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阶段出国留学的利与弊

召集人:丁伟,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原文化部副部长

主持人: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王欢: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

倪闽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雷鸣强: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刘慕仁: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委

张云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

中小学阶段出国留学合适吗?

甲方:中小学阶段出国留学好处多

王欢委员:《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部分家长选择低龄留学,让孩子在国外读高中,甚至初中、小学。近些年,低龄留学有着明显上升的趋势。有媒体报道,英国私校国际学生超过在校学生的四成,其中大部分的海外寄宿学生来自中国。可见,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在中小学阶段送孩子出国留学。

目前,随着各国之间文化传播速度的加快,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任何国家、民族、机构和个人都要面临这一时代特征所提出的挑战。面对开放的世界和多元的思想文化,如何了解异域文化,发扬本国文化,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我认为中小学阶段出国留学有以下优势:

提升个人能力。环境适应力(承压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审视能力)、学习能力(以学习兴趣为主)显著提高。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征,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并易形成长期记忆。同时,低龄学生在语言学习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能够较快适应非母语的语言环境。中小学留学生尤其是中学阶段留学生,大部分独自在异国学习生活,这就需要较强的自理能力与基本的家务能力。例如,打扫房间、缴纳生活费用、洗衣做饭等,这充分锻炼了留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提升社会能力。出国留学有利于发展团队能力、交际能力、批判能力、宽容、移情能力。中小学生的思维一般还未形成定式,在此阶段接受不同文化的教育、体验不同文化环境的生活,走出“舒适圈”,从而培养思维的多样性与创造力的多元性。中西方人们的思维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中小学阶段孩子思维还未形成固化模式,可塑性较强。通过与他国学生交流共事可以产生不同思维的碰撞,能够了解彼此思维方式下的优势与不足,使孩子既保持自身的特性,又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一举多得。留学生常与不同国家的学生相处、交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见识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用开放、平等的眼光看世界,这十分有利于培养孩子全球化的视野和更加全面化的世界观。北京大学“低龄留学与高中教育国际化”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出国留学的投资思维正在向消费思维转变,“培养国际视野”和“体验异国生活文化”是高中学生及其家庭选择出国留学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

朱永新常委:刚刚读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助理总干事唐虔的新著《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其中谈到19世纪清廷的“幼童留美”。从1872年开始,由容闳倡议,在重臣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史称“幼童留美”。他祖父的堂叔唐绍仪就是其中之一,里面还有一位幼童唐国安,也来自唐家湾,后来是创办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唐绍仪留美7年,念完中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直到1881年清廷将当年的这120个幼童悉数召回。回国后唐绍仪的才干颇得袁世凯赏识,孙中山对这位同乡也非常敬重。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唐绍仪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卸任中华民国内阁总理之后,唐绍仪曾经任中山县县长。毛泽东同志曾经几次公开拿“唐绍仪当了总理再当县长”的例子教育干部要能上能下。这是一个小留学生成功的案例。

清朝小留学生回国后总体出类拔萃。电报、船政、机器,乃至政界、军界、知识界、实业界,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且一些人成为我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成为教育、文学、法律、外交、政治界的名流。像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天津大学(时称北洋大学)第一任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第一个被允许在美国执业的华人律师张康仁,美国纽约著名的布鲁克林大桥的主要建造者、华人工程师郑廷襄,交通大学创始人梁如浩,宋庆龄的姨夫——后来将宋氏三姐妹带出国的温秉忠,这些中国近代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出自留美幼童。

乙方:中小学阶段出国留学弊端大

雷鸣强委员:唐绍仪是特殊孩子、特殊家庭,是“个案”,不是“范例”。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中国的家庭和孩子来说,出国常常弊大于利(此处普通孩子是指自理能力一般、外语水平一般、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

普通孩子过早出国学习,对孩子个体而言有以下弊端:远离亲情、孤独成长,容易形成自闭性格;放弃国内扎实的基础教育,有点儿得不偿失;过早承受独立生活的压力,容易出现挫败感;过早面对文化冲突的迷茫,容易成为“香蕉人”;多数人难以成为国外学习的佼佼者,可能落入平庸。

