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邓伟东图/曹裕坚(另署名除外)
在行内,据说,如果你要饲养世界名犬——大沥“骨嘴”沙皮狗,而且还是专业人士,要是你没去看过黄柱华(人称华哥)的狗,就证明你离……还差那么一小步。
华哥,大沥原居民,土生土长,1960年生,今年58岁,性格耿直,爱狗如命,大半辈子都跟沙皮狗打交道,对大沥“骨嘴”沙皮狗的痴迷甚至到了执拗的程度。在本地,大家都说华哥饲养的“骨嘴”数量最多、品质最好。
黄柱华平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他的“骨嘴”沙皮狗在一起
大半辈子只爱“骨嘴”沙皮狗
很多有原种情怀的养狗人士,都认定“骨嘴”跟两千多年前汉代画作里的狗长得最像,而且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大沥本地老人回忆和描述的原生沙皮狗模样比较一致。
看看原产于广东南海大沥的世界名犬沙皮狗长啥样
华哥也说,这大半辈子自己都在养“骨嘴”沙皮狗,为此也倾尽家财,在保存和优化原生品种上下了不少功夫。华哥只要发现有特征清晰(详解见后)的好狗,就会想方设法去配种。
现在,香港、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喜爱或认定大沥“骨嘴”沙皮狗是原种的专业人士,基本都和华哥打过交道——或交流、或引进、或配种。
上世纪90年代,英国皇室沙皮狗会主席伯美雅女士曾多次来大沥交流,她非常支持和赞同黄柱华对大沥“骨嘴”沙皮狗的提纯还原工作,伯美雅说:大沥原种沙皮犬的路如果要走得更远,就必需要在各种权威狗展领奖台上站得更高。
英国皇室沙皮狗会主席伯美雅女士(图右4)1997年曾到大沥沙皮狗技术研究会进行交流,左5是时任香港狗会主席、大律师林汉环图/受访者提供
第一只狗
要合资才买得起
目前,华哥家一共养了60多条“骨嘴”沙皮狗,其中,公十几条、母30条左右、幼犬20多条,在大沥,华哥算是养殖“骨嘴”沙皮狗的大户。
“我们家在大沥雅瑶东约村,那里的村民世世代代都有打猎传统,我的爷爷、爸爸也不例外,他们是职业猎人,只要有空就会带着自家养的沙皮犬上山打猎。”黄柱华说,上世纪30-60年代,当地居民大多对这种世界名犬没有多少认识,反正就这么一直养下来,家里的沙皮犬生老病死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没了,再养一条就是了。
因为小时候常跟父亲去打猎,慢慢就爱上了这种头像葫芦、嘴似瓦筒、杏眼青蓝舌苔的威猛犬种,因为太喜欢,甚至经常逃学跟着隔壁奕世村的黎玉常叔叔去打猎。大约1975年,华哥当时只有十四五岁,看上了一条很漂亮的骨嘴沙皮母犬,可是人家要价32元,当年,这可是广州一个中高收入人士的月薪!
为了凑钱买狗,黄柱华唯有天天上山打鸟拿去市场卖,但大半个月下来,也只卖得16元收入,而黎玉常的家离他家只有一百多米,于是就相约合资才把这条“心头好”买到手。自此,华哥就走上了饲养大沥骨嘴沙皮狗之路。
沙皮小狗精灵可爱
自小立誓
守护原种沙皮
刚开始养狗,特别是想非常专业地养狗,自然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黄柱华就向同村隔壁屋的“大沥狗王滔”(黄兆滔)老伯请教,此人一辈子都在“玩狗”,在当地非常有名。
而广州当时还有一位鼎鼎大名、曾在长堤旧大新公司(即后来的南方大厦)游乐场做过斗狗裁判的赵基(基叔),他也是饲养大沥沙皮犬的“众人师傅”,黄柱华有什么不懂就会去找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粤港两地不少饲养沙皮狗的人,只要有事,基本都会去找基叔,可以说,基叔是当时饲养大沥“骨嘴”其中一个民间技术权威。
黄柱华说,大沥的沙皮狗后来大热起来,也正是因为从1974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香港知名养狗人士到处寻找大沥原种沙皮狗,只要特征明显、形体漂亮的狗,他们都会买走,而且出价很高。
因为自己家离“狗王滔”的家不远,而大部分过来大沥收狗的人都会去黄兆滔家,黄柱华当时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一是因为爱狗想偷师,二是喜欢凑热闹,一来二往就跟那些人熟了。于是,他就充当起寻找大沥原种沙皮狗的带路人,而人家的酬劳是让他蹭一顿饭。当时,当地居民都很穷,没什么东西吃,凭票到粮站也只能买到番薯,像宴客这等好事,绝对是让人羡慕的“笋差事”。
逐渐,黄柱华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时,很多香港人过来搜集“骨嘴”沙皮狗,找到之后还为狗拍照,这在当地可是个稀奇事,那时,人想照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不到,大家司空见惯的原生土狗却有明星般的待遇——一大帮人围着不断拍照!
