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记者高敏):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让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刘慧霞,人称“白鹿霞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她的剪纸技能在保留传统民俗剪纸原生态形式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并编纂了一套适应残疾人剪纸艺术技能培训工作的教案、教程。
一把剪刀剪出爱国情怀陕派艺剪纸人创作《五十六个民族》
近期,刘惠霞带领6名残疾人学员、3名志愿者创作出了一件长22米、宽52厘米的《五十六个民族》巨幅剪纸作品。作品中,穿着民族特色服饰、戴着精巧发饰的56个人物载歌载舞,幸福和谐。12月13日,作品在西安市莲湖公园一经展出,就引起众多市民的围观。
巨幅剪纸作品《五十六个民族》(高敏摄)
主创者刘惠霞与共和国同龄,去年国庆期间,当学生们商量着要给刘惠霞过生日时,她想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创意,那就是以剪纸《五十六个民族》来展现出大家对祖国的热爱。从上百名学生中筛选六名肢体残疾的学生后,刘惠霞便和她的队员们行动起来了。通过参考邮票《56个民族大团结》套系里的人物形象及服饰,刘惠霞团队的思路渐渐明晰。可是到底该选用什么材质,这个问题困惑刘惠霞团队许久。
花甲老师带残疾人团队完成上千幅作品
在与成员们近距离接触过程中,刘惠霞发现了残疾人身上巨大的潜能,她们不浮躁,稳步前进,潜心工作,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她们对艺术的执着深深打动了刘惠霞,刘惠霞便坚持每周为残疾人授课,让她们在剪纸中找到自信。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创作剪纸《五十六个民族》过程中,其他好的作品相继诞生了。
刘惠霞(右一)和她的团队成员(高敏摄)
“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上树去,逮嘎嘎,嘎嘎飞咧,不见咧,把老猫气瓜了。”这个民谣大多数老陕都不陌生。学员肖瑛创作了一幅名叫《咪咪猫》的作品,作品中,通过一只猫六个不同的状态生动描述了陕西民谣《咪咪猫》。肖瑛说,民谣和剪纸结合在一起的更形象,更能让孩子们传承。学员窦淑花认为,社会对残疾人非常关心,于是她创作了一个作品《关爱》,残疾人用双手托着和平鸽,在大家的关怀下,残疾人参与社会。在剪纸中,她找到了乐趣。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陕派剪纸出国门
由最初的几十幅到如今的上千幅作品,刘惠霞团队的作品慢慢增多,在保留传统民俗剪纸原生态的基础上,她们的作品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广受国内外人士青睐。今年3月,德国总统高克来到西安,走访中,刘惠霞把她制作的肖像剪纸亲自赠送给了高克总统,获得高克总统的褒奖。看到陕西的剪纸能博得外国友人的稀罕,刘惠霞有她进一步的打算。
刘惠霞接待德国总统来华访问(刘惠霞供图)
刘惠霞说,她在有生之年要尽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随着科技发展,很多现代东西代替了纯手工的技艺,她认为民族的东西不能丢掉。她希望培养更多学生,把剪纸艺术保留下去,让陕派剪纸走出国门。这是她的责任,也是她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