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的原因确实很复杂,我们国家的对外劳务合作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援外项目、对外承包工程里衍生出来的业务,过去规定,凡是外派劳务人员必须持因公护照,比较好管理。自从2004年改持因私护照之后,一些配套政策及法规没有跟上,造成了监管缺位。一些地方将外派劳务当做经济发动机,也推动了非法劳务机构的产生。而随着整顿行动的展开,对这些地区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面对曾经混乱无序、纠纷频发的外派劳务市场,2008年9月,东海县委县政府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停止外派劳务业务,清理所有非法外派劳务中介。
“这个也给我们对外劳务工作提出了很多的思考,划了很多的问号,就说你这个海外劳务还能不能做?应该怎么做?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关永健告诉记者,外派劳务每年给东海人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有近10亿元,据他们测算,全县的适龄劳动力还有40多万人。全面停止外派劳务,无疑增加了东海县的就业压力。
“怎么样既能保证他的收入,保证他能够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下去外出务工,那么同时我们政府又怎么样能够规范他的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彻底清理非法中介之后,2009年2月,东海县恢复了外派劳务经营。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劳务纠纷,东海县建立了统一的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并创立了“报名集中、招收集中、培训集中”的管理模式。
东海县出国务工人员集体宣誓:“我宣誓,我要用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
在新成立的东海县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即将前往阿尔及利亚的50多名务工人员进行培训。据介绍,像这样的培训班已经举办了十期。而在另一个教室里,一群来自东海周边乡镇的女工正在接受缝纫技能的培训。
培训班负责人:“所有的培训都是免费的,准备送到毛里求斯工作。”
在东海县外派劳务服务中心我们看到,招工细则、出国务工流程、收费标准等信息全都可以公开查询,务工人员还可以与用工企业面对面的沟通,彻底避免了过去中介层层转包加价的弊端。东海县外经贸局局长苗传林告诉我们,今年初到现在,全县新增外派劳务人数2200人,没有发生一起涉及新派出人员的劳务纠纷。
出国劳务人员:“原来外面的公司他不正规,他收费太高了,现在那个,那些不正规公司都取缔了嘛,都是走这里面,这里面有保障了嘛,走这里面可以挣到钱。”
商务部合作司权益保护处处长苏予告诉我们,在对专项行动的成果进行总结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苏予:“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外劳务合作没有一个专门的法律,这样的话,管理起来主要依靠部门规章,那么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和非法中介的这种非法中介和劳务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都不足。”
为了促进和规范对外劳务合作的健康发展,目前商务部已经拟定了《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草案,主要内容包括:统一对外派遣渠道,统一政策、统一管理;明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职责分工;严格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资质管理,提高资格标准,淘汰不合格企业;强化外派劳务培训,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素质;规范经营秩序,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设立外派劳务援助机构,加强权益保护;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等。
苏予:“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准备近期上报国务院争取年内出台,从而更加规范地管理我们对外劳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