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网络投票以及市文明办专家评审会评选,黄山市2020年第二季度志愿服务典型揭晓。其中,个人典型4个、组织典型2个、项目典型2个、社区典型2个。
个人典型(4个)
1.凌家福
凌家福同志为乡里的弱势群体等乡亲免费理发1200人次,参加夕阳红志愿者郑村镇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发放免费“爱心早餐”、健康脱贫明白纸,宣讲健康脱贫政策、向老年群众宣讲防病治病等各类志愿服务,给母亲办丧事不讲排场,不收礼金。与歙县红十字会签订协议,登记成为“三献”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6000小时,用自己实际的行动,践行一个“文明使者”的使命担当。
2.姚华亮
姚华亮同志曾是部队一名工程兵,因表现突出于1968年2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激发了他心中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自那时起,他便化身为一名党史知识志愿传播者,主动开始传播毛泽东思想,同时收集毛主席各类史料及党的光辉历程资料。45载呕心沥血,2013年12月,姚华亮筹办的毛泽东及党史史料展览馆顺利开馆,免费对社会开放。他化身热心讲解员,经常携带展板等资料走进附近中小学讲解。50年来,姚华亮主动志愿讲解党史5000余次,服务4万余人次,服务时长达4500小时。
3.李美琴
4.王芷涵
王芷涵同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每天都戴好口罩,带上小喇叭,骑上电动车,在各个村民组之间穿梭,挂横幅、贴海报、发传单,劝导村民不聚集、不串门;并主动留守村委会,帮助来访的村民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她的吃苦耐劳和爱心奉献精神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先进事迹多次被中央和地方媒体宣传报道。
组织典型(2个)
1.黄山毛娃娃之家
黄山毛娃娃之家通过自筹资金、爱心赞助的方式,筹建了能同时收容200只流浪狗的救助基地。自成立以来,毛娃娃之家共救助并收容流浪狗600余只,为政府治理城市狗患缓解了一定的压力,通过爱心领养回家庭的流浪狗400余只,领养率达到50%以上,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同业组织。举办大型文明养宠宣传活动4次,为文明城市创建做出了一定贡献。
2.西递镇西递村志愿打更队
西递村志愿打更队自明清时期成立,百余年来,打更队队员们坚持每天夜间打更,薪火相继,代代相传。如今的打更队成员有12人,常年稳定参与打更的有8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4750小时。2019年11月14日西递村志愿打更队被《人民日报》法治版专栏刊登报道。2018年,西递村志愿打更队获评“全国119消防奖先进集体”。
项目典型(2个)
1.郭门社区“家校接力站”志愿服务项目
“家校接力站”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空白点”连接上,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为学生提供学习娱乐的场所,让他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健康成长。目前“家校接力站”参与志愿者达220余人次,共举办法律知识讲座40余场,防火、防溺水安全知识培训230人次,召开家长会16次。
2.“青清新安江共护母亲河”项目
由黄山团市委“保护母亲河”项目衍生而来,围绕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2019年面向黄杭两地青少年招募志愿者,组建了“河小清”“林小青”等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围绕水质监督、垃圾清理、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内容,开展环保志愿活动367场次,参与人次达22890人次,使共护母亲河的行动日益常态化。2019年流口“生态美”超市项目荣获我国生态环保领域权威奖项——全国第九届“母亲河奖”。
社区典型(2个)
1.徽州区中山社区
黄山市徽州区中山社区位于丰乐河以南,黄山路以西,社区常住人口4132人,社区有政策宣讲、关爱帮扶、文明劝导、环境保护等8支志愿服务小分队,社区注册志愿者542名,占社区常住人口的13.1%,社区以“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为行动口号,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大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促进社区和谐建设。2014年,荣获第四届安徽省文明社区称号,2017年荣获第五届安徽省文明社区称号。2018年中山社区阳光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获徽州区最美巾帼志愿服务队。
2.歙县徽城镇斗山社区
斗山社区志愿服务与党建创新品牌“徽韵斗山”项目、美丽社区相结合,以“保护古建筑、传承徽文化、弘扬正能量”为服务重点。开展古城守护、中医保健、普法维权、徽文化传承,努力保持古城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粉墙黛瓦的良好风貌。围绕创城创卫等重点工作,开展“禁燃我们在行动”“同饮一江水,保护母亲河”“润物细无声,点滴总关情”等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参与志愿者1200人次,服务时长达2400小时。