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凡大帝逝世后不久,留里克王朝也迎来自身的终结。在随后的一百年里,俄国的专制独裁体系陷入混乱,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新的皇室家族——罗曼诺夫家族(theRomanovs)——慢慢诞生了。罗曼诺夫家族起初接连几任皇帝都是软弱无能之辈,他们并没有给俄国带来什么重大的改变。直到17世纪晚期,彼得大帝以强有力的手腕推动俄国那延续自中世纪的文化传统以及拜占庭式的政治经济体系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他使俄国变为欧洲大陆上的一个军事强国和一个真正的多民族帝国。虽然后世的许多人称赞彼得大帝为俄国带来了进步和现代化,但在他的改革中,有一个传统却被保留下来:酒精仍在俄国政治中占据着关键位置。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后世人眼中的“俄国现代化之父”形象,彼得大帝与伊凡大帝以及众多俄国的中世纪皇帝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在决定性的1682年莫斯科起义(MoscowUprisingof1682)中,反对派散播着纳雷什金派为了让彼得即位而勒死阿列克谢长子伊凡的谣言,这在首都激起一系列混乱。醉酒的农民在莫斯科烧杀抢掠,他们加入射击军的队伍,一起冲进了克里姆林宫,大肆屠杀诸多权贵,包括彼得母亲之前的监护人阿尔塔蒙·马特维耶夫以及彼得的两个舅舅。彼得惊恐地目睹了他们被残暴杀害的过程。暴动的射击军囚禁争权夺利的两派,并控制整个俄国政府长达数天。
押解他的射击军同意了,这位惊恐万分的大使用一次精明的酒宴交易为自己换来了一个50人的护卫队,他们带着他穿过暴动的人群去了克里姆林宫。一进克里姆林宫的大门,冯·罗森布什突然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一群射击军拖着一个伤痕累累、衣不蔽体的人从他身边经过,那正是他被控告窝藏的逃犯。紧接着他被押到一个人头攒动的皇宫广场上,那里站着皇太后娜塔莉亚·纳雷什金娜和阿列克谢另一位妻子所生的女儿索菲亚公主。皇太后很快下令释放他并让人送他回家。
然而,即使一直纵情饮酒,不知为何彼得总能清醒地从狂欢中醒来,在新的一天里继续领导他的国家前进,或许是朝着新的一顿酒宴前进。
的确,瑞典高官约翰·冯·斯特隆伯格(JohnvonStrahlenberg)曾经见证了彼得的欢乐集会,包括私下的秘密宫廷和宫廷成员的公开游览。他这样描述:
随着彼得大帝的死去,俄国兜了个圈又回到原地。正如50年前他父亲阿列克谢沙皇的去世导致了多年的混乱、宫廷阴谋和皇族争斗,彼得没有留下男性继承人就去世同样意味着俄国的领导权再次取决于谁能最终获得朝臣的忠诚。与100多年前的伊凡雷帝一样,彼得大帝参与害死了自己的儿子、皇位的继承人。而且,每一次皇位更替,俄国似乎都要面临一段动乱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