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Michael,2018fall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就读材料科学的硕士,目前在一所常春藤学校读同专业博士。我的研究生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对学业,甚至未来职业的规划。对我来说,在华大读研是很受益也很重要的一段经历。
今天,很荣幸受指南者的邀请,在这里和大家谈一谈华大材料系研究生项目,以及研究生留学过程中我所经历的、体会的、学习的和受影响的那些事儿。
学校与项目介绍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坐落于美丽的“翡翠之城”——西雅图。这个城市不仅有优美的风景和环境,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众多传统或者新兴互联网公司的总部。例如耳熟能详的亚马逊、微软、波音、星巴克、Costco、T-Mobile、Nordstrom、Expedia等等,如果对科研感兴趣,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了解一下。其他大厂,例如facebook、google也在此处设有不小的办公基地。
由于地理优势,华盛顿大学与上述公司有着许多合作机会,包括学术上的和工业上的。同时作为美国西北部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这些公司非常乐于在华盛顿大学招收毕业生。顺便补充一下,虽然微软、亚马逊、Facebook等看起来是互联网公司,但是它们也有大量硬件和设备的研发岗位,它们更应该看做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司,即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一定程度的需要。
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小伙伴应该清楚,材料系的分支类别特别多。每一个分支之间的差别有的时候甚至比材料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差别还要大。华盛顿大学作为一个规模较大的综合类大学,你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你所感兴趣的分支,不论是生物材料,还是DFT。
近年来,华盛顿大学材料系更是大量招聘了不少新教授,更有效地丰富和涵盖了材料学科各分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3D打印技术,薄膜材料,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二维材料,新能源电池等)的研究门类。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关于材料研究的分支对应的指导老师未必隶属于材料系(例如有航天航空系的教授研究复合材料,也有化学系的教授研究计算材料),但是材料系研究生院允许学生跟随外系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这样的弹性政策允许学生更好地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研究生毕业有两种选择,一为Non-thesis,二为thesis。但是对于有志读博的同学,thesis并不是必须的。我身边的同学有很多人选择了non-thesis但同样被很多优秀的甚至藤校的PhD项目录取。
就业和学校配套设施
如研究生项目的名字所示,该项目的本意是培养应用型材料学人才,因此就业是很多人必须考虑的内容。
与此同时,西雅图当地也有很多服务于大厂的小公司,例如为波音提供原材料的各种小型科技公司,也会释放出许多招聘信息。在西雅图的你则在此时拥有了天时地利的极佳条件。
补充一个我从特殊渠道获得的消息,许多大厂,尤其是西雅图当地的大厂,华盛顿大学的招聘会拥有最高优先权重,即使通过公司内部员工内推的优先级都要排到校招的后面。而华盛顿大学的校园招聘是属于华盛顿大学学生的特殊福利。华大的校园招聘只允许本校的学生参与,甚至连Tacoma和Bothell校区的学生都无权参与。学校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指导资源。工学院有专门的学生服务部门免费提供学生文书修改,简历修改和模拟面试服务,帮助学生在申请工作以前做好准备。
就读体验
学术
对于有志读博的同学,美国的研究生学历也是一个极好的加分项,或者说是一个很好的跳板。除了学校知名度相对较高以外,你也更容易取得较好的分数,拥有更可信的推荐信(很多海外博士组遇到国内老师的推荐信通常是不怎么看的)和更多接触行业大牛、前沿研究成果的机会。
视野
出国读研,或者出国这一行为本身,都是一个很好的拓展视野的机会。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生活环境来到一个全新的氛围中,我们一边适应着环境的变化,一边也会自发地观察社会文化的不同。这一过程有助于个人拓宽自己的视野和建立更完整的世界观。
走出去你会发现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你会发现中世纪的艺术有它独有的魅力和冲击力;你会发现原来在国外也有相媲美于唐诗宋词一样优美的诗歌;你会发现有些你认为专属于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其实在其他文化中也有不同形式的体现。即使我们只将目光聚焦于自己的专业,你也会发现一些国外对于自己研究方向的新思路,甚至可以对你产生新的启发。
职业规划
严格来说,在读研究生之前,我并没有仔细思考过我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本科毕业后,我见到身边有朋友决心读博,但是我知道这个过程非常具有挑战性;我身边有朋友决定转行计算机,疯狂地刷题,但是我也知道这个行业竞争极为惨烈;我有朋友立即工作,拿着算不得高收入的工资,过着似乎有些不够满意的小日子。
但是在美读研的过程中,我的思路和对未来的规划逐渐清晰。在研究生阶段,我学习了更多的专业课程和对材料专业有了更丰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加上美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的亲密和平等,我也有机会和很多老师讨论沟通,寻求他们的建议和对我心中迷茫的解答。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我逐渐意识到我对这一专业还有许多内容不了解,还有许多有意思的方向值得探索和研究,而我非常乐意成为探索这一学科的排头兵之一。于是我下定决心决定申请博士而非立即进入社会参与工作。与此同时,由于我在研究生期间还算优秀的成绩以及系统的科研学术培养,我的博士申请过程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甚至拿到了几所大牛的PhDoffer。
可以说,研究生经历真真实实地改变了我的人生和职业规划,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至少未来五年的生活。这一切都是我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但同时,离开了我上述读研所能带来的影响中的任何一点,都不一定能有如今的自己。
对于其他人,它可以是一个人最后的最高学历,也可以是一个人参与更深入学术研究生活的过渡;它可以是一次遵从本心,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专业的机会,也可以是一次静下心反思审视自己的良机。这个过程可能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但是机会往往就存在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