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岁,和老婆去日本打工,3年才攒30万,出国务工真没想象中好结婚工厂打拼

我是威威,湖北省应城市柏树村人,曾经在日本务工三年。

由于年少无知,不知道社会的险恶,先后两次被碰瓷,又因为没钱,被毒打一顿。

被社会毒打后,才发现读书才是最幸福的事,人生与命运无关,与你的选择有关。

结婚以后,为了生活我和妻子用仅有的8万积蓄,通过中介去日本打工。原以为国外的钱很容易挣,可真正身入其中才知道,听说的不可信。

(十几年的社会大学让我学到了很多)

1987年,我出生于湖北省的一个小村庄,家里只有我和妹妹两个孩子。在我10岁之前,爸爸妈妈一直在村子里务农,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1997年,他们受村子里外出打工人的影响,把我和妹妹丢给爷爷奶奶,两个人去广东深圳挣钱。从此,我和妹妹加入了留守儿童的行列。

爷爷奶奶一辈子都是以种地为生,也没什么文化,再加上年龄大了,对我和妹妹,只能尽可能地给予生活上的照顾,至于其他的他们也无能为力。村子里和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大多如此吧。

爸爸妈妈出去打工,找不到好的工作,收入有限,为了省钱,过春节从来都不回来。他们不在身边,没有人管,我和妹妹的学习成绩都不太好,初中没读完就双双辍学了。

(我和妹妹为数不多的照片)

我那会儿十四、五岁,正处于青春期,自己不想读书,也不告诉父母,就直接辍学了。后来父母找一个亲戚帮忙,让我去了一家修车行做学徒,想让我学点技术。车行不给工资,只给提供住的地方,吃的东西还需要自己带。

不吃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在修车行当了一年的学徒,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2004年春节过后,在老家找不到好的工作,我就去深圳找父母。刚开始在亲戚开的一个小电子厂打工,一天8个小时,工资五、六百块钱,吃住都在厂里。因为都是亲戚带去的人在一起干活,所以还是比较轻松的。

(1997年我和妹妹还有堂弟)

后来又有一个亲戚介绍我去学踩缝纫机,学会以后就去了一家皮包厂。那里是计件工资,每个月能开八、九百块钱。

以前在老家或者亲戚的工厂认识的都是老乡,来到皮包厂以后,最大的区别就是同一家工厂里,全国各地哪里的人都有,每天下班都会出去玩儿,有时会玩到凌晨才回宿舍。

那时候工厂周边治安相对较差,可我因为年轻没有经验,也不懂得怕。有一次,一个人在外边玩到快12点的时候,在回去的路上就被几个小伙子围住,说我走路的时候碰了他们,后来才知道那就是碰瓷。

他们让我拿钱出来,可我那会儿一个月就挣几百块钱,典型的月光族,自己都不够花,哪来的钱?见我拿不出钱来,他们就把我打了一顿,放我走了。

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社会是最好的学校。

(1999年我和六年级同学合影)

19岁那年情窦初开,也学着别人交了一个女朋友,可没想到交往没几天,就被别人说是撬了他的女朋友,然后让我出钱解决。我因为没钱,毫无意外地又被打了一顿,也知道了这是另一种碰瓷。

在皮包厂干了一年多,效益越来越不好,身边的朋友都开始跳槽,我也就随波逐流去了一家知名的电子厂。我被分配到这家电子厂的分厂,那里有好多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有线长,上面还有组长。

一晃眼儿,来深圳打工三年多了,我也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每天除了认真地完成本职工作外,我尽力和组长搞好关系,半年以后我就被提拔当了线长。那年我20岁,第一次凭自己的能力干上了管理工作,手下有十几个人。

(2004年在皮包厂和工友)

多少人当了青春,换来柴米油盐,却只做出一道酸甜苦辣汤,人总要为自己的年少无知买单。走过无数弯路,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荒唐。

工厂所在的位置比较偏僻,有一天下班,我自己出来的时候,被一帮小混混强行推上一辆面包车,直接拉到一家旅馆里,让我把卡上的钱转给他们,我才知道遇抢劫了。

我骗他们说钱都打回家了,身上没有多少钱,最后从一个卡上转了2000块钱给他们,我才被放回去。这次的经历把我吓坏了,不久就辞职回到了父母那边。

后来以前认识的工友介绍我去夜总会做服务生,说每个月加提成可以挣到五、六千块钱。在那里,我见识到了各行各业、行行色色的人,和以前工厂接触的完全不一样,也学会了巧言令色。

(2006年和工友下班出去玩)

没有背景出来闯荡是不容易的,要经历很多的打击以及挫折才能慢慢一步一步走上去,只有坚持下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慢慢靠近幸福。在那儿工作了两年,我整个人就比以前开朗了,也成熟了。

