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财务工作和税收申报过程中,作为纳税主体,我们也需要进行税务自查,以规避税收风险。此外,税务机关根据风险特征,设计了一系列的风险指标,分别指向企业存在可能的涉税问题,如税前扣除凭证不足风险—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占比异常—研发费用涉税问题、特种品类发票购进异常—虚构进项可能的问题。那么,我们对常见的一些风险点进行列示,具体如下:
(一)印花税类对比异常风险
1.借款合同印花税异常
风险情况:存在借款合同未申报、少申报缴纳印花税的风险。
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附件《印花税税目税率表》规定,借款合同,指银行业金融机构、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不包括同业拆借)的借款合同,税率为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
自查方法:查询资产负债表列示的长短期借款期初、期末余额,核对年度内与银行机构的贷款合同金额,是否已经申报缴纳了印花税。
2.租金印花税异常
风险情况:存在财产租赁合同未申报、少申报缴纳印花税的风险。
政策依据:租赁合同,税率为租金的千分之一。财产租赁合同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合同按租赁金额1%贴花。税额不足1元,按1元贴花。纳税人:立合同人
自查方法:查询费用中,租赁发票对应的合同,核对年度内财产租赁合同,是否已经申报缴纳了印花税。
3.资金账簿净增额印花税中报异常
风险情况:增加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按照规定申报资金账簿印花税。
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附件《印花税税目税率表》规定,营业账簿印花税,按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合计金额的的万分之二点五申报缴纳。纳税人:账簿使用单位。
自查方法:查询营业账簿中的实收资本、公积金账户变动情况,核对年度内增加金额是否已经申报缴纳了印花税。
4.印花税计税依据与发票数据比对异常
风险情况:存在少申报印花税计税依据从而少缴印花税风险。
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附件《印花税税目税率表》。
(二)发票对比异常风险
1.取得特定类型异常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业务招待费支出票表比对异常
风险情况:取得包含“餐”的发票金额与调整表业务招待费金额不匹配,存在未按照规定申报业务招待费纳税调增的问题。
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4.研发费或技术服务(鉴证咨询服务)购入内容虚假
5.咨询顾问费支出票表比对风险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6.未取得有效税前扣除凭证列支成本费用异常
风险情况:可能存在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列支成本费用,汇算清缴前仍然未取得但是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可能存在虚假列支无真实业务无发票的的成本费用(比如:暂估成本)。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第九条规定,企业在境内发生的支出项目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以下简称“应税项目”)的,对方为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增值税纳税人,其支出以发票(包括按照规定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自查方法:查询预警年度内的成本费用列支情况,是否存在无发票列支入账的情况;无发票列支的业务是真实发生未取得发票还是无法证明其真实发生而虚假列支的。
需要提示的是,纳税人在年度自查时候,可以根据《企业所得税》报表里面的成本、三大期间费用与企业年度内取得的发票、人员工资、折旧费进行比对,根据差额分析原因。
(三)申报异常风险
1.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计税依据偏低
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赁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负有缴纳房产税义务的单位与个人。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单位缴纳。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者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使用人缴纳。
自查方法:查询持有的房产情况,自用、出租的分情况自查,是否存在未足额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情形。
2.往来款项占资产总额比例偏高
风险情况:应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占比偏高(高于总资产的某比例),如长期挂账,存在账外循环的风险;长期挂账或者通过往来账户核算,存在少记或者延迟收入确认的风险。
3.企业所得税年报其他费用占比偏高
风险情况:企业所得税年报费用明细表中,填列“其他"项目的金额和占比较大,存在虚列费用的风险。如虚列管理费用在其他类中核算;虚列销售费用在其他类中核算。
4.企业所得税年报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纳税调增差异
风险情况:企业所得税年报主表中,填列“资产减值损失”项目,但是与纳税调整表中的“资产减值准备金”的金额存在差异。如会计核算中,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费用,但是税法仅允许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进行税前扣除,可能存在资产减值准备未实际调增的问题。
政策依据:企业的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等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
5.所得税年报扣除类调整项目调减预警
风险情况:年度申报表中,存在扣除类项目的调减。如未按照税法规定申报,虚假多报扣除类调整项目调减金额。
6.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负偏低预警
风险情况:预警指标中会存在对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税负的测算和比对,对于同行业比对中,处于相对较低的税负的,会预警提示风险。如明显税负偏低,如果不存在特殊的商业模式,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列成本等问题;个人所得税税负明显偏低,可能存在未如实申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代扣代缴个税的问题。
(四)部分行业风险
1.建筑安装行业风险模型
(1)建筑业一般计税项目异常;
(2)纳税人预缴申报异常;
(3)建筑业一般纳税人简易征收项目占比异常;
(4)建筑业小规模纳税人简易征收扣除项目占比异常;
(5)建筑业存货异常;
(6)简易征收进项转出比与简易征收收入占比弹性分析异常;
(7)建筑业材料取得异常。
风险情况:①异常的进项扣除项目--如分包扣除、服务和不动产等特殊事项购进扣除;②简易征收项目滥用,但是对应的进项税金却未做进项税转出,导致一般计税方法计算项目多抵扣进项税;③不及时确认收入,在合同负债和预收账款长期挂账,在存货中长期未结转收入;④建筑材料占比较高,存在虚开材料款项或者隐瞒建筑服务收入的风险。
2.批发零售业风险模型
(1)未开票收入监控;
(2)专用发票开票比例监控;
(3)购进发票金额监控销售收入;
(4)购进发票金额分析成本费用;
(5)存货异常监控。
风险情况:①存在隐瞒收入风险,未开具发票部分不申报收入;②存在隐瞒收入,存货与实际不符,大量存货实际已经销售,但是未确认收入;③存在隐瞒收入,购进大量发票,但是收入金额明显不匹配;④存在虚列成本费用,购进的发票金额与中报的成本费用金额不匹配。
综上,企业税收风险无处不在,这就要求我们纳税人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树立税收风险的意识,对于一些复杂事项要及时与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不必要的税收风险,实现企业税收利益最大化。
客服
周一至周六8:30-18:00
专注房地产财税工作者数字化转型,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财税咨询与数据治理方案
产品业务及商务合作咨询:13375386550
客服热线:400-8778-367
地址:上海|河北|河南|福建|新疆|山东|浙江|安徽
产品&数据支持:泰安协同软件有限公司泰安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