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大利亚大陆(包括塔斯马尼亚)及其东南方的南岛和北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以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群岛组成,陆地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小的一个洲。其中澳大利亚大陆的面积为763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为133万平方千米。
二
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1)纬度位置:47°S到30°N,跨南北两半球(南北距离8000多千米),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少量位于温带地区。
(2)经度位置:从110°E到120°W,横跨东西半球(东西距离10000多千米)。
2.海陆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
3.交通位置: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三
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1)地势:大洋洲的大陆部分地势都较低平,没有高山峻岭,大洋洲最高点是新几内亚岛中央山脉西段的查亚峰,海拔高度仅5030米。
(2)大陆架面积较大:大洋洲大陆架面积约为270万平方公里,等于全洲陆地面积的30%,大陆架面积在各大洲中次于亚洲、北美洲和欧洲。
(3)面积小而岛屿众多:拥有大小岛屿1万多个,主要有三种成因的岛屿:
类型
特征
典型代表
大陆岛
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两岛和塔斯玛尼亚岛等。
火山岛
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
夏威夷群岛、关岛、塞班岛等
珊瑚岛
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
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中的绝大部分岛屿、大堡礁等
【注意】我国的崇明岛属于冲积岛,是由于某泥沙淤积而形成的岛屿。
(4)岛屿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新几内亚岛起,经新喀里多尼亚至新西兰,为第一个弧形;从俾斯麦群岛起,经所罗门群岛、圣克鲁斯群岛、班克斯群岛至新赫布里底群岛,为第二个弧形;从加罗林群岛起,经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斐济群岛、汤加群岛至克马德克群岛,为第三个弧形。
2.气候
(1)温度带: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小部分属于温带。
(2)降水:差异性比较大
①迎风坡降水降多。
风向
典型地区
来自海洋东北信风迎风坡
夏威夷的考爱岛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2000多毫米
来自海洋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澳大利亚东北部
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新几内亚岛的东南部
西北季风的迎风坡
新几内亚岛的西北部
西风的迎风坡
塔斯玛尼亚岛的西部、新西兰南岛的西部山区
②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③降水的季节差异性明显:有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和少雨型。
3.河流:大洋洲的河流稀少而短小,水量不丰,季节变化较大,不利航行。河水补给主要是雨水,几乎终年不冻。大陆上的墨累-达令河水系是全洲惟一发育成熟的水系,长3750千米,是全洲最长的河流。塞皮克河和弗莱-斯特里克兰河是新几内亚岛的两条较长的河流。新西兰北岛的怀卡托河,长425千米,为新西兰最长河流。3大岛群上的小河流,由岛屿中部高地向四周辐散入海。
4.湖泊:湖泊数量较少,类型不一。主要分布在大陆上的南澳大利亚州和西澳大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的北艾尔湖是季节湖,湖底在海平面以下16米,为大洋洲最低点。新西兰有陶波湖和蒂阿瑙湖,都是冰蚀湖。3大岛群湖泊较少。主要是由珊瑚礁环绕而形成的礁湖。新乔治亚岛上的礁湖是世界上的大礁湖之一。
四
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大洋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经济发达,其它岛国多为农业国,经济比较落后。农作物有小麦、椰子、甘蔗、菠萝、天然橡胶等。小麦产量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3%,当地居民主要粮食是小麦、薯类、玉米、大米等。畜牧业以养羊为主,绵羊头数占世界绵羊总头数的20%左右。羊毛产量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40%左右。还有小麦种植与养羊兼顾的混合农业区(墨累-达令盆地)。
2.工业:大洋洲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其次是新西兰。主要有采矿、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化学、建筑材料、纺织等部门。大洋洲岛国工业多分布在各自的首都或首府,一般比较落后,仅以采矿及农、林、畜产品加工为主,多为外资控制,产品多供出口。
3.旅游业:大洋洲国家重视发展旅游业。汤加、瓦努阿图等国家旅游业收入可观,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居民
(1)人口:2020年前,大洋洲23个国家人口总数为4126万人,其中澳大利亚以2477万人位居第一,成为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以842万人位居第二,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
(2)民族:巴布亚人、澳大利亚人、塔斯马尼亚人、毛利人、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等当地居民约占总人口的20%,欧洲人后裔约占70%以上,此外还有混血种人、印度人、华人和日本人等。
(3)种族:绝大部分白人移民的后裔,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但这个地方的黑种人不同于非洲的黑种人。该地区的黑种人(原来称为棕色人种)是大洋洲、南亚次大陆和南洋群岛地区最早的居民,过去曾广泛分布于大洋洲、东南亚及南亚地区,但是在白人和黄种人到来后受到新移民排挤。目前只有美拉尼西亚人和巴布亚人仍是大洋洲岛屿上的主要居民,其余人群仅分布在澳洲、南亚次大陆、南洋群岛部分偏僻地区的深山或沙漠里。
(4)语言:绝大部分居民使用英语,三大岛群上的当地居民分别使用美拉尼西亚语、密克罗尼西亚语和波利尼西亚语。
(5)宗教:大洋洲以基督教、原始宗教信仰为主。基督教的比重最高,原始宗教信仰者分布广泛,另外还有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等其他宗教信徒。
五
澳大利亚
1
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组成。
2
(1)经纬度位置
