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人经济水平的提高,出境的人数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不管是境外旅游还是公干,总归要消费要花钱。本文的目的不是指导你应该在什么地方花钱,而是指导你通过合理的支付手段来花钱从而达到省钱的目的。
这里说的境外,指流通使用非人民币的国家(地区),包括我国的三个特殊省级行政区。因为这些地方都不能直接用人民币,所以我们来研究下什么样的支付途径最省人民币。
各国(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定流通货币,这是经济主权的象征,而我们都是国内赚人民币花人民币的主(拿外币工资的大鳄请走开),手头自然不会有外币,所以要向银行等机构购买(兑换)外币。
如果要兑换外币,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国银行,没错,中国银行在国内经营国际结算业务上有相当优势,兑换的币种也很全面,柜员业务也相当熟练,唯一缺点就是汇率稍高(以下讨论中凡是用人民币购买外币花人民币较多的情况时称为汇率高,反正则低)。而其他银行如工行、交行等相对会便宜那么一点点。当然兑换金额不大时可以忽视这点差距。
所以要记住外币现钞兑换了就最好用掉,千万别用不完带回国再卖给银行,这个差价很大。
银行卖出价和买入价之间的差价就是利润,也没有额外的手续费,所以大家千万别被一些免手续费兑换的宣传给迷惑,全世界所有的外币兑换机构都是不收手续费而是赚买卖差价的。而这个买卖价格各家机构可以自主浮动,国内银行间差距相对还比较小,国外差距更大,例如机场里汇率往往会比市区高不少,所以务必货比三家。
我国目前实行外汇管制政策,每位境内公民每年最多可以用人民币购汇五万美元的等值外币,结汇也是五万美元的限制,所以银行兑换外币都要凭居民身份证。对于不准备移民的绝大部分人来说五万美元是足够用了,就算实在不够家里人头都可以算上,反正钞票是不记名的。
另外一些小国家的货币境内无处可以兑换,只能带国际通用货币美元去当地兑换。兑换点的英文名称就是EXCHANGE。
小王去大马旅游,中国银行不提供马来西亚林吉特现钞的兑换,于是小王从银行兑换了1000美元带在身上,在吉隆坡下了飞机,看到机场的兑换点是1美元兑换3.45林吉特,小王算了算太贵于是只换了100美元先坐车。到了市中心,找到一家兑换点1美元能换3.52林吉特,继续找,最后找到一家是3.54的,这样差不多等于比机场省了将近3%。
某些地区通常也使用邻近国家地区的货币,典型例子如香港很多商家也收取人民币,瑞士很多商家也收欧元。但是这种汇率都非常坑人,比如100人民币在银行等处能兑换120港币,但是商家那里100人民币只能当110甚至100港币用。因为商家一要把额外的兑换成本放在价格里,二要趁机赚点,所以万不得已不要使用。
这里有人会嘀咕了,带现金要申报啥的多麻烦,路上还怕丢,就没有简单点的方法吗?很简单,用银行卡到境外当地取啊。
境内携带大额现金长途旅行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都习惯使用各种银行卡在异地取款,哪怕交一些手续费也值得,因为这样更安全。
