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5G开关被取消”的话题持续挂在热搜榜上,诸多用户反映手机系统更新后,设置中的4G和5G切换开关被取消。这一变化可能是运营商的要求,旨在提高用户的5G使用率。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手机用户及运营商时了解到,的确有部分用户有关闭5G的需求,但找不到开关,而运营商工作人员则表示没有关闭5G的必要。
在业内观点看来,如今随着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5G套餐资费高、网速提升不明显等问题已不再突出,4G、5G的边界正逐渐模糊,通信行业的竞争重点正悄然转移。
5G开关何处寻
至于为何对5G敬而远之,唐先生表示,自己平时对手机的依赖并不强,工作时候主要用笔记本电脑,娱乐的话用游戏主机,对手机上网需求不高,在流量上能省一点是一点。更关键的是,平时在自己家中和办公室均有无线网络,如果开启5G的话,发现很多时候手机优先选择使用5G,平白浪费了WiFi。
唐先生对记者谈到,既然手机上不能一键开关5G,那在办公室自己就干脆关闭运营商网络,让手机不得不连接WiFi。
“偷跑流量”谁之过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用户对5G的抱怨多集中在“费流量”的问题上,有用户称开启了5G网络后,流量使用速度明显加快,甚至有用户怀疑5G“偷流量”。
有用户对北京商报记者谈到,转成5G网后不到一个月主卡流量就用完了,每个月还需买额外的流量包,之前4G网络下,感觉每月30G、40G的流量完全够用,如今却经常超限。
对于资费问题,通信专家马继华分析称,一方面用户对网络资费需要密切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找运营商申诉,另一方面,也不用对5G费流量的问题太过担心,理论上使用流量的多少取决于下载、读取的内容,例如1G的视频,无论用5G还是4G打开耗费流量不变,不过由于5G速度理论上可以达到4G的20倍,内容加载速度更快,即便用户只看了开头几分钟的视频,耗费的是全部视频的流量。
不过专家也同时指出,在4G网络通畅的情况下,视频加载速度不会与5G有太大差异,个人使用习惯对资费影响并不明显,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下的应用开发者把App越做越大,流量耗费也随之增加。举例来说,现在手机屏幕越发高清,视频的码率也水涨船高,在游戏上,高画质几乎成为标配,满足最基本的流畅、不卡顿要求,所费流量便不会太少。
区分套餐“没必要”
至于5G资费高的问题,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的工作人员表示,在售的套餐中5G的费用不一定比4G要高,需要看套餐内包含哪些服务,一般来说其价格由国内流量、国内通话、国际漫游、光纤宽带等内容综合决定。
以中国移动为例,其4G“全球通尊享计划”套餐为288-588元/月,而“5G畅享套餐”则是78-598元/月,其中又会根据当月实际套餐使用费用享受到不同权益,例如在5G套餐中,实际当月消费不低于78元可享受200M宽带,不低于118元可享受全球通银卡。
业内观点指出,在个人终端上,5G、4G差距不大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而前些年更高的5G资费的确劝退了很多用户,运营商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模糊了5G、4G的边界。
TMT独立分析师付亮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运营商甚至可以取消“5G套餐”说法。因为5G套餐用户可以用5G,非5G套餐用户则不可的情况已成为过去。既然所有用户均可以使用5G,“5G套餐用户”已没有意义。更进一步来说,运营商的套餐也不应该再分“5G套餐”“4G套餐”,只要终端支持,原有的4G套餐用户也都应该能较低的速率接入5G网络。
不可否认的是,推广5G网络、扩大用户群体仍是运营商的重心所在,在三大运营商的月度报告中,5G用户数量一直是关键,不过其增量不仅局限于个人用户,在智能家居、智慧家庭的浪潮中,家庭5G宽带有更广阔的机会。
例如中国移动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家庭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649亿元,同比增长9.3%;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55亿户,净增1115万户,行业领先。千兆家庭宽带客户规模到达6036万户,渗透率达到23.7%,升级发展空间巨大。移动高清客户规模达到2.01亿,智能组网客户同比增长50.1%,家庭安防客户同比增长40.6%,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新场景HDICT解决方案服务客户数达到2088万户。智慧家庭应用增长贡献继续加大,家庭客户综合每户平均收入达到人民币43.3元。
业内观点指出,伴随着5G通信发展,其应用方式也有着巨大改变,毕竟个人端的增长始终有限,家庭、企业用户乃至工业领域才是更广阔的天地,通信行业变革的前沿正在此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