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达本胺作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原创化学新药,也是全球首个口服、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通用名:Tucidinosta或Chidamide),基于其独特作用机制可靶向调控血液系统肿瘤以及乳腺癌等实体瘤存在的表观遗传异常,西达本胺已经获批用于淋巴瘤和乳腺癌治疗,实现了从血液恶性肿瘤到实体肿瘤的跨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前研究显示西达本胺在不同瘤种均存在明显的抗肿瘤以及广泛的协同作用,为专家学者开展西达本胺在不同恶性肿瘤的临床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次ASCO会议,西达本胺公布了在肺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尿路上皮癌领域的4项临床研究结果,奏响来自中国的前沿之声,希望给更多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福音。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西达本胺助力免疫化疗,令人鼓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胡毅、王李杰教授团队开展的“一线HDACi联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研究”线上发表,摘要信息如下:
ASCO,Publication
摘要号:e21100
原标题:First-lineHDACiplustislelizumabcombinedwithchemotherapyinadvancedNSCLC
作者:LijieWang,MingGao,WenyuYang,ChunyuWang,TingWang,FangfangJing,JunxunMa,FanZhang,HaitaoTao,YiHu
临床试验信息:ChiCTR2000041542
研究背景
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耐药性仍然是一个挑战。HDAC抑制剂可通过诱导和激活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介导的细胞免疫与PD-1抗体协同作用。替雷利珠单抗是一种抗PD-1单抗,已获批用于治疗NSCLC。本2期研究评估了西达本胺和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NSCLC中的抗肿瘤活性和耐受性。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开放、前瞻性研究。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IIIB-IV期)且未经全身治疗患者入组。EGFR/ALK突变或融合和有症状的脑转移不符合入组条件。患者接受西达本胺20mg每周两次口服,替雷利珠单抗200mgQ3W静脉注射,化疗Q3W(≤4~6个周期)直至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撤回同意或死亡。主要终点是ORR。次要终点包括DCR、PFS、OS和安全性。使用RECISTv1.1评估肿瘤反应。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HDACi(西达本胺)加入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早期乳腺癌:西达本胺再掀新辅助治疗热浪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彩刚教授团队开展的“新辅助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研究”线上发表,摘要信息如下:
摘要号:e12617
原标题:Neoadjuvanttucidinostatcombinedwithchemotherapyforhormonereceptor-positive,HER2-negativebreastcancer
作者:NanNiu,JinqiXue,FangQiu,GuangleiChen,XiGu,GuijinHe,ShuoCao,XiaopengYu,YongqingXu,JianqiaoYin,SijiaHan,YeHan,MeiyueTang,YafeiZhao,RanZheng,XinyuZheng,HongXu,CaigangLiu
临床试验信息:NCT04562311
在HR+/HER2-乳腺癌中,新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低,客观缓解率(ORR)也不高,因此迫切需要更有前景的替代方案。西达本胺与依西美坦联合治疗HR+晚期乳腺癌患者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项MUKDEN05研究旨在评估西达本胺和EC-T化疗方案联合作为II-III期HR+/HER2-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策略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为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符合条件的患者每周两次口服20mg西达本胺(在第1、4、8和11天),服用2周,停药1周。EC-T的剂量和给药方案如下:每3周表柔比星90mg/m2和环磷酰胺600mg/m2,共4个周期,随后每3周多西紫杉醇100mg/m2,共4个周期。主要终点是残余肿瘤负荷指数RCB(residualcancerburden,RCB)0-I的比例,关键的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CR、ORR和安全性。
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共有35例患者入组。27例患者可进行病理学评估。其余8例患者已完成新辅助治疗,等待手术。RCB0-I的比例为37%(95%CI,23.2-53.7%)。ORR为86%(95%CI,70.6-93.7%)。4例患者(15%;95%CI,5.91-32.5%)实现了乳腺组织病理完全缓解(bpCR),1例患者(4%;95%CI,0.67-18.3%)实现了总体病理完全缓解(tpCR)。大多数不良事件(AE)为1级或2级。3/4级AE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1.1%)和血小板减少症(15.8%)。
西达本胺和EC-T的联合方案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临床反应,为早期HR+/HER2-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
晚期软组织肉瘤:“CP”组合相得益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星教授团队开展的“西达本胺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II期临床试验”成功入选壁报展示,摘要信息如下:
ASCO,PosterSession
摘要号:11566(PosterBd#:500)
原标题:AphaseIIclinicaltrialofchidamideincombinationwithtoripalimabinpatientswithadvancedsofttissuesarcoma
作者:XingZhang,RuiqingPeng,QiuzhongPan,BushuXu,DongchunHong,YiQue
临床试验信息:NCT04025931
西达本胺可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并调节宿主免疫反应。本研究报告了西达本胺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软组织肉瘤(STS)患者的初步结果。
这是一项单臂、多中心、开放II期研究,入组患者为经组织学确诊的晚期或转移性肉瘤,且未经过标准治疗或标准治疗失败,但不包括先前HDAC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所有患者每周两次口服30mg西达本胺,并每21天静脉注射特瑞普利单抗240mg,直至出现进展或无法耐受的毒性。主要终点是RECIST1.1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
西达本胺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在晚期STS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晚期尿路上皮癌:“CP”组合再显身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卓炜教授团队开展的“西达本胺联合PD-1抗体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2期研究”线上发表,摘要信息如下:
摘要号:e16563
原标题:Phase2studyofHDACinhibitortucidinostatincombinationwithanti-PD-1antibodyinpatientswithlocallyadvancedormetastaticurothelialcarcinoma
作者:ZhuoweiLiu,LijuanJiang,XiangdongLi,YunlinYe,ZhimingWu,XinAn,YanxiaShi,KaiYao
替雷利珠单抗(一种PD-1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在中国被批准用于在含铂治疗期间/之后进展的PD-L1高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患者。然而,替雷利珠单抗作为单一疗法在UC中的缓解率有限。本研究目的是评估西达本胺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为开放、单中心、Ⅱ期试验。无论PD-L1状态如何,既往以铂类为基础的全身化疗失败的UC患者均被纳入。符合条件患者西达本胺口服30mg每周两次(BIW),及替雷利珠单抗静脉滴注200mg每三周(Q3W),直至发生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主要终点是ORR。次要终点包括PFS、DCR、OS、安全性和耐受性。
从2021年1月-2022年9月,招募了26例患者(中位年龄62岁,范围31-74岁),其中24例根据RECIST1.1标准可评估缓解情况。1例失访,1例因突发脑梗塞退出。在2例患者中观察到完全缓解(CR),8例患者中观察到部分缓解(PR),ORR为41.7%(10/24)。DCR为62.5%。中位PFS为4.6个月。大多数不良事件(AE)为1级或2级。最常见的3级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1.5%、血小板减少11.5%、白细胞减少7.7%、贫血7.7%、厌食症7.7%、肌酐升高3.8%。1例4级免疫肺炎患者永久停药。1例患者因间质性肺炎接受西达本胺维持治疗,未接受免疫治疗。
初步数据表明,西达本胺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是一种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案,在UC中具有可控的安全性。该研究仍在进行中,更新后的结果将在后续公布。
关于微芯生物
凭借自主创建的国际先进的“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发现及早期评价平台”,微芯生物在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性疾病和抗病毒五个重大疾病领域已开发出包括西达本胺(已上市)、西格列他钠(已上市)、西奥罗尼(已进入临床Ⅲ期)和CS12192(Ⅰ期临床试验开展中)在内的多个原创新药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