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阴谋论盛行,古人之死也成了阴谋论讨论的话题,比如2000年前秦孝文王之死,就被很多人理解为阴谋论,甚至在90年代早期的电视剧《秦始皇》中,也认为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后就死了,被吕不韦下毒,但是,真相其实并不是阴谋家想象的那样复杂。
秦孝文王简介。
秦孝文王的父亲,是秦国历史上有名的"老寿星"--秦昭襄王,当然,按照原来的皇位继承顺序,秦孝文王的皇位也轮不到他了,因为,秦孝文王的哥哥--昭襄王的嫡长子,才是秦国的皇位后继者,而这个后继者,也就是根正苗红的秦国。
然而,秦孝文王的弟弟由于运气不好,没有活着到父亲去世,这迫使秦昭襄王考虑改换王位继承人,于是,秦孝文王成为秦昭襄王的继承人。
自然,秦孝文王实际上是当了一年的秦王,所谓三天王,指的是秦孝文王在守孝期满后,正式登基,只过了三天便过世了,秦孝文王过世后,儿子继承了王位,即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
二、死亡原因调查。
事实上,与其说秦孝文王为什么只当了三天,不如换个思路想一下,如果秦昭襄王再执政一年,那么,秦孝文王还会不会有机会继位呢?回答肯定是否定的。
由于,如果秦孝文王不能熬到他父亲死后,先离开人世,那么秦昭襄王还是要换掉他的王位继承人,而且,历史上也没有嬴政什么事。
事实上,秦孝文王仅仅在位三天就被废掉了,原因很简单,他的生命真的到了尽头。
秦孝文王的父亲在位50余年,导致其长子无一幸免。秦孝文王虽为兄长,但和自己的兄弟一样,即使不能过活自己的父亲,毕竟,每个人其实都老了,更何况,孝文王在世时,身体已出现透支。
那一年,秦孝文王当了太子,甚至在安国君之后,就已处于妻妾成群的状态,这种状态实际上会对身体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然而,安国君最初只是秦君王族子弟中的闲云野鹤,即使是有许多妻妾,对自己的寿命也没有多大影响,但随着安国军被册封为太子,秦孝文王的工作也开始忙起来。
由于当时老秦王年事已高,许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所以,这些工作都要交给太子去做,前文说,秦孝文王当太子的时候已经不小了,也就是说,同样年迈的秦孝文王也要操心秦国的事。
劳累,再加上之前私生活过多,最终导致秦孝文王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所以,秦孝文王在正式登基三天后去世,其实并不奇怪,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有过无数次。
第二,相似的情况。
唐肃宗的尴尬皇位。
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例子,在唐朝,唐玄宗的继承人是唐肃宗,他在位大约有6年,但很少人记得,唐肃宗继位时,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唐肃宗被大臣们所推举,唐肃宗留在北方当皇帝,而他的父亲唐玄宗远在四川,是太上皇,就这样,唐玄宗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太上皇。
大约十多天后,唐肃宗也因健康状况恶化而逝世,这意味着,在这一年中,唐玄宗死了两个皇帝。
事实上,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唐玄宗没有因为安史之乱的冲击而退位,而是等到他死后,让唐肃宗继位,那么,唐肃宗也将是在位十多天后死去的皇帝。
实际上,唐肃宗死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唐肃宗的身体并不好,甚至唐肃宗的情况,能活过唐玄宗,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二、明代。
明仁宗当然是幸运的,毕竟他继承了王位,但他的大伯比他的大伯要幸运。明仁宗的大伯正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朱标未能熬过自己的老爸朱重八,更没来得及继承王位就死了。
然而,朱元璋后来考虑再三,还是选择让朱标的儿子当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建文皇帝,只不过,建文皇帝是个懦弱而荒唐的人,最终失去了皇位。
当然,更为典型的莫过于明朝末年的"一元化天子"--明朝的泰昌皇帝,他是万历皇帝的儿子,万历皇帝在位40多年,在他继位后才一个月就去世了。
其死因有二,一是由于泰昌帝即位后滥用各种补品,二是纵欲过度,这些严重损害了身体的健康。另外一个原因是万历皇帝长期执政,给了泰昌皇帝太多的精神压力,最终损害了他的健康。
还有一种说法,泰昌皇帝的死,也被万历皇帝的宠妃郑贵妃毒死,但实际上,无论是天启皇帝还是崇祯皇帝,他们对郑贵妃的态度都比较友好。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是郑贵妃毒死了泰昌皇帝,泰昌皇帝的两个儿子绝对不会善罢甘休。那足以说明阴谋论的荒谬。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就死了,这其实只是一个巧合,而且,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不值得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