普通家庭的孩子过早地出国学习,对家庭也有很大的弊端:天伦亲情和谐难;高额费用筹措难;望子成龙圆梦难;天各一方团圆难。

普通家庭的孩子过早出国学习,对国家来说也有很多的弊端:教育消费的损失;人才智力可能流失;文化认同的“香蕉人现象”可能会突出;大量在国外学习不成功的学生回国,难以安排后续学习教育。

刘慕仁常委:中小学生出国留学得不到充分的亲情陪伴。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父母中可以有一个出去陪学;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家庭,父母都离不开,只能让孩子孤独地待在国外,造成孩子长期缺乏亲情陪伴,感受不到父爱或母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孩子年纪小,自律性差、是非判断力弱,缺乏亲人照料很容易犯错误。

中小学生出国留学得不到中华文化教育。家长送孩子出去读中小学,自然也就希望孩子在外面读大学,否则孩子回国能否考上大学都是问题。结果造成在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接触和接受的都是国外的文化,失去了接受中华文化教育的机会,使得孩子成了“香蕉人”,回国后很难融入社会,甚至和父母都会产生文化冲突。

中小学生出国留学失去了和国内同伴建立感情和友谊的机会。在人生中,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同学的感情和友谊是最难忘、最深厚的。中小学开始就在国外留学,基本上在国内就没有同学,因此失去了重要的人脉关系。良好的人脉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小学就出去留学对今后在国内发展事业所能起到的帮助作用也非常有限。

张云勇委员:孩子在国外,如果语言不过关,学习起来就非常吃力,很可能掌握不好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就很得不偿失,花了大价钱,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现在要了解国外,扩大视野,不出国也可以。比如把发达国家的好经验、好师资、好方法、好课程引进来办国际学校或者办中西结合的学校;比如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把中国的学校和国外的学校联合起来,共享交流。这样又很经济又不怎么花钱,学生可以和父母亲在一起,和祖国的文化在一起,可以培养亲情,形成中国芯;还可以学习世界的经验,形成国际的眼光。

中小学生出国留学有利有弊不宜过早,也要因人而异

雷鸣强委员:我们不能不论对象一味地反对过早留学,少数家庭少数孩子出国留学确有好处,关键在于孩子自身和他们的家庭,能够把出国留学的弊端用另外的方式很好地消除。我们承认,出国学习对于部分孩子还是有利的。对于家庭有条件、学生自理能力强、外语好、心理素质较好的可以送到国外去学习。对孩子个人的利有:逃离应试,回避竞争;增长见识,扩大视野;促进自立,学会生活;兼识中外,宽广开阔。

因为国外的基础教育总体比中国差,而国外的高等教育还是要比中国好一些。如果孩子在中国读基础教育,然后在国外读高等教育,这样扎实的基础,加上国外教育的创新,就有利于形成“中国芯”了。过早出国不利于培养“中国芯”,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更多的是早期生活的沉淀,他们很可能有更多的“外国芯”。所以,我建议孩子在上大学之前,可以在国内网上留学,可以在国内上国际学校,可以学习国际课程。等到了大学阶段,世界观确定以后,中国心稳定以后,自立能力更强以后,有了判断能力,再去学习国外的好经验、好技术,形成世界眼光。

朱永新常委:同意多位委员的观点,关于中小学生留学总体上我是不太支持的。中小学生正是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时期,留在我们身边,我们有机会观察、影响,建立关系。而且,他们的朋友圈也在国内。在国外发展,要进入主流社会,非常困难。我个人比较主张,如果有条件的话,在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因为国外的基础教育总体比中国差,而国外的高等教育还是要比中国好一些。

倪闽景委员: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大多数家长也认识到其负面的影响却依然要把孩子送出去,是不是我们的基础教育需要反思。

