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官方微博发布警情通报称,6月10日上海飞往济南的某航班上,乘客郭某某(女,34岁)违反规定随身携带一只宠物蜜袋鼯登上飞机,该宠物在机舱内逃脱后被他人捕获,导致航班因安全问题延误。目前,郭某某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秩序的违法行为已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活体动物上飞机
安检门为啥检测不出?
6月10日晚,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上海飞往济南的MU5599航班上,有旅客将仓鼠带上了飞机,仓鼠跑掉后全体旅客只好下机等待”。
网传视频截图
视频显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71号登机口的值机台前站着许多旅客,正和工作人员进行交涉,还有人说“打110报警”,另一张网传截图显示,坐满乘客的飞机上,一名乘务员正在旅客座位下方翻找东西。
6月13日,记者联系到上海国际机场安检(021—22343573),一名工作人员告知,机场安检对旅客携带的宠物、活物能够检查出来,至于托运等业务,不同的航空公司有不同的规定,旅客有需要可以咨询航空公司。
事发后,有网友质疑,禁止携带宠物进入飞机客舱,原本就是航司针对旅客运输条件的一部分,按理说,如果是有小动物运输服务,那么也仅仅是针对家庭饲养的猫、狗或其他玩赏类小动物,并且需要旅客提前递交运输申请。
陈城告诉记者,如若涉事女子携带活体宠物通过安检的方式为媒体报道所称方式,则确实有概率顺利通过安检而不被发现,造成这一结果也就非机场安检的责任。
目前,国内如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千万级客流机场,允许旅客在通过安检门不报警时,无需安检员对其进行人身手检。通常,能够触发安检门警报的情形基本为旅客携带了金属制品,“也就是说,安检门检测不出旅客携带了活体动物,而涉事宠物蜜袋鼯体型较小,肉眼难以观察发现,最终让涉事女子违规带入。”
安检门不报警就不需要手检,这样的做法并非安检程序的疏漏,是符合现行民航规章要求的。《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规定,对通过人身安检设备检查不报警的旅客可以随机抽查。根据现行规章,也就难言机场安检工作存在疏漏。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提高违法成本警示不法行为
民航安全不容忽视,蜜袋鼯违规携带进入客舱跑失也有一定概率影响飞行安全,但从过往实践和事件发生概率上看,违规携带活体动物乘机仍旧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因此要求提升安检等级,加强加严安检工作,是因噎废食之举。
回顾过去数年民航安全工作方面的特殊临时变动,只有某品牌指定型号手机被严格针对。彼时,由于该款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三十多起因电池缺陷造成的爆炸和起火事故,其中包括一起客机火灾,使得中国、日本等国交通、民航行政主管机构下发明文规定,禁止携带该款手机登机。
由上述案例可知,只有当某一事物实际存在影响飞行安全风险可能且多发频发,才会由民航管理机构明令禁止。违规携带活体动物登机,目前看仍旧是小概率事件,不应为了小概率事件而影响到多数人的便利。
此前,有乘客因向飞机投掷硬币导致航班取消,该乘客除了被警方行政拘留外,还被法院判决赔偿航空公司经济损失12万余元,“相较于行政处罚,附带民事赔偿是提升违法成本的有效方式。因此,有效制止当前多样的乘机违法行为,需要在加大违法成本、加强宣传警示上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