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10月16日,履新不久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用这句中国古语,提醒日本航空自卫队。从此番言论不难看出,这位素有“鹰派”色彩的日本政坛人物,将会延续前任们热衷宣扬“外部威胁论”的手法,通过外交手段,为日本寻求“安全”感。
野田佳彦表示,“日本与菲律宾有着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和战略利益,希望双方能在区域合作的框架内密切合作,对地区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阿基诺则强调,“希望双方在海上安全保障和防卫方面全面加强合作”。
2、与越南——加强合作力图通过南海问题牵制中国
报道称,越南驻日大使阮富平在会谈中就南海问题指出,“为确保船只在南海海域的安全航行,我们将在安全保障领域提供合作”。他还称,日本和越南两国的关系是“有益于亚洲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战略伙伴关系”。
一川对此表示同意,并称,“日本和越南拥有共识。我们希望与越南在各种领域进一步发展合作关系”。双方一致同意,为确保船只在南海海域的“安全航行”,日本将和越南加强合作。
报道还称,由于越南国防部长预定于本月下旬访问日本,一川还在会谈中确认,届时双方将就“打造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规则”等举行协商。(环球网/王欢)
签署防卫合作备忘录日报称意在制衡中国
【日本《朝日新闻》10月25日报道】题:日越签署防卫合作备忘录
日本防卫大臣一川保夫24日在防卫省与越南国防部长冯光青举行会谈,双方共同签署有关加强防卫合作与交流的备忘录。有关越南与中国存在主权争议的南海问题,日越双方一致认为有关各国应合作解决。
备忘录写道,两国防卫当局应定期举行副部长级对话,日本自卫队与越方应开展相互访问。备忘录还明确指出,东南亚等地区遭遇灾害时,日越应合作开展救援活动。这是第二个与日本签署防卫合作备忘录的东南亚国家,日本曾在2009年12月与新加坡签署备忘录。
一川在会谈中表示:“日越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维护亚洲和平与稳定,日本希望与越南加强战略性合作。”冯光青表示:“两国关系非常重要。”
就合作开发稀土进行磋商
据日本共同社10月9日消息,正在越南访问的日本经济产业省副大臣松下忠洋8日在河内与越南工业贸易部长武辉煌举行会谈,就合作开发稀土等进行了磋商。
3、钓鱼岛——日高官称将密切监视中国船只在钓鱼岛动向
针对10月24日中国2艘渔政船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一事,日本政府高官再次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表示将继续“密切监视”中国船只动向。此外,日本前首相还鼓动日本民众“常住”钓鱼岛。
日本共同社10月24日报道称,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在24日的记者会上就中国渔政船出现在钓鱼岛黄尾屿(日称“久场岛”)东北偏北方向的毗连区一事表示,为防止其侵犯“日本领海”,将继续进行“监视与警戒”。藤村同时再次宣称,钓鱼岛“历史上就是日本的领土”,“这一点不容置疑”。
日本时事通讯社还报道称,2011年至今,经日本海保厅巡逻船确认,中国渔政船已先后9次航行于钓鱼岛海域,而“渔政35001”则是首次出现在该海域。
4、与印度——支持印度拥有3艘航母强化两国关系
印度和日本都希望能加强双边战略和军事关系,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也将于下月初前往东京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
日本首相野田或于年底访问印度加强经济安保合作
在此之前,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将在10月28日和29日访日,与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举行战略对话。克里希纳还将拜访野田,正式邀请野田访印。
若野田成行,将成为继2009年12月鸠山由纪夫之后日本首相时隔2年再度访问印度。鉴于去年10月印度首相辛格访问了日本,野田有意早日实现访印。
野田此次访印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促进日企打入印度市场。
另一方面,印度方面也有意加快借助日元贷款等日本经济合作开展国内铁路网铺设等基建项目。由于印度为确保电力供应正计划增设核电站,此次为引进日本核电技术铺路的核能协定签订问题预计也将成为首脑会谈的议题之一。
5、与美国——野田会见美防长一致同意深化日美同盟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野田佳彦25日在首相官邸与到访的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在安全领域深化日美同盟达成一致。帕内塔其后将与防卫相一川保夫举行会谈。双方将围绕有关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位于冲绳县宜野湾市)搬迁至冲绳县名护市边野古地区的日美协议展开磋商。
在与帕内塔的会谈中,野田表示“日美同盟的根基在安全问题,日方愿同美方保持密切合作,力图提高防卫力”。他同时提到“东日本大地震让我更加坚信,日美同盟是我国外交与安全的基轴”,并对美军的救援行动表示感谢。
6、日外相出访东南亚三国首相将出席东南亚联盟会议
7、日媒:日本确定赴非维和称抗衡中国影响力
