不允许。
法国:网络流量也会按月清零的,但在费用稍高的套餐中,通话时长可累积使用。用户若担心流量超额产生费用,可自主选择“限制流量,届满切断”功能。
印度:印度在电信领域有国营公司,也有私营公司,不同的公司之间,资费标准、套餐都不一样。如印度电信有限公司是一家国营企业,它的流量和短信数量都可以顺延,一些其他私营公司,流量过期作废,不能够顺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运营商。
媒体观点碰撞
资费下调是必然趋势
电信专家付亮:在达到一定用户规模后,4G资费下降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在目前4G用户数显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资费过高的问题,应该理性看待,目前运营商对使用流量也有封顶限制,不管怎样,运营商资费的下降毋庸置疑会成为一种趋势。
流量清零是霸权思维
资费过高并非无解谜题
电信分析师马继华:在4G发展初期,资费过高是普遍现象,在这一背景下,用户可以在享受4G便利的同时,可以通过选择省流量、防吸费、防流量偷跑的手机安全软件来控制自己的4G资费,避免掉进天价资费的陷阱。
《中国经营报》认为,流量补贴是运营商4G时代的“补药”。在4G时代,类似“流量800”这种“向企业收费、消费者免费使用流量”的服务或将更为普及,流量免费将成为吸引用户的一项基础服务,降低用户使用手机的成本,打通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最后一个“瓶颈”。个人用户将不仅能享受免费的互联网应用,还能享受“流量补贴”。4G的发展,或将促使移动互联网从免费时代进入补贴时代。
网民言论倾向性分析
自3月7日至3月11日,网民对流量资费问题的讨论持续火爆,不满流量清零、指责流量资费过高这两大观点,成为网民主要呼声。
指责流量资费过高
网易北京网民:4G速度那么快,就那么点流量套餐,几秒就超出去了。超出去的钱还要另算,谁敢用啊!就算网速快,我也用不起啊!
不满流量月末清零
新浪广东网民:流量购买后,应该任由我们支配,还没有用完,凭什么月末就清零了。移动总裁还想到拿肯德基作比喻,鸡腿还可以打包呢!
认可套餐合约
新浪北京网民:图套餐划算,才购买套餐,既然买了套餐,就应该认可这种计费方式。
舆情点评
缘何激起舆论反弹
整体来看,3月8日肯德基调侃性微博发布以来,钟天华所透露的“4G资费存在较大下降空间”等信息已基本被忽略,其对于流量资费的“鸡腿论”比喻引发舆论明显反弹,快速被扣上“雷人言论”、“低级比喻”的帽子,各种原因值得思考。
最后,通信技术升级换代不断加快,3G、4G对大众早已不再陌生,当下在三大运营商4G商用刚起步之时,中国移动等全球19家知名运营商已经联手开始了5G的研发,数据业务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对运营商而言,其重要性都在不断升级,如何在流量经营中精耕细作,做到用户需求与企业利益的双赢,解决消费者对“流量清零”等规定的固有不满,加速运营商从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迁移,可谓是行业性问题。
流量经营策略是核心开放的心态是根本
在舆论对“鸡腿论”的调侃及围观散去后,“运营商流量经营策略如何调整”这一核心问题便显露出现,通过科学合理的流量经营策略,实现用户与企业利益的兼顾无疑也是网民围观此事的根本目的。
整体来看,业内对于运营商调整流量经营策略,改变“流量清零”现状的认识是较为统一的,但究竟如何改变却尚无定论。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舆论无论是对“话费有效期”的抨击,还是对“流量清零”问题的热议,还有电信资费标准审批被取消或是中国电信允许虚拟运营商自定资费,都反映出消费者对国内通讯行业霸王条款的不满以及通信行业愈加开放的变化趋势,面对流量清零问题,如果说流量经营策略是核心的话,那开放的心态便无疑是根本,二者相结合才能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让消费者满意。(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林琦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