①纬度位置:10°S至40°S之间,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②经度位置:115°E向东至150°E之间,全部位于东半球。
(2)海陆位置: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3)相对位置:东南隔塔斯曼海与新西兰相望,北部隔海与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相望。
3
(1)地形: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
①类型: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②分布:东部为大分水岭,800至1000米,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中部为平原,有世界最大的自流盆地(如下图),其水源主要来自东部山区,但地下水的矿化度高,不适合农业灌溉,易造成盐碱化,但可以作为牲畜饮用水,平均海拔150米,最低处北艾尔湖-16米。西部为低矮的高原,一般在200-500米。
③地势:中部低,东西两侧高。
④东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的大堡礁。
⑤海岸线比较平直。
(2)气候
①类型与分布
分布
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非地带性
位于大分水岭的东北
受大分水岭的阻挡,东侧位于湿润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温度高
热带草原气候
季风型
位于澳大利亚北部
夏半年,澳大利亚形成低压,同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该风自海洋,水汽充足,降水多;冬半年,澳大利亚形成高压,吹来自大陆的东南季风,降水少
背风型
位于大分水岭西侧。
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西风副高型
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之间的区域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在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受大分水岭阻挡,位于东南信风的雨影区,降水少;沿岸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南端和东南部的西南部
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
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但没有亚洲明显;夏季多偏东风,吹越高地时形成地形雨,冬季多偏西风,有气旋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
终年受来自印度洋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②特点
特点
暖热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11°S-39°S,南回归线横穿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属热带、亚热带
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
干旱区面积广
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加之海岸平直,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副热带高压控制的面积
山地偏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较干燥
气候呈半环形,降水自北、东、南三面各中西部降水大致减少
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
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3)河流:河流稀少,主要河流是墨累河—达令河。
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大分水岭,注入印度洋的大澳大利亚湾,是2589千米,如以达令河为源,全长3719千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河流流量不大,季节涨落变化较大,每逢冬季涨水时,从河口上溯300千米河段可通船只;干季水浅,河口沙洲阻碍航行。
(4)多特有动植物:
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万种,有9000种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有鸟类650种,450种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全球的有袋类动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①特点: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卵生哺乳动物)、树袋熊(考拉)、植物中以桉树最具代表性。
桉树的快速生长同时伴随着地方生态环境的恶化,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当地底下水位下降、土壤保水能力降低,长此以往会导致土地板结,甚至土壤沙化。桉树对于土壤中的肥料需求量巨大,凡是种植过桉树的地区,土地肥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乃至枯竭,也因此桉树被人们冠以"霸王树"的恶名。
②特有动物的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天敌),动物演化缓慢。
4
(1)农业:高度商品化的农牧业,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小麦、羊毛输出国。2000年全国共饲养绵羊1.5亿头,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2)工业
①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如煤和铁矿石出口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②主要工业部门:采矿业、冶金、机械、化学、汽车、飞机制造、电子等。
(3)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
(4)居民
①数量:人口2477万(2020年初)。
②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东北部地区人口少(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③人种:白色人种为主。其中英国及爱尔兰后裔占74%,亚裔占5%,土著居民占2.7%,其他民族占18.8%,英语为官方语言。
④宗教:约63.9%的居民信仰基督教。
(3)城市:首都堪培拉,人口20多万,政治职能为主;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城市和港口,人口300多万;黑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人口270多万。
六
澳洲冷知识
1.算命通灵
算命通灵在北澳和南澳都是违法的!
