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与斯金纳的观点,按照考题的频率来看,会在陕西特岗考试、普通教师招聘中考察到概念、例子、实验、关系等单项选择题。特别在特岗考试中基本每年都会考察到这两个知识点。由此可见此模块知识点是比较重要的,但是考生却往往区分不清楚,因此备考此知识点时会比较头疼;今天我们一起总结关于斯金纳和巴普洛夫的观点,便于大家清晰的区分此知识点。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人观点的不同之处。
二、巴普洛夫与斯金纳观点区分
(一)巴普洛夫观点
1.巴普洛夫人物介绍:
巴甫洛夫,前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3.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本能。比如:蜘蛛结网、人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
(2)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比如: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看到柠檬流口水。
根据刺激的特性不同,又可以将条件反射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4.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物理性的刺激指实实在在的事物,如声音、光、电、味等。
考查:①例子:看到白大褂的医生感觉害怕、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小狗听到主人喊它的名字跑过来;②成语或词汇:望梅生津、杯弓蛇影、望而生畏。
(2)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内心语言、特殊的符号等。
考查:①例子:听到柠檬一词就流口水、看到警示牌停车;②成语或词汇:谈梅生津、谈虎色变、画饼充饥、闻风丧胆。
第一信号系统是一种具体的反应,而第二信号系统是一种抽象的反应。
4.获得和消退
(1)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2)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5.刺激泛化与分化
(1)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关键词:分不清楚、混淆等。
考查:①实验:分不清楚70分贝的声音和100分贝的声音;②成语:杯弓蛇影;③教育:总写错银和很;或者在语文课上很认真,在数学课上也很认真。
(2)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关键词:分的清楚、认识、辨别等。
考查:①实验:分的清楚70分贝的声音和100分贝的声音;②生活:认识大狗和小狗;③教育:能辨别上和下,大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