那有些人要问了,境外取手续费不更贵吗?非也,这个不像国际长途比国内长途会贵个10倍,国内绝大部分银行卡通过境外银联网络取款都不会比境内异地取款贵多少,一般也就是按境内异地0.5%到1%的标准外加每笔10~12元左右的境外手续费,也就是说比国内异地取款最多贵每笔10到12元而已。而且下面我们会重点介绍一个神奇的银行。
前面提到一个神奇的银行,这就是华夏银行,该行的借记卡全球取款查询都免手续费,免的笔数不同地区分行不一样,有的分行是每天1笔,有的分行是10笔,可以打95577咨询。虽然华夏银行网点不多,但为了省几十块一笔的手续费跑一趟也是值得的。
那我在的城市没有华夏银行肿么办?还有很多小银行的卡,就是那些以你城市命名的银行,很有能他们的卡就是全球取款免费的,具体可以咨询当地银行。
除了取款,境外ATM查询通常也要收费,大银行平均4元一笔,小银行便宜点或者像华夏就是免费,所以建议开通短信提醒加手机国际漫游,这样便于知道余额而不需要花钱去查。
境外取款取出来自然就是当地的货币,好处是可以取到当地主流面额的钞票,有的取款机还可以选择取不同面额的钞票,如果在国内银行兑换经常只有大面额钞票,国外一般小店都不收。
小张到新加坡旅游一分钱没带,就带了华夏卡,下飞机找到华侨银行的ATM机,发现能选择50新元,于是点了50,结果吐出来2张20新元的,1张10新元的,非常方便。小张逛完新加坡又去泰国,听说泰国入境要查验现金,不够要被遣返,好怕怕啊。看到入境前面有个ATM机(此处属虚构,未经核实)赶紧先去取点,选择20000泰铢,怎么屏幕显示还要加收50泰铢?权衡一下算了不就10块钱嘛。小张怀揣现金顺利入境没人核查。
小张碰到的情况就是境外ATM会向你加收手续费,在泰国特别明显一次要50泰铢,这个就算华夏银行也没法给你免除,解决办法就是减少取款次数一次尽量多取点。其他可能收取手续费的还有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越南、菲律宾等国的部分银行,一般都会在界面上明显提示收费。
如果某些地区支持银联的ATM甚至压根没有那么可以用国际VISA/MATER借记卡来取现,这个收费稍贵一般要3%外加百分之一点几的货币转换费(什么是转换费?后面信用卡篇章会讲到),但比带现金去这些国家被抢了总好。此外个别银行国际信用卡有免费取现功能。这里推荐中国银行新推出的长城环球旅行卡,是带EMV芯片的VISA借记卡,免货币转换费,境外取款每笔中国银行只收3美元手续费,比如一次取个500美元那就手续费比国内异地还低了。
要注意的是,银联现在开始推广PBOC芯片卡,而境外的ATM/POS目前可能无法很好兼容银联芯片卡,存在银联芯片卡无法使用的可能,建议出国如果打算用银联则务必带个纯磁条卡作为备用。但纯磁条卡境外存在被盗刷的可能,所以建议办一张卡专门用于境外取现,平时不放钱。
TIPS:境外取款机很多是先吐卡再吐钞。取现万一碰到机器故障没吐钞票等异常情况,最好打印凭条作为凭证,并联系银联(银联在主要旅游国家都有当地中文服务热线,可在网站查询)和发卡行以便及时跟进处理。因为境外取款涉及环节较多,如不及时跟进可能会处理很慢。
就算到境外再取现金,但是旅行路上还是有风险啊,据说中国人最喜欢用现金,搞得外国小偷专门挑中国人下手,怎么办?