当然这里指的应该是禁止用于盈利或者危言耸听!如果是帮朋友算着玩,肯定不会干涉。毕竟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看看星盘啥的。
南澳政府有最广泛的禁令,声称禁止“任何人故意欺诈,宣称自己是灵性主义者或声称自己能够心理感应、透视,或类似能力的人。”触犯该罪行的人将被罚款1万刀!甚至被判入狱两年!
2.骆驼
澳大利亚的骆驼数量比考拉还要多出十倍!
甚至还会将骆驼出口至沙特阿拉伯。
3.宠物兔
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除非你是魔术师,不然养宠物兔是违法的。
4.汉堡王
在澳洲,汉堡王被人叫“饿死鬼杰克”
(早在汉堡王进入澳洲前,这个名字就被人注册了)
5.街头艺人
在澳洲,随处可见街头艺人,吹拉弹唱,成为一道颇具特色的街头风景。
然而,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如果这些街头艺人演奏的音乐太难听,成为惹恼行人的噪音的话,当地政府可以请他们离开,甚至处罚200刀罚款!
6.澳洲生物
人们目前只了解澳洲25%的生物,其余75%都处于未知状态。
7.悉尼歌剧院
把悉尼歌剧院的屋顶全部连在一起的话
可以组成一个球形。
据说还是设计师吃橘子的时候想到的。
8.说脏话
骂人是不对的……
澳洲要谨慎说脏话了!因为澳洲各地区都有针对“冒犯性语言”的法律。但是衡量的标准,却因不同的场合和背景而定。
看完这些还是要提醒大家,不管是来澳洲旅游还是工作、学习,出门在外都要多多了解当地的法律,不然一不小心可能就要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是监禁!
9.追赶伤害鸽子
作为澳洲广场、公园、甚至是街上都随处可见的鸽子,在此一直享有“高贵”的地位!有些鸽子甚至“恃宠而骄”,肆意与街边食客抢食的场景更是时有发生!
10.最早到澳洲的中国人
麦世英,广州人,于1818年到达悉尼,是有史可查的最早到澳洲的中国人,在澳洲前后和澳洲妹子结过两次婚,在悉尼去世。
七
试题链接
1.下图示意澳大利亚一处国家公园的区位,此处是观赏野生动物的胜地。下表为当地原住民对一年内季节的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谷融”最有可能是()
A.4~5月B.7~8月C.8~9月D.11~12月
(2)该地最适宜观赏野生动物季节的环流系统及游客需注意的事项是()
A.东南信风防晒
B.赤道低气压防雷
C.副热带高压防寒
D.东北信风防暑
【答案】1.C2.A
【解析】
本题以澳大利亚为区域载体,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结合经纬度信息可知,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由表中不同季节的现象或特征可知,“谷融”是干季的末尾,据此可以推测“谷融”应是每年的8-9月,此时太阳直射点自北半球向赤道移动,9月下旬该地开始进入湿季。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2)干季晴天多,且野生动物多集中到有限的水源地附近饮水,有利于观赏。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受东南信风控制,阴雨天气少,需要注意防晒。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2.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或水团之间会形成较明显的界面,在界面附近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指标变化显著,这种现象成为河口锋。墨累—达令河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河流,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下图),其河口锋的形成、发展和消散与季节关系密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墨累—达令河河口锋位置距海岸最远的月份是()
A.1-2月B.4-5月C.6-7月D.9-10月
(2)墨累—达令河河口锋附近水域()
A.水体质量较好
B.等盐度线向北弯曲
C.海水温度相对稳定
D.渔业资源较丰富
【答案】1.C2.D
本题考查墨累—达令河河口锋的位置变化、形态及特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1)“墨累—达令河河口锋”位置取决于河水注入量的多少和速度,该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该河流处于汛期,河流流水注入量大,河水向海洋流动速度快,因此河水与海水之间形成的“河口锋”距离海岸最远。南半球的冬季为6-8月,故C正确,ABD错误。
(2)“河口锋”区域盐度、温度、浊度、密度等元素的梯度大,容易使水体发生搅动,影响该区域水质,以及温度,该区域水质较差,温度变化较大,A、C错误。
根据图示位置,“河口锋”南侧为海水,北侧为河水,盐度北侧低于南侧,且等盐度线向南凸出,B错误。
