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让香港卖到美国的商品关税有提升,对于香港经济本身没有太多的影响。香港本身制造业非常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别关税区这个地位,香港一旦失去的话,对本地香港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
2.上周五美国政策决策主要带来的影响,是把香港更进一步地当成了中国的另一个城市。
3.香港的价值不一定是它自己的GDP规模多大,而是在法治,在金融交易,也包括一些科技产品的进出口,香港一直在扮演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
4.不要觉得香港一有问题,那肯定就是经济方面,只要经济上面给一些好处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很多的香港人更希望要的是,给他们更多的自在自由选择的空间。
美国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对经济影响非常有限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陈教授您好!美国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对香港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美国政策调整后,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还是香港的商界政界甚至于学界,都会把他们今后对待香港,看待香港的方方面面,都会有些调整。这些调整对于商界的投资、商业计划、商业规划等等一些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换句话说,上周五美国政策决策主要带来的影响,是把香港更进一步地当成了中国的另一个城市,不是中国“一国两制”之下的一个特别的地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美国政府的政策加快了,香港作为中国一个城市的变化的步骤。
香港一直在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或许从独立关税区这点来说短期来看影响力不大。但是它的深远影响,我们也是不能忽视的。香港作为一国两制下的全球金融中心,它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但是我们看到去年其实已经被新加坡赶超了。我们也看到有人认为,现在我们隔壁的深圳,经济总量也已经超过香港,所以对国家而言,香港的地位可能会被任何的一个城市上海、北京、深圳给取代,您觉得会被取代吗?
简单说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比如说我们都很知道,中国的体制跟美国和欧洲的体制是非常不一样的。为什么过去四十年,尽管中国和发达国家的体制有那么大的根本性的差别,但是照样也没有妨碍中国在过去四十年,非常快的速度对外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在所有其他的国家看来,香港在“一国两制”之下,它不仅是一个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而且法治也是最中立。这样一来的话,香港一直起到了关键的缓冲地带的作用,这样的话让发达国家商界的人、政界的人、其他的群体,都不会直接的跟中国内地打交道,而是可以通过香港中介也好,缓冲地带,在法治方面还是在其他的方面,都可以让外面的投资者、外面的商人、外面的企业,通过和香港的企业打交道,都能够接受和中间接做投资、做生意这样一些安排。
说得比较具体一点的,像最近几个月,在香港明显的不管是私人银行,投资理财业,还有其他一些,他们签合约的时候,原来的时候契约里面协议里面说的很清楚,如果交易两方今后发生纠纷的话,他们可以在香港的法院去做诉讼,找到保护自己的权益的司法的解决方案。但是现在随着特别是外国商界、外国企业对于香港今后的法治中立性越来越担心,最近几个月开始出现他们签协议的时候,不管是投资协议还是理财协议,还是一些商贸协议,就开始选择在瑞士、在新加坡选择这些地方,做为他们协议如果发生纠纷的话,就到新加坡或者是瑞士,到其他的国家解决他们的纠纷,而不再选择通过香港。
因为比如说像2018年全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1200亿美元,但是2018年1200亿美元其中有70%都是经过香港。换句话说一旦“一国两制”在目前美国政策还有其他的一些变化,“一国两制”变成“一国一制”的话,香港在方方面面发挥的,在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缓冲、桥梁、中介作用就会越来越难继续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后对中国吸收外资,中国跟其他的国家进行商业贸易还有其他的经济往来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一旦没有了香港这个缓冲地带,中国直接跟发达国家打交道的话,这种体制的不协调性,或者体制的冲突会更加展现在人们面前。目前的话,这种体制不是那么大的问题,就是因为有香港的缓冲作用。
保留“一国两制”是最最上策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刚才教授非常详尽的说明,香港有它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在全球来说是首创的,而且在过往的一路走来,我们也看到它优越性的体现,无论对国家也好,或者国际上的经济往来也好。如果您的这些顾虑都存在,也已经是有些数字和案例可以证明。现在我们港币和美元还是联系汇率。怎么样才能保住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呢?
