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我自己来回几趟得跑200公里啊!真是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近日,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郑栅子村村民李林珍拿到了报销的药费后,感激地对工作人员说。
李林珍的受益,源于怀柔区去年12月起面向全区17.8万农民推出的“足不出村”办政务专项改革,通过代办、网办等形式,实现101个涉农事项村级全程免费代办。专项改革实施以来,全区共办理事项2.1万件,农民少跑路8万多公里,群众纷纷点赞。
向“痛点”开刀,让农民享受优质政务服务
近两年,北京市着力推进基层治理的有效性,从“放管服”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取得了良好成效。怀柔区率先实施的“足不出村”办政务专项改革,又有着怎样的初衷?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优化为农民提供的政务服务,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农民在享受政务服务上还存在着‘一远三低’的四个痛点。”怀柔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杜丹总结认为,一是距离远,怀柔多山区,农民距镇政务服务中心近的也要三五公里,远的超过40公里,即便是“最多跑一次”,农民跑的距离也太远了;二是收入低,不少农民没有私家车,即便有辆车,往返的支出也在农民考虑的节约范围内;
三是技能低,主要是农民操作电脑办理政务事项的水平普遍偏低;四是对政策理解度低,在事项办理过程中所带证件往往不全,填表或表述不准,易造成往返多跑。
向“痛点”开刀,为农民提供更优服务,怀柔区说干就干。以“允许代办是常态、不能代办是特例”为原则,以社保、民政、残联、农机等高频民生事项为重点,采取“一查三会”的形式,怀柔确定推出“足不出村”办政务事项清单,一共101个事项。
具体来说,“一查”是指对涉农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将有关部门要求农民亲自办理和允许代办的事项,分别列单。“三会”分别是主管人员工作会、法律程序研讨会、事项确定发布会。其中,法律程序研讨会是最鲜明的一项创新。
代办员“不打烊”,“三棒接力”一次办好
有了办事清单,只是第一步。这些事具体由谁来办?怀柔区把目光盯在了村级组织中“吃官饭”的村干部、各类协管员和辅助人员上。
如今,在区政府的统筹整合下,各村的劳动保障协管员、残疾人专职委员、养老助残员、计生专干等人员成了村民的代办员。目前,全区已打造覆盖16个镇街、316个村(社区),共1508名代办员和896名网办员的办事队伍。
“应该说,‘三棒接力’的办事流程,充分发挥了各级力量,帮助村民办事就近跑、跑一次,甚至跑零次,实现了由‘农民跑路’向‘代办替跑’的转变。”杜丹表示。
全程帮暖民心,“高效型”政务将持续提升
“足不出村”办政务专项改革实施以来,为农民群众带来哪些方便?基层服务效率提高了多少?还是要群众发言,用实事说话。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全国不少地方的乡村都建立了村(社区)政务服务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村级服务站并没有真正运行起来,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明显,以至于像王井权这样的群众不得不“跑远腿”“多跑腿”。“足不出村”办政务专项改革的实施则促进了村级服务站由“办事松散”到“代办规范”的转变,真正激活了村级服务站的作用。实施至今,全区316个服务站共代办了2.1万多件,人均代办14件,村民把服务站亲切称为“便民之家”。
“同时,我们还将探索属地内就近能办、全区通办改革试点,让农民在居住地、务工地即可办理一批事项,不用回到户籍所在地,实现15分钟生活圈内即可办理,最大限度地方便百姓。”杜丹说。(张佳玮记者芦晓春)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