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提笔撰写张朝阳,先看了他曾经力荐的电影《乔布斯》以及他和搜狐投资拍摄的自制电影和网络剧《煎饼侠》、《匆匆那年》、《我在大理寺当宠物》。笔者以为,张朝阳推荐和投资制作的作品代表了他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年逾五十的张朝阳仍然是当年贯通中西的学霸和万里归来的创业少年。
纸上得来终觉浅
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北京的长安街地带以及外企云集的恒基中心、中粮广场、光华长安大厦等高端时尚的五星级写字楼里,以张朝阳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二三十岁、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他们从国外学到世界最先进的IT和互联网技术继而学成归来开始创业,他们时常穿着牛仔裤、T恤衫、旅游鞋,背包里的手提电脑很沉重把他们年轻的肩膀压得有些歪斜,他们常常加班熬夜到凌晨4:00,厚厚的眼镜片后边透着熬得通红的眼睛……
然而,这群执着的年轻人却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启蒙者、创业者、教育者和推动者,是他们在身体力行地推动着中国互联网业的长足发展。
张朝阳,就是这群执着而卓越的年轻人中的一位。虽然他的搜狐公司在网络界历经沉浮,媒体舆论也颇有微词,但是他的笑容依然低调、灿烂、自信而果断,公司改革、业务转型、企业收购、自制电影、打击盗版、练瑜伽、跑长跑、游泳,仍然如当年万里归来的少年。
回国创办搜狐
回国初期,他先代表ISI公司开始了比较艰苦的工作,先在万泉庄园租了间办公室并兼作卧室。那时他常常带着便携机、穿着西装到新华社等单位收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同时筹划着自己开公司并把商业计划书拿到美国筹募资金。不久,便募到了第一笔资金20万美元并在美国注册了公司。
1996年底,在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冬天的下午,他坐着“面的”把第一台服务器抱着送到了北京电报局,还带了一瓶酒和相机,想把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拍摄下来。“当时我心里明白这样一点,一场革命将要发生。”他说。
2001年搜狐网站便从当年1台服务器发展到400多台,访问量从几百人发展天到每天四千多万人次,注册用户达780万,每天下载的页面量达1个亿,目前而言也是海量数字。
“搜乎”这个名字是1997年11月闯入张朝阳脑子里的,其实最先的英文写法是Sohoo,中文即是“搜乎”,意思是“你想搜索吗?”后来征求员工意见,大家觉得把“乎”改为“狐”更能体现中国文化、更加形象易记,况且狐是一种聪明伶俐的动物。于是就有了“搜狐”。
经过几年发展,搜狐从中国首家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受广大用户喜爱的综合门户站点,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为大众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网络导航的基础,连续不断地推出了全方位高质量的内容服务,新闻、体育、工商财经、房地产、影视、音乐、求知、IT、女人、游戏、购物、免费邮件、聊天室、留言板等频道为越来越多的网民提供了网上社交场所,成为中国网络用户进入互联网的最佳渠道。
这样的搜狐,便是中国当时最早的门户网站的样貌和轮廓。
网络新贵与股市沉浮
2000年7月,搜狐在美国NASDAQ纳斯达克上市,从国内知名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品牌,而张朝阳也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字英雄和新经济时代的亿万富翁,这位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博士出身的年轻创业者身价忽然飙升到1.7亿美元,成为钻石级王老五般的互联网新贵。
但是那时他身上穿着的经常还是那件印有搜狐标志的黑T恤。
张朝阳把这份“从股市上掉下来的财富”解释为“纸上的钱,它反映了在一个上市公司总体股票价值里面个人所拥有的部分”。当时持有搜狐公司三分之一左右股份的张朝阳,他的身价就是根据实时的股价乘上自己所持有的股票总数计算得出的。
之后不久,搜狐股价大涨29.63%,惊涛骇浪化险为夷。
举世瞩目,举重若轻
Charles,在公司大家都这么喊他,张朝阳是大家的朋友和同仁。
张朝阳说:“我其实不是很善言词,甚至有些木讷,但没有其它选择。现在,公司整体进入了规范化运作阶段,我的精力也会更多地放在公司的运营发展上来。”但不管怎样,张朝阳做秀也好、找钱也好、上市也好、股价跌落时他不顾一切地自己掏腰包买股票也好,当时的这位年轻CEO每日都是东奔西走,从来就没有停下过脚步。
关于孤独,年纪渐长但是仍然未婚的张朝阳说,出名以后就不怎么觉得孤独了,因为大家都在谈论你,在他看来,别人的幸灾乐祸比人家不理你更加悲哀。
回首回国发展这些年,已经超过了他回国时的理想,当时只是想做成点事情,没想到会做得这么大,至于当时出现的股指滑落等一些小麻烦,比起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比起融资的时候、比起发不起工资的时候,根本算不上什么。
归去来兮,胡不归
1995年,张朝阳拎着两只箱子回到北京……1996年创建搜狐……1997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8年……2016年……至今。
这是位骄傲、孤独、低调而深爱着这个国家的人,遥想着他在世界各国融资做秀、背着手提电脑大步流星若有所思、因为加班而熬得通红的眼睛、在世界论坛上慷慨陈词种种情节,朝阳,也许不仅仅是他的名字而是寓意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种经济形式。
BAT与门户“三剑客”
毋庸讳言,世纪交替之际的那几年是张朝阳和搜狐公司最新锐、最阳光、最带劲、最有成就感的好时段。纳斯达克上市之后曾经成功入围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并成为媒体赞助商,但是奥林匹克俱乐部世界知名企业云集的大家庭中,搜狐表现得没有过于激情和执着,创始人张朝阳也没有当年穿着轮滑鞋在天安门广场疾驶而过的青春冲动和少年痴狂。也许在事业抵达到一定的巅峰之后反而看淡了功能利禄,多了些洒脱,超然物外,冷眼看待社会舆论和行业的变迁,正如静观花谢花开、潮起潮落。
2016年,张朝阳带领着他的团队以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20公里的方式为搜狐公司20周年庆生,以此表明20岁的搜狐还在路上,不做大型庆典而是低调赶路。
搜狐最近几年产业升级、迭代转型,曾在移动互联网和视频领域重点布局。
张朝阳解释称发展的第一步是盈利,这是作为一个企业的本分,在此之后才能期待在一些领域中产生爆发性的机会。他表示,对于公司首先应当要求做到基本要求之后才能够有所提高,以盈利为目标应当是坊间所谓的底线思维。公司目前还是以成本控制和缩小开支为主,试图用更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更高的增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