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玮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全国著名运动创伤康复专家,长期从事运动员健康及运动损伤康复工作。对疑难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康复有丰富经验。现任中国健康促进教育委员会运动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运动医学会常委暨运动防护专科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及运动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及运动康复专业教育学组组长,世界运动防护协会委员。
后来在各大康复论坛上也相继见到了教授的身影,慢慢的了解到了教授的经历,极具代表性,便向教授发出《我是康复人》栏目的采访邀约,给更多的康复人传递行业理念。
有人说,世上所有甘之如饴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
正因为矫玮教授的坚持与热爱,才有了今天的“运动康复”专业,也使她成为建设和推动我国运动康复事业的带头人。
运动康复,是矫玮教授在2004年亲自向教育部写了三次申请来创设的一个目录外专业,最初叫做运动健康与康复。一方面计划为北京奥运会做人才培养准备,另一方面基于矫玮教授自己的切身感受,觉得康复可以帮到很多人,是人人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
精彩片段
体育院校开展运动康复专业有什么核心优势?
目前国内的体育院校、医学院校以及师范类或者是综合类的院校已经开展运动康复专业了。
世界物理治疗联盟的主席曾说过,实际上我们的物理治疗大概至少有80%的内容是通过主动的运动手段完成的,而其它治疗方法不会超过20%。所以绝大部分的治疗都是用运动的方法来完成的,那么体育领域的人来做康复,无论是从学校的背景,师资的背景,理论的准备,设备的准备,哪个方面来说都更加具有优势。
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有什么独到方式?
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康复是一份需要与人交流的工作,良好的沟通才能抓住病患的问题,这是基本功。同时它又需要团队协作来完成的,要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方案、最好的技术等。比能做到的再多做一点,才能够进步。
我会要求每个学生都会治病,要想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人,具备成为专家的潜质,就必须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
“如果你是矫玮教授的学生,但是你不会治病,你最好别说你是我的学生!”实际上我的学生们真的都会治病,这一点让我特别自豪。
运动康复中心和理疗中心的区别?
很多人把理疗等同于康复或者运动康复,实际上是不对的,理疗只是康复里的一部分,所占比例不足20%。
康复的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是把患者已经低下的功能缺损,或者是减低给恢复到正常水平。
功能怎么才能提高呢?在这有一个生物进化公理,就是用进废退,要在无痛的状态下以一个非常合理的动作模式来纠正它。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康复师只是指导别人训练,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个负荷下去了,患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的人是做不了最好的康复师的,一定要自己先去体验。把代谢增强起来,消除疼痛,消除黏连,加速愈合是理疗中心的工作。把功能提高,把抑制的肌肉激活是运动康复中心的工作。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康复内容。
对于参加工作的治疗师,应从哪些渠道去培养?
康复是需要有职业教育背景才能从事的,但是我国的康复人才特别稀缺,所以也会从其它渠道转过来一批人,比如北京卫健委,现在有一批护士在培训,以后他们也会加入到康复治疗师的行业。
先把所学内容应用到,再去学一些技术和方法,这个时候就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工作之中了。就像我们大家都会参加一些新技术的讲座,有的时候听完基本原理,就能融入到知识体系、技术体系、治疗体系中。
抒坦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每周五都会有一个学术或者说是技术的交流,这也是一种教育的延续。对于学生来讲,它是第二课堂;对于毕业的学生来讲,大家可以在这交流技术、理念或者遇到的问题。
再有,抒坦也会向我咨询一些患者的解决方案,发现这些患者对于治疗师来讲是很有挑战的一些患者。比如腰疼的患者,有可能他已经走遍北京,走遍全国都没找到一个针对自己很有疗效的方法,这个时候就要从运动康复的领域去解决。
您作为这个行业里面的资深人士,在学校在医院在康复中心均有工作,不同的机构,它的患者在疾病上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差异?
竞技体育这方面,慢性的伤痛比较多,表现在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过后,不仅要及时解决还要做好防护工作。按照一般的正常人的标准,他们都是健康的,已经达到基本康复水平之上的人。实际上治疗难度非常大,功能、协调、神经肌肉的控制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
对于医院来说,怎么从伤痛的状态变成不痛,能完成日常生活,这是一般医院的这个要求的。
对于运动康复中心来说,现在普通患者也很多了,比如说工作人群的腰疼,颈疼。再有另一批就是运动爱好者,比如说跑步,篮球、足球等各种球类爱好者运动之中也会出现伤痛,这些人也想得到高品质的保障,就会求助运动康复中心。
治疗师会划分出自己的专攻领域吗?
