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入境政策的放宽,人们的出境游热情不断高涨。近期各大签证机构又迎来一波办签热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出行的签证办理量比去年增长1.5倍。但与此同时,因代办签证被骗事件的数量也呈增长态势。
乱象频出不穷
北京白领小卉则是找代办护照商家时被骗了钱。她和朋友约好去泰国玩,准备买机票时才发现护照已过期,就在淘宝上找了加急办理,但对方以“签证护照行业都不走淘宝,是通过出入境管理局内部人员直接加急办理,都是需要打点的”为由,要小卉扫描支付宝二维码进行转账,并表示“不成功全额退款”。然而几天过去,小卉已经联系不上对方了。
“护照不但没办成,还耽误了整个行程,我和朋友都订好酒店和机票了。”小卉坦言,她把经历发到了网上,本意是想给大家提醒,没想到竟然收到了很多相同经历网友的留言。“很多人都被这个套路骗了钱,不止是在淘宝,还有小红书、闲鱼等各种平台。我当时着急去玩,所以冲昏了头脑,现在想,就不应该脱离平台通过第三方进行支付。”
然而,也有一些机构或者个人借此利用办签信息差,通过不法手段获取流量欺骗消费者。此前还有媒体报道过,签证代办机构因送签材料造假、送“简化材料”等违规操作,导致消费者被终止签证的案例。
社交平台上能够看到,这类事件层出不穷。某网友就发文,称其在某旅游平台购买了第三方日本单次签证产品,发现这个第三方旅行社竟然两头骗,一面虚假上传签证办理进度,没办成签证却对平台讲已出签,一面又对用户说其条件不满足被领馆撤回,让消费者自己找领馆取回护照。
这些套路需警惕
业内人士表示,签证产品的履约能力及合规性非常重要,是保证消费者顺利出境的第一道防线。现在业内普遍存在几类办签套路。其一,低价引流。一些网站上的办签服务价格极低,但消费者一旦购买就会发现,对方会在办签环节设置“陷阱”,比如收取所谓的高危保证金、材料简化费、临时加急费等额外费用,后续费用远高于正常的市场价。
其二,虚假套餐。部分办签公司在线销售低价优惠办签套餐,但实际产品附带高门槛的限定条件,比如“限定企业法人”,或设置无法获取的办签材料。更有甚者,消费者在下单后才被告知套餐无法办理,客服借此引导消费者交付其他高金额套餐。
其三,夸大宣传。为吸引消费者,不少办签公司会以“快速出签”“低价加急办签”为噱头,但实际产品说明与浏览页面文字不符合。比如页面展示价格低于领馆价,但仔细阅读后才发现该产品仅为代预约服务;还有诸如浏览页面上写明“1个工作日出签”,详情页却标注“6~10个工作日出签”等情况。
还有机构宣称其与使馆关系好,能够“100%出签”。但实际上,各国使领馆签证官会有严格的考核,是否给签证取决于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如果代办机构声称能“100%出签”“保过”,那么大概率存在欺诈嫌疑。
其四,“拒签退款”存误导。一些代办机构宣传“拒签就退款”,误导消费者认为被拒签后也能返还费用,但消费者在仔细阅读详情页面后就能发现还标注了限定条件。比如某平台售卖的签证产品,页面标注拒签可退,下拉细则里却写明只退600元。
业内人士表示,签证申请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建议申请人在选择中介时一定仔细查看产品费用包含项、条款等,并提前与签证顾问进行充分沟通,让对方了解具体情况并评估过签率,之后再决定是否递签。因为“一旦拒签,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签证的申请”。
此外,如果消费者计划自己办理签证,也应提前查阅官方网站并咨询专业人士。如需找中介办理,要选择正规的、具有合法资质及良好信誉的代理机构并签订合同,切勿轻信所谓的快捷办理途径。同时,注意留存发票、收据等支付凭证,便于后期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