“河口锋”区域盐度、温度、浊度、密度等元素的梯度大,容易使水体发生搅动,使得陆地淡水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在此聚集,为鱼类的生长繁殖带来丰富的饵料,使得渔业资源丰富,D正确。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3.森林火灾是澳大利亚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8-10月是该国新南威尔士州火灾多发时期。2019年9月6日,新南威尔士州发生了年内的第一场森林火灾,此后火势迅速蔓延,一直持续至2020年1月,成为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材料推测,新南威尔士州最可能位于图中()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①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
②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异常干旱
③尚未进入雨季,天气持续干燥
④桉树种植广泛,挥发性油脂助长林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C2.C
(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甲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森林分布相对较少,A错;
乙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不是此次森林火灾最可能的发生地,B错;
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8~10月为当地冬季,降水少,森林火灾多发,因此新南威尔士州最可能位于图中的丙区域,C正确;
丁区域为地中海气候,8~10月为当地的冬季,该区域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强,降水较多,大规模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D错。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附: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总结图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南北纵贯铁路北起达尔文,南到阿德莱德,贯通于21世纪初,比沿海铁路开通晚了一个多世纪。南北纵贯铁路以货运为主,客运列车车次少、票价高,但上座率仍然较高。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南北纵贯铁路的位置和自然带分布。
(1)指出南北纵贯铁路运营过程中面临的恶劣自然条件。
(2)简述南北纵贯铁路以货运为主的原因。
(3)南北纵贯铁路客票价格高昂,但上座率仍然较高,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
(1)沿途气候干旱,列车水源补给困难;荒漠广布,多封少活动,风蚀铁轨,沙埋路基;风沙活动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司乘人员视线。
(2)地广人稀,沿线地区客运需求量小;区域跨度大,铁路运输速度较慢,长途客运以空运为主;农牧产业和工矿产业发达,货运需求量大。
(3)价格高的原因:旅客以旅游观光为主,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高,消费能力较强。
上座率高的原因:客车车次较少,促使客流集中。
(1)根据材料信息,澳大利亚南北中纵贯铁路北起达尔文,南到阿德莱德,贯通于21世纪初,比沿海铁路开通晚了一个多世纪。并结合图示可知,南北纵贯铁路经过热带草原气候及热带沙漠气候区,沿途气候干旱,列车水源补给困难;热带沙漠气候区荒漠广布,多风沙活动,风蚀铁轨,沙埋路基;风沙活动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司乘人员视线,不利于南北纵贯铁路的运营。
(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图示可知,南北纵贯铁路经过热带草原气候及热带沙漠气候区,并结合该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可知,所经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城市稀少,沿线地区客运需求量小;同时区域跨度大,铁路运输速度较慢,长途客运以空运为主;农牧产业和工矿产业发达,对大宗型货物运输需求量大。
(3)根据材料信息,南北纵贯铁路以货运为主,客运列车车次少、票价高,但上座率仍然较高。并结合图示,南北纵贯铁路经过热带草原气候及热带沙漠气候区,铁路主要以货运为主,但乘坐的旅客主要是以旅游观光为主,收入水平较高,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高,消费能力较强,所以南北纵贯铁路客票价格高昂,但所经地区人口、城市较少,人流量小,所以客车车次较少,促使客流集中,导致上座率高。
5.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和工矿业为主的发达国家,近10年来,中国一直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下图一为澳大利亚局部图,图二为悉尼气候统计图,图三是中、澳两国近年来历年的进、出口商品总值。