我们基础教育包容性不够,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宽松一点,这样的孩子在国内教育体系下基本上维持不下去。也确实有部分孩子出国后很不适应,想要回国,但是这方面的政策储备是不够的。高考考不上,文化有冲突,就业难适应。所以,大学毕业再去留学不迟。

如果要融入主流社会,越低龄越能融入。若家长希望孩子将来再回国,就越晩出国留学越能实现目标。现在每年出国留学的学生在六七十万左右(今年疫情原因大概减少了80%),这个群体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重要的资源,应该充分重视和研究。研究生出去,要么回国,不回国也很难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了。

主持人朱永新:今天晚上的讨论很热烈,也很有意思,对于准备送孩子出国的家长来说,委员们有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中有交流也有交锋,有讨论也有争论。但是也形成了更多的共识。

中小学生出国留学有利有弊。大部分委员认为孩子不宜过早出国留学,还是大学毕业再选择出国留学比较好。理由是:中小学生正是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时期,留在父母身边,有利于建立亲密关系;孩子们未来发展的主场在国内,如果过早出国,他们的朋友圈就不在国内;留在国外发展,要进入主流社会非常困难;国外留学风险多,出了问题父母无法及时处理。

出国留学也要因人而异。有委员认为,中小学出国对于语言学习、文化适应等有独特的作用。所以,对于那些独立性强、外语基础好、不适应现行国内教育体系的孩子,选择出国也是可以的。也有委员建议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主动谋划布局中小学生出国的问题。

(本文根据“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漫谈群”家庭教育七日谈的讨论内容编辑整理,有删节。)

