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蓝瓦,片片祈年。奉天承好运,所求皆所愿。”马来西亚来华留学生林芊吟在游览完天坛后,将自己的感受发布在了社交媒体平台上。
得益于“一带一路”奖学金,林芊吟从马来西亚飞抵中国,来到北京交通大学学习物流管理专业。在中国的这一年半,她不仅感受到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亲身体验了多元的中国文化。
从小与中国文化结缘
2023年夏天,林芊吟前往西安的北院门,探访郑和留下的印迹。在明朝,郑和7次下西洋,5次驻节马六甲,奏响了中马贸易往来和文化融合的大乐章。“我在上小学时就知道郑和,他对于我们马来西亚尤其是马六甲港口,贡献非常大。”在林芊吟眼中,郑和是一个“指路人”,带给马来西亚的是和谐而非对立,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近代,爱国侨领黄乃裳率领华人开垦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诗巫地区,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诗巫,便是林芊吟的家乡。
“黄乃裳先生来自福州,他来到我们这边开垦,种植农作物,发展经济。我的中学是一个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学校。”林芊吟说。
先辈们开拓的同时,也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诗巫地区的大地上,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林芊吟自小便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是林芊吟非常喜欢的一首古诗词,她觉得,诗词神奇的地方,在于用短短几行文字,把读者带到一个新的意境,而她总能从诗词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除了古诗词,林芊吟经常观看中国的电视剧、综艺节目,并通过这些影视作品了解中国。林芊吟回忆,很久之前,《西游记》《红楼梦》等电视剧就进入了马来西亚大众的视野,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在林芊吟家乡,《甄嬛传》非常受欢迎,而她也是通过这部电视剧了解到很多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其实,在十六七岁时,林芊吟便有了到中国留学的想法。
“一带一路”托起梦想
2023年是中马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2023年3月,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访问中国,访问期间,双方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
据中方统计,2023年前10个月,中马双边贸易总值为1557.3亿美元,占同期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的20.8%。2022年,中国对马来西亚各类投资达125亿美元。
马中关丹产业园,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吉隆坡地铁二号线……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马来西亚合作共建了很多项目,为马来西亚交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林芊吟发现,这些年中国的一些新技术被带到了马来西亚,例如跨境电商,这也改变了林芊吟和很多马来西亚人的购物与生活方式,“马来西亚有一个购物网站叫‘来赞达’,很多货物都是从中国商家那边来的,还有一个电商平台叫‘虾皮’,大家会通过这两个购物平台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林芊吟感受到了跨境电商带来的便利,也看到了马来西亚在物流方面与中国存在的差距。在“一带一路”奖学金支持下,林芊吟于2022年来到北京学习物流管理专业,她希望,学有所成后,将所学的知识带回马来西亚,为家乡物流发展作出贡献。近些年来,也有很多像林芊吟一样的外国青年,依托“一带一路”奖学金的帮助,到中国开启追梦之旅。
林芊吟还惊叹于中国交通的便利程度,地铁四通八达、共享单车随处可见,在北京,坐公交、地铁就能到达你想去的目的地,“北京在科技进步的同时,还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一些古代建筑和胡同等保存得很好,可以看得出来,中国人非常注重文化传承”。
学习之余,林芊吟走过不同城市的大街小巷,欣赏着各地的风土人情,她发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远远超过她的想象。
林芊吟喜欢古建筑,尤其对北京故宫很感兴趣。此前,林芊吟在《甄嬛传》里看到过故宫的模样,对故宫的建筑设计萌生了好奇。来到故宫,林芊吟被深深震撼,“很多马来西亚人来到北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能否预约故宫的门票,到了故宫,自己亲眼看的时候,才发现那种震撼,真的是跟电视剧中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做中国文化传播使者
现在,有很多马来西亚的同学向林芊吟咨询来中国留学事宜。在林芊吟的影响下,她的弟弟同样选择来到中国留学,目前在北京交通大学学习电气工程专业。
“‘一带一路’发展得越来越好,对我们年轻人来说会带来更多的机会。”未来,林芊吟打算继续留在北京读研究生,她希望多去体验感悟中国文化,成为中马两国交流的使者,向更多海外年轻人“种草”中国和中国文化。
林芊吟在学校会参加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包括茶文化、中国菜品尝等,作为马来西亚留学北京学生会主席,林芊吟希望让更多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感知中国文化的底蕴,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她的家乡。
林芊吟觉得,想要弘扬一种文化,也可以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来带动,所以她拍了很多视频,让外国人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大家去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对于我们大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海上丝绸之路绵延不断、贯通古今,成为文明互鉴、对话的桥梁。2024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更多如林芊吟一样的青年将继续书写友好交流与追逐梦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