材料二:珊瑚礁群是由微小的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胶结贝壳等海洋生物形成,与珊瑚虫共生的海生藻类对海洋水质、盐度、水温非常敏感。近年来,大堡礁白化现象严重。
(1)与上海相比,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够典型,指出其表现并分析原因。
(2)说明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依赖性较强的原因。
(3)推测近年来大堡礁不断白化、萎缩的原因。
(1)表现:悉尼冬、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欧亚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2)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我国是加工制造业大国,需要进口的矿产资源多;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牧业产品产量大;中国人口多,市场缺口大;(距离较近,)海运便利;澳大利亚(人口少,消费市场有限,)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值相对较低。
(3)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厄尔尼诺现象频发当地水温发生变化;海洋污染增多,水质变差;由于海温、洋流的变化,海水盐度随之变化导致与珊瑚虫共生的藻类死亡,珊瑚虫白化、死亡,珊瑚礁面积缩小。
本题以澳大利亚与中国商品贸易及大堡礁形成原因及变化为材料,考查环境保护及气候的原因等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1)季风气候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亚洲东部的季风最为典型,主要是由于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冬夏季风显著。而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是世界最小的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所以海洋性特征更加明显。与上海相比,悉尼的降水量年内分配更加均匀,且气温变化更小。
(2)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依赖性强,说明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额较大,中国是澳大利亚的主要市场构成。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我国是加工制造业大国,需要进口的矿产资源多;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牧业产品产量大;中国人口多,市场缺口大;两个国家均靠近太平洋,海运便利,运输量大,且运费较低;澳大利亚人口少,农牧产品需求量较小,消费市场有限,出口率较高,从图表看出,澳大利亚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值相对较低,所以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依赖性强。
(3)由材料可知,“与珊瑚虫共生的海生藻类对海洋水质、盐度、水温非常敏感”说明大堡礁白化、萎缩的原因与水质、水温和盐度变化有关。海水水质变化,主要是由于近岸的工程建设及工农业生产排放废水和海上石油生产及运输,从而水质变差。水温升高与全球变暖及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由于洋流及水温的变化,会导致海水盐度变化,从而导致珊瑚半生的藻类死亡,白化死亡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大堡礁萎缩。
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洋洲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据报道,澳大利亚最早从印度引进骆驼当做运输工具,随着内燃机等动力源的改良应用,使骆驼运输业激素枯竭,大量骆驼放归野外。现在澳洲大约有120万只骆驼,而且数量每7年就增加一倍。
材料三:苹果树喜光,喜低温干燥,怕涝,宜植于土层厚、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图中塔斯马尼亚岛甲地苹果质量绝佳。
(1)描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
(2)图中A地区形成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推测澳大利亚骆驼过度繁殖的原因及其生产的不利影响。
(4)分析塔斯马尼亚岛甲地苹果品质绝佳的有利自然条件。
(1)东西高,中部低;东部是大分水岭,西部是广阔平坦的高原,中部为平原。
(2)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不利影响:野生骆驼破坏植被、土壤和基础设施,糟蹋庄稼。