25岁那年,身边的人都有了女朋友,我也觉得自己的年龄该考虑找对象了,于是就在网上搜家乡的人,因为我觉得要结婚还是找老家的人比较靠谱。

2012年我在网上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她当时在老家的一个酒店做前台。我们在网上聊了四、五个月,感觉还不错,我就从深圳回湖北去看她。见面之后,双方印象都还行,就决定继续交往。

不幸来的总是让你措手不及,双方家长还没来得及见面,爸爸就出事了。

(2007年在深圳电子厂做线长)

爸爸在深圳工作期间,意外从楼顶坠落去世了,这成了我心底永远的痛。爸爸妈妈常年在深圳打工,为的就是将来能看到我成家娶媳妇儿,可他还没来得及见未来的儿媳妇,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说实话,我很惭愧,在深圳打工这么多年,基本没有什么存款。为了我结婚,母亲用她和爸爸多年的积蓄帮我在老家买了一套楼房。2014年,母亲在离家17年后,第一次回到老家为我操办婚礼。

结婚以后,我在一家新开的KTV找了一份工作,老板是我的一个朋友,我在那里做部长。因为有这一行的经验,所以工作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在那儿一直做到2017年,去日本之前。

(2015年在老家的KTV工作)

那时身边的人都开始买车,因为虚荣,我也去学车,驾照到手后,就迫切地想买车。最后贷款买了一辆车,每个月要还3000块钱的贷款。考虑到我和妻子的年龄,又想要小孩,这样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入不敷出。

身边的朋友陆续有好多出国的,感觉他们挣钱特别多。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日本打工三年,回来后在一家中介公司上班,我和妻子就商议也想出国挣钱。

于是花了32000块钱的中介费,然后去青岛学习了三个月的日语,生活费、报名费加起来又花了将近4万块钱,这样两个人前后花了差不多8万,2018年通过劳务中介签了去日本打工3年的合同。

日本规定夫妻两人是不能在同一家工厂工作的,所以妻子走了两个多月以后我才过去。在日本我们这样的身份是不能自己租房的,因为保证金很高。于是我们自己出钱,由工厂担保为我们租房。

(2018年我和妻子在青岛参加日语培训)

我们在日本的纸箱厂打工,工作比较正规,8小时工作制,上午4个小时,每2个小时中间会休息10分钟,下午一样。在那里,只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比较简单。

出国前,中介告诉我们,一个月大约能挣1万3到1万4人民币,可实际上,我们去到工厂以后,每个月的平均工资也就7、8千块钱。开弓没有回头箭,花了那么多钱出来,只能硬着头皮干。

所以,我想告诉准备出国的朋友,出国打工没有中介说得那么好。

我在日本打工3年,逐渐了解到日本拿时薪,意思就是日本想多挣钱就是靠加班,如果不加班每天工作8个小时,那么工资只有6、7千块钱。

因为各种原因,日本现在每天加班很少,而且即便加班也不会超过3个小时。

(同一家中介组织所有打工人和部分老板合影)

只有你亲自来了以后才知道钱是怎么挣的。好多人为了挣钱,都是在休息的时候去打零工,我也一样。周六、日休息的时候就去找兼职,比如去收废品那儿做临时工,一天可以挣4、5百快钱,当天结算。

持工签在日本打工,工厂也会给交医保和养老保险,如果在日本看病,自己只需要负担30%的医药费,而且这30%中介会给报销。就等于在那里打工期间,看病是不用花钱的,这也算是对我们这种外来打工人的一种保障。

在工作之余休息的时候,我也会和日本人聊天,才知道日本年纪比较大的人,对中国现在的状况一无所知,他们会问“中国有没有冰箱?有没有洗衣机?”等等,这些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问题。

(樱桃盛开时,这里的人会带上小帐篷,一家人在樱桃树下吃寿司,闻花香味)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呢?难道他们不上网,不看新闻吗?怎么消息这么闭塞?还是日本的新闻就是这样宣传我们中国的······

每到这时,我都会把我们国家真实的情况告诉他们。他们同样会似信非信,非常惊讶。

在日本,我还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医院做完手术回家,医生会告诉你伤口要用自来水冲洗。我记得在国内伤口是不允许着水的,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

(我和日本同事)

我在日本工作的地方是东北部,这片地域相对于日本的其它地区而言,人口相对要少,土地资源丰富,著名的贵族大米“秋田小町”就产自这片地区。这里的农民非常富有,比大城市的人收入还要高。

原来为了留住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日本政府对农副产品提供了一定的财政补贴。

相比高消费的日本大城市,农村还有相当多的免费项目,比如免费上学、免费看病等等,待遇好了,收入高了,所以很多农民选择了种地。

(2020年我和妻子在日本的超市)

老婆从小在城市长大,身体素质差一点,后来她不愿意在日本做了,非常想回家,我们也考虑到要孩子,所以去年4月份,3年合同到期,我和妻子回到了中国。我们在日本打工3年,省吃俭用仅存了30万块钱。

经济学家薛兆丰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一点没错。因为辍学,我15岁就走上社会,从事过好多工作,收入一直都是最低的。这时候我才知道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它可以让你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现在,我和妻子回国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中,我也曾自己创业,可是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挺难的,所以我还是决定自己苦一点,出国打工,让妻子留在家里照顾孩子。

