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毛孩”日渐增多,“狗奴”和“猫奴”要服侍主子,自然不敢怠慢!去年有公司展开“猫迷”的调查,约千名受访者指每月平均在宠物身上花费1495元,并推算本地宠物市场规模可高达1.5亿元。参考政府统计处数字,截至2018年,全港有约40万只猫狗,即每10户家庭就有1户养猫狗,而渔护署植入芯片及领取牌照的狗只数目的纪录于2022年录得16.8万只,为近5年新高,可见饲养宠物的风气盛行。
▲去年有调查指,主人每月平均在宠物身上花费近1500元。
有在疫情期间投身宠物市场的商家形容,疫情为宠物界带来冲击,现时各界百花齐放。提供狗只寄宿服务的PawradiseLimited在2020年开业,其店主JefferySham本身从事摄影工作,生意受疫情影响时留意到宠物商机,便尝试进军宠物摄影及派对市场,其后转型提供托管服务,成绩令人鼓舞,“业务在约1年间上升近75%,近80%都是客人互相转介而来。”据他留意,疫情前业界一直稳步发展,街上大多是连锁宠物店,惟自疫情开始,“宠物友善”等字眼开始踏入港人生活,“越来越多宠物友善的餐厅和地方,也有大型商场允许宠物内进。”
▲有店主指,旗下宠物托管服务业务在近1年间上升75%。
▲越来越多小店售卖宠物蛋糕。
越来越多商场餐厅允宠物入内
他续说,宠物周边产品更见多元化,如早年流行自家制风干小食,现时已再“进化”至冻干小食,既可保留食材营养,混合水后更可回复处理前的状态,深受欢迎;越来越多小店出售宠物蛋糕等食品,款式多样,曾有商店为宠物派对制作放满狗狗翻糖公仔的4层立体蛋糕,背后商机不容忽视。
宠物保险每年保费约3000元
事实上,去年消委会有就23个投保宠物保险计划作出比较,发现为一只8岁阿拉斯加雪橇犬购买保险的每年保费,由4798港元至1.7万港元不等,相差261%。罗少雄指,宠物医疗费高昂也是主人购买宠物保险的原因之一。
▲近年宠物中医兴起,有狗只接受艾灸疗法。
▲因医疗费高昂,不少宠物主人选择购买保险。
据了解,香港兽医一般医疗诊金连药费约500至800元,若需要进行手术,连同验血、麻醉、住院费等有机会过万元“埋单”;宠物在老年时期容易患上癌症、糖病尿等,也是一笔持续医疗支出。有本地保险平台的理赔数据显示,2022年宠物年均医疗费达6460元,其中9岁以上的宠物年均医疗费为逾万港元。近年香港宠物中医开始普及,据知每次针灸要价约300至400元,也有不少主人愿意为爱宠一试。
香港狗会义务秘书长陈振强指,本地宠物经济过去持续上升,近10年有大财团及行外人看到市场潜力,纷纷加入分一杯羹。他指,疫下更多人饲养猫狗,宠物经济“前所未有地”蓬勃发展,过去3年有许多年轻人看准机遇投身宠物界开店、网上买卖周边商品等,及至通关后有四分一宠物店结业,“我们做了40多年从未见过此境况,有些更是装修期间结业。”他认为,现时业界正处于汰弱留强的阶段。
通关后,香港宠物业也多了竞争对手。内地宠物产业近年蓬勃发展,去年各地区举办了至少30场大型宠物展览,更有城市因宠物数量增加而修订饲养管理的法例。不过,朱雪玲仍对本地宠物业充满信心,她指,近年香港生育率持续下跌,宠物群体日益壮大,而港人普遍追求有质素的宠物用品,也愿意为爱宠消费。
▲内地去年举办了至少30场大型宠物展览。
看好小红书续利好宠物展
朱续指,两地客源及货品不尽相同,如本地宠物主人偏好外国品牌的宠物食品,内地则有国产自家品牌,而香港展览能集合各地产品、内容更丰富多元,无疑提高市场的吸引力。她直言,过去举办展览皆在内地社交平台“小红书”掀起热潮,相信今年有望维持。
Jeffery亦指,早前到泰国参观当地宠物展,发现除了东南亚特色产品,只有零星从其他地区进口的商品。他认为,香港有望继续发挥中枢角色,集百家之大成,吸引来自不同国家的客人,并期望社会能提高人宠共融的概念,进一步推动宠物经济发展。
宠物教育课程受“主子”追捧迎“小阳春”
要跟“毛孩”和谐相处,主人也要培训学习,坊间除了有大量针对猫狗的行为训练,也有各式各样的宠物教育课程涌现,例如按摩治疗、饮食营养,甚至有社区中心提供宠物离世情感支援证书课程,由动物护理专家指导学员如何治瘉悲伤情绪,理解和面对丧失宠物的创伤。
内地市场有机遇料2025年规模达6490亿元
内地宠物大数据平台近日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去年内地城镇猫狗消费市场规模为2793亿元人民币,比2022年的增长减缓,但仍有不少新机遇,例如宠物主人比起传统电商,更多在直播平台购买宠物粮食;有内地投行预期,中国宠物市场的规模将在2025年达至6490亿人民币。
有内地投行发布研究报告,提到2020年中国宠物猫狗数量逾1亿只,预期随着家庭数量的稳定增长和宠物文化的逐步普及,饲养率将持续上升,将为宠物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