好办,国内咱不都刷卡嘛,境外一样刷。
中国银联紧随中国人民的脚步,网络已经铺到了七大洲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般国人去的比较多的国家地区基本都有银联网络。具体可以查询中国银联网站,注意可能有的国家支持银联卡ATM但不支持银联卡POS。
境外商家刷卡过程中,可能会比境内更认真核对签名,要求出示护照等,所以请不要用他人的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自己没有信用卡或者无法申请到信用卡,让有信用卡的家人给你申请一张附属卡也是不错的选择。
小李随单位考察团去欧洲考察,回国前最后一站是巴黎,大家都去老佛爷百货血拼,小李看中了一款包包,标价900欧,于是去结账,小李拿出银联信用卡,指着卡上的银联图标,说“Union-pay(由您赔)”,收银员法国大妈熟练的一刷而过。同时小李手机收到短信“您尾号XXXX的信用卡X月X日消费人民币7205.40元”。大妈还认真的查看了小李的护照,小李不由庆幸还好临时办了一张卡,没带老公的卡出来刷,否则被商家认为盗用卡片报警就麻烦了。
小李的例子中我们看到,银联信用卡消费后都是直接以人民币记账,还款只需还人民币即可,很方便。
同前面一样,而境外的ATM/POS目前可能无法很好兼容银联芯片卡,所以建议如果打算刷银联信用卡最好带个纯磁条卡备用。
银联网络虽然很大,但总是还有一些国家没普及银联网络,而就算国人去的多的地方也不是全面普及银联网络(就像香港也能碰到不支持银联的商家),那怎么办呢?别急,请看第四种方法。
其实银联现在也已经是国际上响当当的巨头了,这里单列一个国际信用卡并不是说银联不够国际化。本文称为国际信用卡的是VISA/MASTER/AE/JCB四大国际组织,因为他们都是从国外来的,所以称为国际卡。
你的信用卡上如果有VISA/MASTER/AE/JCB这四家之一的标志,那就是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
VISA/MASTER分别是国际卡组织的老大和老二,所以去那些银联不能用的地方最好用这两种,AE和JCB那里也未必能用。一般商家都同时接受VISA和MASTER卡,但也有说法是亚太地区VISA覆盖率好于MASTER而欧美地区MASTER好于VISA,所以有条件建议两种卡都带上。此外AE在美国覆盖较好,去美国可以带上,JCB是日本公司去日本可以考虑带上。
早年国内银行发行的这类卡片都是美元卡,消费非美元时会收取一个货币转换费,从1.2%到2%不等。这个收费也是导致广大中国游客怕被银行收手续费从而使用现金的原因之一。而消费美元时则没有货币转换费,个别银行的卡除外(如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部分卡消费美元也有转换费)。
除美元卡外,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也有欧元信用卡,适合欧元地区使用,与下面全币种卡相比的最大优点是退税直接以欧元进账,不会因为被转换成美元而被退税机构薅毛。此外其他银行还有一些很小众的英镑信用卡、澳元信用卡等,随着全币种卡的出世已经快被人们忘却。
随着银联以不需要货币转换费为卖点,依靠13亿人民作为后盾,银联在境外势力的日益增大,几个外卡组织也坐不住了,从2013年开始,国内银行陆续开始发行不管消费什么货币都免货币转换费的全币种卡,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全币种卡:
中国银行全币种卡
招商银行全币种卡
中信银行全币种卡
此外不带芯片的免货币转换费卡种还有广发留学生卡、建设银行龙卡全球支付信用卡、农业银行金穗悠游世界信用卡等。
最后还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卡,工商银行的多币种卡,看名字就不如全币种,这个卡有10个外币账户,消费该10种货币直接以该种货币记账,还款也是还该币种,10种以外货币以美元记账不收转换费。理论上用这个卡应该是汇率最低,因为都是人民币和该国货币转换,不经过人民币-美元-该国货币的转换。但无数卡友证明,汇率很多时候比多一次美元转换的卡还高,这也印证了国际贸易为什么大家都用美元来结算,因为美元和各国货币交易量都巨大,交易成本低从而汇率有优势。而且该卡处理退税也无优势,非美元退税也被当美元处理汇率损失惨重。唯一好处是境外带回的少量现钞可以直接用来还信用卡。因此除非是专业研究国际汇率走势的高人或者赚非美元工资的大鳄,否则不推荐此卡。