没有背景出来闯荡是不容易的,要经历很多的打击以及挫折才能慢慢一步一步走上去,只有坚持下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慢慢靠近幸福。

(我和老婆回国以后,她很开心,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还是双胞胎)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每个人都应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路是自己选择的,无论怎样艰难,都要勇敢地走下去。

正如作家水木然所说:“我们每个人永远都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除了靠运气的个例,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靠实力把它亏掉。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世界认知的变现。”

每一种生活的背后都有看不见的艰辛,每一种生活的光彩都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光鲜亮丽,先有付出才有获得,自己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来的。

幸福是生活的信仰,努力是幸福的金钥匙。不浪费每一天每一秒,努力打拼,我们才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THE END
1.55岁还能去日本打工吗55岁还能去日本打工吗樱树抽芽 精选回答 1、可以出国打工,没有太多条件限制,和在国内一样。主要是找个靠谱的劳务公司。 2、日本国(日语:にほんこく;英语:Japan),简称“日本”,国名意为“日出之国”,位于东亚,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https://edu.iask.sina.com.cn/jy/2nM5APCLqe9.html
2.我以前在外打工,干过三年塑料加工,现在我工作干不过三年 创业3年与打工3年 去日本打工三年赚40万 日本三年多次往返打工靠谱吗 去日本打工三年的体会 去韩国打工三年的体会 在一个公司干了三年 出国打工3年能挣多少钱啊 相关推荐 我特别后悔,没有陪伴孩子身边,我们两口在在外地打工,从3岁开始,孩子就是他奶奶照顾,我孩子有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https://m.myzx.cn/mip/ask/id/2487084.html
3.南宁出国留学南宁留学中介机构澳际南宁留学机构,28年海外留学办理经验,为您提供全方位出国留学留学资讯和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是南宁出国留学口碑中介机构 美国留学 澳洲留学 英国留学 加拿大留学 新西兰留学 日本留学 韩国留学 中国香港留学 马来西亚留学 德国留学 法国留学 荷兰留学 爱尔兰留学 意大利留学 瑞士留学 俄罗斯留学 西班牙留学 北欧四国留学 西...http://nanning.aoji.cn/
4.夫妻俩花8万中介费去日本打工,3年攒了30万,值吗?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日本打工三年,回来后在一家中介公司上班,我和妻子就商议也想出国挣钱。 于是花了32000块钱的中介费,然后去青岛学习了三个月的日语,生活费、报名费加起来又花了将近4万块钱。 这样两个人前后花了差不多8万,2018年通过劳务中介签了去日本打工3年的合同。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909/15/80568189_1047263793.shtml
5.成都留学成都留学机构专业出国留学中介日本留学—专门学校解析 冯巧 专业解析 音乐生日本留学选校建议 徐玲 留学初识/艺术留学 日本留学:日本临床医学院校推荐 冯巧 申请规划/院校百科 日本留学:去日本读高中呀! 冯巧 留学条件/申请规划 韩国留学 推荐 本科 硕士 博士 留学初识 本科选校 硕士选校 留学打工 本硕连读 留学时间 接机住宿 查看...https://www.jjl.cn/cd/
1.idp留学澳洲靠谱吗?日本出国留学中介靠谱吗 日本出国留学中介靠谱吗?这是很多准备留学的同学们心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在日本留学市场中,有很多中介机构,但是究竟哪些机构靠谱呢?经过调查和口碑投票,本站推荐的日本留学中介机构分别是蔚蓝、前途出国和新通留学。 蔚蓝留学是国内第一家做日本留学起家的机构,其特色服务是零中介费申请。蔚蓝留...https://www.yswxk.com/qa-detail/cd753f2879cb11ef87b2fa163e1970d8
2.去日本劳务打工工作难不难去日本劳务打工工作难不难 问:去日本劳务打工工作难不难,万一不会干怎么办? 答:一般工作不难,操作简单,不需要担心不会干的情况。 因此,即使没有经验,在前辈的帮助下也可以上手,同时日本会社也会提供充足的培训和支持以确保你可以正常工作。https://www.cglw.com/article/1809.html
3.日本劳务网日本劳务网是正规的日本出国劳务工作信息网,由商务部资质正规派遣劳务公司联合运营。咨询办理日本劳务、日本打工、日本研修、日本技能实习、日本特定技能。http://www.ribenlaowu.com/
4.出国劳务在日本打工辛不辛苦?(二)成都市90后大学生出国打工,月入1.2w,另一个目的是开拓眼界。 92年的王新,来自成都,毕业于机械专业,并于去年8月去日本工作。“毕业后,我找到了一份工作,感觉不顺利。然后我听说有机会出国去日本,我想出去看看。我一方面为了赚钱,另一方面为了开阔视野,为以后做打算。王新说。 https://www.douban.com/note/730833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