THE END
1.有人认为欧美富朋友不想跟我们玩了,我们也老是一股子硬脾气非要...有人认为欧美富朋友不想跟我们玩了,我们也老是一股子硬脾气非要遥遥领先。现在就算搞什么一带一路,也是“朋友降级”跑去扶贫,不容易得什么实惠,只有被拖累,甚至还容易因为字母国和文字国的差异导致宇宙观意识形态不同,费力不讨好。 这个怎么说呢,天下的事,无非利益的争夺,力量的较量。 看一下日韩吧,和人家意识...https://weibo.com/7856482957/P0YVr8ZwW
2.驱逐华人出境,特朗普不想再等?邻国边境防线加固,中方已无退路驱逐华人出境,特朗普不想再等?邻国边境防线加固,中方已无退路2024-11-18 14:31:46 路路观察官方号 青海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路路观察官方号 17.2万粉丝 洞察世界,关注热点 03:55 航展闭幕,绍伊古表情复杂,中国成交5600余亿,帮俄...https://www.163.com/v/video/VIGBQ7GBI.html
3.微博正文什么叫闽南同胞远离菠菜圈,菠菜很多都是福建人在干啊 10-21 14:13 来自云南 1 Paledies 这女的挺漂亮的 10-20 16:15 来自福建 晚睡的人168 他乡遇故知,也许不是人生一大惊喜!而且惊吓! 10-20 11:56 来自上海 宽容如大海 本来就不是正道,谈得上华人圈吗? 10-20 07:36 来自山东 挂耳小6 在国...https://m.weibo.cn/status/OChN2iQUj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番禺区委员会番禺的华侨、华人现有约40万人,分布于世界各大洲38个国家,其中亚洲居多,南北美洲次之。出国人数最多的时期是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这数十年间。这个时期出国的华侨,没有国家的任何后盾,他们仅是以劳动者的身份和带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到国外去寻求出路。这批侨居外国,开天辟地,创业立室的老一辈华侨,对于祖国...http://zx.panyu.gd.cn/pyzx/wszld_d25q/201501/5DMDG2OUHDG3XJ9CH4BMYZMS4RTDNMM7.shtml
5.万元天价机票卡住出境游12月26日消息公布当晚,某OTA头部公司VP看到,他的朋友圈里到处都是一片欢腾的场面。“像过年一样,所有人都在转发出境游将要放开的消息。”不过具体到何时出境游才能真正重启,他向游客建议,不妨先冷静一下心情。 “苦熬了三年,人们的兴奋之情可以理解。但旅游行业经过三年的捶打,许多环节都很脆弱。从签证办理、航班...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608089341976592386
1.“华人坑华人”背后的真相,美国亲身经历!这起大案破获以后,震惊了华人圈,很多网友都来评论,对华人坑害华人这种事表示强烈谴责。 3.利用不了你就孤立你。 米叔认识的一位男性朋友F,家境殷实,初中起就被送到了国外学习。多年远离家乡的生活让他变得很独立,也很拼搏。和刻板印象里不学无术的富二代不同,他的成绩很优秀,而且非常的勤奋。考试周期间,他几...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375238019&efid=bl_4SUdjKyKYXl2KRZEN7A
2.「多年疑惑」为什么辣么多人告诉我出国之后要防着中国人!(卤煮已...说真的。。出国就是遇见华人会有亲切感,然后抱团的就多,接触的多熟话说得好,某些作案都是熟人作案啊。。亲近的人自然就好坑你。。还有就是说闲话啊互相坑的也多。。 但是一定要看圈子,圈子好就没这么多事圈子遇见的人不好。。呵呵咱国家的人就是有很多不知道为什么,笑面虎的感觉= =。。。可能国人更加婉转,...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1865192/
3.成人高考学历可以出国留学吗?同时,国外的大学都是进去容易毕业难。由于授课都是英语,所以学习要比在国内更艰难,所以出国还是要有心理准备。另外,不联系没有自制力的学生出国,毕竟远离父母,很容易出国后只接触华人圈子或者染上不良习惯。所以出国这事还是要多考虑,确保学生出国能有所获,有自制力,能够有学习动力。https://www.eol.cn/baokao/chengkaowenda/20240614164911.html
4.华人常年不回国,5个最直白原因揭开真相在海外,人们可以选择驻足守望,在中国,不奋力追赶就没有生存空间。互联网对中国的改变更是翻天覆地,一个手机便能走天下。罢了罢了,出国以后身体已经适应了澳洲的好天气,回不去了。 在30多年以前,费翔的一首《故乡的云》风靡中国,唱红了不知多少远离故土的中国华人的眼睛。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回来吧...https://m.jhee.net/news/10013.html
5.移民匈牙利,这个国家是如何适合华人生活多瑙河从布达佩斯穿城而过,把城市大致分为布达与佩斯。布达位于布达山上,是风景区,也是富人居住的地方。佩斯是新兴城区,华商聚集的各个批发市场便位于此区。大部分华人为了生意方便,都居住在佩斯。目前只有少数华人搬上了布达山,渐渐远离了华人圈。 据匈牙利房地产中介连锁公司Otthon Centrum公布,匈牙利首布达佩斯拥有欧洲...https://www.yswxk.com/qa-detail/66c38b7d1dc311ef87b2fa163e1970d8
6.东北往事9:孙越崎早年在黑龙江鸡西穆棱煤矿他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遇见了一位华人,这位好心的华人,就是后来北京医院副院长韩宝崎的父亲韩文信大夫,后来他给蒋介石、毛泽东都看过牙。在韩的帮助下他们去了斯坦福大学,学校问他是否读硕士学位,他想自己有了在穆棱煤矿工作5年多的经验,以后还要办实业,不会去当教授,研究人员,也不想去政府部门做官,因此,硕士学...https://www.meipian.cn/3f2vod8w
7.出国留学到底能带来什么?或许“独立”是最好的答案“好在国外华人超市多,需要的中国味道的烹饪食材,都能在超市里买到,我就决定自己学做饭,给自己下厨。每次想做什么的时候,就跟妈妈视频,让她教我怎么弄。...第一次远离父母,不要焦虑,“慎独”且自主的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烦恼的事变得有趣起来! 结语 第一次出国留学,同学们提到最多的词是“独立”。而...https://jxjylx.suda.edu.cn/68/e4/c14212a420068/page.p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