据日本共同社10月5日报道,日本政府当天基本敲定将向南苏丹派遣陆上自卫队工程部队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报道宣称,做出这一决定是为了对外展示日本致力于国际贡献的积极姿态,并有“对抗中国在非洲开展资源外交”的考量。中国曾向苏丹派遣维和部队,如今还在强化同南苏丹的关系,并在非洲各地投入巨额资金获取石油和矿产资源。
8、加强针对中东能源富产国的能源外交力
【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16日报道】题:野田说日本安全前景“不明朗”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今天说,中国的军事扩张和朝鲜的反复军事调动对日本的国家安全构成日益严重的挑战。这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国防问题上鹰派人物的名声。
野田在东京以北的日本航空自卫队基地发表讲话说:“由于中国在地区水域活动的加强及迅速的军事扩张,加上朝鲜反复的军国主义挑衅,围绕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越来越不明朗。”
这位日本领导人列举了中国和朝鲜的威胁,呼吁日本自卫队为应对未来的国家紧急情况做好准备。
虽然在9月初成为首相的野田以前也曾强调过中国迅速增长的军事预算缺乏透明度,但这是他直接针对日本自卫队并对自卫队的作用提出希望的第一次讲话。
虽然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的贸易关系在加深,但日本与中国在领土和战争历史上的争端使两国之间的关系继续趋于紧张。
日本和朝鲜也有很多战争历史问题,而日本国民被朝鲜劫持的长期问题也一直未得到解决。
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去年9月突然升级。当时一艘中国渔船在尖阁群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附近水域与日本巡逻艇相撞。这些岛屿是中日两国领土争端的核心。
10月16日,日本新任首相野田佳彦在日本自卫队阅兵式上公开表明: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威胁。这让人们意识到,日本炒作“外部威胁论”又将进入到新一轮的“发作期”。
日本“外部威胁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的安全环境一直处于较好的状态。除了周边领土和海洋上的纠纷,日本本土没有受外来武力威胁的迹象,其核心利益也基本上处于安全和平稳的状态。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炒作“外部威胁论”的频率却反增不减。
其实,日本炒作“外部威胁论”的手法并不高明。他们曾经指责朝鲜的运载火箭通过了日本上空,而实际情况是,当时的运载火箭正在通过日本上空大气层之外的空域,也就是外太空,从《国际法》看,这个空域已经不是日本的领空了。实际上,日本的空域每天都有空间飞行器通过,而日本发射的各种卫星,也几乎每天都通过其他国家的上空,从这样的层面来看,指责朝鲜发射的火箭通过日本上空,就有些牛头不对马嘴了。
同样,日本指责中国海军通过宫古水道进入太平洋训练,这也很滑稽。宫古水道是一个国际水道,中国海军通过国际水道进入太平洋,是完全符合《国际法》的行为。
日本炒作“外部威胁论”的真正意图
既然日本的安全环境空前的好,而炒作“外部威胁论”的手法又如此拙劣,它为什么还要“间歇性”地炒作“外部威胁论”呢?我们不妨看一看,它在炒作“外部威胁论”的同时都做了些什么。
双方决定,将日菲副部级政策协商升格为战略对话,2012年上半年举行第五次日菲外长加防长的“2+2”会议。两国将推进防务交流与合作,实现日本海上自卫队幕僚长(参谋长)与菲律宾海军司令互访、海上自卫队舰队访菲、建立两国海军参谋磋商机制。两国将加强海警合作,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将访问菲律宾,帮助菲训练海岸警备队、提高其作业能力。
日菲以南海为题材、以中国为目标强化合作各有盘算,但与菲律宾相比,日本方面的考量更具“非限定性”、多样性,超越南海问题,更超越日菲双边。
去年中日撞船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刚一表示要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日本政府就紧急研究如何尽快恢复与中国关系的对策。时隔不过一年,日本却再次在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挑事。也许,日本应该好好思考崔天凯意味深长的话:“日本应该谨慎从事,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历史的因素,也应该认真地权衡在现实的情况下,什么才是日本真正的国家利益。”
中国有经济手段压住日本
