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合作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大学四年让我看到了一个小世界。”毕业季,温州肯恩大学的杭州籍毕业生李越收获了来自美国西北大学medill新闻学院的读研offer。该学院在全美新闻专业中排名第一,它的校友中包括了40位普利策奖(新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得主。谈到在温肯的学习感受时,她如是说。
日前,记者从温州肯恩大学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获悉,该校520名已确定去向的毕业生中,超过60%选择前往世界各国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今年秋季,温州肯恩大学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生1010人。
为学生实现“不出国门的留学”
温州肯恩大学是浙江省和美国新泽西州友好省州合作项目,是浙江省唯一的中美合作大学。
国际化可以说是这所中美合作大学最大的特色。它的国际化体现在师资、教学、课程、校园环境等各个方面。温肯140多名专任教师来自世界上35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和来自不同国度的外教交流,感受不同的文化和前沿科学。此外,学校90%的课程和教材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和课程。课堂上即兴来一场英语演讲,课外和教授搭档做科研,是温肯学子的大学日常。潜移默化中,无论是英语能力还是思辨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收获了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offer的2021届金融系毕业生万芳珂,在大二时期和教授以及学长一起开展了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信息有效性的科研,最后的科研成果撰写成论文成功被知名期刊收录。
在全球疫情未全面控制的情况下,在温州肯恩大学就读就像不出国门的“留学”,在国内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美式教育资源。
该校代理学术副校长杨毅欣博士曾在美留学工作20年,深谙中美两国的教育之道。由此,他总结出温肯的教育就是两国教育特点的“交融”:“在坚持美国高等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探索精神等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结合中国高等教育里以学生为本、夯实知识与技能、团结合作、勤奋刻苦、培养家国情怀的教育精神。”
近年来,温肯不断加快高水平、国际化建设进程,组建了温州肯恩大学专家咨询委员会,集结包括中外8位院士在内的15位专家学者;兴建了理工类实验室、获批生物信息与技术研究平台实验中心;学校多个教师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温肯招生办负责人表示:“在如今全球疫情未全面控制,且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学生来温肯就读可以安心在国内接受中美两国的教育模式。”
2011年11月,教育部批准设立温州肯恩大学,是目前全国9所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之一,到今年正好是办学10周年。2019年获批开展外国硕士、博士学位教育。学校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小班化、全英文、探究性、合作型教学。学生毕业后颁发中美双文凭。就读期间还享有自由赴美交换、免费英语强化等各项政策。
温肯现有在校生约2800人,目前已开设面向全国21个省市招生的20个本科专业,其中金融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信息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功入选浙江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9年温州肯恩大学获批开展11个硕博专业外国硕士、博士学位教育,2020年已开设其中3个硕博专业,2021年再增3个。
“在温肯这样一所以国际化为特色的学校里,我想,你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楚认识到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重要性……相信你们会用学到的知识、才干,更好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对话合作。”这是2021届毕业典礼上,该校校长、浙江大学求是学院特聘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王立对毕业生提出的谆谆嘱托。
办一所世界级的高等学府,培养具有通晓国际规则和事务,又有爱国主义情怀,具备创新、创造和开拓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一直是温肯的人才培养宗旨。
短短10年,学校走出了6届毕业生。在继续深造读研的毕业生中有高达76%的同学进入世界前100的大学,比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也有同学在国内考研考上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知名学府。直接就业的学生中,也大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知名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及互联网公司。
送走2021届毕业生,一批新的青春面孔也将在今年秋季来到温肯校园,开启他们的大学生活。
记者了解到,今年温肯面向包括浙江、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河北、辽宁、四川、重庆、贵州、江苏、黑龙江、上海、广东、湖南、陕西、云南、江西、广西、山西和福建等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生1010人。
其中,面向浙江省普通类计划招收234人,三位一体100人,美术类67人。省内统招的计划中,以老牌优势本科专业为主,有金融学、国际商务、经济学、会计学、英语、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生物科学9个专业。
2021面向浙江省招生计划(普通类)
编|李跃
审|思宁
“向上的力量”鹿城区人物风采|滕红林:20年拼搏补上温州医疗短板
大康复,大有可为!百余位院士和知名专家论道瓯江畔
“向上的力量”鹿城区人物风采|王光钦:为足球发展培育更多“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