陈志武:最好的办法是中国内地也进行一些改革,这样一来的话,中国很快的全方位的实现建立法治国家这样一个目标,如果能做到那一点的话,不管是香港上海还是深圳,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地位就可以比较全面实现。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国家这么大,历史那么悠久,要改变不是一夜半天就能够实现的。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保留“一国两制”是所有选择里面,最最上策。因为继续保留香港的法治,继续让香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存在下去,运作下去,这对于整个全中国、大中华哪个社会都是更好的一个选择。
我们要看到香港之所以在过去四十年,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那么大,背后是有很多具体的原因。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非常担心,美国上周宣布的取消香港特别关税地位等等这些政策出来以后,具体产生的经济影响是不是很大。直接的经济影响是不是很大这是一个方面,更大的方面是会有很多的人重新审视他们怎么样看待香港。外国人继续想留在香港生活,留在香港工作,这些都会带来影响。所以最终如果太多的人重新看待香港以后,即使中央想要改变对于香港的政策,到那个时候可能就已经太晚了。因为到那个时候香港成为另外一个中国的城市,可能已经是一个现实,那个时候再要调整政策,吸引一些外国人,甚至是外国大法官过来都可能会比较难。
香港人更希望的是更多的选择空间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刚才陈教授非常详尽地分析了,在中国的版图上有这样一个“一国两制“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这个地位是很可贵的。您从自己的观察和从经济数据上都可以看到。如果失去“一国两制”金融中心地位的话,一些国际的专业人才,他们会不选择在香港就业生活了,还有资金的外流,这对于国家来说影响可能都是很大的。现在逆全球化这样一个大趋势底下,美国提出这样一个做法,对香港长远影响一定有的。您觉得中央政府应该在经济政策上,如何协助香港,一起来守护“一国两制”的香港呢?
陈志武:其实我觉得从中央的角度看,要改变以前的一些做法。以前每次香港有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甚至只能够想到的就是给香港一些经济上的支持,给香港一些经济上的好处。但是回过头来想想,从九十年代1997年以后到现在,一系列的所谓对香港的经济优惠政策,都只是帮助了香港非常成功的有钱的企业财团,对香港社会的老百姓直接的帮助甚至间接的帮助都不是太多。因为道理很简单,香港以前这么多年,都不存在就业的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香港每年现在都有几十万从菲律宾、印尼、孟加拉还有其他的国家,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请过来的,不管是做菲佣还是其他的私人司机等等,几十万人都来自其他的国家。
我们可能想到香港如果说香港每年让几十万其他国家的人,都到这里来工作的话,香港本身单纯就业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央经济救助的政策到底帮了谁?比如说像最近几年,一直在讨论比较多的,香港、澳门、广东、珠三角、大湾区计划,如果我们去看一些数据,看一些细节,一些大湾区紧急项目到最后确确实实对于香港有钱人到内地做投资,到内地赚更多的钱,已经和以前的香港人来说确确实实有一些帮助,但对于大多数的香港老百姓来说,这些帮助跟他们没太多关系。
所以我觉得,首先要改变的一个思路,不要觉得香港一有问题,那肯定就是经济方面,只要经济上面给一些好处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而是回到更根本的就是,据我的了解,很多的香港人更希望要的是,给他们更多的自在自由选择的空间,而不是什么东西都受到更多的管制。所以留给香港人更多选择的空间,保留他们既往的,就像邓小平说的“马照跑舞照跳”。意思就是香港在“一国两制”之下,至少有五十年香港人的生活不会受影响,他们以前怎么生活的,以前喜欢什么今后继续可以做,他们以前喜欢怎么样生活的,今后继续可以那样子生活。如果能做到那一点的话,即使没有直接的经济上的来自中央的这些帮助,香港不存在就业的问题,所以这个社会在七百万人口左右的情况下,可以生活得蛮好的,而且同时也可以起到继续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更宏伟的目标,香港可以发挥过去四十年一直发挥的桥梁作用和缓冲作用。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教授您已经说到,香港的地位是不可取代,而且香港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最关键的一点,一个城市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人,年轻人看到前景,这个城市才会有活力,你觉得香港年轻人发展融入大湾区是不是一个选择?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感谢陈志武教授的分析,我们都深深体会到在中国版图上有“一国两制”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话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捍卫它保护它。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