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被家长校方强制“自愿”的共鸣、那魔性的惊掉下巴表情,共同组成了一个完美的互联网式幽默小剧场。隔着屏幕你仿佛能看到千千万万曾经也同样傻眼的年轻学生,以及同样无奈的“被自愿”。
腾讯企鹅表情包的存在感,似乎开始高起来了。
它可以有着如同“可爱滴捏”“长官我们拿下二楼了”那种固定模板搭配无限形象的表情包系列,利用一张固定的图衍生出无穷的变体(比如开头的“自愿开学”系列)。
这除了各路网友们孜孜不倦的二创之外,还要归功于一款当时的重量级游戏:
它有情怀、也伴随着争议,有人怀念着曾经喂食打工结婚下蛋的过往,也有人一脸黑线地研究该怎么弄死(关掉)这个可气的玩意儿——但无论如何,对于今天的互联网交流来说,这游戏最直接的贡献就在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表情包素材。
而量变产生质变。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复杂,更加“意识流”的表情包也开始出现在日常交流当中,述说着当代网友不甚健康的心理状态。
比如,此前因为某些手游活动小小出圈了一把的“我有抑郁症”系列。
它最初由一位音游玩家所作,并没有过多特殊含义,最多是被一些人用来调侃利用抑郁症在互联网上博取流量的sb行为——但根据我一位真正罹患抑郁症朋友的描述,这样光污染而又略带扭曲的画面,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与抑郁症病发时的精神状态存在些许的重合。
至少在表情包资历这方面,即使是如今最盛产表情包的《赛马娘》《蔚蓝档案》等颜艺巨头来了,也要对着这只企鹅叫一声前辈。
只不过,很多时候因为它太过常见,都被我们下意识忽视了。
老东西
表情包这种事情,其实没啥太复杂的。
大多时候,我们真不会想那么多,只是单纯的觉得有意思、觉得好用,所以就拿来用了。
“因为它看起来贱贱的”。
“就跟腾讯一样”
当然,那似乎也是腾讯最负“恶名”的时期——关于这点我想我似乎无需过多赘述,一边谩骂、一边使用,一边无奈地看着面前这只贱兮兮的企鹅吸走你的Q币,似乎就是当时的常态。
但什么玩意儿,就怕你给整出点情怀。
情怀这东西,总是最难摆脱的。当它的好与坏都成为了回忆的一部分时,所谓的“情怀”便开始形成了。
这种转变并没有那么绝对,它依旧与腾讯有着相当强烈的形象挂钩。只不过在有些时候,它似乎也真正回归到了“吉祥物”的本质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和解。
何况,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只企鹅设计都是是相当成功的。
如同其创始人说的那样:“我们都觉得,如果你隔着屏幕和另一个人聊天,如果对方是一个胖胖的脸,那么聊天的时候一定会更加亲切。”
当我回顾起这只胖嘟嘟的企鹅时,所能想到几个关键字都是“可爱”和“贱贱”。相比于那个被无数人吐槽的“微笑”表情和它代表的黄豆系列,这只贱萌的胖企鹅反倒成为了彼时社交聊天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它用那接地气的形象无声地拉近着互联网两端交流的距离,也隐于那千千万万的聊天信息流当中,不知不觉地成为了许多人的情怀之一。
——但是,看着眼前这群胖墩墩贱兮兮的小“初生”们,我是真的有点想买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