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在我的Macbook上,都是不存在的。
打开之后,我才发现,我的小企鹅还活着,年龄只有14个小时,生日是2008年7月,性别QGG。
“游研社”说得好啊,当年GG还是哥哥的意思,仅仅10年,GG就成了moba类游戏中“完蛋”的意思。
当时每周只能上一次网的我,只想在短暂的2个小时内在打红色警戒、帝国时代,完全不想搭理这个烦人的小企鹅。
可想而知,这只小企鹅的命运——领养一个月后,就因为饥寒交迫而死。我没有多余的零花钱,不给它吃喝它的结局就是死亡。
对其他人来说,或许就不一样了。
“你们的蛙儿子还在养么?”
在一个王者荣耀开黑群里,我问了一句,“你们的蛙儿子还在养么?”
一个朋友回问,“蛙儿子是什么?”直到我说出全名“旅行青蛙”后,这个女码农才恍然大悟,直接说,“不养了,我连4个野男人也放弃了。”
调出百度指数,我发现,不管是《旅行青蛙》还是《恋与制作人》,在经过一个月的短暂高峰期后,基本都已经凉的透透的了。
问那位码农朋友,为何不养了。她的回答是,“养了半年,养着养着就不养了。”原因仅仅只是剧情不喜欢,以及工作太忙。
再问其他人,回答都是,“不养了”。
一个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男生说,当时养“蛙儿子”,只是因为朋友圈都在刷,我只是想体验一把,看看大家为何而玩。
另一位群友甚至直接说,“当时玩恋与制作人,只是因为没男朋友,无聊时消遣下,顺便在朋友圈调侃自己。我都恋爱了,还要虚拟男友做什么?“
成年人真的只是为了跟风、体验才把蛙儿子、野男人领回家。
成年人或许真的对养成类的情感完全不敢兴趣,《西部世界》里,进入西部世界里的人类玩家威廉一开始还会对机器人德洛莉丝产生爱恋的情愫,甚至不惜为了她攻击身边的真人朋友。
但他在日复一日的游戏后便愈加深刻感触到,她只是机器人,以至于最后完全抛弃了德洛莉丝。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