国际卡比起银联卡,往往汇率上更有优势。特别是一些小国家的货币,因为银联交易量少交易成本会高,而V/M之类的汇率会更有竞争力。所以如果有无需转换费的国际卡(比如大部分美元卡在美国使用和上面几种全币种卡在全世界使用)和银联卡同时选择,请优先选择国际卡(请原谅我不支持国货),但要注意防范DCC(下文会介绍)。
小李的同事小武在老佛爷百货用了VISA银联的双币卡,因为该银行刷VISA有3%的返现,于是拿出卡叮嘱收银员“PleaseuseVISA”,结果打出来的单子居然还是CUP的,收银员表示这里都只能刷银联。小武很郁闷。于是小武回国后申请了只有VISA标志的全币种信用卡。
V/M和银联双标志的双币卡,在境外很多国人去的多的购物店往往会被强制走银联通道(天朝银联威武!),如果需要参加银行指定交易线路的活动需要特别留意。
用VISA/MASTER卡目前最大的一个问题是DCC,DCC英文全称为DynamicCurrencyConversion,也就是以方便为名转换成你熟悉的货币进行结算(一般就是人民币或者美元),当然不是无偿转换,人家要赚一笔(比那1.5%的货币转换费贵多了),和收邻国货币汇率坑死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下图的POS签购单中,就是在英国使用了欧元进行付款,下面有一段话意思就是我愿意付多少手续费来选用欧元进行支付,你签字了就表示你同意这样进行转换。
如果怕DCC,最省事的方法就是刷纯银联信用卡(卡号62开头不带其他卡组织标示,绝无DCC可能),或者AE/JCB卡也能很好防范DCC。但如果想用较好的汇率必须用VISA/MASTER卡时就要留心,即使全币种卡或者芯片卡都无法避免。总之付款时请向收银员说明用当地货币支付,如果POS机屏幕让你选择币种务必选当地货币,如果单子上打印了几种货币务必打叉选择当地货币,而如果出现用非当地货币结算的情况可以要求取消交易重刷。
国际信用卡消费后一般都以美元记账(全币种卡也是美元记账),欧元卡之类自然以欧元记账,当然目前很多银行也推广人民币记账业务就是消费后直接用人民币购汇并入账,这个方式有利有弊,通常如果认为人民币会升值的预期下还是用美元记账比较有利。
请注意这种自动购汇还款和银联境外取款/消费一样是不占用个人年度购汇额度的,但如果手动购汇还款是会占用的(当然带信用卡账单作为证明到柜台购汇可以不占用额度),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占用不占用影响都不大。
小马回国后,账单有1500美元要还,正好带回来剩余的300美元现金可以用上,然后问了随行朋友手头都有不少剩余美元,于是用比银行买入价略高的价格把他们全收购了用来还信用卡,当然银行不收硬币。一来一去小马还小赚了一点。
旅行支票国内使用较少,开办的机构也不多,作者也未亲自使用过,总结一些网上的文字供大家参考。这是个信用卡普及以前就有的业务,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美国运通旅行支票,中国银行等机构可以购买,需要手续费,虽然写着可以在商户直接支付但实际上只有高级酒店之类能收支票,否则都得到银行等机构兑换成现金才能用,手续费较高。总之就是不太方便不太建议使用。
作为境外消费的衍生环节,最后讲讲退税。
很多国家普遍向持短期签证的访客提供退税服务,因为你在购物时支付的金额包含了当地的增值税或消费税,而这些税是只针对本国居民征收的。
而有些商家为了吸引客户,甚至可以购物时直接少付退税的那部分金额,提供信用卡担保即可。这就要注意务必要把退税单拿到海关盖章后交给退税机构,如果退税机构没收到这个退税单就会从你信用卡补扣那部分金额外加罚款!
退税通常可以选择退现金(通常是该国货币,退其他币种可能会被汇率差转换掉一层),可能会收取手续费,但是比较保险,缺点是要么机场用掉要么回国还信用卡,否则现钞换回人民币也亏。或者退到信用卡(参考前文,比如退欧元首选推荐欧元信用卡,次选美元结算的各种信用卡)甚至支付宝,退现金而退到信用卡需要处理周期,而支付宝的汇率坑爹不推荐。退回信用卡时注意可能会被银行误认为是退货而倒扣积分。
全文总结:购汇可以货比三家,现汇比现钞值钱。境外华夏银行银联借记卡取现金很方便。银联信用卡很多地方都能刷而且能防DCC,境外银联芯片卡可能不好使。全币种信用卡刷卡更省钱,支付时务必选当地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