您认知的我国康复人才现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我们全国康复教育委会在8月份刚开了一个常委会议,大家也都在讨论,说发现各个科现在都开始逐渐的来了解和重视康复了。比如像有一些医院的骨科,自己成立了一个小组,承接手术后的康复。现在我们这个康复的这整体现状是什么?就是全国整体科班出身的康复人才毕竟是少的,然后现在全国需求是30万-50万人,如果一年才毕业几千人,几十年的人才都不够用。首先基数很小,人才不够用。
再者就是这些从业人员需要进行一些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训,拔尖人才还是比较少的。
我觉得主要是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这些方面也说明什么呢?就是大家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非常有用的专业人才,也有一个广泛的成为专家的一个途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努力把康复做的更专更精更高水平。
面对康复人才短缺、康复教育待完善的困境有什么好的突破口?
现在大家都是通过继续教育来完成的。比如像我们北京康复医学会,今年也是又申请了一个国家级的集体项目,就是PNF方面的。
康复师还有一个途径是主攻不同的部位,比如说先把下肢研究好,以后就可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在国际上足踝就是一个专科,膝也是能够很快上手的途径。
·直·播·互·动·
什么样的病应该去首选康复呢?
矫玮教授
另外就是运动康复,很多人运动完会疼;还有人平时不疼,比如跑步,三公里、五公里不疼,七公里的时候就疼了。
所有有疼、有一些功能障碍或完不成任务时,就要首选康复了。
现在国外的一个观点,有一些不太急的手术,比如没有神经刺激症状的手术,没有大小便失禁、肩盘突出的症状,都应该首选康复,无法治疗再进行手术。越来越成为一个共识了。
运动康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何呢?
从北京体育大学来说,它是就业率最好的一个专业,达到了96%以上,其他的可能是因为想要出国等想法在等待中。所以几乎还没毕业,大家就已经找到了相应的工作。
康复治疗师的初中级考试叫水平考试,不叫资质考试,并不是说一定要有这个考试才能到医院工作,也没有规定什么样的人才能考。
康复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美国之前是通过医生转诊到康复室,康复治疗师做什么医生是不用说的。现在美国有了物理治疗DPT的学历教育,这部分人就可以独立开展了。看看国外的发展,就会有信心。
在体育行业里面有一个运动防护师的职业,请教授给大家普及一下?
在运动医学会下有个运动防护专科委员会,李国平教授任主任委员,我担任秘书长,还有一些其他委员共同参与,在国务院的行业大典上有了这个名字。
随着运动康复的发展,运动康复应该治有伤有病的患者;还有一部分人是以预防、运动损伤现场处理工作为主,就应该是运动防护师了。比如从高处落下来有脑震荡,即使是在国家队里,很多处理都是有问题的,都需要教育的。
像中暑、休克、急性损伤、扭伤等等,或者脱位的现场处理,这些都是运动防护师的责任。还有就是有的人跑步老是受伤,给他做一套这种损伤的预防方案,也是运动防护师的责任。所以运动防护师有它独特的应用领域和这个和它起的作用。
有个好消息,9月份就要开始在北京体育大学来做运动防护师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了。
工作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的,像中小学体育教师,他们都应该学运动防护,所以这个运动防护师还是要开展起来的。
运动康复用的比较多的治疗方法或技术有哪些呢?
首先要学会的是Therapeuticexercise,就是治疗性的运动,从理论到治疗上都会使用。举个例子,比如说腰疼,大家都知道开始时要把关节恢复到正常,然后才是运动,这部分很重要,这里面还有一个是神经肌肉,有时候它的稳定不好,神经肌肉之间的联系、神经肌肉之间的控制有问题。这一类怎么去训练?神经肌肉的控制训练就应该要了解。
再有就是PNF(Proprioceptor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这些都是属于主动疗法。
还有一个是手法治疗,比如关节松动术。
要把运动治疗和手法治疗结合起来,就能逐渐地得深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运动康复的基础,除了肌肉、关节的了解,还有哪些?
还要有运动链的认识,这才是运动康复,它不是局部的。比如说踝关节有些伤,是由于膝关节不稳引起来,膝关节很多的伤是由踝关节太死了固定造成。所以它这个部分怎么来了解?就要有整体观。这种整体观并不是哪疼就治哪,它是一个整体的一个治疗,所以要懂得稳定的机制,运动链的机制。这样才会了解得更全面,就不会只盯着局部来治了。
关节有少量积液,略微疼痛,但是热身跑一会儿就不疼了,那么可以继续跑步吗?
这一定有关节的滑膜炎,要治,伴随着疼,那更是伤痛,我建议赶快去运动康复中心来治。有可能是局部的关节内的滑膜炎,没有发炎不会出积液,可以是半月板刺激的滑膜出积液,也可以是软骨刺激的出积液,还可以是关节的不合槽运动等等。一定要把机制找到了,不能把疼当唯一的指标,开始的时候疼,活动活动不疼了,但是积液还在出啊。出的积液和平时正常的积液成分是不一样的,会损害关节软骨,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滑膜炎本身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所以一定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