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行程比较紧凑,因为要在一天之内穿越古代三座重要的关隘,从中原进入关中平原,而在地图上呈现的就是古代中原王朝的基本盘。只要占领了这个区域就是国家的主宰者。
早上在酒店吃过早饭,一看地图发现定鼎门就在不远处。
定鼎门是古典丝绸之路最东的起点了,出来之后就是120米宽的大道,可见当时的气派
从定鼎门出发经过洛阳的城区,感觉挺不错的,道路都很整洁和规整,众多的立体交通线路,使我很快的就出了城。
古都现在也和大多数的城市一样,根本无法看到曾经的痕迹。
出洛阳城后一直沿着国道走。
慢慢的眼前出现了丘陵,曾经的汉朝函谷关就设置在这里。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禁区的门口很小,紧挨着国道,不需要门票
在空旷的停车场停好车,拿上中国国家地理出的《华夏遗产》杂志,这一期是2018年03期丝绸之路的专辑。
从停车场步入景区只需要3分钟。
只有我一个游客,这一片竹林很像是一个时空隧道,穿越到2000年前的汉代。
小径旁一组古代丝路胡汉贸易的场景雕塑。胡人-汉人-马-骆驼-丝绸。
胡人心满意足的抱着买到的丝绸,汉人手中接过的陶器中应该是来自西域的玉石或者金币。
这是一个在梦中出现过的场景。
一个人背着包走在落寞千年的古道之上。
曾经在这条道路上驼铃声连绵不绝,满是骆驼和马的脚印,相貌各异的商人们说着五花八门的语言,交换着各自的商品和技术,共同促进着世界的进步。
在城关下,镇守在此的士兵们会检查商人们的手续,来对照检查他们的货物是不是一一对应。
东至洛阳的,准备入关商人们的手续有可能是在5000里外的玉门关办理的,上面记载着商队多少人,每个人的样貌特征,来自哪里,带了什么货物。
西行出关的人在这里会被检查是否带有违禁品,比如金银等贵金属(以朝代而论)
曾经的班超带着300人走出这里,在西域戎马一生。
年老以后,开始思念故乡,班超上书和帝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最终班超不仅入了玉门关,还重新通过这个门,回到了洛阳,两年后71岁的班超死在了自己的家乡
出关之后就能看见一座石碑基座。
只是上面的碑石已经不见了踪影
通过底座上的痕迹和周围被挖走的泥土能够推断出,这个底座曾经一直埋藏在泥土之下。
通过旁边的木栈道能到到达城关2楼。
在上面我用无人机航拍
能够看到,左边有条铁路,而在右边的树林中则是今天的国道。而在两条现代化道路之间的就是曾经的丝绸之路。
几千年来,这里仍然是交通要道。
不时的有火车经过。
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有一首描写函谷关的诗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
在唐代时这里已经废弃了,而原因就是黄河改道。
现在我们所见的砖块均为民国时期修建的。
城下的这条古道无疑就是最“正宗”的丝绸之路了,这可是被官方所确认的。
逛累了坐在城关的门槛上。
以前的守卫士兵们估计也是像我一样,在站哨之后坐在这里休息,看着下面来来往往的商队,想念着自己的家乡。
离开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景区这种理念很不错,只保留自己的核心意义。
没有像其他的景区一位的追求“大”和利益,让游客费神费力费钱。
很多朋友问我大狗的动力。
这辆1.5T的动力对于高速巡航是完全足够了,经常不自觉的就会触发设置的120KM/H的限速警报。
高速路服务区
坐在快食店吃着精瘦肉夹馍,刷着手机,不时的看一眼远处的大肥狗,来自天南地北的车辆和行人在余光中闪过。
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和快食店的大妈对我的麦克风很感兴趣。
服装店都搬进了服务区,会有人买吗?
从海南来的人在这里买冬装,从北方去海南的在这里买夏装?