来大沥看狗的人中,有不少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养狗专家,其中有一部分是希望救援和保护这种中国原生世界名犬的,通过他们绘声绘色的陈述和带来的境外媒体报道,华哥得知:大沥沙皮狗在不少世界权威狗展及大赛中都曾获得过不少好名次。
看着人家不远万里过来寻找原生沙皮狗,而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爱狗原居民,有什么理由不去守护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逐渐,黄柱华萌生了“无论如何都一定要饲养品种优良的原种狗,让它们的血脉得以延续”的信念。
神勇的原生沙皮狗
狗市“疯”了!
卖出牛价
黄柱华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大沥沙皮狗买卖是论斤秤的,并由政府主导统一由当地的黄岐和平洲两家花木公司负责收购,小狗一般卖三四元一只,由于黄柱华一直在做提纯和优化工作,所以他们家的“骨嘴”沙皮幼犬能卖十至十三元一只。
后来,沙皮狗允许自由买卖,价格也随之飙升。在1987年前后,黄柱华出价1350元买下一条母狗。在当时可算是大新闻,因为那时买一头耕牛也不用2000元。村民都笑话他,说买头牛死了还有几百元的肉可以卖,狗死了只能扔进池塘喂塘鲺。后来,这条狗为黄柱华挣足了面子,香港一个沙皮狗会的会徽还用了它的照片。
黄柱华说,大沥沙皮狗的销售在那时迎来了第一个高峰,而在大批来大沥寻找原种沙皮狗的人当中,第一批以上世纪70年代中的罗华安(也有人称“罗球”)、李福华为代表。
其中,罗球这位香港设计师的做法非常奇怪,他自己不养狗,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今时今日,四五十年间一直不间断投巨款在大沥找漂亮的原种“骨嘴”沙皮,买下来就送给养狗比较专业的朋友。也归功于罗球,现在香港还能找到非常优良、特性鲜明的原种沙皮狗。可以说,此人为保持大沥骨嘴沙皮狗的提纯和还原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沥狗市兴盛的时候,华哥如鱼得水。为了获取更专业的知识和参赛经验,上世纪80年代,他拜香港知名养狗人士、时任离岛区议员的袁哲之为师。袁是增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家富户的后代,有钱有心,对大沥沙皮狗情有独钟,于是两人在增城合伙开了一家比较大型、以沙皮为主的全犬种养殖场,开始了带着大沥“骨嘴”沙皮狗参加狗展和比赛的征程。
华哥养的沙皮狗曾给他带来很多荣誉
经历跌宕
重提保护延续
华哥说,大沥沙皮狗在最近这二十多年的经历犹如过山车,上世纪90年代是炙热阶段,从1992开始,“骨嘴”没落,“肉嘴”兴起,一条狗一般能卖一两万元,最高甚至能卖7.8万元;到了2003年前后,出于各种原因,众人集体放弃沙皮狗,广西玉林市的人过来大沥收狗卖肉,一斤售价只有区区一两元,简直比青菜还平。
最近十多年,情况有所好转,因为养狗文化提升,原种狗情怀得以回归。如今,一些比较好的“骨嘴”沙皮小狗也能卖3000多元一只。
今年是狗年,人们对大沥原种世界名犬的保护意识又再次增强了。华哥说,以前大沥狗市畅旺时,本地的沙皮狗存量起码有两三万条。如今,以他已知的数据,在大沥本地“骨嘴”估计只剩不到80条成年狗,数量远没有国宝大熊猫多;就连后期被宠物爱好人士热捧的“肉嘴”,相信存栏量也不到100条。
因此,要保护沙皮狗,就绝对不能单单以价钱卖得高低为标准,走自负盈亏老路,而要集合各种资源优势去大力扶持,只有这样,大沥沙皮狗这个世界知名犬种,才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手里灭绝。
大沥“骨嘴”沙皮狗
英文名SharPei,原产于中国广东南海大沥镇一带,是世界名种斗狗之一。因其毛短而硬,手感粗糙,似打磨用的砂纸而得名。属中小型的獒种犬,曾被用作“打斗犬”。
它们一般身高46到56厘米,体重22-27公斤,外形四方。头似葫芦,嘴似瓦筒,杏眼,舌苔青蓝,幼年时全身皮肤充满褶皱。背短,黑鼻,耳小而下垂,神情忧郁,充满哀怨,其实它们生性开朗、活泼、顽皮好动。
20世纪中期,沙皮犬被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引入和杂交,衍生出不少品种沙皮犬,并被承认和注册。
业界对大沥原种沙皮犬一直有“骨嘴”、“肉嘴”之争,因“肉嘴”样子萌呆,在宠物界较受欢迎,而一些认定“骨嘴”才是原种的养狗人士,则一直认为只有它才是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