在贸易领域,中国对日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2009年起,中国就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对象国,粗略估计已超过其出口额的40%。2010年,中国对日出口额达1210.6亿美元,对日进口额为1767.1亿美元,中方逆差556.5亿美元。在中日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世界经济普遍萧条,中国市场却保持稳步增长。截至2010年末,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44163个,实际到位金额735.7亿美元。在日本,更有超过10万家日本企业主要靠中国市场存活。日本遭遇“3·11”大地震后的重建,更是需要中国的配合,不久前在吉林召开的2011中日经济合作会议上,日本宫城县知事村井嘉浩就直接表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否实现复兴,关键在于能否复苏和激活经济。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促进与中国的经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商务部研究院日本问题专家唐淳风对《世界新闻报》表示,日本的经济复苏离不开中国,中国市场占世界市场的1/4,如果失去了中国市场,日本企业就没法活了。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国完全具备反制日本搅和南海的手段。但是,中国尚不需要动用经济制裁作为博弈的筹码。“日本企业在华业务很多,不少日企在华经营过程中,在增值税、关税和所得税方面都存在不少偷漏税情况。中方只要借机利用合法举措规范日企的在华业务,例如健全针对日企的税收征管、清查违法行为,就可以让日本有所触动。”
“野田佳彦式”新外交用意何在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执政已有一个多月了,尽管其在应付解决国内堆积如山的灾后重建问题上是举步维艰,但在他并不擅长的对外关系领域却是不断“祭出”各种“法宝”,例如,加强日美同盟关系、拉拢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合围中国、重提价值观外交、加强对中东的能源外交等,颇有在外交方面“一显身手”的兆头。
民主党在2009年夺取政权后,由于以前民主党在内政与外交领域毫无执政经验,于是只能在鸠山由纪夫的带领下抹黑搜索、匍匐前行,而当时的鸠山为了谋求民意的支持提出了“日美等距离外交与构建东亚共同体”等令美国极为不悦的大胆外交设想,无奈在普天间搬迁问题上由于无法在冲绳抗议与美国施压间取得平衡而只能挂冠而去。继任的菅直人内阁尽管吸取了鸠山的教训,把日本外交的钟摆重又摆回了重视日美同盟的老路,但恰在其任期中间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特大自然灾害,从而使菅直人内阁的外交戛然而止、也了无特色,其在任期间竟然没能正式访美。作为民主党政权的第三位首相,野田佳彦有了其前两任首相所没有的有利条件,也即:民主党执政二年多的外交经验教训、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等,这两大有利条件无疑加大了野田这位在上台前就以鹰派言论而闻名的首相在外交领域欲图折腾出一些东西的胃口。
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后曾一头扎进美国怀抱,支持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同时顽固参拜靖国神社,造成中日政治关系僵冷。2006年安倍晋三继任后实现了访华的“破冰之旅”,从此日本首相不再参拜靖国神社。安倍内阁一方面同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另一方面则提出所谓建立“日美澳印四国联盟”。安倍内阁外相麻生太郎更热衷于建立所谓“自由与繁荣之弧”和“价值观外交”。其后执政的福田康夫内阁则改弦更张,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然而,麻生接替福田当政后又旧态复萌。其后,鸠山由纪夫作为民主党第一任首相,在外交上破旧立新,提出加强中日韩合作,建立东亚共同体,但受到来自美国和国内右翼双重打压。菅直人执政后虽不去参拜靖国神社,但重返小泉时期自民党外交的老路,更有甚者,日本战后以来首次把钓鱼岛问题同军事及日美同盟挂钩。
日本政府领导人日前发表讲话,称中国“持续增强军力”、“反复在周边海域加强活动”等因素增大了日本周边安全保障环境的“不透明性”。
对日本来说,人为制造“不透明性”不是什么新手法。模糊的背后是太多、太精细而又不愿意让人知道的算计。
将指责中国的时机选在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阅兵式上,颇有“老谋深算”的意味。据日本媒体报道,为在11月末最终定出航空自卫队的下一代主力战斗机(F—X)机型,日本防卫省正积极推进选定工作。将中国当作假想敌,为实现“重新武装”寻找现实依据。这样的算计超越对华外交范畴,亚洲各国应当保持充分警惕。
日本的另一个精确算计,显示在其对美国“重返亚洲”步伐的把握上。日本试图借美国加大对亚洲战略投入来提升自身地位,并按照美国的步调在中国周边加紧行动。这是一个“双保险”游戏,将来即使出现美国力所不能及的情况,日本也会有一个自己打造的牵制中国的圈子。
历史从来不善待那些抱有阴暗心理去算计别人的人。日本以往的类似算计,看上去同样很精确,但结局并不那么美妙,算来算去,把自己算进了一个死胡同。
现如今,日本也清楚挤压中国发展空间的代价,因此越是台前台后忙活,越是担心局势发展于己不利,越发在“不透明性”怪圈中沉沦。总是担心被别人暗算,因此总是想着去算计别人,怎么可能过上正常而明朗的日子呢?
陈虎点兵:日本“玄叶外交”确实有些“玄”
有分析指出,对于玄叶光一郎展现的外交姿态,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日前曾启发性地指出,“日本应该考虑什么才是日本真正的国家利益”。至今并不顺畅的中日关系可能因为这样一位对中国抱有敌意的日本外相变得更加紧张。另外,在处理与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关系时,玄叶光一郎如果在美军普天间机场的搬迁与加入TPP谈判等问题上无法打开国内的僵局,就随时有可能遭到美国的强烈批评。这些,都是玄叶光一郎将要遭到“制衡”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