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6.12.06
留洋,自清朝开始便已盛行,身负祖国重托的年轻学子,远渡重洋学习当时的先进科技,以自己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那些学成归国的伟大科学家都有哪些。
1,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耶鲁大学铁路工程系)
辛亥革命后,为了振兴中华铁路事业,发起组建了中华工程师协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中华工程师会的成立对展学术交流活动和推动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为,在当时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学术研究的风气。
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周恩来评),他也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华铁路第一人,伟大的铁路工程技术专家,中国近代铁路奠基人。詹天佑还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2,中国导弹,航天和自动化控制之父:钱学森(加州理工,麻省理工航空专业)
在美国留学期间,钱学森先后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在28岁时钱学森就凭借与导师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成为了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并成为了美国顶级理工学学校: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教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决定回国,为祖国的发展效力,却遭到美国政府的阻拦并被关进监狱。而来在新中国的各方努力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踏上归国的旅途,1955年10月1日,在新中国生日的这一天,钱学森正式回到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回国后,钱学森向新中国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成为委员。次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和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钱学森的领导和主持下完成了中国的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并研制出中国自己的近程导弹,中远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钱学森的主持和领导下,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进行爆炸试验。中国第一颗氢弹在1967年6月17日成功进行爆炸实验,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钱学森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了航空领域内最杰出的代表科学家之一,是20世界科学界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是为新中国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他的影响,功勋在新中国科学家之中无人能出其右。也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巴黎大学镭射研究所)
1937年,经由严济慈的引荐,钱三强前往法国,在巴黎大学镭射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他的导师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同时他还在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钱三强不仅为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世界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研究基础,为中国原子能的科技队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两弹元勋邓稼先(美国普渡大学)
1950年,毕业后邓稼先毅然回国,虽然邓稼先在美国已受到政府重视并用更好的条件挽留,但都被邓稼先婉言谢绝,1950年10月邓稼先和当时200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国,投入到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展中国原子核物理理工研究。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始终在中国原子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清淡,把中国的武器银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也被称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邓稼先始终坚守在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第一线,再一次试验中身体受辐射影响,罹患直肠癌,但仍然坚持进行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卓越代表,为新中国的国防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除了以上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留学归国科学家外,还有:华罗庚、朱光亚、梁思礼、、童第周、王大衍,李四光,竺可桢,钱伟长,苏步青,梁思成等等。
他们胸怀祖国,学成报国不仅在学术上成为我辈楷模,这种爱国精神也值得我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