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9点半,来“听泉鉴宝”(现更名为“听泉赏宝”)直播间找欢乐的人越来越多。开播不到1分钟,在线人数蹭蹭涨到10万+,成为其近日常态。
10月6日破圈
“听泉鉴宝”前一周涨粉超过362万,九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为1.11亿,单场直播最高观看人数达2041万;
10月9日停播
“听泉鉴宝”宣布停播,称需要休息一周,话题#听泉鉴宝宣布短暂停播登上微博热搜;
10月12日学历造假风波
“听泉鉴宝”陷入北大学历造假风波,有媒体发现该账号实名认证人为丁祥栩,其学校信息由起初的北京大学改为了女子中学,话题#听泉鉴宝学校信息已更改再登热搜;
10月15日回应质疑
“听泉鉴宝”称:“学历是账号注册之初填的,从未伪造过北京大学的证书,也从未使用北京大学标签进行营销宣传”;
10月15日复播
10月18日更名、带货
“听泉鉴宝”更名为“听泉赏宝”,开启直播带货首秀,总观看人次超过2000万,销售额突破750万元,欧莱雅、冷酸灵等品牌参与;
10月20日再掀争议
正值双十一大促,各大平台都在想方设法吸引用户的眼球。“听泉鉴宝”的走红,或是抖音平台的又一次造星之作。
就连“小杨哥”的部分员工,也涌向了新的网红风口求职。蓝鲸新闻报道,原三只羊旗下公司的部分员工已经跳槽到“听泉鉴宝”,负责其直播招商业务。
在抖音,流量是生意的前提,为创造GMV神话提供了可能性。从“人气一哥”升级为“带货一哥”,小杨哥耗时约两年,一夜爆火的听泉,又能否成功跻身平台的创收头部?
“抽象电子榨菜”,半年涨粉2000万
“听泉不是一夜走红的,但却是一夜出圈的。”
《当代企业》尝试总结分析“听泉鉴宝”爆火的主客观原因:
一是适逢大促,抖音平台或为其提供了流量倾斜。
网红总有生命周期,平台需要新鲜血液。听泉热度爆发期,正是“疯狂小杨哥”“东北雨姐”两位大主播翻车被罚、流量暴跌之际,平台需要捧出新一代人气主播补位。
再者,今年各大平台抢跑双十一,在空前漫长、促销比拼激烈的大促周期中,平台需要额外的人气来激活用户,带动电商整体业绩增长。
二是听泉的直播鉴宝,集齐用户对猎奇、娱乐、“抽象”内容的复合需求。
自电视栏目衍生而来的直播鉴宝并非全新赛道。与传统媒介不同的是,直播连线多了见证感与互动性。
而“听泉鉴宝”的内容,被网友们视为“新都市怪谈”“抽象电子榨菜”。
一方面,连线用户展示的神秘“宝贝”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如价值5500万元的珍贵猴票、疑似“盗墓者”展示的出土古文物、私人大藏家夜探自家博物馆.....其中不乏部分观众连线搞怪,假模假样要求鉴定“奥特曼金佛”“富春山居汤姆杰瑞图”,极具喜剧效果。
三是种种争议放大了话题性,进一步推动全网知名度。
听泉走红后,出现过“学历造假”“停播一周”“任性下播”“涉嫌擦边”等诸多争议,热搜不断,这些争议也触发了不知情网友的好奇,推动其破圈传播。
前有“K总”、后有“听泉”,谁能接棒“小杨哥”?
10月18日晚,“听泉鉴宝”在复播第三天开启直播带货首秀,他表示账号以后将改名“听泉赏宝”,通过欣赏的方式去看待每一件宝贝。
飞瓜数据显示,这场持续3小时的直播,巅峰在线人数超过100万,总观看人次超过2000万,销售额突破750万元,参与的品牌商家包括冷酸灵、欧莱雅、蓝月亮、滋源、铜师傅、白象、乐事、伊利、江中猴姑、棉竹屋等。
听泉的带货形式分为三种:连线、口播、挂小黄车,其中直播连线延续了以往的鉴宝特色,欧莱雅、冷酸灵、蓝月亮率先试水。
——“这个是‘老’的”“两瓶免费‘传递’”“今天99个‘馒头’到手八瓶”
——“确实很‘开门’”“兄弟们这个应该是真的,你们自己判断”
《当代企业》注意到,在与蓝月亮连线时,听泉的“鉴宝黑话”严丝合缝渗透进带货话术中,此外,蓝月亮还在连线中现场展示“猛男”洗衣去污,几分钟内销量上涨到9999+。
本次直播,听泉合作的品牌涉及个人护理、衣物清洁、美容护肤、零食特产、内衣裤袜、家居饰品、冲饮等七个类目,其中个护与家清品牌的销量表现较好,听泉直播间一度冲上抖音直播带货榜“个人护理榜第一名”。
如果单纯从750万的销售额数据看,这个成绩并不算出色。不过,品牌们来找听泉,不只为了带货,还为了“蹭流量”。因为在“连麦”状态下,听泉直播间里的观众可以直接跳转到对面直播间,这意味着抖音把流量倾斜至听泉直播间后,又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把流量分发给与之合作的品牌。
9月21日,“听泉鉴宝”曾与冷酸灵连麦,冷酸灵品牌直播间瞬间涌入人次超10万,带动超万单的牙膏产品成交;10月18日带货首秀,冷酸灵、欧莱雅、蓝月亮等品牌参与连麦,同时还为听泉猛刷礼物冲击“榜一大哥”,力争官方露出。
在听泉爆火前,“K总”是呼声最高的抖音一哥继承者。
与听泉类似的是,“K总”同样是打榜、带货两手抓,采取直播连线方式为品牌带货,还常常“PUA”品牌为自己刷礼物打榜,带货品牌集中在50元以下的零食特产。飞瓜数据显示,“K总”今年9月的带货GMV在5000万元—7000万元左右,观看人数过亿。
在直播电商赛道,大主播们创造过无数销量奇迹,捧红过无数新品牌,但不少靠超头主播破圈的品牌曾向《当代企业》表示,这种捆绑关系并不可持续,带货更多是“播一波卖一波”,如何将达人的流量导入品牌,再加以精细化运营,是他们的长期困扰。同时,大主播的坑位费与佣金水涨船高,不少商家上达播投入产出比下降,甚至成了“赔本赚吆喝”。
据《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店播的市场规模占比逐年提升,目前已经超过五成。当店播成为主力所趋,而达播的影响力、拉新力依然存在,听泉、K总们的连麦引流解法,倒也符合品牌们的真实需求。
回顾曾经的抖音第一网红“疯狂小杨哥”,初试直播带货效果并不理想,直到探索到反向带货风格。
对于“听泉”和“K总”等新晋顶流来说,试错的路或许会更短,但同时,他们更需警惕的是,顶流的位置,从来都是暴风雨的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