(4)位于背风坡,光照充足;位于山区,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自然环境好,污染小。
(1)描述地形特点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特征两个角度分析。澳大利亚东部为大分水岭,地势较高,西部为面积较大的高原,也比较高,中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较低。
(2)A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其位于回归线附近,虽气温较高但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形成热带雨林,属于非地带性气候。主要原因是这里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同时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增加了此地区的温度和降水。
(3)骆驼繁殖过快的原因主要从影响其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角度分析。自然方面澳大利亚拥有大面积的草原能为骆驼提供充足的食物。且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再加上澳大利亚大陆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导致骆驼没有天敌。人类也不对其生产进行干预才导致其繁殖过快。其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草食动物过多带来的对植被、农作物、土壤和其他人类基础设施的破坏。
(4)塔斯马尼亚岛东南部为山地,地势向西北逐渐降低。其位于西风背风坡,光照充足。区域内山地较多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排水。该区域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小,土壤肥力高土层深厚,自然环境良好,有利于优质苹果的生长。
阿尔卑斯
0
/吃货专属
一提起阿尔卑斯,估计很多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便是那可口的糖果。
的确,到目前为止,阿尔卑斯糖果大家庭中糖果种类繁多、口味各异。从普通的棒棒糖、软糖到双享棒、果酱心,从草莓味、芒果味到巧克力香草味、草莓酸奶巧克力味等,花样繁多,为我们提供了多种选择,我们也在糖果中尝到了甜甜的滋味
当然,不仅仅是味觉上的甜,更有精神上的。阿——是拼音字母的开头、第一的意思;尔——是你字的一半,意思是你是我的一半;卑——通贝,宝贝的意思;斯——古语是我的意思,所以阿尔卑斯的含义是——宝贝你是我的唯一,代表的是爱你一辈子。
所以,还在等什么,还不快给你心念的人送阿尔卑斯?相信当你在吃阿尔卑斯糖的时候一定能感受到这浓浓的爱意。
当然不仅是精神上的甜,更有视觉上、嗅觉上、听觉上的“甜”,这就牵扯到我们下一个主角了——阿尔卑斯山脉。
/出镜能手
可能用语言不足以描绘出它的美,真正的美是无需多言的。得益于其美丽的风景,阿尔卑斯山也成为了许多电影的取景地,其中最著名的过于电影《海蒂和爷爷》。下面让我们跟随电影镜头一睹阿尔卑斯山的风采。
如果我们身临其境的话,还可以闻到空气的芳香,听到大自然的佳乐。
当然,阿尔卑斯山的美远不止这些,而要想真正地去理解它,则需要用一种更加全面的眼光去认识它。
/神秘面纱
实际上,并不存在一座叫做“阿尔卑斯山”的山峰,而通常情况下,它指的便是阿尔卑斯山脉。呈弧形的阿尔卑斯山脉在欧洲中南部延伸了超过1200公里,横跨意大利、法国、瑞士等6个国家。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阿尔卑斯山脉对西风的阻挡作用显著。在其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偏湿润型),而南部为较为干燥的地中海气候,南北气候类型的不同也导致了南北自然景观、自然特征的不同。
阿尔卑斯山脉本身就位于气候区的交界区域,多种气候区的生物在此交汇,加上山地本身的垂直地域分异,造就了阿尔卑斯山脉丰富的自然带以及生物多样性。
这是阿尔卑斯野山羊。夏天,它们呆在山的高处,以青草和青苔为食;冬天,它们则会移向低处来避开厚厚的积雪。
这是栖居在北半球寒冷地带猞猁。
这是生长于海拔较低处的落叶树种山毛榉。
而这个是生长于海拔较高处的针叶树种云杉。
相信仅凭这几个例子,大家便能感受到阿尔卑斯多样的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
当然,还有更多神奇的生物等待着我们去发掘,而这也是阿尔卑斯的魅力之一——永远带有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不会完整地暴露于世人面前。
不仅仅是生物,阿尔卑斯的美景更是我们无法发掘到头的。
这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针叶林景观。
这是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
但是,当它们组合起来的时候,便会创造出1+1>2的效果和无限的可能。比如下面出镜的是纯洁的冰川、金黄的落叶林以及清澈的小溪。
下面这位出镜的是陡峻的高山、冰川以及针叶林和草甸,而这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绝佳景色!