吃饱了,休息好了就继续赶路。
路边巨大的烟囱和浓烟始终让我内心很压抑,这就像我在整个关中地区的心情,航拍几乎都无法看清地面建筑.
阴霾的天空下,水泥巨兽吐着滚烫的气息。
在高速上从大狗的大屏幕导航界面中我看到正在经过秦函谷关。
这个时候手机短信响了,高速我从河南进入了陕西。
下高速很快就能到达秦代函谷关景区。
远处的群山被雾霾所笼罩,停好车,带上我的笔记本和杂志准备进景区。
停车场和景区有一路之隔,此时一个车队正在运送风力发电机的桨叶。
桨叶下的师傅专门控制桨叶的角度。
买票然后坐电动车。
好大的景区啊,又是一个公园式的景区…
终于来到了秦函谷关前。
气势更为宏大,但是却让人提不起精神。因为和我在成都周边古镇看到的古建筑也差不多。
太过于工整和制式了。
在楼下看了一圈找不到兴趣点,径直上了2楼。
爬楼梯时找到了一点点感觉
2000年前的人用的楼梯就是这样的,很陡,每走一步楼梯都在摇晃。
我来撸一撸为什么有两个函谷关
其实这个“秦”函谷关比我们之前看到的“汉”函谷关历史更久远,虽然看起来更新。
在刘邦夺取了关中盆地的控制权之后,他的一个大将建议将函谷关东移,这样就能够扩大关中平原的控制范围。并且这位大将会自己出钱、出力来办,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汉高祖当然不会拒绝。
而这位大将实际是想扩大“首都”的范围,将自己的家乡也囊括进来,自己的身份也就变成了土生土长的首都人了。
逛了一圈,真的是感受不到这里为什么会是那么著名的关口。
在城关下面有一个新修的房屋,主要作用是示意曾经和关楼配套的驿站,大概是个什么样子。
不敢想象秦函谷关景区是这样的,于是又跑回二楼。
这个时候,看见在远处隐约的峡谷中,有一座关楼样式的建筑。
我拿出无人机,去看看这个峡谷中的关楼是什么。
无人机一升空,我就顿悟了,原来曾经的关楼是在峡谷中,这才符合心目中古代景区的样子。
冬季,天黑的早,一个人走在曾经战事无数的关楼古道,让人心里发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为粮草辎重必须由马车运输。没有后勤保障的军队无法构成实际威胁,在古代单兵作战能力十分有限,夏天渴死,冬天冻死。
走到城关门,旁边放了一把椅子,铺着红布,我捡起遗落在旁边的一把刀具古剑。
现在看这截图我也是心里发毛,难怪恐怖片里非要作死的都是记者或者摄影师,我当时就一心想去拍这古城关。要是真从地下爬出来什么东西咬我一口就完了:D
天黑了,景区就我一个人,赶紧往外走。
但是玩了3分钟,电动车收车了,只有走出去。
路过老子像,是的,当年老子写道德经就是在这个函谷关。景区有70%的区域都是给老子的,步行花了我40分钟才走出去。
上车之后,我就向潼关出发。
到达潼关镇已经晚上八点过了。
在潼关镇街头买了一个当地排名第一的老字号肉夹馍,真的好吃。难怪肉夹馍都叫“潼关肉夹馍”
潼关镇离高速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开进来之后我发现酒店要不没停车位,要不就环境不好。于是我决定继续西行。
潼关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是修建了几个建筑物来纪念,而在高速路边有一个新修的塔楼很有气势。
我见道路已经被栅栏拦住,就准备在下面拍一下。但是门卫跑来给我说,测一下体温,可以上去看。
夜幕下,我和大狗
下面,高速路上车流不息。
曾经的潼关大概就是在这个位置。
当年的安史之乱也是在潼关失守之后,唐玄宗才慌忙的离开西安,行至马嵬坡发生兵变,迫不得已刺死了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