其实,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让这些美景不再那么神秘,塑造它们的主要力量除了地球的内力作用和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之外,冰川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这里的冰川作用不仅仅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冰川景观,更有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力量。
比如对湖泊来说,最初大多是冰川形成、运动过程中侵蚀地表或携带物质堆积形成的凹地,此后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并充水形成湖泊。如果条件允许甚至还可以形成串珠湖泊。而许多谷地最初也是古冰川运动过程中侵蚀出来的。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许多第四纪冰川作用的痕迹,它们也是阿尔卑斯山脉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岁月使它们为草甸、为森林、为湖泊所覆盖,但是我们总能从中发现它们的痕迹,这也是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所在。
尽管科学的发展正逐步揭开笼罩在阿尔卑斯上的神秘面纱,但是科学无法解释所有,至今阿尔卑斯仍有许多让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有些东西如果硬要用科学去解释只会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不妨就用我们人类最本真的审美去感受它,让这层面纱保留住我们内心更完美的阿尔卑斯。
/重要成员
地图上的阿尔卑斯山脉看似是一个整体,但实际上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西、中、东三个部分。更近一步,虽然没有一座叫做“阿尔卑斯山”的山峰,但是却有许多著名的山峰。
其中,海拔4808米的勃朗峰当之无愧成为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而且也是西欧最高峰。它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为积雪覆盖,即便是夏季也不会融化,冰川发育充分,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
勃朗峰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建立有许多科学考察站,为研究冰川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不仅如此,勃朗峰山峰雄伟,为登山运动胜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
当地旅游业发展迅速,并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畜牧经济。旅游业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无穷活力。
而位于瑞士和意大利边境的马特峰(又叫马洪特峰)同样不甘下风,海拔4478米的它,并没有因为高度略低于勃朗峰而有失雄伟之势。
它有4条颇具特色的山脊以及赋予它金字塔形状的4个面。它巍然屹立,并且附近没有别的山峰,因此它的美丽更引人注目。
事实上,马特峰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后一个被征服的主要山峰。原因不只在于攀登技术上的种种困难,也在于此峰陡峭的外形给予早年攀山者的心理恐惧。攀山家们大约于1858年左右开始尝试征服马特峰。
但直到1865年才有人成功登顶,只是不幸的是,他们并没有能够全身而退,四人在下山途中发生意外。如今,登山者一年四季都可从马特峰的每个面或山脊登峰。而如果没有前人的付出,是不可能有今天的结果的。让我们向这些勇士致以崇高的敬意!而马特峰也象征了无畏的精神。
不仅如此,马特峰带来了广泛而又深刻的文化影响。例如,瑞士三角巧克力形状的意念来自马特峰,包装上亦以马特峰为商标。
当然不仅马特峰,阿尔卑斯山脉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5
/文化渊源
自旧石器时代以来,阿尔卑斯山区就有人类居住,他们以狩猎为生,在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手工艺品。
阿尔卑斯山冰川撤退以后,山谷中便住有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他们在洞穴和小居民点中生活,有些小居民点是建在阿尔卑斯湖泊的岸旁。
此后,塞尔特部落、罗马帝国先后到达过这一区域并在此留下丰富的遗产。
悠久的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留下了许多神话和传说。比如早期在阿尔卑斯及其他的一些山中存在着某种山神形象,他们主要化身为大型岩石、石块、水源、山洞及树木。
鸢尾花是希腊神话中的彩虹女神——众神在凡间的使者,于是鸢尾花也被称为花中圣者。她与生俱来的不同花色令其百媚千娇,而生长在阿尔卑斯山上的蓝紫色鸢尾花尤为稀有,粗大的根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
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文化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无论如何,它们仍然为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6
/极致享受
其实,不见得阿尔卑斯山与阿尔卑斯糖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分较真,不管是阿尔卑斯糖也好,阿尔卑斯山也罢,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极致的享受,这就足够了。
无论现实如何,愿我们心中都能有一块叫阿尔卑斯的圣地,当我们累的时候,它便是我们灵魂的栖息之所,让我们在片刻的享受之中汲取无穷的力量,更好地迎接现实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